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奇经八脉与人体系统的相关性初探

2022-12-13窦报敏李艳伟李亚男吕中茜

针灸临床杂志 2022年6期
关键词:任脉循行生殖系统

马 婕,窦报敏,李艳伟,李亚男,吕中茜△

(1.天津中医药大学实验针灸学研究中心,天津 301617; 2.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1617)

奇经八脉首见于《难经·二十七难》曰:“凡此八者,皆不拘于经,故曰奇经八脉”[1],可见奇经八脉具有“别道奇行”的循行特点。传统认为奇经八脉异于十二正经,既无表里相配关系,也不直接络属脏腑,仅与奇恒之腑联系紧密[2]。奇经八脉联系沟通十二经脉,把走向相近、功能相似的十二经脉关联起来,并对其气血有蓄积和渗灌的作用,发挥统摄气血、调和阴阳的功用,这与现代医学所讲的人体系统颇为相似。人体系统由若干个部位相近、功能相关的器官组成,协调配合使体内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现从奇经八脉循行分布规律、生理功能特性和主治病症特点3个角度出发逐一探讨奇经八脉与人体系统的相关性。

1 任脉与生殖系统

1.1 循行分布相关

《素问·骨空论》载:“任脉者,起于中极之下,以上毛际循腹里”,任脉循行经过女性子宫、阴道及男性前列腺、睾丸等器官。王燕平等[3]认为“中极之下”即为“胞宫”,而“胞宫”即为子宫、女子胞,张耀圣等[4]基于“女子胞”另提出“男子胞”概念,并明确其为男性前列腺,可见从循行分布角度,任脉与男、女生殖系统密切相关。

1.2 功能特点相关

任脉别称“阴脉之海”,具有统摄阴经气血和调节机体生长发育繁殖的作用。现代研究报道,刺激任脉穴位可促进生殖系统分泌性激素、产生卵子和提高繁衍新个体的能力。如杨丽鹍等[5]发现针刺任脉穴位气海、关元与中极可调节卵巢功能低下患者的性激素分泌水平;李波等[6]认为任脉与女性生殖系统相关,参与产生卵子,此外还参与精子的产生和成熟过程;任脉是“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其中一环,丘维钰等[7]认为该生殖轴即现代医学的“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在女性生殖系统正常运行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从功能角度,任脉与生殖系统密切相关。

1.3 主治病证相关

《素问·骨空论》记载:“任脉为病,男子内结七疝,女子带下瘕聚”,又有《素问·上古天真论》言:“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故形坏而无子”,可见任脉病候无论虚实均会影响男女生殖系统,导致生殖系统疾病的发生。由于任脉异常多表现为生殖系统疾病,因此众多医家诊治生殖系统疾病多从任脉着手,如杜琳等[8]发现艾灸与任脉相交会的列缺穴可有效缓解痛经,且25 %患者在艾灸过程中出现明显的灸感传至子宫的远端循经感传现象。在现代医学机制研究方面,有学者[9]通过针刺排卵抑制模型大鼠的关元和中脘穴,发现可显著增加大鼠血清黄体素、雌二醇水平,提高子宫局部促卵泡刺激素受体、雌激素受体的表达,加快大鼠卵泡的发育、成熟与排出,达到整体改善模型大鼠生殖系统疾病的目的,使任脉治疗生殖系统疾病的机理得到明晰。

2 督脉与神经、运动系统

2.1 循行分布相关

《难经·二十八难》载:“督脉者……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属于脑”,督脉于脊柱内部经脊髓上行,由风府穴入脑,其中脊髓和脑即中枢神经系统的主体,提示督脉与中枢神经系统关系密切。已有研究[10]证实督脉主干与皮质脊髓束的走行基本一致,与中枢神经系统的现代解剖学位置高度契合[11]。更有学者[12]认为督脉的实质就是皮质脊髓束在后正中线上的反映。另外,督脉循行所过的人体后正中线也是脊柱所在之处,脊柱归属运动系统中的躯体骨,具有屈伸、旋转和环转等运动功能,能完成较大幅度的运动,因此认为督脉与运动系统也具有一定相关性。

2.2 功能特点相关

督脉入脑,是脑府供给的要道,脑被称作“元神之府”,督脉通调是其精神意识功能正常的前提,脑具有调控人的意识及认知的作用,于功能上两者相联系。督脉又称“阳脉之海”,督领统率全身阳气,有学者[13]认为督脉的这种总督效用可能是脑和脊髓对周围神经系统调控的外在表现。另外,“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此处的“神”指精神意识即中枢神经系统,“筋”指筋骨即肢体运动,提示督脉不仅与神经系统相关,亦与运动系统具有一定相关性。

2.3 主治病证相关

“督脉为病,脊强而厥”,“督脉也,动苦腰背膝寒,大人癫、小儿痫也”,由古代文献记载知督脉主治厥病、癫痫和中风等神志病症,上述病症均属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范畴;当今中医各家也多立足督脉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患,笔者导师郭义教授[14]所创治疗抑郁症的“四通法”,即通过调理督脉来调节脑神,通过背部督脉走罐刺激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使其由失衡状态恢复正常,进而缓解抑郁症状。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复杂,现代研究[15]表明电针督脉经穴可提高抑郁症患者中缝核5-HT能神经元兴奋性,上调黑质、下丘脑等脑区5-HT含量,使抑郁症状得以减轻。目前,督脉治疗神经系统病症的机制已基本得到科学阐释。

除神经系统疾病,督脉还被广泛用于治疗运动系统病痛,督脉循背入络于脑,脉气失调,就会出现“实则脊强,虚则头重”等颈腰运动系统病证。如多项研究[16]将督脉腧穴人中穴及与督脉交会的后溪穴定为针灸处方主穴,治疗急性腰扭伤效果显著,且经研究证实缓解腰部疼痛的机制是基于脊髓闸门控制理论[17]。

3 冲脉与循环、生殖系统

3.1 循行分布相关

《灵枢·逆顺肥瘦》载:“夫冲脉者……其下者……出于气街,循阴股内廉,入腘中,伏行骭骨内,下至内踝之后属而别”,可见冲脉下行支出于气冲穴,该穴下解剖结构有精索、子宫圆韧带及向生殖系统供血的动脉分支,可见冲脉密切联系于生殖系统;冲脉后沿大腿内侧入腘窝,其下行有腘动脉,继沿胫骨内侧潜行至内踝,此处可触及胫动脉的搏动,可见冲脉的循行路径与人体循环系统下肢动脉主干的走向一致,并且张景岳强调冲脉分布范围广泛,“其上自头,下自足,后自背,前自腹,内自溪谷,外自肌肉,阴阳表里无所不涉”,吻合循环系统遍布全身的特点,提示冲脉与循环系统有较高相关性。

3.2 功能特点相关

冲脉之“冲”有“动”“通道”两层含义,贴合循环系统搏动和运输物质的特性,《景岳全书》曰:“脏腑之血,皆归冲脉”,冲脉又名“五脏六腑之海”,古人认为其是运输脏腑气血的要道,五脏六腑皆禀受其气血的濡养,与现代医学所讲循环系统运输营养物质于全身的功能相似。牛文民等[18]结合古代文献与现代医学解剖知识,推测冲脉相当于人体肝门静脉系,肝门静脉系通过侧支循环沟通全身血液,符合冲脉总领十二经脉气血的特性。另外肝门静脉系与髂内动、静脉相连,是生殖系统的血液来源。《素问·上古天真论》载:“女子……二七而天癸至……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亦体现冲脉与肾精的充盈、天癸的盛衰和男女生殖功能的正常息息相关,证明冲脉除与循环系统有较高相关性外,与生殖系统联系也较密切。

3.3 主治病证相关

“冲脉为病,逆气里急”,冲脉异常会出现奔豚气,以患者自觉气从少腹上冲胸咽为主要症状,伴见胸闷、心悸及烦躁不安等,症状类似于循环系统疾病范畴中的冠心病。张蕊等[19]以冲脉交会穴公孙为主穴疏散平复郁结冲逆之气获效理想,证实冲脉可治疗循环系统疾病。冲脉又称血海,以血为本,以气为用,生殖系统病症亦取冲脉治疗。张锡纯认为:“是以女子不育,多责之冲脉”,基于目前临床研究显示,较多医家立根冲脉理论治疗生殖系统疾病如不孕症[20]、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21]和月经不调[22]等均获良效。

4 带脉与生殖、泌尿和运动系统

4.1 循行分布相关

“带脉者,起于季胁足厥阴之章门穴,同足少阳循带脉穴,围身一周,如束带然”,带脉起于季胁,斜向下经带脉穴绕身一周,程建斌[23]在古籍所载带脉循行的基础上,结合神经生理学,认为带脉过生殖系统的前阴,经会阴穴络于长强,且命门到长强的脊髓节段为植物神经的中枢部位,由此发出节前纤维至盆腔脏器附近组成盆神经,支配位于盆腔的生殖器官子宫、输卵管和卵巢等,此外马宁[24]将《灵枢》有关带脉结构的描述:“上至肾,当十四椎”和肾脏解剖结构结合,认为带脉结构的主体是腹横筋膜且起点为泌尿系统肾筋膜,据以上推测带脉与生殖、泌尿系统具有一定关联性。

4.2 功能特点相关

傅青主认为带脉有维系胞宫之功,参与妇女经、带、胎和产过程,《儒门事亲》云:“冲、任、督三脉同起而异行,一源而三歧,皆络带脉”,指出带脉间接联系于“一源三歧”,其为中医妇科生理、病理的基石,带脉通调与否是生殖系统能否正常发挥功能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另外,上文提及带脉结构的主体为腹横筋膜,具有调节腿部肌肉和筋膜的功能,故带脉也可与运动系统联系起来。

4.3 主治病证相关

首见于《诸病源候论》的“带脉病”泛指各类妇科疾病,《难经》指出女性带脉为病可出现生殖系统疾患的带下问题,除此之外“带之为病,腹满,腰溶溶若坐水中”所言症状与更年期慢性泌尿系感染相似,有临床研究[25]选取与带脉相关的穴位如带脉、五枢与维道行温针灸,可明显改善尿路感染症状且预后良好。如“故阳明虚则宗筋纵,带脉不引,故足痿不用也”所述,阳明脉虚还会导致带脉异常症状的出现,表现为足部痿废不用的运动系统疾病,邱凤娟等[26]在临床治疗痿证时发现许多痿证源于带脉病变,故治疗时配合与带脉联系密切的穴位,往往获效良好。

5 跷脉、维脉与人体系统

阴、阳跷脉分别起于足跟内、外侧,伴足少阴、足太阳经上行,是肾精入脑充髓的通路,为沟通肾与脑的桥梁,保障机体神志活动的正常,有研究[27]显示针刺申脉和照海可调节失眠大鼠的昼夜节律,使其逐渐恢复规律,其产生机制可能与针刺调节血清神经递质(5-HT、NE)及褪黑素含量继而调控位于中枢的睡眠-觉醒系统有关。徐立鹏[28]基于实验研究提出“跷脉-脑环状通路”观点,认为针刺照海、申脉对脑起效经由阴阳跷脉而非他经,针刺两穴能使脑内胆碱能神经元活性增加,增强脑内抗脂质过氧化的功能,助受损胆碱能系统功能复原,从而改善学习记忆能力。另外“跷”有举足行高之意,《难经》云:“阳跷为病,阴缓而阳急;阴跷为病,阳缓而阴急”。杨玄操言此脉为人行走之机要,在运动系统功能行使的过程中占据重要的地位。足内翻等异常运动模式会在中风后遗症期由于肌张力和肌力不断增高而出现,杨丹等[29]从神经-肌肉层面发现针刺阳跷脉的郄穴跗阳和八脉交会穴申脉可兴奋腓浅神经,令其支配的腓骨短肌收缩发生踝关节背伸动作,针刺阴跷脉郄穴交信可缓解趾长屈肌的痉挛状态,针刺阴跷脉八脉交会穴照海可加快胫神经的恢复,降低胫骨后肌肌张力。总而言之,针刺跷脉穴能恢复中风后下肢筋脉的阴阳平衡,从而恢复正常运动功能,但此功用是否只与病变局部取穴相关而可脱离跷脉有待探索。

《难经·二十八难》言:“阴维、阳维者,维络于身,溢蓄不能环流灌诸经者也”,“维”含“维持”“维络”之义,表明维脉有联结诸经、蓄溢气血的作用,即血气盛则蓄进,血气虚则溢出,有如骨髓造血机能对血量的调节机制。生理状态下,阴阳维脉相互维系,调节十二经气血的盛衰,但维脉不参与经脉的气血流注,有异于循环系统。有学者[30]立于经络脏腑相关角度认为维脉与脏腑无直接联系,“阳维为病苦寒热,阴维为病苦心痛”所述维脉病症也难看出与之联系密切的系统,且目前国内外围绕维脉开展的研究较少,故此方向有待挖掘。

6 讨论

中医基础理论认为人是一个有机整体,机体各部分之间存在或多或少的联系,虽奇经八脉与人体系统是分属于中医学与现代医学的不同概念,但从奇经八脉循行分布、功能特点和主治病证3个角度梳理分析后发现,奇经八脉与人体系统具有高度相关性,发现任脉与生殖系统,督脉与神经、运动系统,冲脉与循环、生殖系统,带脉与生殖、泌尿和运动系统,跷脉与运动、神经系统关系密切,紧密联系维脉的系统因相关文献不足,故仍待今后探索。

本研究将中医学经络学说中的奇经八脉与现代医学划分的人体系统进行交叉联系,总结彼此的相关性,充实现有经络学说,将“经络-脏腑相关”延展为“经络-系统相关”。但限于篇幅,无法详尽表述奇经八脉与其联系密切系统的关系。以本研究抛砖引玉,今后可以对某一奇经八脉单独展开论述,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基于奇经八脉与人体系统的相关性,提示奇经八脉功能异常可产生相联系人体系统的疾病,今后临床可从奇经八脉入手治疗对应系统的疾病,或可借助奇经八脉对对应系统疾病进行早期诊断,以期为奇经八脉的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现代科学的理论参考依据,使奇经八脉理论及临床研究发展得到丰富和优化。

猜你喜欢

任脉循行生殖系统
功能训练联合任脉灸用于骶上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护理效果观察
一个睡前养心小妙招
马王堆导引术循经导引基本规律与特征初探
浅谈收涩药在带下病中的应用
精索静脉曲张的治疗现状
交配期金雀异黄素暴露对亲代母鼠体重和血脂的影响
UVB 313补光灯对产蛋鸡产蛋性能、生殖系统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督脉循行考
针刺任脉加巨刺对脑卒中恢复期正中神经F波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