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庚续红色血脉,培育担当品格
——以周恩来崇高风范培育时代新人的实践探索

2022-12-15朱留明高新民

中国德育 2022年22期
关键词:风范崇高红色

■ 朱留明 高新民

周恩来的家乡淮安,是一片红色的热土。江苏省淮阴中学就坐落在这片热土上。30多年来,学校一直致力于用周恩来崇高风范培育人,引导学生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坚定信念。目前,周恩来崇高风范育人实践机制已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机制和价值品牌。学校以培育时代新人的“担当品格”为核心,以“文化熏陶、课程奠基、实践体验、活动感悟”等措施,培养学生顶天立地做人、积极主动做事。

一、文化熏陶,物型环境与人文环境交相辉映

一是物型文化铸魂。在学校中的一品梅园,我们感受周恩来总理的一品德行;在大鸾文化墙、一品梅大道我们追寻周恩来求学、革命的足迹;在樱花林,我们回眸周恩来总理的外交往事;在“周恩来班”网站,我们与全国周恩来班心连心,感受同学们对周恩来总理的热爱;在学校红岩广场,我们被周恩来关爱杰出校友宋绮云的故事感动;在“周恩来崇高风范育人中心”,我们通过周恩来图书资料平台、周恩来影视演出平台、周恩来校园话剧平台等,了解周恩来伟大的人格,通过物型传递的文化,坚定学生“竖起脊梁担事”的家国情怀。

诗朗诵《脊梁》

二是红色文化塑魂。学校坚持传承红色基因,挖掘淮安地方红色资源,建设校外红色文化德育基地:与周恩来少年读书处、周恩来故居、周恩来纪念馆等红色基地结对,共建育人;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聘请基地讲解员为学校德育辅导员授课,培养学生成为基地学生讲解员,以实际行动学习和传播周恩来崇高风范,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三是内涵文化养魂。我们从120年的校史文脉中汲取营养,逐步凝练了“进德修业、弘毅笃行”的校训、“竖起脊梁担事”的校风、“教人成人、教人成己”的教风、“动心忍性、知行合一”的学风,高举爱国主义的旗帜,涵养学生德性修养。通过融合线上线下资源,学校开发了校史人物类、校史文化类、校史事件类等系列校本文化展览,开展学习周恩来总理崇高风范主题征文、读书会、故事会、报告会等系列活动,滋养学生的灵魂,把周恩来总理崇高风范融入淮中文化的血脉,引领学生的精神成长。

二、课程奠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

一是思政课程打基底。学校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按照“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六个要求,理直气壮地上好思想政治课。在思想政治课上,教师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结合周恩来纪念地资源,设计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丰富课堂形式。

二是红色课程来体验。学校挖掘淮安地方红色资源,形成了“新安旅行团历史陈列馆”等系列红色德育实境课堂。例如,围绕“五四运动”以来,国家和学校在重大历史节点上的标志性事件,设计微型主题班会课,由学生担任主讲人,讲述革命先辈艰辛创业的故事,并制作成视频;开设弘毅印社、翔宇航天社、翔宇交响乐团、海棠诗社、梅园话剧社等系列社团课程,将周恩来崇高风范育人元素融入社团课程,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感情,坚定其“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

三是融合课程作渗透。学校持之以恒地做好温暖人心、充满人性的融合德育课程群的开发与实践。例如,在语文、历史、地理学科中,教师利用课程中传统文化、历史节点、重要地标等内容,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导;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中,教师结合周恩来对科技事业的关怀,加强对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促进学生树立勇于创新、追求卓越的担当精神;在音乐、体育、美术、艺术等课程中,教师结合周恩来对艺术、体育人才的关爱,加强对学生审美情趣、健康生活的培养……

三、实践体验,动心忍性与奉献社会知行合一

一是“周恩来班”创建实践。学校经过20多年的实践探索,逐步形成了创建周恩来班的“12345”机制。“1”是坚持“弘扬周恩来崇高风范,提升学生担当品格”的核心思想。“2”是做到年度中心工作和弘扬周恩来崇高风范两相结合。“3”是形成校级、年级、班级三级创建网络。“4”是完善四项实施步骤:制定年度创建周恩来班方案;举行周恩来班创建年度动员大会;每年10月到次年4月集中开展创建活动;举行中期展评活动、举行周恩来班表彰活动,授牌授旗。“5”是形成特有的周恩来班创建5大课程:红色基因传承课程;紫色励志筑梦课程;绿色环保实践课程;青蓝互助自治课程和橙色暖心关爱课程。

二是研学旅行实践。学校开辟了周恩来青少年求学路线、长征路线、革命纪念地路线、周恩来纪念场馆路线等研学旅行线路,组织周恩来班学子沿着周恩来生活和战斗过的地方进行游学研修。其中,最为典型的是始于2003年,每年开学必然进行的第一课——“弘毅之旅”主题实践活动。该活动是新生入学教育的实践课,学生需要从淮阴中学步行约30公里到周恩来纪念馆,再开展参观学习活动。这是检验学生军训成果和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野外行走之旅,是师生合作、生生互助之旅,是磨练意志之旅、安全文明之旅,是缅怀革命先烈、传承周恩来精神之旅。这一走就是20年,无论酷暑炎热、大雨倾盆,活动从未间断。学生在行走中塑造了坚毅的品质,该活动也成为了历届淮中学子刻骨铭心的记忆。

三是志愿服务实践。周恩来的乳名叫“大鸾”,字“翔宇”,学校据此组建了“大鸾翔宇”志愿者组织,形成志愿网络,持之以恒地开展公益服务和劳动实践活动。学生深入社区、乡村,走进车站、码头、工厂、孤儿院、博物馆、医院、军营等实践基地,开展职业体验和公益服务。同时,教师团队也发挥榜样带头作用,组成帮扶团队,连续10年,深入贵州省毕节市开展“农村烛光教育行动”,助推毕节市第六中学教育教学水平显著提升。学校通过持续的师生志愿活动,助力周恩来爱民如子、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在淮安土地上传播。

四、活动感悟,内化于心与外化于行相得益彰

一是读周恩来书籍。学校牢记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理想,注重阅读学习,倡导时时是读书之时、处处是读书之处。学校搜集有关周恩来的书籍近2,000种,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资料。到目前为止,学校举办了7届周恩来读书节,参加了5届全国周恩来班“读周恩来原著、写心得体会”征文活动,与中国人民大学合办国学基地,用阅读陶养学生的气质。

二是悟周恩来思想。学校开展周恩来精神研究性学习活动,成立周恩来思想研究中心,各班级成立周恩来研究学习小组共同体,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学生自己聘请指导老师,确立研究主题,共享研究过程,探讨研究方法,感悟研究启示,展示研究成果,形成了一系列研究性学习报告,并在相关杂志上发表。目前,学校已形成研究性文章5,000多篇,建成学生研究性学习成长档案室。值得欣喜的是我校部分学生进入大学后依然坚持对周恩来崇高风范的研究,并发表相关论文。

三是说周恩来故事。学校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讲述方式,引导学生搜集史料,讲述周恩来的故事,聘请周恩来的亲属、原身边工作人员、周恩来研究会专家等为学生讲述周恩来风范故事。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学生们学习、体悟周恩来的崇高品格。

四是演周恩来事迹。学校梅园话剧社根据周恩来故事改编成微型剧本,由学生来演周恩来的事迹。此外,话剧社还通过采访刘劲等特型演员,学习经验,进一步感悟伟人的风范,诠释角色。学校与周恩来童年读书旧址管理处合作,排演校园话剧《我的精神家园》,展现了周恩来中学时代的青春风采。学生全程参与剧本创作、舞台布置及角色塑造,在活动中涵养了担当品格。

五是颂周恩来风范。学校成立海棠诗社,通过喜闻乐见的形式歌颂周恩来,2021年3月5日我校举行“我爱梅园梅”快闪活动,随着小提琴手奏响《你是这样的人》,交响乐团、合唱团、朗诵社团的孩子们纷纷走进一品梅园,共同唱响《大江歌罢掉头东》《我爱梅园梅》《在灿烂阳光下》,朗诵团的学生还朗诵了学生原创诗歌《一品梅香》,最后学生摆出了“123+梅花”的图案,纪念周恩来诞辰123周年,歌颂其像梅花一样高风亮节的品格。

在以周恩来为代表的革命先辈的精神感召下,淮阴中学学子心中有了前进的方向和成长的动力。面向未来,我们将以习近平总书记给淮安市新安小学少先队员的回信精神为指引,赓续红色血脉,培育学生的担当品格,使之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猜你喜欢

风范崇高红色
领袖风范
红色是什么
师者风范
红色在哪里?
敢于担当: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风范
追忆红色浪漫
钢琴家风范
Yangjiabu : 500 Years of Pride, Paintings and Kites
The 11 Well-known Kite Families in Weifang
The Four Crafts of Ki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