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知识图谱的课程思政研究:反思与前瞻*

2022-12-15谭轹纱彭廷学赵仕民

中国德育 2022年22期
关键词:图谱聚类思政

■ 谭轹纱 彭廷学 赵仕民

课程思政是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国内对课程思政的研究方兴未艾。基于CiteSpace进行课程思政的研究已产生一些成果,为了进一步展现课程思政研究的发展脉络、研究热点等问题,本文以“关键词”为研究视角,力求进一步对课程思政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并对当前研究的基本情况、特征等予以全方位剖析,以期为接下来的学术科研工作提供参考。

一、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本文以中国知网作为学术资料的主要采集渠道,结合研究主题展开有针对性的筛选与采集,对近十年的北大核心期刊予以检索,将“课程思政”作为筛选关键词,最终得到相关文献1,097篇,以此为基础,将其导入样本信息平台,并将其关键内容统一存储为Refworks文本格式,为本次研究提供全方位的学术支持与基础。

(二)研究方法

此次分析过程中涉及的所有数据均通过CiteSpace软件进行存储、分析,并赋予其可视化功能,为后续的量化分析奠定基础。将样本数据库的内容统一迁移至CiteSpace软件,然后识别与提取其中的主流关键词,并绘制对应的关键词共现图谱、关键词聚类图谱、时间线图谱和突发词探测图谱,为后续明确学术研究焦点、研究类团分布情况等分析过程提供数据支持与技术支持。

二、研究热点分析

在样本数据向分析软件迁移的过程中,网络节点设置为Keyword(关键词),时间切片跨度设置为1年,然后通过g-index算法将K值设置为25,以期能够在明确寻径网络(Pathfinder)、修剪切片网(Pruning sliced networks)及修剪合并网(Pruning the merged network)的同时,让共现网格得以精简,强化网格的解释能力。

(一)关键词共现图谱

从图1中的信息来看,高频词汇可以有效呈现课程思政领域的研究焦点,而且复现率持续走高,这就意味着这个关键词是被高度关注和分析的。根据图谱可得到以下研究结论。

针对课程思政领域的研究是一个与时俱进、不断传承、累加充实、创新发展的过程。结合词频分析可知,国内相关领域的Top10高频关键词为:课程思政、思政课程、立德树人、思政教育、思政课、教学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思政建设。这些高频关键词代表了热度最高、基础最扎实的研究方向。结合文献总体情况进一步判断,Top10高频关键词的研究方向具体指向了思政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本身、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协同的课程思政体系、思政教育开展主体的教学改革优化等三大方向。

(二)关键词聚类图谱

此图谱(见图2)的意义在于有效揭示某领域出现的主要研究类团。为了能够更好地凸显类团分布现象,本文通过Log Likelihood Ratio(LLR)软件对数似然率算法进行聚类标签提取,提取对象选择K关键词,最终生成关键词聚类图谱聚类模块值Q=0.8767,大于0.7,可认为聚类结构显著;聚类平均轮廓值S=0.9712,大于0.9,可认为聚类结构非常紧实,令人信服。综合看,该聚类图谱有效。根据图谱可得到以下研究结论。

一是相关主题研究的Top10类团分别是大中小学思政课、利用、创新应用、高校思政课、应用型本科、师生互动、思政课教育、建构主义、创新研究、实践路径(见表1)。除类团8“创新研究”和类团9“实践路径”外,其余类团之间的剪影度均超过了0.96,且成员数量全部大于20个,说明这个类团在学术分析过程中趋于平稳成熟,整体效果极具优势。

表1 2012-2021年相关主题关键词聚类信息表

二是该领域类团间交叉现象显著,从另一个视角体现出不同类团的内在脉络,且各主体之间的交叉重叠较为明显,学科融合趋势不可逆。深入分析后得知,“思政课程”“思政教学”“教学改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思政课教师”等关键词同时出现在2个及以上的类团中,按照以上参数特性足以论证上述关键词在课程思政研究领域中的主导地位,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深挖和探讨。另外,类团5“师生互动”之间的紧密度高于0.99,意味着相关成员在研究话题上高度相似,且关系紧密,整体研究现状多以成熟和平稳为主。

三是站在类团成员形成的均时视角下,根据相关数据可知,2015年之后才出现了与其相关的成员信息,说明课程思政整体上是一类较新的研究领域,研究机会较多。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前后覆盖了高校思政课、创新研究、实践路径、建构主义等6大核心类团的平均年份,这就说明此时的研究视野最广,且合理研究格局在此环境下构建而成,学界的高度关注与推动使得相关结论逐渐形成体系,并总结出了多种不同的研究逻辑和研究思路。2019年,相继出现了大中小学思政课、思政课教育等新类团,标志着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进入成熟期,“课程思政”的理念持续推广、内涵不断丰富、应用走深向实。

(三)关键词时间线图谱

此谱(见图3)的意义在于构建和明确某个研究视角下关键词的聚类现象,并能对这些聚类关键词的发展脉络予以理清,然后利用CiteSpace软件绘制时间线图谱,并在高频或高中介中心度关键词等协同下,更加精准地总结出某个领域内的分析焦点。按照图谱显示的数据能够发现以下结论。

图3 2012—2021年相关主题关键词时间线图谱

一是从类团形成时间来看,类团0“大中小学思政课”、类团6“思政课教育”和类团9“实践路径”的形成时间较晚,分别为2017、2018和2017年,即这三个类团所代表的研究主题是近年来该领域最新生成的研究热点。结合相关文献可推断,研究热点围绕几大方面:一是关于校内校外(校企)不同主体协同联动、强化实践、合作育人;二是关于创新高校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的探究;三是关于大中小学课程思政一体化构建研究。而类团6“思政课教育”的兴起,主要源于在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兴起的时代背景下,“互联网+”已经成为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类团9“实践路径”的持续热度,主要源于课程思政理念在各学科、各领域的普及与深化,除了理论依据和机理外,教育实践者们更加关注对产教融合以及实践路径的探析。

二是类团1“利用”于2012年诞生了“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一核心关键词,且该关键词与类团中后续诞生的“课程价值”“人才培养”“立德树人”“课程建设”“路径”“改革创新”“产教融合”“习近平”等关键词频繁共现。结合相关文献分析推断,在课程思政理念的推动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持续演进发展,持续受到党中央的重视,始终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

三是类团2“创新应用”、类团3“高校思政课”与类团5“师生互动”在2020年之后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与之相关的词汇也没有形成,而且学界关注热度也在逐渐降低,所以在此领域的科研投入可以适当缩减。

(四)突发词探测图谱

在关键词共现工程设置的基础上,选择Burst detection进行突发词探测,参数γ调整为0.9[1],参数Minimum Duration调整为1年,得到图谱4。

图4 2012—2021年相关主题突发词探测图

从突现时间看,随着“十二五”时期我国持续探索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转变路径,课程思政领域内的关键词突现整体上呈现研究基础夯实、派生概念拓展、时代融合创新的三阶段态势。

第一个阶段是2014年以前,此阶段爆发了“思政课”“教学模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等关键词,研究多围绕课程思政的基础概念、核心要素等展开。彼时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课程”正式施行,全国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特点开展德育课程一体化设计,对于课程思政的理论研究逐步受到学者重视。

第二个阶段是2014—2017年,2014年上海市委、市政府印发《上海市教育综合改革方案(2014—2020 年)》,这就意味着与其相关的研究理念正式形成,此阶段爆发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工作”“应用”“教书育人”“协同育人”“高校”等关键词,上海市配套构建了课程思政制度体系,打造了“中国系列”精品课程,选取部分高校进行试点,学术界也持续跟进,对课程思政的研究需求激增,2017年领域内年发文数量同比增幅高达340%,标志着课程思政的研究进入高峰期。

第三阶段是2018年至今,进入“十三五”中后期,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革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此阶段领域内爆发了“同向同行”“新时代”“思政教师”等关键词。特别是从2019年开始,领域内年发文总量均值达到180篇以上,持续保持高位,学术界围绕课程思政的分析内容也逐渐丰富,而且研究深度也在逐渐加强。

三、思考与建议

(一)思考

1.课程思政研究内容不断丰富

分析发现,近十年来,学术界围绕课程思政的本体、环体和优化路径等方面,探究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课程思政融合发展、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建设,尤其关注立德树人、教学改革、思政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等内容,凸显出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已走向深度同向同行阶段。然而,尽管课程思政研究内容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课程思政理论体系尚未建立起来,这方面的研究任重道远。课程思政理论体系的建构,要重点关注两方面问题,一是理论逻辑的科学建构,二是历史逻辑的系统厘清。[2]课程思政研究要解决一些深层次问题,如课程思政本质以及运行机理等。这是课程思政理论体系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也是推进课程思政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性问题。

2.课程思政研究展现独特的研究体系

通过对关键词聚类进行分析可知,2015年以来,课程思政方面的研究已产生多个稳定的研究群体,主要侧重于“思政课程”“思政教学”“教学改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思政课教师”等共性话题。但这也反映出,近年来关于课程思政的研究具有一定的雷同性。因此,课程思政研究要拓宽视野,增强创新性研究,减少重复研究现象。要突破教育学视角,加强跨学科研究,结合不同学科、课程、专业等,从多视角、多维度开展研究。

3.课程思政研究呈现稳定的发展态势

自提出“大思政”理念和要求以来,课程思政研究逐渐从从属于思政教育的子集,升华为与思政课程并行的研究领域。通过时间图可以发现,课程思政既体现了党和国家最新的教育方针,也融入了建构主义、网络思政等实践工具,并在课程标准、评价体系、产教融合、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拓展。尽管如此,理论研究的深度还不足。

4.课程思政呈现新的研究动态

通过分析课程思政突发词变迁的三个阶段可知,该研究体现出鲜明的政治导向,即围绕当时的政策文件、方针要求进行研究探索。例如2018年以来围绕“立德树人”“同向同行”“新时代”的研究呈现爆炸式增长,体现了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对课程思政研究领域的规范性约束和价值引导。

(二)建议

1.持续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课程思政研究

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课程思政研究,构建一套适用于新时代环境的教学体系、教材体系和话语体系,促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深度融合。

2.促进思辨研究和实证研究同向发展

从关键词分析来看,近年来的研究主要侧重于一般性的探讨,是一种思辨性的,或称之为理论性、阐释性的研究。但从实际教育需求以及课程思政设计初衷来看,实证研究仍显不足,例如,缺乏对普通高校、高职院校两种学校类型的独特性探究,也缺少对具体某个学科怎样实施课程思政教学的探讨,也欠缺对课程思政教育效果的评价研究。事实上,开展课程思政的实证研究有助于更好地指导一线教育工作者开展教学实践。因此,应当注重课程思政的思辨研究和实证研究并举,加强实效的考察与分析。

3.进一步加强课程思政研究的学科互动

分析发现,当前的研究仍存在多学科视角探究不够、与其他课程和学科协同性不强的问题。应当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术语为基础,加强同其他学科的关联性研究,提高学科研究的互通性,积极借鉴其他学科的话语体系、教材体系和教学体系,并加以整合,使课程思政与其他课程能够相互借鉴、相得益彰,从而实现良好的教育效果。

猜你喜欢

图谱聚类思政
一种傅里叶域海量数据高速谱聚类方法
基于图对比注意力网络的知识图谱补全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绘一张成长图谱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面向WSN的聚类头选举与维护协议的研究综述
图表
改进K均值聚类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