邰先桃教授辨治脑性瘫痪的经验采撷
2022-12-14谭洪丸赵泽明邰先桃
谭洪丸 张 粲 周 萌 赵泽明 邰先桃
云南中医药大学,云南 昆明 650500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 CP),简称脑瘫,是一组症候群,多是由发育中的胎儿或婴幼儿脑部非进行性受损所致,核心表现为运动发育和姿势异常,常伴随认知、感觉、知觉、交流、行为障碍,及癫痫和继发性肌肉、骨骼等问题[1]。本病的致病因素包括宫内感染、妊高征、遗传等先天因素;低体重、产伤、感染、颅内出血等也是重要的诱因[2]。据调查,其发病率在我国约达2.48‰,且呈逐年上升之势[3-4]。CP是致使儿童残疾的主要疾病之一,防治脑瘫已成为世界性难题。邰先桃教授从事脑瘫防治临床工作30余年,具备丰富的经验。笔者有幸师从邰先桃教授,侍诊左右,聆听教诲,受益匪浅。现将邰先桃教授经验总结如下。
1 辨病重“脑”,辨治重“督脉”
“脑为元神之府”,是生命的枢要,掌控人体的生命活动;脑亦主意识思维,是人精神活动的枢垣,诚如《修真十书》言其“为一身之宗,百神之会”;《医易一理》载“人身能知觉运动,及能记忆古今,应对万物者,无非脑之权也”,即眼鼻口舌耳,皆居头面,相通于脑,脑传导动觉之气于筋脉而达全身关节,为周身连接之关键,而令之运动,故脑还主感觉运动;脑为髓海,亦为清阳之府,故当先天不足,或后天失养,或先后天均失宜时,脑髓失充、功能异常,将影响人的生长发育和五脏六腑、筋骨肌肉、四肢百骸的功能,从而导致儿童五迟五软五硬,即“脑瘫”[5-7]。故邰先桃教授认为:脑瘫的病位在脑,病因病机或为小儿先天禀赋不足,或为后天调养失宜,或两者皆俱所致脑受损,病性常虚实互见。
脑与督脉关系紧密,自古就有“病变在脑,首取督脉”之言;督脉始于小腹内,主干上行于人体后正中线,分布于背项部,联系子宫、心、脑、肾、咽喉、唇、目等脏腑器官,入属于脑[8]。督脉为“阳脉之都纲”“头为诸阳之会”,督脉通髓达脑,是阳气入脑的通路,刺激总督诸阳的督脉,有利于周身阳气的条达;督脉旁通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经从头走足,行于属阳的人体背面,主一身之表,在督脉的调理中,亦注重足太阳经两侧线的刺激,两者同时作用,更有利于促进大脑的发育[5]。因此,邰先桃教授结合中西医理论,在脑瘫的论治中,辨病重“脑”,辨治重“督脉”。
2 擅用选择性脊柱推拿
在脑瘫的治疗中,尤其强调“脑”与“督脉”的作用,故先桃邰教授将传统中医经络理论体系与现代解剖学的神经支配原理融会贯通,创立了选择性脊柱推拿[9-10]。一方面减少患病家庭片面追求高端的治疗设备或大量治疗方法而造成的更多的财力、精力负担,另一方面避免过多的不合适的康复手段而造成“过犹不及”的治疗后果。
选择性脊柱推拿共分四步对脑瘫进行治疗。第一步是整体调理,刺激患儿背部的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两侧线,根据中医经络,督脉是“阳脉之海”,诸阳经汇于督脉,能“总督一身之阳”;且督脉与冲脉、任脉同起始于胞中,前通任脉,能沟通阴阳,总摄诸经。而膀胱经从头走足,是脏腑之气在背腰部的输注范围,分布五脏六腑之俞穴,如“肝俞、心俞、脾俞、肺俞、肾俞”等,治疗上对脏腑有相应的特异性,这一步骤依据中医整体观念以达到提升患儿整体抗病和康复能力的目的。第二步,选择性刺激背部反应点,医者重点刺激手下所触及的包块或结节样或条索样反应点,这一步骤注重现代医学脊神经解剖学原理以提高疗效。第三步,对症处理,根据患儿具体的病情,选用特定的操作法作用于特定的腧穴或部位,以达到对症治疗,这一步骤重视对症治疗以改善患儿症状、缩减康复疗程。第四步,调和阴阳,予以开天门、推坎宫以调节天人阴阳和脏腑阴阳,搓擦迎香以通鼻窍、畅肺气,拿风池、肩井以升提阳气,拍大椎振奋阳气,搓胁肋以畅肝气;这一步注重调整阴阳以使患儿达到“阴平阳秘”状态。研究表明,选择性脊柱推拿对脑瘫患儿的肢体运动功能障碍[11-12]、饮食与遗尿、睡眠障碍、炎症细胞因子调节[13]等均有良好的效果。同时,可促进缺氧缺血性脑病幼鼠生长发育、恢复其运动功能、改良其焦虑行为,改善自发活性、认知功能等远期行为缺陷[14-16];可改善脑瘫幼鼠学习记忆能力[17];可调控脑瘫幼鼠海马炎症细胞因子[18]。
3 提出3F整体康复模式
脑瘫患儿自身是一个整体,患儿与家庭、患儿与社会亦是一个整体。为帮助患儿整体全面康复,邰先桃教授提出3F整体康复模式。3F是指 Family(家庭)、Function(功能)和Fun(愉快),即以患病家庭参与为核心,功能康复为目标,患儿愉快接受为基础的康复模式。
脑瘫患儿通常因自身各种功能障碍,不能独立生活,深受如家庭环境、父母行为、教养方式等家庭影响,故在脑瘫患儿治疗中,首先强调家庭成员的共同参与,即强调Family(家庭)。家庭参与既助于患儿家属更加全面、深入了解脑瘫这一疾病,对患儿预后有合理的预期目标,合理分配治疗过程中的精力、财力、物力,减轻脑瘫患儿照顾者的心理压力,预防因脑瘫患儿对家庭造成的二次伤害[19];又有利于增加患儿康复效果,患儿在医疗机构的治疗时间是有限的,患儿家属在非治疗时间对患儿的护理、家庭训练,对其康复进程有着巨大作用。脑瘫伴有的多种功能障碍严重威胁患儿及其家庭的生存、生活质量,故本病的康复治疗需以改善患儿机体功能为目标,即强调Function(功能);邰先桃教授创立的选择性脊柱推拿疗法同时兼顾患儿机体整体与局部功能康复,对改善患儿机体功能疗效显著。此外,除关注患儿机体功能障碍外,还应关注患儿的心理精神问题。人的生命本质就是形与神俱,诚如《灵枢》曰“血气已和,营卫已通,五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因此治疗时,治神应与治行并重,达到“形神合一”。《素问》载“喜则气和志达,荣卫通利”。治疗小儿之神,应使小儿愉快接受为基础,即强调Fun(愉快)。一方面,愉悦的情绪有利于缓解患儿对治疗的恐惧、抵触情绪,愉快接受治疗,变被动为主动,更能使肢体轻松、气血通畅,更有利于患儿的康复;另一方面小儿心智不全,不能准确表诉疾病诊治过程的感受,而多以笑和哭等表情示意,患儿的愉快情绪是患儿对治疗的一种表达,是医患之间的和谐沟通,有利于医者“神志内守”,便于医者对患儿治疗反应的观察,掌握患儿的病情变化,亦能使医者更轻松和准确的完成治疗操作,提高治疗效果[20]。并且治疗时使患儿愉悦,更容易让患儿及家属认可接受该医者及该治疗方法,有利于提高患儿的依从性。
脑瘫发病率高、病情复杂且预后欠佳,严重威胁患儿的身心健康,其康复显效缓慢、周期漫长,对患病家庭乃至全社会造成的负担不容小觑。邰先桃教授在临床中辨病脑瘫重“脑”和“督脉”,重视脑瘫治疗的质量,运用选择性脊柱推拿治疗脑瘫,既调整患儿整体状态,又予以对症治疗促使患儿更好的康复,整体与局部并重,免除患儿服药、针刺、手术等痛苦,更加廉简效优;同时认为小儿脑瘫的治疗应以家庭参与为核心,功能康复为目标,患儿愉快接受治疗为基础,使人与环境相统一、躯体结构与功能相统一、形体和精神相统一,从而达到整体康复、辨证康复和身心的全面康复,缓解患病家庭及社会的压力,更利于患儿的康复,帮助患儿回归家庭、回归学校、回归社会,提高患儿及其家庭的生存质量和幸福指数。因此邰先桃教授辨治脑性瘫痪的有效科学的经验值得临床借鉴。
4 验案举隅
患儿路某,男,4岁5月。患儿系2胎2产,足月剖宫产生,出生体重2.9 kg,身长49 cm,既往有“生理性黄疸”病史。母乳喂养至3月大小后混合喂养,5月大小时添加辅食。患儿出生6个月时始翻身,家属未予以重视,1岁时始爬,且肢体僵硬,姿势异常,活动受限,遂开始于多家医院就诊,诊断“脑性瘫痪”,多次予以营养针剂、微创手术治疗,且长期坚持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功能训练、针灸等康复治疗,效果欠佳。欲加以小儿推拿治疗,遂于2019年10月20日来门诊就诊。
初诊:患儿见医务工作者即大哭大闹,不能配合诊察,患儿母亲诉患儿平素面色少华,表情淡漠,口角流涎,肢体僵硬,仅可双手扶站,姿势异常,不能言语,可咿呀发少量单字,如“妈、不”等,认知差,睡眠差,易惊醒,醒后不易再入睡,盗汗,食欲食量差,二便失禁,四肢常冰凉,体弱,易感冒。体重14 kg,身长100 cm。诊断:五迟五硬(脾虚型),治以调养脾胃后天。予以选择性脊柱推拿治疗,用指摩法顺督脉走行由长强至大椎摩整个脊柱,由下到上3遍;拇指按揉足太阳膀胱经背部第一、第二侧线,由上到下3遍;寻找背部条索状或结节样反应点,分布在脾俞、心俞、肾俞范围,并用拇指按揉反应点,刺激量以患儿可耐受程度为宜;摩腹5分钟。为安抚患儿,治疗前邰先桃教授减少诊室医务工作者,以玩具、音乐、语言等安抚患儿。治疗结束后与家属单独沟通,鼓励家属坚持治疗,适当减少患儿特别抵抗的康复训练项目,多行家庭康复训练。嘱小儿推拿治疗隔日治疗1次,每周治疗3次,每次约30分钟,10次为1个疗程。
治疗1个疗程后:患儿家属诉其饮食情况明显改善,食欲食量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夜间睡眠情况有所改善,夜间惊醒次数减少。见医务人员仍哭闹,邰先桃教授与家属配合积极安抚后,哭闹时间减少。在以上治疗基础上加以擦肾俞、命门和八髎穴,以热为度,振命门1分钟。治疗期间赞扬鼓励患儿,并与家属沟通嘱坚持治疗。
治疗2个疗程后:患儿家属诉睡眠情况明显改善,偶有夜间惊醒,且惊醒后易再入睡,盗汗减轻,食量有所增加。患儿精神状态明显改善,见医务人员后不再哭闹,推拿治疗时较前配合。在以上治疗基础上加以开天门30次、推坎宫30次,搓擦迎香半分钟;拿肩井3遍,以虚掌拍背部,自大椎从上至下3遍。每次治疗前与患儿家属沟通患儿病情,赞扬患儿及家属配合治疗,每周根据患儿整体情况不断微调推拿方案。嘱家属坚持睡前为患儿热敷双手双足。
坚持治疗3个疗程后:患儿整体情况明显改善。面色红润,流涎减少,夜间安稳睡眠,盗汗明显减轻,食欲食量与正常同龄儿童无异,四肢肢端暖。可单手扶站,可有意识喊“妈妈、爸爸”等,偶可有意识说“不要”,认知较前改善,二便情况亦有改善。期间患儿感冒次数明显减少,且每次感冒症状较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