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心理辅导对截瘫患者主要照顾者负性情绪及应对方式的影响
2022-12-14叶红燕汤明姣赖允梅王清华钟美兴杨千绮
叶红燕 汤明姣 赖允梅 王清华 钟美兴 杨千绮
截瘫为瘫痪的一种类型,脊髓颈膨大以上横贯 性病变导致的截瘫为高位截瘫,第三胸椎以下的脊髓损伤导致的截瘫为双下肢截瘫。根据脊髓损伤程度又分为完全性及不完全性截瘫[1]。截瘫多见于车祸伤、高处坠落伤等,对患者和家庭都是强烈的应激事件,会带来巨大的心理冲击[2]。截瘫患者生活自理大多要依赖照顾者,照顾者除体力上的付出外,还面临很大的精神、情感上的压力,其心理状况直接影响对患者的照护水平,进而影响患者康复,因此对照顾者的心理辅导很有必要[3]。团体心理辅导是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心理辅导方式,在帮助具有相似心理压力和心理困扰的人群时,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方式[4]。在目前的临床工作中,医护共同关注的目标是患者,心理辅导也多以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顾者的团体心理辅导的报道较少见,且目前报道的多用于癌症及心身疾患的照顾者。本研究将截瘫患者主要照顾者组成同质性团体进行心理辅导,探讨其对照顾者负性情绪及应对方式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医院骨科及康复科收治的截瘫患者主要照顾者60名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9名,女31名;平均年龄38.53±8.12岁;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27名,高中以上33名;照顾者为配偶21名,父母18名,子女13名,其他亲属关系8名。纳入条件:患者符合截瘫诊断标准,MRI显示脊髓损伤,损伤平面以下感觉、运动功能障碍;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40分以下,日常生活重度依赖照顾者;照顾者为患者伴侣、子女、父母或者近亲属,共同生活,无照护报酬关系;年龄18~60岁;认知功能正常,理解和表达能力正常;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条件:合并精神疾病及其他神经系统疾病,且3个月内有其他重大生活事件;认知功能障碍,不能正常交流;不愿意参与研究者。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名。两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团体心理辅导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心理护理,观察组同时实施团体心理辅导。由课题组成员中有丰富团体辅导经验的心理治疗师担任主带领者,取得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的骨科护士作为协同带领者,组成同质性团体,每组5~8名,每周1次,每次约90 min,依方案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参考相关文献[5-7],结合截瘫患者照护特点,咨询有关心理学专家,制订团体心理辅导方案。团体辅导实施前由带领者对成员进行一对一的入组前访谈,访谈时间20~30 min,主要收集一般人口学资料,了解照顾者目前的心理状态及需求,介绍团体辅导的性质、活动形式、时间安排、目的与意义等,征得其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辅导前相关量表的填写与收集也在入组访谈时完成。具体方法如下。
(1)第1次:活动在入组访谈的次日进行,主要任务是破冰,建立成员之间的信任感。通过热身游戏“马兰花朵朵开”帮助成员建立联系,消除紧张、陌生感。引导成员用滚雪球式的自我介绍来加深印象,并简单分享患者受伤经过、诊疗过程、遇到的困难,引起共鸣。带领者说明团体活动互动互助的宗旨,介绍团体规范,强调保密原则,营造信任、安全的团体氛围。鼓励成员自由表达对团体的期望和想要达到的目标,讨论并确定团体契约。
(2)第2次:知识讲座,正视问题。 针对此阶段照顾者的需求,邀请骨科及康复科专家进行截瘫照护相关知识讲座,包括损伤机制、临床表现、可能引起的并发症、相关的诊疗计划、家属配合要点及后续康复计划、康复技巧、居家护理要点等。邀请照顾者分享在照护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困惑,及时给予解答,并由康复治疗师演示具体操作(如功能锻炼的方法、床椅转移、辅助器具的使用等),提高家属照护技能。同时使照顾者对截瘫护理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对于不可逆损伤部分引导成员接纳现状,正视面临的困境,积极应对。
(3)第3~4次:重点是识别情绪,合理表达情绪,释放压力。在团体中引导成员将关注点从患者的身上转移到自已,关注内在感受。在“画出情绪彩带”的互动中,与成员确定各种颜色所代表的情绪,用不同颜色绘出自患者住院后自己的情绪起伏变化,并在小组内分享,帮助成员识别并命名情绪,提高对自己及他人情绪觉察能力;带领者结合情绪ABC理论,与成员共同探讨情绪背后的原由,看到情绪产生与自己的认知的关系;指导成员在团体之外记录每天的情绪波动情况及影响情绪的事件,发现不良情绪,改变不合理信念,接纳并调整情绪。以“心情天气预报”形式,鼓励成员表达在照护期间的忧虑、担心、困惑、家庭面临的困境、应对方式以及新的信息、期望和梦想等,学会合理表达情绪。引导成员在其他人分享的过程中认真倾听,不评价不建议,给予适当情感支持与鼓励。每次活动结束前进行呼吸放松训练和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帮助其释放压力并指导自我放松训练的方法。
(4)第5次:寻找支持, 有效应对。通过“信念的力量”体验活动,让成员体会到不同的信念人的力量的变化,看到积极信念在疾病康复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鼓励家属树立康复信心并用积极的态度去影响患者。引导成员继续表达自我,探索自我,分析以往的应对模式,就遇到的问题,讨论有效的解决方法,挖掘正向资源,发展社会支持系统;成员之间积极反馈、交流信息、互帮互助,相互支持与鼓励,增强团体凝聚力。
(5)第6次:分享经验,总结收获。将积极乐观、经验丰富的成员树立成行为榜样,鼓励他分享经验,激励其他成员也做出相应的积极的变化并及时给予肯定。带领成员回顾团体历程,相互分享在团体中的感受和收获,使成员看到自己在团体中的进步与变化,树立积极心态,增强心理应激能力,并把在团体中获取的能量和技能应用到与患者的互动及日常生活中,提高家庭的应对能力。在结束前全体成员互送祝福并手牵手围成圈依次握手传递力量,带着力量继续前行。
1.3 观察指标
(1)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干预前后运用SAS和SDS对两组照顾者焦虑、抑郁情绪进行评估,SAS、SDS评分越高,焦虑、抑郁状况越严重。SAS标准分的临界值为50分,分值越高表明焦虑程度越重。SDS标准分的临界值为53分,分值越高表明抑郁程度越重[8]。
(2)应对方式:干预前后采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评定照顾者的应对方式。该问卷由解亚宁编制,共20个条目, 每个条目采用0~3分4级评分,由积极应对(12个条目)和消极应对(8个条目)两部分组成,积极应对得分越高表明被调查者越倾向于采用积极应对方式;消极应对得分越高则表明被调查者越倾向于采用消极应对方式[9]。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PEMS 3.2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照顾者团体辅导前后SAS、SDS评分比较
团体辅导前,两组SAS、SDS评分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团体辅导后,两组SAS、SDS评分均降低,组间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照顾者团体辅导前后SCSQ评分比较
团体辅导前,两组SCSQ评分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团体辅导后,观察组SCSQ积极应对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消极应对评分变化不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照顾者团体辅导前后SCSQ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截瘫的康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患者长时间卧床,生活不能自理,日常生活中需要他人照护[10]。患者易出现恐惧、焦虑、无助、易怒,甚至悲观绝望、自暴自弃等负性情绪,对照顾者的依赖度极高[11]。作为患者最主要的照顾者和社会支持来源,照顾者的心理状态及护理积极性对患者生存质量有很大影响[12]。照顾者不仅在生理上要对患者悉心照料,情感上的支持也不可少。照顾者承担来自生理、心理、社会的多重压力,往往更易产生心理问题。有研究表明,多数照顾者患有抑郁或混合的抑郁和焦虑[13],自我效能和应对方式也受到影响。心理干预能够有效增强照顾者的心理能量,改善负性情绪[14]。目前对截瘫照顾者的心理干预较少且多为个体辅导,如詹雪等[15]通过护士对截瘫患者家属提供个性化干预来减轻其焦虑和抑郁情绪。
团体心理辅导是基于团体动力学和一般心理学原理,适用于背景、问题相似的人群,通过团体内的人际交互作用,成员在互动中观察、学习、体验、互相支持,探讨及调整自我,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和行为方式,进而促进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过程[16]。团体辅导相对于个体心理咨询效率更高,团体辅导提供良性的团体氛围,具有支持性心理治疗作用[17],对改善负性情绪、增强自我效能感、容纳他人情绪和提高生存质量方面有较好的作用,是减少负性情绪的有效方式。
本研究将截瘫患者主要照顾者组成同质性团体,在团体辅导的过程中,不仅学习截瘫照护知识及康复技巧,提高照顾者的照护技能,而且关注照顾者的身心状态,在团体成员共同营造的安全氛围中,成员间相似的经历让彼此很快产生共鸣,照顾者能够在团体中自由宣泄情绪,分享感受,表达期望,释放压力,放松身心;成员在团体相互支持、学习观察、讨论反馈、交换信息与资源、获得力量,从不同的视角来看待目前的困难,从而激发自我调整的意愿,重获理性认知,减轻负性情绪,挖掘正向资源,重塑希望与信心,学会更积极的态度和应对方式。本研究结果表明,团体辅导后,观察组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积极应对评分高于对照组,说明团体心理辅导能有效缓解照顾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并促进采用更积极的应对方式。而积极的应对方式,能明显改善焦虑和抑郁情绪,以积极的心态去影响和支持患者,互相之间形成良性循环,从而为截瘫患者提供更好的家庭支持,减少并发症,促进其康复。
团体治疗是一种高效的心理治疗方法[18],作用的疗效因子包括希望重塑、普通性、信息传递、人际学习、提高社交技巧、行为模仿、宣泄、团体凝聚力等。本研究通过对截瘫照顾者实施团体心理辅导,使照顾者从团体中诸多的疗效因子中获益,能有效缓解其负性情绪,改善人际互动,转变应对方式,提高家庭应对能力和支持水平,可以更经济、更有效地满足截瘫患者家庭的实际需求,是一种对截瘫患者家庭健康教育的新途径和新方法。本研究因患者住院时间短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团体辅导的受众有限,后续考虑将团体辅导延伸至社区进行延伸护理服务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