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构建,联动推进,以“育德”一体化推动高质量育人*
2022-12-15陈国兵薛祝其
■ 陈国兵 薛祝其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优化学校德育工作内容和途径,最大化学校德育工作效果,江苏省淮安市教育局近年来坚持多维构建、联动推进的工作思路,努力在“育德”一体化上做文章,在德育目标构建、德育活动设计、德育课程实施、德育队伍建设、德育协同配合等方面积极探索、守正创新,逐步构建和完善区域德育工作体系,提升德育工作成效,着力实现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
德育一体化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保证,是解决德育目标单一、德育途径单调、德育队伍单薄等问题的有效举措。江苏省淮安市教育局立足区域中小学德育目标一体化建构、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德育活动一体化设计和德育协同一体化网络等个维度,努力探索区域中小学德育一体化的实施策略,已彰显初步效果。
一、搭建一体化区域德育框架
淮安市教育局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核心,围绕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在“三全育人”“五育并举”“六个下功夫”等方面的要求,通过区域中小学德育一体化实践,持续深化完善区域德育体系,致力实现德育过程整体优化。
(一)建构一体化推进机制
淮安市教育局建构了“行政推进、专业跟进、分层行进”的德育课程一体化推进机制。在行政推进方面,成立区域德育一体化实践指导小组,由分管局长担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担任副组长,统筹理论学习、课题研究、方案制定、骨干培训、协调指导、成果推广等全市德育一体化实践工作。在专业跟进方面,借助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专业力量,做好理论架构、问题跟进与效果评估。在分层推进方面,要求和指导全市中小学开展自主创新项目申报、活动认领与具体实施工作。
中小学一体化思政育人水平提升培训
(二)深化一体化“广德育”行动
2017年5月,淮安市教育局研究并确定出“行为规范、班队建设、学科融合、课程建设、实境课堂、网络德育、育人团队、三位一体”八条德育路径,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广德育”建设行动。该行动以项目化推进为手段,以主题活动为载体,注重整合德育资源,完善德育内容,创新德育路径,优化德育队伍,规范德育管理,凝聚德育合力,逐步形成了“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育人机制。
二、实施一体化课程育人行动
淮安市教育局深化德育课程改革,在开足开齐开好国家课程的过程中,精心构建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框架,形成学段纵向衔接、学科横向融通、课内外深度融合、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成长规律的德育课程实施体系。
(一)培根铸魂,实施一体化思政课程
我们要求学校认真做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教学工作,依托周恩来纪念地等爱国主义教育场所,对学生进行精神塑造、信念激发、道德建构,坚持“用透淮安区域爱国教育资源”;发挥我市大运河、洪泽湖等“河湖文化”,增强思政课教学的体验性和亲和力,坚持“用活绿色生态资源”;将西游、母爱等历史文化资源引入课堂,增强课堂教学的思想性、鲜活性和现实性,坚持“用深历史文化资源”。另外,我们扎实推进课堂改革,推动思政课教学守正创新。将实践发展新经验、社会需求新变化等纳入课程教学,深入探索体验式学习等新的教学方式,注重提高思政课堂实效。统一制定大中小幼思政课课堂规范,引领课堂教学从“规范”走向“示范”。以评选思政“示范校”“示范班”“示范课”等形式,持续推动思政课教学质量提升。
(二)启智润心,开设一体化心育课程
我们落实《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中小学课程计划,积极探索心理健康教育新途径。按要求正常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心理健康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技术。将普遍教育与个别矫正相结合,以学校心理咨询室为主阵地,对学生个体进行心理辅导。为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制定紧急情况下的心理干预机制,以及时处理突发事件。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以及班主任工作之中,采取多种教育手段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化解学生的心理问题。坚持多部门联动,深入社区、家庭,积极举办心理健康教育公益讲座、团体工作坊等活动,促进社区和家长重视和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成立以高校专家为主体的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团队,实施“早预防、早发现、早教育、早干预”的“四早”工程。整合全市心理健康教育资源,设置“安老师”心理咨询电话96111,为全市大中小幼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三)传承基因,创新一体化红色课程
淮安是一代伟人周恩来总理的故乡,是著名的革命老区,丰厚的革命历史留下了丰富的红色资源。全市共有革命遗址遗迹176处,35处入选江苏省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重要指示以及给我市新安小学少先队员重要回信精神,我们充分挖掘周恩来崇高品质、新安旅行团光辉事迹等特色资源,全力开展区域红色教育一体化工作。我们注重挖掘本土红色资源,组织全市中小学共同研发红色教育课程,将红色课程贯穿到教、学、研、训、评活动中,突出体验式教学。我们围绕学、思、践、悟四个方面,聚力开发理论课堂、宣讲课堂、体验课堂、实践课堂等红色教育课程,将红色基因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促进红色教育体系不断完善。
三、开展一体化主题德育活动
淮安市教育局在区域中小学德育一体化视域下设计小初高纵向衔接的德育活动框架,确定各学段的具体活动目标,定位各学段的活动主题,共同设计各学段的活动内容、活动方式和活动资源等,引导各校开展一体化德育活动实践,形成了一系列具有淮安特色的品牌德育活动。
(一)组织“我们都是收信人”主题实践
2021年5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给淮安市新安小学五(8)中队少先队员回信,其殷殷嘱托持续温暖和激励着少年儿童。一年来,全市教育系统把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全面持续推进。一是突出树立远大理想。推进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内容进课堂,融入思政课和各学科教学中。各校充分运用课堂教学主渠道,开展周恩来崇高品质、“新旅”光荣历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学习。加强学科渗透,把党史学习教育和弘扬周恩来崇高品质、“新旅”优良传统等教育内容相结合,有机渗透在学科教学目标制定及教学过程中。二是突出砥砺品格意志。以革命先辈为榜样,把党史学习教育、周恩来崇高品质和“新旅”光荣历史传承列入全市教育系统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内容,紧扣“七一”“十一”“抗战胜利纪念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各类专题教育活动。设计推出特色研学线路,组织中小学生开展研学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三是突出增长本领才干。组织开展大中小幼主题征文活动、主题班团(队)会和思政课评选展示研讨活动,开展“红色经典大家读、红色故事大家讲、红色歌曲大家唱、红色精神大家学”系列活动,进一步推动红色精神传承。
2021年,淮安市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工作被中央党史学习教育简报专题报道并获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肯定,“我们都是收信人”入选全国党史学习教育典型案例,新安旅行团历史纪念馆获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新旅光荣传统”登上全国、全省“开学第一课”。
(二)开展“周恩来班”建班育人活动
多年来,全市创建活动坚持以“学习伟人周恩来、培养淮安新一代”为目标,以立德为核心、树人为根本、创评为动力,让周恩来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帮助学生奠定人生坐标、树立价值取向。一是广泛开展“知周”宣传活动。把每年三月定为周恩来精神集中宣传月,举办“周恩来读书节”,编写发放《周恩来青少年故事选编》《周恩来故事选讲》《周恩来的家教家风》等读本,在学生中广为宣讲、广泛传播。二是精心实施“学周”领悟活动。把学习周恩来精神融进入学、入队、入团、入党仪式之中,纳入课程、课本、课堂、课外教育之列,渗透进教学教育的全过程,贯穿到办学兴校的各方面。学校还编撰吟唱《周恩来精神“三字经”》《周恩来班之歌》等等,坚持以文化人、以学养德。三是深入推进“行周”体验活动。坚持实践育人,引导青少年心有榜样、行有准则,学以致用、从小做起,像周总理那样立志读书、立德修身、立行报国。开展“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八礼四仪我当先”等励志践德活动。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开展道德实践、志愿服务、公益事业、善举义行等活动。
目前全市共创成省级“周恩来班”41个,市级“周恩来班”2,521个。中央电视台、中新网等各大主流媒体均对我市“周恩来班创建”活动做过宣传报道。淮安市周恩来红军小学承办全国周恩来班创建工作研讨会,全国29个省市、革命老区43所优秀周恩来班代表参与了研讨。2009年,我市“周恩来班”学生受到时任总理温家宝的亲笔回信勉励。
四、构建一体化德育协同网络
要推进德育工作持续深入发展,就需要打破条块分割、学段分立的碎片化德育机制,推动政府、部门、社会、学校、家庭五位一体协同共建,使德育成为系统性、专业化、联动性的工作。
(一)优化中小学德育一体化育人队伍
我们邀请江苏省教科院、省教研室、南京师范大学等院校专家,成立全市区域德育一体化专家团队,不定期来到区域,走进学校,躬身参与相关项目并给予理论辅导、实践指导和跟踪督导。
我们依托淮安市中小学德育专业委员会,按照区域德育一体化实践推进机制,对全市广大中小学德育工作开展深入调研指导。加强顶层设计,推出一系列市级统筹德育项目,支持引导各区县挖掘德育资源,构建德育体系,形成德育品牌,推动区域德育一体化体系在全市范围内逐步形成。
我们要求各学校项目团队能立足学校实际,通过项目申报、活动认领等方式推进德育一体化改革,广大中小学梯队卷入、分层发展、不断创新,基本做到校校有项目、校校有特色,实现全市德育一体化实践探索全覆盖。
近年来,全市有200所学校成为区域先行示范校,100多项省市级课题成功立项,300个校本项目强力推进。我们致力通过校际共同体建设发挥辐射作用,促进优质德育资源在区域内持续生成、交互、拓新,促进区域德育效果整体提升。
(二)构建家校社德育一体化育人网络
我们注重加强与文明办、共青团、妇联等有关部门的合作,加强部门联动。积极构建多渠道、多形式的家校合作体系,学校开设集通识、拓展和个性化为一体化的家长学校课程,满足不同家长群体的学习需求,形成良性互动的家校教育合力。加强学校社区协作,注重校社衔接,利用好社区教育网络和教育资源,延伸德育时空,加强社会实践和社会服务。挖掘社会教育资源,加强与校外各种德育资源的共建共享,构建家校社一体化育人网络。
目前,淮安市教育局共推出红色文化打卡点30个、3小时车程“微体验”产品50个。同时,推进线上线下课程与特色场馆资源共享。推出“访伟人故里,寻红色记忆”淮安红色教育研学之旅等9条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线路。建成7条青年学习社线路,把线路建设成为入队入团教育、社会综合实践的“必选项”,使之成为青少年喜爱的“打卡地”。
未来,淮安市教育局将持续深化区域中小学德育一体化建设,健全立德树人系统化落实机制,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将理论与实际、育德与育心相结合,坚持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持续探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成长规律的区域中小学德育一体化的 “淮安实践”,为“双减”工作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