混合式学习:线上线下要形成同心圆
2022-12-15顾浩
顾浩
[摘要]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提高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混合式学习融通教学方式和学习方法,使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兼容并蓄、博采众长,有助于提升学习的系统性,为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奠基。
[关键词] 大单元教学;混合式学习;整本书;任务群
当前的整本书阅读教学方式主要有3种:一是“放羊式”,仅仅布置阅读任务,将必读或者选读的书目交给学生,教师不参与学生的阅读进程,对于学生是否阅读、阅读的效果好坏不进行检验。这种放任自流的方式某种程度上反映出教育者对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怠慢或无能为力。二是“引导式”,教师精讲一本书中的某个章节或片段,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再引导学生从阅读一篇到阅读一本。这是通过精讲来实现精读,其本质上趋同于一般语文课,教学的方式结构化,仅能帮助部分学生建立阅读兴趣。三是“目标式”,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绘制手抄报、撰写读书心得等,以呈现可视化的阅读成果为最终目标。在行为初期,教师带着“功利性”目的鼓励学生阅读,对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无益。本文从疫情防控期间线上阅读教学及后疫情恢复线下教学发生的改变两个方面展开研究,以期对“双减”背景下的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有一定的参考。
一、线上教学期间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回眸
对于整本书阅读的选篇,统编小学语文教材采用“双线组元”的方式编排,基于人文主题情境进行大单元教学实践。在常规教学单元,基于大单元的教学能有效帮助学生构建系统化、结构化的知识体系。
以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为例,本单元选取了三篇外国文学作品的节选部分。纵向看,编者本着“一篇带一本”的思路,通过研读精彩的故事情节,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横向看,《鲁滨逊漂流记》《骑鹅旅行记》《汤姆·索亚历险记》都是分章节描写的小说,适合阅读群体制订计划,共同学习。此外,这三篇都属于“历险”“探险”范畴,既满足六年级学生旺盛的求知欲,又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既能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又能激发学生由阅读一本到联系多本,以做到延伸阅读其他同题材的小说(如下表)。
对于如何开展整本书阅读,“语文学习任务群”这一概念可以发挥较好的作用,如以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等模块组成学习任务群。在单元任务群赋予学生任务之后,教师则谋篇布局,对整个单元的教学任务进行分解与重组,以六年级下册统编教材为例,步骤如下:
准确定位主题,创设单元情境。《鲁滨逊漂流记》《骑鹅旅行记》《汤姆·索亚历险记》三本书分别记载了鲁滨逊、尼尔斯、汤姆索亚三位主人公的历险故事。在本单元教学起始阶段,以“穿越书籍的冒险者”为主题,学生作为“冒险者”这一角色进入小说中,跟随主角去“水里”“天上”“村庄里”体验生活。情境的创设是为了让阅读者的身份转变为故事情节走向的见证者,这能让学生更亲近书中的人物形象,并感知故事情節的变化。
精读课文片段,激起阅读欲望。课本中节选了《鲁滨逊漂流记》小说的梗概及鲁滨逊刚流落荒岛时的片段,梗概部分对本单元的习作教学具有指导意义,也能帮助学生对整本书所讲述的内容有个初步的认知。因而,教师可按照“预习感知—学习梗概—研读节选—拓展延伸”的思路来设计教学。学生在梳理鲁滨逊历险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解决对策时,要着重体会鲁滨逊的内心变化,全面感知人物形象。三篇课文中仅有这一篇有作品梗概,教学设计时只需要借助作品梗概适当点拨,就能让学生产生阅读原著的兴趣。
穿插单元任务,落实学科素养。随着学生的年龄增长,在厚植传统文化基因的基础上,适当补充外国文学有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在口语交际活动中,学生可以凭借运用阅读过程中积累的知识与经验,训练表达的能力。此外,高年级口语交际更加重视小组的合作交流,学生小组在交换观念的过程中丰厚思想,兼容并蓄,共同成长。此外“快乐读书吧”预设了“你读过这本书吗”“相信你可以读更多”两个板块,指向的是浅阅读与深阅读这两大阅读方法,也给学生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选取恰当的方式提供了参考依据。
近年来,各级教育部门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互联网+教育”,鼓励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教学水平、创新教学模式,利用翻转课堂、混合式学习等多种方式用好优质数字资源。疫情防控期间的居家学习不受时空限制,教师与学生可利用的零碎时间多,因此适合开展线上教学。但教育者容易走进“线上教学等同于线下教学”的误区,将实时监控、及时反馈的教学行为带到线上教学当中。
要想保证学生居家阅读的效果,仅仅通过精读一个片段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无法让学生长久地保持阅读热情的,《鲁滨逊漂流记》《骑鹅旅行记》《汤姆·索亚历险记》每本书都有十多万字。线上教学期间,一些教师将学生自主阅读转变为线上师生共读,将传统课堂转化为学习的共同体,教育者需要重新定位在线上教学中自己的角色。
(1)组织者:学生学习使用工具类软件时往往比教师更快上手,教师组织学生线上阅读,首先要做的就是找到适合上课的软件并熟悉它。线上授课的平台众多,教师宜选择用户多且认知程度广的平台,其稳定性要优于其他软件。在使用软件初期,要先了解清楚软件的视频、音频、投屏、考勤、互动等功能的使用,以便在课堂上能熟练运用功能开展教学。从组织学生加入线上上课平台到拟定线上课堂听课规范,均需要教师提前谋划,发挥智慧,制订适合学情、班情的方案并实施。
(2)朗读者:读整本书需要大量的时间,这考验学生和教师的耐心。当下成年人热衷于碎片化阅读,要想更好地引导学生读书,教师需要自己先做好示范,率先进入情境。优秀的语文老师理应做到读起来字正腔圆,讲起故事来抑扬顿挫,通过语调的变化对故事内容润色,激发学生倾听的兴趣。此外,在朗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随时与学生互动,潜移默化教会学生朗读的方法,在学生倾听时相机抛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在思考中成长。
(3)倾听者:教师朗读时会根据音节进行自然的停顿,大多数音节跟句子一一对应,因此能帮助倾听者更有效地理解故事情节。在学生朗读时,教师可以相机矫正学生朗读中存在的问题,课外阅读课内解决,对阅读习惯好的学生有促进作用,对阅读习惯差的学生在精神上有约束作用。
(4)探究者:整本书阅读比篇章阅读更适合介入任务群这一形式。在师生共读六年级下册外国文学单元时,可以在探究的过程中对参与热情高、提出问题多、解决问题能力强的同学予以表扬,或者以挑战、竞赛类的游戏来激发学生阅读与发现的热情。借由此,整本书阅读教学得以产生长久的实施动力。
线上学习对网速和电子设备有一定要求,对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也有较高要求。随着技术的进步,软件提供在线出勤打卡功能,以对教师定下的线上学习制度形成约束力。此外,有趣的授课形式和广泛的参与度形成吸引力,均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习效能。而且,平台具备录制与回放功能,线上教学期间学生因特殊原因落下的课程,也可以通过收听回放来巩固、温习。
二、后疫情期混合式阅读教学改革展望
当前的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对于学校和教师而言,线上线下教学所追求的目标是统一的。教育者应重新审视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角色定位,将线上学习中便捷、高效的教学手段融进线下,改变线下教学中难以实施个性化教学及自主学习时间较少等问题。
1.线上建构群体的阅读环境
统编教材在每学期都推荐了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这些资源如果仅仅要求泛读,那么与这部分书相配套的训练就无法体现价值,若是利用在校时间阅读,同样无法完成阅读任务。要想解决这一问题,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良好的阅读环境可以促使学生潜心阅读。即使居家阅读,在网络上建构群体的阅读环境,搭建线上学习空间,将学习任务与阅读资源定期上传,学生也可阅读的同时在线完成学习任务。学习空间应当由教师的示范朗读資源、师生的互动交流、学生的阅读进度查询、阅读效果的检验等多维度要素构成。
2.线上建构有效的评价机制
线上阅读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同学生的阅读进度也各有不同。学生想要了解自己的阅读效果,评价将是重要环节。关于评价方向的取舍,应当做到侧重于形成性评价,重视提炼与表达的能力,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创造性生成的作品如故事插画、思维导图、短视频等纳入评价体系中。此外,还应指导学生读懂小组互评、教师点评中传递的信息,帮助学生客观理智地形成自我评价,充分体现新课程改革中“学生主体”的原则。
3.教学设计及教学管理的线下改革
从教学设计者的角度来说,教师应该读书,读学生必读的书,把书读深刻,才能在线上阅读时准确捕捉学生的反应并及时互动。教师还要做资源的建设者,整理并编辑有关阅读书目的音频、视频、文档资料并上传网络平台,以供学生使用。这项工作比较繁杂,更适合通过集体备课的形式分工完成。同样复杂的还有线上互动,由于阅读进度与速度不一,单靠教师一人协调,在时间上难免捉襟见肘,可以发现并培养表现突出的“小先生”,与教师一起引领班上学生互动交流,保证阅读的质量。
从教学管理者的角度来说,不仅要将线上阅读纳入语文教学计划当中,还要合理组织和分配一切有价值的设备、工具、技术、媒体和教材,满足师生在教室内回顾线上教学成果,进一步探究阅读任务及项目。
[参考文献]
[1]朱孟君,徐向阳.回归意义世界:“整本书阅读”学科价值与教学实践[J].教育科学论坛,2018(28):34-36.
[2]刘梅.高校教师混合式学习接受度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创新扩散的视角[J].现代教育技术,2018(2):54-60.
[3]李卫东.混合式学习:整本书阅读的策略选择[J].语文建设,2016(9):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