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护生择业意愿影响因素的分析
2022-12-14杨瑞王宇龙李红梅
杨瑞 王宇龙 李红梅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1],往往会给各界人群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择业意愿代表着一个人的职业偏好和选择倾向。护理学专业的学生是未来护理人才的重要储备力量,正处于职业生涯的探索阶段,其职业态度及择业意愿对本人职业的发展及护理人才的输出均具有重要作用。随着我国护理事业的不断完善及医学模式的改革,护士的工作范畴、社会地位、执业环境以及护生对护理职业的认知和家庭对子女的要求等因素均会影响护生的择业意愿及择业行为。以往研究多数是从个人内在因素、家庭、社会等方面对择业影响进行的一般性探讨,关于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护生择业意愿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鲜见报道。本次研究旨在分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影响护生择业意愿的相关因素,同时结合特殊的时代背景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为护理教育体系的建设、护生择业导向的引领以及护理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2020年4月1—30日抽取某医学院校1164名护生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条件:护理学专业在校学生及实习生;填写知情同意书并自愿参加此研究。排除条件:存在身体和精神心理疾病;调查时休学、请假;近期经历过重大生活应激事件。其中男129名,女1035名;大三及以下1085名,大四79名;年龄≤20岁610名,年龄>20岁554名;本科779名,大专385名;城市生源307名,农村生源857名;独生子女182名,非独生子女982名;参加过临床实习398名,未参加过临床实习766名;选择护理专业原因:个人兴趣293名,家庭意愿255名,好就业327名,升学或调配223名,其他原因66名;期望平均月收入:2000元以下3名,2001~4000元87名,4001~6000元333名,6001~8000元321名,8001~10 000元211名,10 001~20 000元98名, 20 001~30 000元13名,30 000元以上98名;理想职位:护士130名,护士长246名,护理行政岗位371名,医学院教师273名,转行其他行业144名。本研究经该所医学院医学伦理审查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调查内容
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2-4],依照调查需求,自行编制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护生的一般资料、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认识、职业态度及择业意愿状况。
1.3 调查方法
利用问卷星网络平台进行调查。研究者采用统一指导语解释调查目的,并说明填写要求和方法,由各班级辅导员通过微信向护生推送该电子问卷的链接,学生自愿参与,手机“问卷星”在线匿名填写。共发放问卷1180份,回收有效问卷1164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计算百分率,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方程。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生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认知及及职业态度情况
对于突发公共卫生卫生事件的认识,1.72%的护生认为无法救治很害怕,97.08%的护生认为正确防护可预防感染,1.20%的护生对此没感觉。疫情流行期间,2.49%的护生认为特别害怕;86.60%的护生有点紧张,10.91%的护生表示没感觉。在择业意愿方面,49.40%的护生认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会对其择业意愿造成影响,其中55.76%的护生更愿意从事临床护理工作,20.27%的护生更愿意从事社区护理工作,不愿意从事护理相关工作和想深造的护生分别占4.90%和19.07%。
2.2 不同人口学资料的护生择业意愿分析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级、是否参加过临床实习是影响护生未来择业意愿的因素(P<0.05)。见表1。
表1 不同人口学资料的护生择业意愿分析
续表
2.3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影响护生择业意愿的原因分析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认为护理工作有生命危险、认为从事护理工作心理压力增加,对护生的择业意愿产生影响(P<0.05)。见表2。
表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影响护生择业意愿的原因分析
续表
2.4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影响护生择业意愿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以择业意愿是否会受影响为因变量,以护生性别、年级、是否参加过临床实习、认为护理工作有生命危险、认为从事护理工作心理压力增加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变量赋值情况见表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是否参加过临床实习(OR=1.495)、认为护理工作有生命危险(OR=0.661)、认为从事护理工作心理压力增加(OR=0.724)均是影响护生择业意愿的独立相关因素(P<0.05)。见表4。
表3 变量赋值表
表4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影响护生择业意愿的多元回归分析
3 讨论
3.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护生择业意愿的分析
2020年初我国经历了严重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5-6],对社会各界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冲击[7],其中包括对护生职业认知及择业意愿的影响[4,8]。本次研究发现,49.40%的护生认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会对其择业意愿造成影响,其中83.25%的护生愿意从事护理工作。55.76%的护生更愿意从事临床护理工作,20.27%更愿意从事社区护理工作,不愿意从事护理工作及想深造的比例分别为4.90%和19.07%。说明大部分护生毕业后愿意寻求护理岗位从业,这种趋势顺应社会对护理人才的实际需求现状,新生力量的补充是护理事业向前发展的关键环节之一。
3.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护生择业意愿影响因素的分析
护生在选择未来职业时会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本次调查结果表明,认为护理工作有生命危险、认为护理工作心理压力太大以及是否参加过临床实习是对护生择业意愿产生影响的因素。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医护人员会及时奋战在一线,常常需要连续工作8~12 h,长时间穿戴防护装备引起医护人员多类型多部位的皮肤损伤,而且面部形象的受损、来自身体的疼痛不适及担心自己被感染的焦虑又会影响睡眠和情绪,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这些情形都大大增加了医护人员被感染的潜在风险[9-11],同时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因医护人员数量短缺、劳动强度过高、医疗救援工作量较大、防护物资紧缺、穿戴防护设备引起医疗操作难度加大、长时间处于高感染风险的工作场所等,这些挑战都极大地考验着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职业素养和工作作风[12-13]。研究显示[14-15],在经历重大应激事件后很多人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创伤,尽管大部分参与者的心理创伤可逐渐自行修复乃至痊愈,但仍有一部分人会出现抑郁、焦虑、进食障碍、躯体形式障碍、睡眠障碍、酒精或药物依赖等一系列心理、生理问题,这些现象在护理人员中也存在。医院是人员混杂、存在多种情绪的公共场所,患者、陪护人员或精神异常患者往往会因情绪激动、诊治效果不满意等多种原因产生负面情绪,对医护人员进行语言攻击、语言威胁、躯体攻击、性骚扰等暴力宣泄[16-18]。近年来,因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的矛盾而引起的工作场所暴力已成为严重威胁医护工作者身心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而护士因需与患者及家属频繁沟通、实行护理操作等职业特殊性,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现象较普遍[19-21],加之一些不良伤医事件的报道,使护生对其职业价值观产生了负面影响[22],甚至造成了护理人力资源的流失[23]。上述现象都会降低护生从事护理职业的安全感,使其认为从事护理工作会有生命危险而形成一定的心理压力,进而在其选择职业时造成一定的影响[24]。但是有研究[25-26]发现,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大多数护生还是能够有效应对和积极适应,与本次研究吻合。临床实践是专业学习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临床学习环境与护生专业能力的提高、职业态度、未来职业角色的适应、专业认同感、择业趋势及职业价值观息息相关[27-28]。所以,实习期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关键一环,也是择业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是引导护生积极投身护理事业的重要阶段。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对实习护生的心理会产生一定冲击和影响进而引起他们职业态度的改变[29]。
3.3 对护理教育者的启发
高质量的护理人员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重要的救援力量[30],而在校学习的护生是护理人员的重要补充。护生的专业认知尚处于成长阶段,在学校接受的教育对其择业意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使学生日后安心从事护理工作,培养出高质量的护士,学校必须做好专业思想引领和择业导向。随着经济的转型,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形势十分严峻,因而护理课程的教学重点都偏向于对慢性病的防控与护理,导致学生对传染性疾病的防控、公共卫生学知识缺乏重视。本次研究发现,为了更好地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学生的学习需求包括:职业防护知识、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变能力、公共卫生知识、心理素质教育、防病控病知识、消毒隔离知识、急救知识和技能、传染病学知识、流行病学知识、人文关怀教育、职业素质教育等。教学中,护理教育者应结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一特殊的时代背景及学生的学习需求,对相关学科和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以培养治病防病知识兼具、充满人文关怀、具备高应变能力及良好心理素质的护理人才;同时,护理教育者还应以积极抗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契机,做好职业风险及职业防护教育,避免学生盲目放大护理工作在突发公共卫生期间的职业危险;此外,还应利用先锋、榜样的事迹,引导护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正向的择业观,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护理专业的特点及发展前景,端正其择业心态,增强对护理事业的信心,提高职业认同感,使其充分认识到自身事业的价值,提高就业率与就业质量,减少护理人才的流失,促进护理事业的发展。
4 小结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护生的择业意愿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大部分护生能够积极应对,且愿意从事护理相关工作;护理教育者应结合时代背景及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相关教学内容。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仅收集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某一时间点的数据,未能够动态评估处于不同时期的护生择业意愿的变化;另外,仅选择了一所医学院校护生作为研究对象,调查的样本量也较小,且纳入的影响因素也较为局限。今后研究应扩大调研的时空范围,加入更多变量,以更系统地探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影响护生择业意愿的因素,为改进护理教育教学模式、完善护理事业、稳定护理队伍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