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治未病”思想探讨针灸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防治作用

2022-12-11梦,周

针灸临床杂志 2022年1期
关键词:治未病肺纤维化艾灸

杨 梦,周 鹏

1.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 广州 510000;2.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宝安中医院(集团),广东 深圳 518000

新型冠状病毒[1]是2019年底出现的一种新型病毒,这种病毒引起的肺炎被世界卫生组织(WHO)称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2]。它的特性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第7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介绍,COVID-19的典型症状主要以发热、干咳和乏力为主症;部分患者可能伴有咽痛、鼻塞、流涕和腹泻等症状;而重症患者多在发病1周后出现呼吸困难和/或低氧血症,严重者可能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凝血功能障碍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目前国内疫情虽然已得到控制,但局部地区仍然时有反弹,而纵观全球疫情形势更是不容乐观,全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人数仍在不断增加,所以遏制疫情的进一步扩散,已成为全人类迫在眉睫的大事。

由于新型冠状病毒发展迅猛,目前西医方面仍没有特效药物,只能对症支持治疗,而中医药在本次新冠肺炎的预防和救治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其“中华民族瑰宝”的地位,彰显了我国中医中药的担当。针灸作为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本次防治新冠肺炎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治未病”的思想在中国古代早有记载,《黄帝内经》最早出现“治未病”一词。如《素问·刺热》篇曰:“病虽未发,见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另一处《灵枢经·逆顺》篇中也记载:“上工刺其未生者也;其次,刺其未盛者也,……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笔者主要从中医“治未病”的思想中的“未病先防” “既病防变” “瘥后防复”3个方面探讨针灸对COVID-19的防治作用。

1 未病先防——针灸可以有效预防人类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驱走”病毒

“未病先防”指的是在疾病尚未出现之前,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有效阻止疾病的发生,其为一种“治未病”的理念,如朱震亨先生在他的《格致余论》谈到:“与其求疗于有病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针灸正是“摄养”的一种有效手段。此次新冠病毒,被认为属于中医学的“疫病”范畴,仝小林院士将COVID-19中医病名定义为“寒湿疫”[3],而我国几千年的传统中医在防治“疫病”方面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如东晋医家葛洪著《肘后备急方》中记载:“断瘟病令不相染,密以艾灸病人床四角,各一壮,佳也。”[4]唐代医家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云:“体上常须三两处灸之……则瘴疠温疟、毒气不能著人也”[5];唐代医家王焘在《外台秘要》提出艾灸具有温阳补气、扶正祛邪和祛湿化浊之效,通过化脓灸至灸疮溃破 ,犹如“开门驱贼”,可驱邪外出、杀毒消菌[6]。而且现代大量临床实验研究数据也证明,艾叶确实具有消毒灭菌的效力,使其具有消毒灭菌、抗病毒的功效。如《中华本草》[7]在阐述艾烟熏可用于室内消毒;陈羽等[8]通过提取艾叶化学成分,表明艾叶中具有消毒灭菌的效果;刘巍等[9]对艾叶成分进行提取、化验,发现其对致病菌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还有王蓓蕾等[10]通过艾烟消毒和紫外线消毒进行临床实验对比研究,结果发现艾烟的消毒效果与紫外线消毒没有显著性差异,而且还避免了紫外线消毒对人体的伤害。《黄帝内经》曰:“虚邪贼风,避之有时”,艾烟这种消毒灭菌、抗病毒的作用,可以有效地抵御“新型冠状病毒”这股“贼风”。

同时针灸疗法在民间一直是人们防病保健的最常见方式,古人们经常用针刺和艾灸的方法来固护人体正气,以达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目的。如宋代名医窦材在《扁鹊心书》中谈到“在健康的时候,多灸关元、气海等穴,可以起到养生保健,预防疾病的作用”。《备急千金要方》中亦载:“凡人吴蜀地游官,体上常须三两处灸之,勿令疮暂差,则瘴疠温疟毒气不能著人也,故吴蜀多行灸法。”[5]东晋范汪的《范东阳杂药方》中也有论述用艾灸法预防流行性霍乱。这些都说明古人很早就已经运用灸法来固护人体正气以预防瘟疫感染。现代的研究也证明针和灸均有提高人体免疫力的作用。如某学者[11]研究表明,针灸可以调节人体免疫细胞活性,从而提高人体免疫力;李东华等[12]通过温针灸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观察分析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发现治疗组患者血清 CD3+、CD4+、CD4+/CD8+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高于对照组,CD8+水平低于治疗前且低于对照组,证实了针灸有提高人体免疫力的功效。谢靖芸等[13]使用针刺法治疗胃癌晚期患者,观察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发现经过上述方法治疗两个疗程后,治疗组患者淋巴细胞、CD3+、CD4+、CD8+、CD4+/CD8+与NK细胞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针刺治疗能够明显促进人体免疫功能的恢复。因此,针灸疗法可以通过提高人体免疫力,对新冠病毒进行有效地预防。

2 既病防变——针灸可以有效激活人体胆碱能抗炎通路,发挥抗炎作用

新冠病毒对人体器官损伤最大的是肺脏,随着病情不断恶化,重症患者可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严重者可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尤其是老年人和有慢性基础疾病者[14]。古代应用针灸治疗传染病方面就有记载,如清代名医王崇一的《针法穴道记》载:“时症,瘟疫痧症,霍乱转筋,头疼目眩,全身板滞,周转不灵:印堂穴(见血即止),两太阳穴(见血即止)”“两臂曲泽穴 (须出血少许),两腿委中(出血少许)”“金津穴、玉液穴(出血为要)”;清代医家虚白子在《太乙离火感应神针》载:灸气海穴,治疗“凝滞若痞,山岚瘴疠”;而且本次新冠病毒属于中医的“寒湿疫”,艾灸本身具有散寒除湿、温通经脉的作用。现代许多学者通过研究针灸的作用机理,证实了针灸主要是通过激活人体胆碱能抗炎通路,抑制巨噬细胞释放促炎因子如TNF-α、IL-1β及IL-6等,调节炎性反应以实现抗炎作用。如陈波等[15]在探讨针刺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及其并发脓毒症中就论述了针刺的抗炎作用,针刺足三里可以更早纠正细胞因子IL-6的异常升高,升高CD8+、CD4+T细胞,改善胃肠功能,降低脓毒血症引起的28 d死亡率;哈略等[16]研究艾灸及艾烟对APOE-/-小鼠血清IL-1、IL-6及IL-10的影响,结果表明艾灸及艾烟可明显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小鼠血清IL-1、IL-6水平;赵岩等[17]使用美沙拉嗪联合针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观察其疗效及对肠黏膜组织炎症因子及Th17、Th22亚群的影响,结果表明针灸可以有效地改善炎症反应。由此表明针灸不仅可以预防新冠病毒,同时在治疗新冠病毒性肺炎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 瘥后防复——针灸可以进一步巩固康复患者的疗效以及改善“后遗症”

“瘥后防复”就是指治愈后的患者要防止疾病复发。钟南山院士说过感染新冠病毒经治疗后出院的患者,并非对新冠病毒产生终身免疫,他们还是有二次感染的风险,这些康复患者的后期仍要注意防护。有关媒体曾报道了多起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经治愈出院后10 d复检核酸阳性[18]的新闻,这也证实了感染新冠病毒治愈出院的患者也不能放松警惕,仍需继续加强自身的防护,而针灸疗法就是巩固这些康复后出院患者疗效,防止其再次被感染的重要手段。因为针灸具有扶正祛邪、调和阴阳的作用,被新冠病毒感染的患者经过长时间与邪气斗争,虽然最终战胜了病毒,但是也大大耗损了人体的正气,此时是人体最虚弱的时刻,正如《素问·评热病论》所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而通过针灸可以有效地匡扶人体正气,调整人体阴阳,抵御外界邪气侵袭。

同时新冠病毒对人体肺脏的损伤较大,因此感染患者虽然治愈出院,但很可能会出现肺纤维化的后遗症。2003年“非典”时期的许多治愈患者就出现了残留的肺纤维化灶,死于SARS的患者的尸检结果也显示了不同程度的肺纤维化[19];而且有关专家根据病原学及影像学皆相似的SARS和MERS推测,很有可能COVID-19病灶吸收后或许会残留纤维灶;并通过分析现有COVID-19患者的CT影像资料,发现患者转归期除表现为病灶吸收、消失,也有些残留纤维索条影[20-21],为上述猜测提供了有力的证据。而针灸对于预防和治疗也有一定的疗效,古代医家就有运用针灸治疗肺纤维化的经验,北宋《圣济总录》在其卷第一百九十一《针灸门·足太阳膀胱经》记载:“肺俞二穴,治肺痿咳嗽,针入三分,留七呼,得气即泻。”[22]王氏《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针灸歌》记载:“肺俞魄户疗肺痿,疟灸脾俞寒热退”[23]。明代《普济方》卷十三也提到治疗肺痿用肺俞穴[24]。现代大量的临床研究也证明了这个观点。如陈丽等[25]通过艾灸“肺俞、膏肓俞两穴”观察肺纤维化大鼠肺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艾灸能够有效抑制肺纤维化的进程,改善肺纤维化症状;李戎等[26]运用艾灸与刺络放血配合治疗肺纤维化患者22例,结果显示针灸+糖皮质激素组可明显改善IPF患者的肺功能;李戎等[27]通过整理、分析历代各医家治疗肺纤维化的相关文献,提出针灸有利于改善肺纤维化症状的观点;谢洋等[28]也在“特发性肺纤维化针刺临床研究思考”中提出针刺对于治疗肺纤维化具有一定疗效。

而新冠病毒除了可能会给患者遗留肺纤维化的风险外,由于到目前为止,西医还没有完全研究出关于控制新冠病毒的疫苗或者特效药,现在西医主要是通过使用抗病毒药物配合抗生素对病毒感染者进行治疗;而不管是抗病毒药物还是抗生素,大量的使用对人体都有较大的副作用,如肝肾功能损害、胃肠道不良反应等,而根据现代学者研究发现,针灸具有保护肝肾功能、缓解胃肠道不适的作用。如马金丹等[29]通过艾灸肾俞穴,观察其对衰老大鼠血清MDA及肝肾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艾灸对肾功能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刘明富[30]运用经皮穴位电刺激,探讨其对气腹后肝肾功能异常的保护作用研究,结果显示经皮穴位电刺激可以有效保护肝肾功能;郭玲玲[31]通过电针观察对SAMP8小鼠血浆、肝肾组织1H NMR谱图的影响,发现电针可以改善人体肝肾功能;而曹然[32]通过针灸干预对酒精性肝损伤大鼠肝脏保护机制的研究,发现针灸干预能有效地降低大鼠血清中的AST、ALT含量,起到保护肝脏功能的作用;英振昊[33]通过研究电针足三里,观察其对胃肠道功能紊乱大鼠模型的作用,结果发现电针足三里可以有效改善胃肠道不良反应。

4 讨论

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虽然来势凶猛,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但是并非无法控制,关键是如何做好预防措施;运用中医的“治未病”思想,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3个方面着眼,对此次新冠疫情进行防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现在国内新冠疫情虽然得到有效控制,但局部地区仍时有反弹;国外疫情更是不容乐观,仍有大量感染患者无法得到及时医治。因此,在全球医疗资源紧缺的形势下,针灸作为传统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操作简单、原料充足、成本低廉、无副作用且对新冠病毒有很好防治作用的独特优势,对于缓解当前全球严峻的新冠疫情具有积极作用,大量的临床研究也表明针灸疗法对新冠肺炎疗效明确,因此值得大力推广。但自新冠病毒疫情发生以来,中国针灸学会虽数次推出了关于针灸干预新冠病毒肺炎的指导意见,但是大部分主要是在轻型新冠肺炎患者中使用,且仅仅局限于国内地区,真正运用针灸干预新冠病毒肺炎的范围较小,且由于针灸对此次新冠病毒作用机制仍不十分明确,也限制了它的推广。故笔者从中医“治未病”思想“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3个方面出发,探讨针灸对COVID-19的防治作用,以期让更多的人了解针灸疗法在防治传染病中的独特作用,促进针灸疗法的推广与应用,让针灸疗法在此次全球新冠疫情的防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也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中医药文化走向世界,进一步继承和发扬我国中医药文化,让更多的人远离病痛。

猜你喜欢

治未病肺纤维化艾灸
我国研究人员探索肺纤维化治疗新策略
遗传性T淋巴细胞免疫缺陷在百草枯所致肺纤维化中的作用
艾灸保健知多少
预防艾灸上火,可舌下含服玄参片
滇龙胆草对肺纤维化小鼠肺组织NF-κB和CTGF表达的影响
婆婆迷上了艾灸
千万“别”艾灸
大学生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防治
孙思邈治未病观与养生理论探析
朱长刚:大医更要“治未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