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术期无缝隙护理对颈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围术期凝血指标的影响
2022-12-15邱美芳陈金华
邱美芳 邱 琳 陈金华
(兴国县人民医院,江西 兴国 342400)
所谓颈椎骨折是指患者骨折部位出现在颈部,临床表现为头颈部肿胀、疼痛等[1]。根据患者骨折程度、位置,应选择不同措施进行治疗。若治疗不当,严重时可能会使患者出现高位截瘫,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2-3]。患病后,患者较易发生自卑、焦躁、悲观等情绪,心理以及精神方面的承受能力均会降低,这便要求医护人员为患者提供更为全面的护理服务[4-5]。围术期无缝隙护理是指患者在入院接受治疗至出院,这一阶段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全面、连续化的护理服务,为患者提供一个温馨舒适的环境[6]。基于此,本文选择68例患者分为2组,对比分析围术期无缝隙护理的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20年4月-2021年4月收治的68例颈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观察组34例:男/女为21/13例;年龄24-65岁,平均为(45.27±1.22)岁;骨折原因:交通工具17例,高处坠落5例,重物砸伤7例,其他5例。对照组34例:男/女为20/14例;年龄24-68岁,平均为(42.51±1.14)岁;骨折原因:交通工具14例,高处坠落7例,重物砸伤10例,其他3例。2组基本资料一致,P>0.05。所有患者及家属对本次研究内容均知情同意,且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1)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符合颈椎骨折伴脊髓损伤诊断标准;②患者临床资料齐全。(2)排除标准:①患者存在肝肾严重疾病;②患者合并存在肿瘤;③患者存在精神意识障碍,无法与医护人员正常交流。
2 方法:对照组采用围术期护理。严密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血压、心率、呼吸等),并依据既往护理经验,做好手术方案以及紧急预案。护理人员明确自身护理职责,对患者进行相关知识讲解,包含术前、术中与术后护理。在手术后介绍相关特殊护理措施,包括术后常见并发症的表现、以及相关处理措施,术后切口附近皮肤的护理措施,加强心理指导,缓解患者焦虑、担忧等心理状态。手术前告知患者手术相关注意事项,并做好手术相关器械、物品准备工作,并做好术后并发症预防工作。观察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若患者存在异常表现,需及时采取相应处理。观察组采用围术期无缝隙护理。(1)术前护理:①术前评估。术前,护理人员首先应对患者进行全面分析,并依据相关检查结果,掌握患者身体健康状况,并做好手术相关准备,以应对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②术前,护理人员在查房时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可详细讲解手术相关内容,(手术流程、术后导尿管、引流管应注意事项等),术前1天,可指导患者采用抗菌皂进行洗漱。③由资深护师对手术室内所有护理人员进行护理技能培训。确保手术室工作人员均充分掌握护理技能以及手术操作流程,告知骨科手术前、术中以及术后感染预防措施,提高护理人员在护理期间各项操作技能以及水平,确保手术后能够顺利开展。④医院可组织手术室护理人员接受培训教育。增强无菌观念讲座,制定精细化管理制度,落实手术室无菌原则,护理人员需明确手术室各项规章制度以及各项管理流程,确保在护理工作中均有章可循。(2)术中护理:①护理人员应准备相关设备,保障手术室环境的卫生,做好消毒护理。在开展治疗时,应对患者的病情以及机器各项参数进行观察,并记录在册,在机器出现报警时,应及时进行处理,保障治疗能够顺利实施,必要时可终止治疗。并依据手术室内温湿度要求,将温度调整在22℃-26℃之间、湿度维持在50%-55%左右。②预防低体温。护理人员可提高室温,置换液加热至37℃-37.5℃,防止寒颤。③进行切口前,做好切口部位的消毒工作。协助麻醉医师进行手术麻醉,并依据手术进展,传递相应医疗器械,务必做到稳、准、快,与手术医师完美配合,缩短手术时间,预防感染。严密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并做好记录工作。④做好患者隐私保护干预。护理人员需知晓术中低体温危害以及维持术中正常体温的相关护理措施,对于无需手术部位,可采用恒温毯进行遮盖,并做好体温监测,预防术中低体温出现。(3)术后护理:①体位护理。术后可引导患者采取平卧位,枕头高度应较低,且佩戴颈托。在术后6小时进行轴向翻身,保持患者躯干、颈部、头部处于一条直线状况。术后每2小时进行1次体位变化。②引流管护理。护理人员应将引流管在患者床旁进行固定,防止出现折叠、弯曲等问题。术后护理人员应增加查房次数,对患者尿管应定期进行适当挤压,若患者尿管出现堵塞问题,应分析其堵塞原因,并针对该原因,选择合适的措施进行干预,保障通畅,并及时进行引流袋的更换。③压疮护理。患者每天都需要进行皮肤清洁,定期协助患者进行体位变化,表面长期压迫,导致患者出现压疮等问题。另外依照患者的恢复情况,制定康复训练计划,在患者承受范围内,加强活动,防止出现压疮。④手术结束后,协助患者整理衣物,将其送回病房时可在患者身上盖保温毯,同时需做好患者头足部保温。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棉被置于保温箱预热30分钟,避免因手术室内外温差较大,导致患者机体不适,产生应激反应。同时病房护理人员需做好床褥预热,加强术后体温随访,将患者不同时间点体温数值详细记录。
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1)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记录患者住院时间以及疼痛评分(利用NRS评分预估疼痛评分,满分10分,分数与疼痛改善呈反比)。(2)凝血指标。对治疗前后患者Fbg、APTT、PT、PLT、D-D、HCT水平进行记录。(3)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记录患者出现压疮、静脉血栓、呼吸道感染的例数。
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5 结果
5.1 2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护理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表1 2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组别 例数 住院时间(d) 疼痛评分(分)观察组 34 14.12±2.07 6.32±1.43对照组 34 20.48±3.51 8.05±1.04 t - 9.101 5.705 P-<0.001 <0.001
5.2 2组患者凝血指标比较:干预前,2组的Fbg水平、APTT水平、PT水平、D-D水平、PLT水平、HC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Fbg水平、APTT水平、PT水平、D-D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PLT水平、HCT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凝血指标比较s,n=34)
表2 2组患者凝血指标比较s,n=34)
组别 时间 Fbg(g/L) APTT(s) PT(s)观察组 干预前 6.21±1.49 60.58±9.14 19.33±5.21干预后 1.22±0.10 31.22±3.07 12.18±3.04对照组 干预前 6.55±1.07 60.21±9.57 19.17±5.41干预后 3.54±0.33 43.22±4.70 15.39±3.62组间对比(干预前t/P) t=1.081,P=0.284 t=0.163,P=0.871 t=0.124,P=0.902组间对比(干预后t/P) t=39.232,P<0.001 t=12.464,P<0.001 t=3.960,P<0.001
续表
5.3 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与对照组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讨 论
患者在患有颈椎骨折伴脊髓损伤后,致残与致死率均较高,临床一般会选择手术治疗[7]。但手术期间,若护理措施不当,可能会对治疗效果造成影响[8]。但现阶段围术期护理还存在较多问题,患者在术后较易发生并发症,对患者的舒适感与术后安全造成影响[9-10]。同时部分患者因疾病不适、负性情绪的产生,造成患者出现应激反应,影响内分泌与神经。另外,医院的医疗物资均有限制,会导致手术室流动人数增多,交叉感染概率提升;且护理不当极易引发并发症,阻碍康复进程,加剧患者痛苦,降低手术治疗效果,因此行之有效的护理方案是促进预后的很重要手段。
传统手术是在开展围术期护理时,其虽然具有一定效果,但依旧存在一定的不足,导致患者术后较易发生并发症。例如术中体腔过度暴露,致使患者机体热量大量散发,术中输注药物温度过低,导致术中低体温,促使血管收缩后降低皮下组织灌注,促使氧供减少,导致患者机体抗感染能力减弱出现感染问题。围术期无缝隙护理是目前临床中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其最早是美国的医疗中心在研究后提出的一种护理模式,其主要是保障所提供服务的连续性以及完整性,在围术期中降低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概率。相比常规围术期护理,开展围术期无缝隙护理时,护理人员对护理的连续性、细节以及整体等方面更加重视,在各环节的连接中均提供相关护理,因此能够保障患者术中及术后的安全性。所以本次观察组患者在接受围术期无缝隙护理后,相比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显著,P<0.05,具有较高安全性。在开展围术期无缝隙护理后,能够确保护理人员在原来的基础上,重视细节护理内容,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务,避免护理出现中断。另外,在对患者采取围术期无缝隙护理后,术前环境护理,能够确保手术室无菌原则,为无菌手术提供条件;提前使用抗生素药物,能够有效起到预防作用。术中限制人员流动,能够有效降低交叉感染发生率;给予输注药物以及冲洗液提前预热干预,能够有效预防术中低体温发生,促进机体术后康复;通过与手术医师完美配合,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机体过度暴露;术后给予饮食指导,可有效规避不良饮食习惯刺激引发机体不适。能够给予患者相关健康护理,使患者对手术中的相关知识有更多了解,能够更好配合医护人员工作。所以本次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在实施围术期无缝隙护理时,可以稀释患者血液的高凝情况,从而保障其局部循环的畅通,加快愈合时间的同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升舒适度,对凝血指标进行有效改善。所以观察组患者相比术前,凝血指标改善显著,且与对照组比,效果更佳,P<0.05。王霞[11]等人在研究时,随机分对照组与观察组,护理措施与本次研究相似。对比结果,观察组BPC、FDP和D-D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凝血指标呈低凝状态。与本次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围术期无缝隙护理能够为患者带来更佳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