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手术室护理中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
2022-12-15高云凤
高云凤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大连医院,辽宁 大连 116600)
近几年我国老龄化程度提升,在步入老年期后,身体各项机能开始退化,钙质大量流失,随着年龄的增加机体会出现骨质疏松、髋部肌群退变等症状,且敏捷度下降、骨脆性增加,下肢在急速扭转、外力撞击、跌倒时极易出现骨折,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下肢骨折对老年患者的影响较大,由于老年人对疼痛承受程度较差,因此老年患者会出现严重痛感,对其心理状态产生不良影响,降低治疗依从性,对后续治疗和康复产生阻碍。随着近年人口老年化进展的加快,下肢骨折发生率持续升高,及早采取科学方案治疗在改善预后效果中极具优势。当前,大部分临床治疗中对于老年下肢骨折主要选择手术治疗,但是因为老年患者年龄相对较大,身体较为虚弱,无法承受手术带来的生理痛苦,还会出现应激反应。一些伴随基础性疾病的老年人,例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肌缺血等还会因为此类疾病影响干扰后续手术康复。所以如何顺利治疗也成了当前的重点问题。手术作为首选治疗方案,虽可促进骨折组织恢复,但若未得到合理护理不仅会延长康复时间,亦可出现不同程度并发症[2]。常规护理在临床广泛应用,但其被动性较强,无法满足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围术期、康复期身心需求。反之人性化护理以患者为护理中心,为明确其对患者预后效果影响,患者及家属在治疗过程中存在较多疑问,这时就需要护理人员及时进行解答,并采取正确的护理干预方式,提升患者及患者家属的信任度。作为一种新型护理方式,人性化护理不但能够有效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还可以有效缓解患者存在的焦虑情绪,在患者术后对其提供有效护理,加速患者后续康复,减轻患者家庭负担。人性化护理一经应用便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得到了广泛认可,本文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月收治老年下肢骨折患者90例进行研究,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90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按1:1比例分为2组。观察组45例,男25例、女20例;年龄均值为(71.32±1.46)岁;23例左侧骨折、22例右侧骨折;14例股骨颈骨折、12例股骨干骨折、15例胫腓骨骨折、4例其他骨折。对照组45例,男24例、女21例;年龄均值为(71.35±1.47)岁;24例左侧骨折、21例右侧骨折;13例股骨颈骨折、13例股骨干骨折、14例胫腓骨骨折、5例其他骨折,2组数据统计P>0.05。(1)纳入标准:①经X线检查确诊者;②无认知及听力障碍者;③无精神及心理疾病者;④自愿进入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⑤近期未参与其他研究者;⑥均接受手术治疗且临床资料齐全者[3]。(2)排除标准:①临床资料丢失者;②严重器质性疾病者;③精神及心理疾病者;④凝血功能障碍者;⑤自愿退出本次研究者;⑥上肢或其他部位骨折者;⑦手术禁忌证者[4]。
2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将患者送入手术室后,指导患者完成相应检查工作,为患者讲解手术步骤和术中注意事项,减轻患者心理负担。观察患者状态,若患者较为紧张,则可以对其进行安慰。在手术实施过程密切监测其病情、生命体征变化,并协助主治医师进行操作,在术中若发现异常及时与医师沟通,并协助其进行急救。术后5分钟内需观察患者手术伤口渗血情况,若无严重渗血则可以将患者送回病房。观察组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1)术前:手术开始前,护理人员需为患者讲解手术流程、优势、注意事项、所需时间等,亦可借助病床对手术环境进行模拟,使患者对手术室形成一个初步的了解。其次详细为患者解释手术安全性、预后效果,借此缓解其紧张、恐惧感,提高其治愈信心。为确保手术顺利实施,在术前需指导其进行相关检查,以便明确其身体情况,从而调整手术方案[5]。老年患者容易出现自责心理,在术前及手术过程中会担心手术效果,术后疼痛及预后情况,产生焦虑、紧张、不安等情绪。在这种情况下若护理人员没有对其采取正确引导,是无法帮助患者走出骨折阴影的,护理人员需要首先与患者家属沟通,了解患者情况,获得患者信任。在与患者交流的过程中为其讲解手术治疗必要性,为其介绍麻醉方式及手术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便于患者更好地配合手术进行。为患者讲解以往治疗成功案例,打消患者存在的顾虑,使患者能够尽快适应角色转变,接受治疗及后续康复过程。在进行宣教的时候可以通过口头宣教和视频方式进行,便于患者理解。(2)术中:担任巡回的护理人员应接患者进入手术室,展开人性化护理,在为患者介绍手术室环境和手术步骤的时候应以温和的语调,讲解手术过程中一些设备产生的噪音,使患者做好心理准备。对手术室内温度和湿度进行调节,保证手术室内温度和湿度适宜,温度需始终控制在25℃,湿度控制在55%左右。麻醉操作开始后,护理人员应辅助患者采取正确的体位,将垫子放置在患者骨突部位,避免患者长时间受到压迫。时刻观察患者状态及生命体征,对输液速度,尿量进行细致观察,若存在异常情况需及时告知医生处理。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后,护理人员需根据麻醉方式展开相应心理护理,全麻患者仅需在麻醉前进行早期心理干预,非全麻者护理人员需提前与其沟通,了解其情绪状态,并加强对其情绪状态的观察,以便及时发现异常;在协助麻醉医师工作时,护理人员需为患者讲解麻醉流程,并引导其表达主观感受,以便其后续进行工作;在协助患者调整体位时需尽量保证其个人隐私,并对裸露在外的皮肤、肢体进行遮挡与保温处理,达到降低其害羞心理,缓解其焦虑、抑郁状态的目的。术中所有工作需严格执行无菌原则,并密切配合医师完成手术。其次护理人员需密切观察其生命体征、滴速变化,并告知患者手术进展,达到稳定其情绪的目的。(3)术后:手术完成后,由护理人员对创面进行清洗、包扎,待其生理指标恢复正常护送至病室,并与病房护士做好工作交接,待其苏醒后进行病房巡视,询问其术后感受,并加强对手术、预后效果的观察,发现异常及时与医师沟通处理[6]。转运前10分钟需通知骨科护理人员备好麻醉床、吸氧设备和监护仪。在转运过程中需检查固定是否稳定,是否存在打折现象,输液管道是否通畅。在过床的时候需注意各种引流管低于创口,避免反流。转运过程中应对麻醉医生及护理人员的站位进行规范,便于及时处理突发状况。在转运过程中始终保持轻柔动作,避免出现2次损伤。返回病房之后,麻醉医生及护理人员需一同将患者进行安置,进行病情交接。确定患者后续用药及护理方式。护理人员需每天观察患者切口愈合情况,并做好相关记录,及时改进,从而提升护理质量。患者在术后早期康复过程中应进食蔬菜和蛋白质,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定时对患者进行按摩,加速下肢血液流通。
3 观察指标:(1)并发症。可见低血压、寒颤、创面感染等。(2)评价护理效果。根据心理状态(参考SDS、SAS量表评价焦虑、抑郁等心理状态,分值0-100分,得分越高心理状态越差)、疼痛程度(参考VAS量表评价疼痛程度,分值0-10分,得分越高疼痛程度越高)、护理满意度(参考“满意度调查表”判定其满意度,分值0-100分,得分越高满意度越高)。(3)评价生活质量。参考SF-36量表从心理、情绪、活力等多方面,分值0-100分,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高[7]。
4 统计学方法:选用SPSS22.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x2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5 结果
5.1 2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经对比,观察组为2.22%,低于对照组的15.56%,观察组患者中低血压1例,占比为2.22%,寒颤0例,占比0.00%,创面感染0例,占比0.00%,并发症发生率为2.22%(1/45)。对照组患者中低血压2例,占比4.44%,寒颤3例,占比为6.67%,创面感染2例,占比为4.44%,并发症发生率为15.56%(7/45)。2组患者数据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n=45)
5.2 2组临床指标对比:经对比,护理前2组SDS、SAS、VAS、SF-36评分对比无差异;护理后,观察组SDS、SAS、VAS低于对照组,SF-36、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护理前,观察组SDS、SAS、VAS、SF-36指 标 分 别 为(58.48±2.02)分、(56.52±2.48)分、(8.42±0.11)分、(58.14±10.86)分,对照组SDS、SAS、VAS、SF-36指标分别 为(58.45±2.03)分、(56.53±2.47)分、(8.41±0.13)分、(58.25±10.84)分,2组数据差异不显著(P>0.05)。护理后,观察组SDS、SAS、VAS、SF-36指标 分别 为(33.01±1.33)分、(32.42±1.52)分、(2.91±0.34)分、(90.48±2.61)分,对照组SDS、SAS、VAS、SF-36指标分别为(45.67±1.32)分、(42.52±1.81)分、(5.02±0.35)分、(75.49±2.56)分;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35±3.14)分,高于对照组的(80.34±2.14)分,2组患者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临床指标对比( ±s,分,n=45)
表2 2组临床指标对比( ±s,分,n=45)
组别 时间 观察组 对照组 t P SDS护理前58.48±2.02 58.45±2.03 0.0703 0.9441护理后33.01±1.33 45.67±1.32 45.3217 0.0000 SAS护理前56.52±2.48 56.53±2.47 0.0192 0.9848护理后32.42±1.52 42.52±1.81 28.6654 0.0000 VAS护理前8.42±0.11 8.41±0.13 0.3939 0.6949护理后2.91±0.34 5.02±0.35 29.0074 0.0000 SF-36护理前58.14±10.86 58.25±10.84 0.0481 0.9618护理后90.48±2.61 75.49±2.56 27.5050 0.0000护理满意度 95.35±3.14 80.34±2.14 26.4981 0.0000
讨 论
骨折的出现与直接或间接暴力、积累性劳损密切相关,下肢作为主要承重关节,在运动、行走时一旦受到外界应力便会发生损伤,且随着年龄增加机体存在骨质疏松、骨脆性增加等情况,加之受人口老年化进展下肢骨折发生率持续增加,引起社会广泛关注[8]。作为一种骨科常见性多发临床疾病,下肢骨折以老年人为多发群体,主要是因为老年人年纪较大,骨密度较低,在老年人受到外力撞击的时候导致骨折,严重影响老年人自主生活能力,降低生活质量。一些老年人在出现下肢骨折后,容易产生心理障碍,直接影响后续治疗和康复的进行,降低治疗依从性。近几年我国老年化程度加剧,老龄人口增多,导致老年下肢骨折发生率提升。当前对于老年下肢骨折患者的治疗,临床中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手术治疗可以提升治疗质量,但是手术治疗对于老年患者机体常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损伤,一些老年患者存在慢性基础病还会延缓切口愈合,因此为了避免出现一系列并发症,需正确制定手术及康复方案和护理方案。
人性化护理属于新型护理方式,可以在保证护理质量的情况下对患者自身情绪及精神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从多方面对患者展开护理,使患者能够积极应对后续治疗和康复。护理人员需要在患者入院后与患者深入交流,了解患者情况,为患者讲解治疗过程及后续康复步骤。与患者家属沟通,讲解疾病后续治疗要求,使家属能够与患者沟通,支持并鼓励患者,强化患者后续治疗信心。护理人员由此可以拉进患者与其的信任感,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减轻患者家属心理负担,为后续治疗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手术过程中始终配合医生工作,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手术室温湿度,注意保护患者隐私;在手术结束后,有效包扎患处,对手术室内部医疗器械进行清点并进行有效消毒;护理人员应及时告知家属,术后2天为患者制定康复方案,加速患者身体恢复。人性化护理主要包括与患者沟通交流,排解患者存在的抑郁、焦虑心理,避免患者在手术及治疗过程中产生抵触情绪,作为现代护理发展的产物,人性化护理不但始终以人为本,还将此理念贯穿始终,在实际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不断规范自身护理态度,为患者提供高效的护理服务。在进行人性化护理的过程中,有助于提升护理人员自身的护理使命感,更好的保证护理质量。从各个方面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够保证患者治疗过程中处于最佳状态,对于患者治疗效率的提升有着积极影响。在护理过程中使用人性化护理可以提升患者耐受力,改善患者对手术的认可度,排解患者存在的不良情绪,实现对治疗过程的合理掌控。手术为临床治疗骨折首选方案,但老年人群对手术耐受程度较低,且免疫力、抵抗力较差,为确保患者康复质量需展开系统护理干预,尽可能规避影响预后效果因素。经对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22%,低于对照组的15.56%,SDS、SAS、VAS低于对照组,SF-36、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中低血压1例,占比为2.22%,寒颤0例,占比0.00%,创面感染0例,占比0.00%,并发症发生率为2.22%(1/45)。对照组患者中低血压2例,占比4.44%,寒颤3例,占比为6.67%,创面感染2例,占比为4.44%,并发症发生率为15.56%(7/45)。2组患者数据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观察组SDS、SAS、VAS、SF-36指标分别为(58.48±2.02)分、(56.52±2.48)分、(8.42±0.11)分、(58.14±10.86)分,对照组SDS、SAS、VAS、SF-36指标分别为(58.45±2.03)分、(56.53±2.47)分、(8.41±0.13)分、(58.25±10.84)分,2组数据差异不显著(P>0.05)。护理后,观察组SDS、SAS、VAS、SF-36指标分别为(33.01±1.33)分、(32.42±1.52)分、(2.91±0.34)分、(90.48±2.61)分,对照组SDS、SAS、VAS、SF-36指标分别为(45.67±1.32)分、(42.52±1.81)分、(5.02±0.35)分、(75.49±2.56)分;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35±3.14)分,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的(80.34±2.14)分,2组患者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证实人性化护理干预在改善老年下肢骨折预后效果中可行性较高,常规护理虽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其疼痛程度,但无法满足其各项生理需求。随着医疗技术发展,现阶段人性化护理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其注重规范性、高效性,在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引导下给予细致、耐心的护理服务,既可提高其治疗依从性,亦可缓解其因疾病产生的应激状态,促进肢体功能恢复;其次人性化护理干预主动性较强,围术期可根据患者实际生理、需求为其提供护理服务,提高其治疗过程中生理、心理舒适度,避免负性情绪引起的应激反应,提高预后效果[9-10]。人性化护理的核心内涵在于护理人员护理工作的实施,人性化护理指导护理人员需要始终秉承着三分治疗,七分护理的标准,使护理人员能够通过多种实践理论证实该标准,作为现代医学模式下与需求相符合的护理,该护理模式改变了以往护理人员以自己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打破了以往护理程序,并在细微之处体现了人性化护理对患者的关爱,将护理工作的实际意义展示了出来。人性化护理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需要针对不同的患者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案,从而使患者的病情能够在短时间内恢复到健康状态,不但能将护理人员的价值展示出来,同时也能使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得到进步,提升护理等级,为人性化护理做出贡献。
综上所述,人性化护理干预在改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疼痛程度、心理状态、生活质量中发挥重要作用,亦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