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制定中国旅游业经济核算标准的理论与实践探讨

2022-12-12尧,葛军,张

关键词:经济核算增加值账户

俞 宗 尧,葛 建 军,张 国 帅

引言

在全域旅游背景下,当前我国旅游已进入大众旅游时代,“旅游+”模式下旅游新业态、新产品层出不穷,促进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旅游统计除了反映当代旅游活动规模、速度和结构外,还要反映旅游活动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和影响,这正是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所迫切需要的。但旅游业又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由于其边界的模糊性、产业的隐涵性、核算的复杂性,在现有国民经济体系中无法独立地对它进行核算,这已是世界共知的难题。

旅游卫星账户(TSA,Tourism Satellite Account)正是在这种形势下应运而生的,它既要依据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又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之外,将由旅游活动所形成的需求和产出,通过剥离法建立起一个独立的虚拟的附属账户,解析出一个可以称为旅游业的综合体,或者说创立一个旅游业综合规模的矩阵,从而促进旅游业与国民经济核算的有机结合,使旅游业在国民经济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获得数据支撑,以利于更精准地进行旅游业经济核算。

自1987年以来,我国旅游业持续推进标准化工作,致力于实施标准引领战略,因而旅游业标准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但是,在前进过程中与旅游卫星账户相联系的旅游业经济核算标准仍嫌不足。比如旅游、旅游业、旅游产业概念混淆,对旅游业直接贡献、旅游与相关产业贡献、旅游产业综合贡献的表达各取所需,旅游经济核算方法不统一,这严重影响旅游经济核算结果和分析,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旅游统计的公信力。

国内针对旅游经济核算的学术研究成果较少。王晶从我国现行的旅游经济的统计方法和存在问题进行了探讨与总结,但没有指出供旅游卫星账户使用的数据是分为“出游”和“接待”两种统计口径,也没有指出非货币指标的重要性;(1)王晶:《我国旅游经济统计核算方法现状及问题分析》,《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3年第2期。幸岭、强菲菲等人以云南为例,将“旅游地产作为特征产业,完善特征产品,编制新的云南旅游卫星账户。据此,核算旅游产业的增加值”(2)幸岭、强菲菲、王文静:《基于大旅游产业视角下的旅游卫星账户的构建与实证研究——以云南省为例》,《旅游研究》2016年第3期。;马仪亮构建了一套核算旅游经济直接、间接和引致三个维度的优化算法;(3)马仪亮:《旅游业经济贡献的内涵释义与核算方法优化》,《中国旅游评论》2017年第1期。卢媛、张晨以旅游卫星账户为理论框架和数据来源,构建了包括“旅游业完全增加值”“旅游业对地区经济的完全(直接)贡献率”“旅游业带动三次产业完全(直接)贡献率”等指标的旅游统计核算指标体系。(4)卢媛、张晨:《基于旅游卫星账户的旅游统计核算指标体系研究——以广东省数据为例》,《统计与信息论坛》2019年第10期。刘益认为在“框架”具体应用中,各国还没有形成一个通用的方法模式,许多具体方法和模式还存在局部分歧,所以作为一种国际标准,目前还只是遵循一个统一原则框架。(5)刘益:《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旅游卫星账户研究》,《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期。薛莹指出,在推广“框架”标准方面,尚存在诸如“旅游产业剥离标准的不确定性、游调查范围和指标的不一致性、不稳定性等问题”。(6)薛莹:《国际旅游统计标准及旅游卫星帐户框架的更新与启示》,《旅游研究》2012年第2期。这些研究虽然从不同方面对旅游经济核算方法进行研究,但没有对旅游经济核算标准化框架进行设计,不利于全国和省级旅游经济核算的一致性。

本文从旅游经济核算标准化的必要性,旅游经济核算现状与存在问题,如何与国际标准接轨,以及建立旅游经济核算标准框架等方面作出有益的探索。

一、旅游标准的概念与建立的重要意义

(一)从标准的基本特征认识它的本质

标准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成果。从中国古代的“车同轨、书同文”,到现代工业规模化生产,都是标准化的生动实践。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标准化在便利经贸往来、支撑产业发展、促进科技进步、规范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标准已成为世界“通用语言”,世界需要标准协同发展,标准促进世界互联互通。可见“标准”问题无处不在,我们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交流都离不开相应的“标准”,旅游统计工作更是如此。实践证明它需要一种“统一规定”,无论是旅游统计产品的生产方,还是旅游产品的使用方,都应共同遵守的准则和规范。

通过大量的工作实践,人们认识到如果没有一种“统一规定”,就没有一种统一的行动、统一的最佳秩序。标准的基本特征大体可归纳如下:

第一,双条件特征。标准必须满足“共同使用和反复使用”双重条件。旅游卫星账户作为统计与分析工具,无论是生产者抑或使用者,都是在共同使用和反复使用,不是说偶尔使用一两次就弃而不用了。

第二,目的性特征。标准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在一定范围内的最佳秩序,以促进共同效益。在这里所指的一定范围,指旅游这个特殊行业的统计。

第三,协商性特征。为了寻求协调统一,就得与有关方面取得一致意见,特别是旅游卫星账户在我国尚处起步阶段,对一些基本概念、核算方法更应与有关部门、本行业专家、学者对所有争议进行反复磋商,以取得共同执行的一致意见。

第四,权威性特征。在以上特征基础上形成约定后,需经公认的管理标准的机构批准并颁布。

有关文件对标准作出定义正体现了以上的特征。我国国家标准《标准化工作指南》(GB/T20000.1—2014)第1部分中对标准的概念定义为:“通过标准化活动,按照规定的程序经协商一致制定,为各种活动或其结果提供规则、指南或特性,供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文件。”(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标准化工作指南 第1部分:标准化和相关活动的通用术语》(GB/T 20000.1—2014),https://www.nssi.org.cn/nssi/front/87611380.html,2022-9-25。世界贸易组织(WTO)也对标准的概念作出了定义:“标准是被公认机构批准的,非强制性的,为了通用或反复使用的目的,为产品或其加工和生产方法提供规则、导则或特性的文件。标准可以包括或专门给出适用于产品、加工或生产方法的术语、符号、标志或标签要求方面的内容。”(8)王季云:《旅游标准化管理精要》,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4年,第19页。

显然以旅游卫星账户为工具,对统计数据进行加工和生产,其统计产品就得严格遵守标准提供的规则、指南或特性。

(二)旅游标准建立的重要意义

国务院2021年12月印发的《“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对我国旅游标准化工作作出了部署:“健全旅游标准化工作机制和协调机制,加快相关国家标准制修订,完善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推动企业标准和团体标准发展,提升标准质量,加强标准宣传贯彻和实施情况分析,继续在旅游领域开展标准化试点示范建设,推动旅游标准国际化。”(9)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的通知》,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2-01/20/content_5669468.htm,2022-9-25。这对发挥旅游标准的引领作用,加快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步伐有着深远意义。

旅游卫星账户所使用的包含行、食、住、游、购、娱等旅游业六大要素的重要数据,覆盖行业众多,涉及面广。标准化作为一项技术性基础工作,渗透于旅游行业宏观管理、服务质量、基础设施设备,以及旅游经济核算等诸多方面。现就标准化对旅游经济核算的重要意义作如下阐述:

(1)确保数据来源可靠性。旅游卫星账户需要使用大量的统计数据,其数据正确可靠直接影响旅游卫星账户核算结果科学与正确。而源头数据切实可靠首要条件是实现统计信息标准化,因为统计标准是统计信息采集、处理、管理和应用范围的规范化,是统计活动的行动准则,统计产品生产者和使用者都要自觉地遵守它,这就保证了统计数据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同时为不同领域的人们进行统计信息的交流,为统计信息达到资源共享提供了共同的基础,从而使旅游卫星账户核算的结果具有公信力和权威性。

(2)确保核算的统一性。旅游卫星账户本身也应有一套适合于共同使用和反复使用,符合标准定义的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显然如果对同一事物使用不同学术定义,使用不同核算方法,或者同一区域、同一报告期,不同单位、不同生产者重复核算的旅游卫星账户结果大相径庭,显然会引起混乱,影响了旅游卫星账户输出结果准确性、可比性和可用性,失去了旅游卫星账户服务功能的发挥,也失去了旅游卫星账户国际之间、区域之间的比较与交流。

(3)确保建立科学的旅游经济核算标准。我国的旅游业在改革开放以后才蓬勃发展起来,旅游统计也随之逐步建立与完善,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全域旅游迅速兴起,旅游新业态层出不穷,但是近几年才对旅游经济核算开始研究,各地都在大胆探索和积极实践,从中积累了一定经验,一些地方和部门也着手编制地方或部门的旅游经济核算标准,这为全国性旅游经济核算标准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以统一全国旅游经济核算的秩序,有利于我国旅游卫星账户实践沿着科学与正确方向发展。

(4)确保政府统计功能的发挥。文化和旅游部和国家统计局高度重视编制旅游卫星账户的研究编制工作。政府统计的信息、咨询、监督三大功能,都与旅游卫星账户标准息息相关。旅游卫星账户传递的是旅游经济核算的信息,这种信息涵盖社会再生产各个领域以及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党和政府要制定高质量旅游发展的战略决策,就离不开包括旅游经济核算在内的及时、准确的统计信息。可以说旅游卫星账户输出结果是一项初级产品,运用科学分析和先进技术手段,深入研究并形成咨询报告,使之由初级产品上升为高级产品,这就是旅游统计的咨询作用。党和政府对旅游经济运行状态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查、监测和预警,这就是旅游统计的监督作用。

从上述四项意义可以看出,每一项意义都与标准紧密相连,标准是最大程度发挥旅游统计功能的助推器,是高质量旅游发展方式的切实保障,也是旅游活动管理的有效工具。

二、中国旅游卫星账户标准建立的现状与国际标准接轨存在的问题

2010年国家颁布了《旅游业基础术语》的国家标准,2017年对该标准作了修订。2015年国家统计局颁布了《国家旅游及相关产业分类》,2018年对此分类作了修订。这两个标准,分别对旅游业的基本概念和旅游业的分类作了科学、权威的界定,厘清了旅游业统计范围,它们是旅游业通过旅游卫星进行核算的前提条件。由于旅游业不是一个独立的产业,在国民经济账户中无单一产业与之对应,旅游经济活动的流量隐含在国民经济体系之中。旅游业这一特征,反映了传统旅游统计测量覆盖于现有宏观经济变量的复杂性与高难度。在全域旅游已提升为国家战略、大众旅游时代已经到来的大好形势下,传统的旅游统计较难反映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也较难反映当前的旅游新业态。本文结合旅游卫星账户编制的实践,概括出旅游统计中存在问题。

(1)在不同背景的旅游统计中,同一统计内容在不同时间的统计指标名称不统一,或者同一指标名称的统计内容却不一致,这给决策者、科研机构、社会公众带来困惑,影响了可比性。例如,2015年12月国家统计局首次公布的2014年全国旅游统计数据显示,当年全国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2.7524万亿元,占GDP的比重为4.33%。(10)国家统计局:《2014年全国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33%》,http://www.gov.cn/xinwen/2015-12/17/content_5025172.htm,2022-9-25。与此同时,国家旅游局数据中心发布的《2014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显示:“全年实现旅游业总收入3.73万亿人民币。全年全国旅游业对GDP的综合贡献为6.61万亿元,占GDP总量的10.39%。”(11)国家旅游局:《2014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http://www.ctaweb.org.cn/cta/tzgg/202103/ef26656970d142cf941270127f522ade.shtml,2022-9-25。而2004年旅游卫星账户测算显示,“旅游业增加值6470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为4.05%”(12)中国旅游卫星账户项目课题组编:《中国旅游卫星账户编制与研究》,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年,第59页。。显然,这些例子中“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旅游业总收入”“旅游业增加值”等概念已被混淆使用。此外,不同省市统计的指标名称也不一致。例如,2015年北京市“实现旅游收入4607亿元,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达到7.5%”(13)鲁畅:《北京2015年接待游客2.73亿人次旅游收入4607亿元》,https://www.chinanews.com.cn/gn/2016/02-19/7765105.shtml,2022-9-25。,而《2017年上海旅游业统计公报》显示,“2017年实现旅游产业增加值1888.24亿元”(14)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2017年上海旅游业统计公报》,http://whlyj.sh.gov.cn/tjzl/20200817/5f596230dc214272b6b7fea54002cffd.html,2022-9-25。,出现了“旅游业增加值”和“旅游产业增加值”的概念,且未做指标解释,读者或研究者通常对这些概念无法正确理解。概念模糊、标准不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可比性,也影响指标正确使用和分析。

(2)旅游统计标准不够细化(15)中工网:《东风吹得百花开 全域旅游迎客来——贵州安顺市第三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盘点》,https://www.workercn.cn/28312/201605/31/160531143342600.shtml;《“旅游三年攻坚”步伐加快》,《安顺日报》2014年6月24日,第001版。。以旅游业“从业人员”为例,历年《中国旅游统计年鉴》只统计星级宾馆、旅行社、景区的从业人员等。在全域旅游背景下,如果仅仅以星级宾馆从业人员代表整个旅游住宿设施,忽略了迅速崛起的非星级住宿设施(如民宿、客栈和露营地等)的从业人员,势必影响其代表性。

(3)旅游标准化建设覆盖面比较狭窄。1987年国家旅游局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涉外饭店星级标准》,这是我国旅游服务行业中第一个国家标准,开创了我国旅游服务行业实施标准化管理的先河。2000年国家旅游局发布了具有里程碑式的《旅游业标准体系表》。三十五年来我国旅游标准化建设从无到有,从零星制订标准到有完善的标准化体系,从而对提高我国旅游业服务质量和产业竞争力,保护消费者权益,促进我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由于我国旅游标准化建设尚在起步阶段,加上旅游业产业链长,旅游标准化建设也存在覆盖面比较狭窄的问题。长期以来,旅游标准侧重于供给侧、服务与管理的建设,但对旅游统计特别是旅游经济核算标准很少,特别是在国家层面上尚未完成旅游经济核算标准的建设工作。

从地方层面来看,2015年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正式将《湖南省地方标准:旅游业分类》(DB43/T 1004-2015)(16)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湖南省地方标准:旅游业分类》(DB43/T 1004—2015),http://www.hnbzw.com/Standard/Service/Preview.aspx?mf8cDtV3xt2JTdgrNlsKrQ=,2022-9-25。(以下简称《旅游业分类》),《湖南省地方标准:旅游经济核算》(DB43/T 1005-2015)(17)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湖南省地方标准:旅游经济核算》(DB43/T 1005—2015),http://www.hnbzw.com/Standard/Service/Preview.aspx?mf8cDtV3xt0lGIpZ3Rr33Q=,2022-9-25。(以下简称《旅游经济核算》)列为湖南地方标准。上述两个标准经过一段时间的的应用和实践,于2016年4月6日被《全国旅游标准化规划(2016—2020)》升级为国家标准项目。这是我国首个关于旅游业分类与旅游经济核算的地方标准,有利于推动地方旅游业经济核算标准化建设,但由于《旅游业分类》发布在国家统计局标准之前,其中有很多分类与国家统计分类相抵触,而《旅游经济核算》因与旅游业分类相关联,其指标体系与核算方法尚有争议。

迄今为止,国际标准中涉及旅游卫星账户的规范性文件主要有两个: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统计司发布的《2008年国际旅游统计建议》(简称《IRTS 2008》)(18)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统计司:《2008年国际旅游统计建议》(IRTS 2008),https://unstats.un.org/unsd/tradeserv/tourism/manual.html,2022-9-25。和《2008年旅游附属账户:建议的方法框架》(简称《TSA:RMF 2008》)(19)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统计司:《2008年旅游附属账户:建议的方法框架》(TSA:RMF 2008),https://unstats.un.org/unsd/tradeserv/tourism/manual.html,2022-9-25。。这为各国建立旅游卫星账户提供了理论借鉴和国际标准,也是旅游统计改革与国际接轨的重要途径。它能全面客观反映旅游经济活动供需对应与平衡,比较全面地分析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及贡献,为当地政府制定、实施有效公共政策及企业投资提供科学依据。但是,被各国普遍承认和采用的统计工具《TSA:RMF 2008》与传统的旅游统计并不完全接轨,主要表现在:

(1)虽然旅游业被界定为由所有为旅游提供供给的产业部门的集合,但是旅游经济活动的复杂性,导致难以将其规定范围内所有旅游统计数据收集完整。鉴于此,需要制定个标准,规定在哪些范围内的数据应该且必须加以搜集。

(2)传统旅游统计与《TSA:RMF 2008》赖以存在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不一致。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往往只有一个门类的总价值量,无法显示旅游特征产业,也无法从过于综合的水平上核算旅游剥离率,这些核心概念的缺失造成编制TSA的困难。

(3)缺失《TSA:RMF 2008》要求的统计指标。现行旅游统计中去外省或境外的游客旅行前后在本地消费情况并不列入统计,且缺乏《TSA:RMF 2008》中要求的旅游实物、社会转移和游客最终实物消费、游客第二住宅等统计指标。

(4)湖南省的两个地方标准《旅游业分类》和《旅游经济核算》的不足之处主要有:一是脱离《TSA:RMF 2008》框架较远,类别较多,如旅游业分类将谷物种植(4个小类),豆类、油料和薯类种植(含3个小类),人民政协(含2个小类)等等众多类别都囊括在内,加大了旅游消费在这些类别上剥离的难度。《TSA:RMF 2008》规定游客包括过夜游和一日游,但湖南省的标准针对过夜游。二是《TSA:RMF 2008》对旅游产业增加值、旅游业增加值、旅游增加值等重要的核心概念都作了明确定义,但《旅游经济核算》标准却定义不全,只给出一个“旅游业增加值”(Value Added of the Tourism Industry)的概念。鉴于该两个标准存在较大不足,因此我国仍有必要建立以《IRTM 2008》和《TSA:RMF2008》为依据,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具有中国特色并与国际接轨的旅游业对国民经济影响的统计标准。

湖南省的《旅游经济核算》虽与旅游卫星账户核算更为密切,但主要的核算方法在学界存在争议。该标准提出了一种替代性算法,它是一种将外来游客换算成本地居民当量,进而通过本地居民消费推断游客消费并依次计算旅游经济规模的算法。马仪亮认为,“本地居民消费与游客消费之间除了目的地物价水平关联外,在消费额、消费去向等方面均不存在明显相关性”(20)马仪亮:《旅游业经济贡献的内涵释义与核算方法优化》,《中国旅游评论》2017年第1期。。游客的移动性、层次性、动态性说明游客消费存在不确定性,导致很难用当量法来替代。因此,这种方法作为学术研讨尚可,但纳入标准在一个比较广泛地域推广违反标准定义和初衷,应该进行广泛、充分讨论和商议,经过多次反复实践取得一致意见再将其纳入标准,从而达到计算方法规范化。

《TSA:RMF2008》为了描述旅游供给的特点,使用三个不同的指标,并给出了定义:

(1)旅游产业总增加值。它只是合计属于旅游产业的所有基层单位的总增加值,而不管其产出是否全部提供给游客。尽管旅游产业总增加值是一个通常用来计量旅游业对参考经济体的直接经济重要性的指标,但是将它用来衡量一国旅游业的规模可能是不恰当的。

(2)旅游业总增加值。由于通过特别计算方法,总增加值的一部分可以与生产单位产出的部分价值相联系,因此有可能界定旅游业直接总增加值的总量。也就是加上经济体中旅游产业和对于境内旅游消费直接服务于游客的其他产业所产生的总增加值部分。在这个总量中使用“直接”是因为旅游附属账户因游客消费的缘故只计量其增加值部分,并且不考虑这种消费可能产生的间接和诱导影响。

(3)旅游业直接国内生产总值。指所有产业为响应境内旅游消费而产生的总增加值部分(按基价计量)与包括在这种支出价值内的产品和进口净税的数额之和。这个国内生产总值部分被称为旅游业直接国内生产总值(见表1)。

表1 旅游产业增加值和旅游业增加值之间关系

三、编写“旅游业经济核算标准”框架的实践

从内容来说“旅游业经济核算标准”可分两部分:旅游业特征产业的分类和核算旅游业对国民经济贡献的主要方法,前者是后者的基础。

(一)旅游业特征产业的分类

旅游业经济核算标准,首先要包括旅游业特征产业的分类规范性一般要素:旅游业特征产业的分类的范围(规定旅游业特征产业的分类的术语、定义、原则、编码和分类规定),其术语包括旅行与旅游、游客、惯常地、旅游需求中的旅游消费(含旅游实物转移和旅游公共消费)。

对游客和旅游消费按国际上有关规定作如下定义:

“游客”是指任何为了观光游览、休闲度假、探亲访友、保健疗养、购物娱乐、学习交流、会议培训或开展经济、文化、体育等活动,离开常住国(或常住地)到其他国家(或地区),其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12个月,并且在其他国家(或地区)的主要目的不是通过所从事的活动谋取报酬的人。游客不包括因工作或学习在两地有规律往返的人。国内一日游游客指国内居民离开惯常居住地10公里以上,出游时间超过6小时,不足24小时,并未在境内其他地方的旅游住宿单位过夜的国内游客。这个定义提出判断是否为游客的四条标准:一是旅游目的,即上述定义中的观光游览等八个方面;二是需求角度,即游客的整个旅游活动是以消费为前提,而在旅游目的地以获取报酬为目的则不认定为游客;三是空间标准,游客必须离开惯常地环境并停留在目的地;四是时间标准。特别说明的是,惯常环境对一日游游客最难定义,各国也有不同标准。有的国家以距离作标准,如加拿大规定离开惯常环境超过80公里,澳大利亚为超过40公里,芬兰为超为50公里,美国为超过100公里才被认为游客;有的国家以外出频率作为标准,如瑞士和波兰规定每周都去一次的地方都属惯常环境;还有国家采用其他标准,如认为提前计划的旅行者为旅游或者只将过夜游称为游客。本文认为以距离作为标准较为合理,也具有可操作性。在大众旅游时代,交通便捷,而且大多居民都有自己的交通工具,建议规定离开惯常环境30公里以上被认定为游客。对于一日游,除以上旅游目的地和旅游消费两项标准外,时间与空间标准只要符合其中一项,建议视为一日游游客。

旅游消费是旅游卫星账户核算的重要依据。根据《TSA:RMF 2008》,旅游消费是指旅游者或旅游者代表因旅行引起的或在其旅程中和目的地期间所发生的总消费支出。定义告诉我们,无论是在旅行前、旅行后或旅行期间的消费支出都应视为旅游消费。它基本上对应于国民经济账户体系中的“最终消费”,也即投入产出表中旅游消费的一部分作为最终消费,一部分作为中间消耗(旅游业务费企业视作中间消耗),一部分作为进口项目。

旅游消费对游客来说是消费或支出,对国家或地方来说是旅游收入。文化和旅游部的相关规定曾作如下定义:

旅游收入:游客在旅游过程中(由游客或游客的代表为游客)支付的一切旅游支出,应包括游客在整个游程中行、游、住、食、购、娱,以及为亲友、家人购买纪念品、礼品等方面的支出,不包括以营利为目的的购物,购买房、地、车、船等资本性投资,赠亲友的现金及给公共机构的捐赠。地方旅游收入包括入境游客收入和国内游客收入。

这个定义容易发生歧义,即认为旅游收入(旅游消费)不包括旅游前和旅游后涉及到与旅游有关的消费,如在旅游目的地旅行已结束但尚未到居住地的交通费、住宿餐饮费、冲洗摄影像片、理发洗浴保健等,故“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应补充“包括旅游前与旅游后”。

对旅游供给中的旅游特征产品,旅游产品总供给和旅游特征产业,本标准参考《TSA:RMF 2008》定义的旅游业总增加值,结合我国实际,统一使用国家统计局的指标解释:“旅游及相关产业,指在国民经济活动中为游客直接提供行、住、吃、游、购、娱等旅游服务,以及为旅游提供相关服务活动的集合。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指一个国家所有常住单位一定时期内进行旅游及相关产业生产活动而创造的增加值。”(21)国家统计局的指标解释:http://www.stats.gov.cn/xxgk/sjfb/zxfb2020/202012/t20201231_1811957.html,2022-9-25。

《TSA:RMF 2008》中关于旅游业对国民经济贡献只给出三种分类:直接影响、间接影响和诱发影响。本标准结合我国实际,将旅游业贡献定义为: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对国内生产总值(GDP)贡献(直接贡献)和旅游业综合贡献(直接贡献、间接贡献和诱发贡献)之和。

旅游业特征产业的分类规范性技术要素为:旅游业分类的原则、编码和分类规定。

旅游业影响测量规范性的一般要素为:旅游业影响的测量的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主要包括旅游产业增加值、旅游业增加值、旅游增加值、产业旅游剥离率、生产者价格、购买者价格、总产出、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旅游就业人数、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加值税收贡献系数、增加值就业贡献系数、增加值劳动报酬贡献系数、增加值投资贡献系数、旅游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旅游业综合贡献(包括直接贡献、间接贡献、诱发贡献)占GDP的比重、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等。

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核算采用两级核算分类。第一级分类按照活动特点,分为旅游出行、旅游住宿、旅游餐饮、旅游游览、旅游购物、旅游娱乐、旅游综合服务、旅游辅助服务和政府旅游管理服务九大类。第二级分类是在第一级分类的基础上,细化为65个国民经济行业小类(中类)。

用来估计旅游业直接、间接、诱发贡献方法,遵照《TSA:RMF 2008》给出的三种方法: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模型,可计算总体平衡模型和乘数。

旅游业影响的测量规范性技术要素为:旅游业直接增加值测量的方法(剥离系数法及计算公式);旅游业间接增加值测量的方法(列昂愓夫逆阵法及计算公式);旅游业对就业、税收、城镇居民收入、固定资产投资贡献(系数法及计算公式)等。

框架的附录中还应包括“旅游直接增加值统计表”“未纳入传统旅游的旅游收入统计表”等。

(二)核算旅游业对国民经济贡献的主要方法

本核算标准采用理论和实践中应用较为广泛并获得认可的计算方法和公式(22)保继刚等:《区域旅游经济影响评价:模型应用与案例研究》,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90—91页。,主要包括:

(1)旅游业增加值计算公式为:

TGDP(旅游业增加值)=∑iT×P

(3.1)

期中,Yi为投入产出表中对应第i部门的旅游收入(旅游产值),Pi为第i部门的增加值率。

(2)旅游产业诱发整个国民经济各部总产出计算:

假设投入产出表第I象限技术参数不变条件下,设Y=(Y1,Y2,…,Yn)T为游客旅游消费构成向量,则由旅游产业诱发整个国民经济各部总产出计算公式为:

U=(I-A)-1H

(3.2)

公式中,H为最终旅游需求向量,即游客旅游消费构成向量,(I-A)-1是列昂愓夫逆矩阵,A为直接消耗矩阵,I为单位矩阵,U为由最终旅游需求所诱发的旅游产业的总产出(总产值)。

(3)与公式(3.1)同理可求得,由旅游最终需求所诱发的旅游业综合增加值为:

TEGDP(旅游经济增加值)=∑iU×P=∑i(I-A)-1H

(3.3)

通过计算增加值-税收贡献系数,产值-就业贡献系数,增加值-劳动报酬贡献系数,增加值-投资贡献系数等,再利用以上公式,核算出旅游业与旅游产业对就业、税收、劳动报酬、投资等一系列贡献度。

(4)感应度系数计算公式为:

(3.4)

其中:fi表示第i个部门的感应度系数,bij表示第j个部门生产单位最终产品完全需要第i个部门的数量,是列昂愓夫逆矩阵(I-A)-1的元素。

感应度系数中的分子表示所有n个产业各生产单位最终产品,是产业i应进行的完全投入之和,也就是需要该i部门为其他部门提供的产出量。分母表示所有产业各生产单位最终产品所需的平均每一产业的完全投入。换个说法,是国民经济各个部门的最终需求都增加1个单位时,i部门应作出的反应或感应。因此感应度系数剖析了n个产业各生产单位最终产品时产业i所进行的完全投入是否高于所有产业平均的完全投入,感应度系数大于1的产业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较大,系数越高推动作用越大。显然,基础性的产业与部门一般具有较高的感应度系数,而这些部门应该得到优先鼓励与发展。

(5)影响力系数计算公式为:

(3.5)

其中,bij是列昂愓夫逆矩阵(I-A)-1的元素,公式中分子表示产业j生产单位最终产品时,n个产业对它的完全投入之和;分母表示为n个产业共同平均每生产一单位最终产品时,n个产业的完全投入之和。影响力系数剖析了某一产业生产单位最终产品所诱发的n个产业的完全投入,是否高于社会平均生产单位最终产品所诱发的n个产业完全投入量。影响力系数大于1的产业对各产业生产的完全诱发大,对国民经济各部门产生的生产需求波及程度高,因而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有重要的带动、拉动作用。

(三)本旅游业核算标准的创新性

1.目前由需求定义出发为主的旅游统计,成为既有以需求定义出发,又有供给定义的新型旅游统计标准体系。鉴于游客移动性,行政区域的重复统计,旅游供给侧难以区分游客与非游客,目前提供旅游卫星账户数据是以需求定义出发的旅游统计数据,旅游供给侧统计以统计报表为主,过夜游客通过抽样调查获得住宿设施的床位出租率推算而得。从两个不同定义出发的旅游统计,成为不同统计对象、不同统计目的统计系列。从统计目的来看,前者服务于核算旅游业直接贡献,后者服务于旅游业综合贡献,本标准设法使旅游供给侧和旅游需求侧的统计系列有机结合起来。

2.能使两者的统计系列有机结合起来正是投入产出法。以投入产出法为纽带和桥梁,将由需求定义出发为主的旅游统计转换成以供给定义出发为主的虚拟国民账户体系。在虚拟的国民经济账户体系中,我们既可以核算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直接贡献,又可以核算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综合贡献(包括直接、间接、诱发贡献),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3.传统的旅游统计很难核算旅游业贡献,通过本标准可以核算全国及地区的旅游业贡献,包括旅游业对当地GDP的贡献,以及对就业、税收、城乡居民收入等贡献,分析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以确保旅游经济横向核算的完整性和可比性。

4通过对旅游业核算的核心概念和重要统计方法的定义,以及对相关概念的推荐建议,确保使用核心概念和重要统计方法的规范性和统一性,以提高旅游统计数据的可比性与可信度。

5.在全域旅游战略下,突破了“旅游+”新业态难以在传统旅游统计中得到全面客观反映的困境。标准废除了在抽样中以景区作为样本总体,而以旅游吸引物作为样本总体,将“旅游+”新业态纳入其中,使旅游卫星账户能客观全面地反映全域旅游经济活动与成果。

四、结论

首先,鉴于我国在旅游经济核算上尚存在不规范不统一的问题,加上我国的旅游业侧重于旅游供给设施和服务标准的编制,当前迫切需要在旅游统计、旅游经济核算等软实力方面加强标准化建设。

其次,旅游卫星账户是依据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概念和分类方法将旅游活动而产生的消费和产出从国民经济核算体的相应部门剥离出来,形成一个虚拟账户,是测量旅游业总量以及对国民经济贡献的重要的统计工具,因此本文将旅游业的经济核算视为旅游卫星户核算。

再次,标准是一种规范性文件,它的编写同样要求符合规范,除了按一定程序操作外,标准编写的体裁格式,章、条编号,文字结构与表达方式等方面都需遵守统一规定。本文按照国家标准《标准化工作导则》(GB/T 1.1—2020)从标准要素、条款、标准层次等方面编写出框架,特别是对旅游业增加值、旅游业的直接贡献与综合贡献,以及贡献的核算方法作出了定义。

正如《全国旅游标准化发展规划(2016~2020)》指出,目前我国旅游标准体系结构不够合理,旅游标准覆盖领域仍不够宽广,旅游标准化的创新能力需要增强。迄今为止,旅游经济核算标准仍未列入旅游标准化发展规划,建议将其纳入规划,在政府主导与市场自主制订标准协调发展下,为更好适应、引领和规范旅游业发展创造坚实基础。

旅游经济核算标准涉及到许多学科,它既属于旅游业标准四大分类中旅游业基础标准,如已成为我国国家标准的《旅游业基础术语》(GB/16766—2010),又属于旅游业支撑系统标准,如旅游统计,其专业性、技术性、业务性很强。因此需要学科之间加强交流和合作,在旅游主管部门领导下,整合和充分利用旅游标准化管理机构、技术组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相关资源,集思广益、互相融合、取长补短,通过联合研讨和攻关,推动旅游经济核算研制、旅游创新发展和衔接配套。

旅游经济核算标准的建立不能一蹴而就,需要经过试点示范,就旅游经济核算中有关定义、计算方法等从学术意义、实践应用方面要进行研讨与协商,在试点示范过程中确保标准制定公开透明和各方广泛参与,建立和完善旅游经济核算标准评估、信息反馈和动态优化机制,促进就标准问题达成广泛统一意见。

猜你喜欢

经济核算增加值账户
中国2012年至2021年十年间工业增加值的增长情况
一季度国民经济开局总体平稳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经济核算的研究
探索自由贸易账户体系创新应用
外汇账户相关业务
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或仍下降
父亲的股票账户
绿色海洋经济核算理论机制研究
探究物联网技术对国民经济核算发展的影响
四月份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