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抑郁症患者病耻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2022-12-11冯丽黄月萍郑桂彬

中国医学创新 2022年33期
关键词:病耻专科条目

冯丽 黄月萍 郑桂彬

抑郁症作为精神科常见疾病之一,病因复杂,多认为是社会环境、心理等因素共同作用导致,据报道,抑郁症终身患病率高达6.8%,且其现已成为仅次于心血管疾病的第二大负担疾病[1-2]。目前,抑郁症主要采用药物治疗,加之定期到门诊复查,以观察疾病控制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但部分患者病耻感较强,认为自身不存在疾病,从而治疗依从性低,整体干预效果不佳[3-4]。病耻感是指患者对自身疾病的羞耻感及遭受外界歧视的耻辱体验,高水平的病耻感可能会使患者采取逃避、放弃等消极措施,影响正常社会交往与治疗[5]。同时,有研究表明,抑郁症患者病耻感高水平会加重相关临床症状,降低生活质量[6]。鉴于此,本研究重点分析抑郁症患者病耻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1 月-2021 年4 月于湛江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118 例抑郁症患者。纳入标准:(1)抑郁症符合文献[7]中相关标准;(2)年龄≥18 岁;(3)病程≥1 年,接受相关抗抑郁治疗;(4)具有基础阅读、书写能力;(5)可正常沟通、交流,配合研究。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精神系统疾病;(2)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3)合并严重脏器功能不全;(4)有颅脑损伤史;(5)伴有恶性肿瘤;(6)合并急慢性感染性疾病;(7)哺乳期或妊娠期妇女。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知情同意。

1.2 方法(1)病耻感评估。患者就诊时采用病耻感量表评估其病耻感,量表包括治疗、社交、能力3 个方面,共有32 个条目,各条目根据“从来没有”“很少”“有时”“经常”分别计0、1、2、3 分,总分96 分,得分越高提示病耻感水平越高[8]。(2)基线资料调查。制订基线资料调查表,询问、评估并记录患者相关资料,包括:性别(男、女)、年龄(≥60 岁、<60 岁)、病程(≥5 年、<5 年)、文化程度(专科以下、专科及以上)、婚姻状况(已婚、未婚、离婚、丧偶)、职业情况(在职、退休、其他)、家庭平均月收入(<1 000 元、1 000~3 000 元、>3 000 元)、自知力[采用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nsight and treatment attitude questionnaire,ITAQ)评估,问卷包括疾病认知度、治疗态度,共有11 个项目,各项目根据“没有认知”“部分认识”“完全认识”分别计0、1、2 分,总分22 分,得分越高提示自知力越高;得分<5 分判定自知力不足,反之为自知力存在[9]]、希望水平[采用Herth 希望量表(herth hope scale,HHS)评估,量表包括采取积极行动、对现实与未来积极态度、与他人保持密切联系3 个方面,共12 个条目,总分12~48 分,得分越高提示希望水平越高;得分≤23 分判定希望水平低下,反之希望水平正常[10]]、社会支持[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SSRS)评估,量表包括支持利用度、主观与客观支持3 个方面,共有10 个条目,条目1~4、8~10 均采用4 级评分法,条目5 A、B、C、D 各选项均采用4 级评分法,条目6、7 根据来源计分,总分66 分,得分越高提示社会支持度越高;得分≤22 分判定社会支持低下,反之为社会支持良好[11]]。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3.0 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计量资料以()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抑郁症患者病耻感现状的影响因素。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抑郁症患者病耻感现状 118 例抑郁症患者病耻感水平较高,平均病耻感量表评分为(67.54±8.72)分。

2.2 不同基线资料抑郁症患者病耻感现状比较 文化程度专科以下、自知力不足、希望水平低下、社会支持低下抑郁症患者的病耻感量表评分均高于文化程度专科及以上、自知力存在、希望水平正常、社会支持良好的抑郁症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年龄、病程、婚姻状况、职业情况、家庭平均月收入抑郁症患者的病耻感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基线资料抑郁症患者病耻感现状比较[分,()]

表1 不同基线资料抑郁症患者病耻感现状比较[分,()]

2.3 抑郁症患者病耻感现状的影响因素分析 将文化程度(专科及以上=0,专科以下=1)、自知力(存在=0,不足=1)、希望水平(正常=0,低下=1)、社会支持(良好=0,低下=1)作为自变量,将抑郁症患者病耻感现状(病耻感量表评分)作为应变量,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检验结果显示,文化程度、自知力、希望水平、社会支持是抑郁症患者病耻感现状的影响因素(P<0.05),见表2。

表2 抑郁症患者病耻感现状的影响因素分析

3 讨论

据报道,抑郁症患者治疗期间可能会对自身状况出现不满,加之疾病认知度低下,会对治疗产生一定偏见,产生较强的疾病耻辱感,从而影响其与社会环境接触,导致病情加重[12-13]。同时,患者病耻感强烈可能会影响自尊心,降低自我照顾能力及康复信心,从而影响整体治疗效果[14]。

本研究结果显示,患者平均病耻感量表评分为(67.54±8.72)分,提示患者病耻感水平较高。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自知力、希望水平、社会支持是抑郁症患者病耻感现状的影响因素(P<0.05)。逐个分析原因在于,文化程度高的患者对疾病认知度较高,可客观、理性地面对疾病,并进行自我调节,而文化程度低的患者可能会对疾病产生偏见,且缺乏对外界评价的正确认知,从而会产生不合理疾病羞耻感体验,导致病耻感水平较高[15-16]。对此建议,护士应结合抑郁症患者文化程度讲解疾病相关知识,或播放抑郁症相关视频,提高患者疾病认知,以降低病耻感水平。由于抑郁症仅有情绪消沉、心境低落等症状,部分患者无法正确认识自身疾病,会认为“精神病标记”是一种耻辱,遮掩病情,加之患者对治疗意义不明确,治疗依从性不佳,从而可能会产生较强病耻感[17]。对此建议,护士应根据抑郁症患者不同需求、情绪采取针对性指导,改善其疾病认知情况,辨识自身优势潜能,明确治疗意义,以降低病耻感水平。希望是指对未来美好的期望,希望水平较高利于患者积极面对疾病,而希望水平低下可能会使患者逃避疾病,缺乏治疗信心,从而产生较强病耻感[18]。对此建议,护士对抑郁症患者采取肯定训练,宣教希望理论,并指导其合理发泄负性情绪,明确希望对疾病治疗的作用,从而降低病耻感水平。社会支持是指外界予以患者的情感、经济等支持,良好的社会支持利于患者保持积极心态,正向面对治疗,而社会支持低下可能会使患者感受到不被理解、不被尊重等,从而回避社交活动,且可能会降低自尊心,从而病耻感水平较高[19-20]。对此建议,护士应嘱咐家属、朋友多予以抑郁症患者关爱、支持,并鼓励患者参与社会活动,同时发掘可利用的社会资源,以降低病耻感水平。

综上所述,抑郁症患者病耻感水平较高,可能受文化程度专科以下、自知力不足、希望水平低下、社会支持低下因素的影响,未来可据此提出针对性护理方案,以期降低患者病耻感水平。

猜你喜欢

病耻专科条目
糖尿病病耻感评估工具的研究进展
中外医学专业与专科设置对比分析及启示
帕金森病患者病耻感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癫痫照顾者的病耻感现状研究
《词诠》互见条目述略
Can we treat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by preventing an age-related decline in microRNA expression?
在联合中释放专科能量
论国内本科和专科的异同
我国ICU专科护士培养现状与展望
高中生抑郁症病耻感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