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iteSpace的针灸治疗延髓麻痹可视化分析
2022-02-14李晓宁陈福右刘良玉覃业校
李晓宁,金 成,陈福右,李 锐,刘良玉,王 森,覃业校,△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球麻痹(Bulbar Palsy,BP)又称延髓麻痹,包括由中枢神经的皮质延髓束损伤产生的假性球麻痹和延髓运动神经核以下损伤产生的真性球麻痹[1]。临床常见吞咽困难、饮水噎呛、声音喑哑及流涎等[2]。本病属中医学的“中风舌强不语”“喑痱”范畴。临床上针灸治疗延髓麻痹有独到优势,可在针灸治疗延髓麻痹方向却无脉络及可视化分析研究。CiteSpace是一定时期对某一方向、学科或领域发展走向和趋势概括的软件,具有多元化、形象化和客观化的特点,充分归纳针灸对延髓麻痹治疗的研究趋势,可发现研究的不足之处,促进针灸治疗延髓麻痹这一病症的进一步发展。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数据来源于知网、维普和万方数据库,检索词为“延髓麻痹and针刺”or“延髓麻痹and针灸”,检索年限为建库至2021年1月。从建库至2021年1月期刊论文,延髓麻痹和针灸、延髓麻痹和针刺一共394篇。
1.2 研究方法
1.2.1 数据转换 将符合条件的394篇文献导出为Refword格式,所有导出文献均包括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期刊、发表年份、研究机构、卷次和起止页码等信息,数据导入CiteSpace5.8R1软件中进行数据分析、转换。
1.2.2 可视化分析 本研究检索1937年1月—2021年1月的有关文献,使用CiteSpace软件对394篇符合条件的相关文献数据进行处理,同时对作者、年度发文量及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并描绘出相应图谱。
2 结果
2.1 针灸治疗延髓麻痹发文量的可视化
以时间为轴,观察相关研究的文献量,可对某学科或研究领域的发展方向进行确定。通过对某一时间段针灸治疗延髓麻痹的文献量可分析出其研究热度。剔除会议、科技成果、报纸以及不相关的文献,最终纳入394篇。本研究检索的最早文献发表于1973年,1973年发文量为1篇,之后的20年间只有1992年发文量为6篇,其余年份发文量均为1篇。这期间对于延髓麻痹的研究并未重视。1994—2005年发文量呈波动式增长。2006—2020年属于文献骤增的时期,年发文量在13~22篇波动。2009和2016年发文量达最高,为22篇发文量,说明对延髓麻痹的研究关注度逐年上升。见图1。
2.2 文献的总体趋势分析
1979年参考文献为1篇,此后开始逐年增长,直至2016年达到119篇。引证文献从2000年1篇起逐年增高,见图2。说明经过前期对针灸治疗延髓麻痹的研究,探索针灸治疗延髓麻痹的机制研究及基础实验奠定基础。参考文献数量减少同时出现引证文献数量升高揭示了基础实验研究处于瓶颈期,需要开拓思路寻求突破。
2.3 作者分析
对研究作者进行分析,可了解该学科的研究趋势、主要科研人员及团队合作等相关数据。该图谱节点有573个,边有716条,表示一共包含573个作者,且作者之间存在较多合作,其中发文量前4的作者为高维滨[3-4]、刘勇[5]、石学敏[6]和张春红[7],发文数分别为14篇、12篇、11篇和6篇,见表1。应用可视化分析方法,得出图谱的Q值(Mod-ularity Q)等于0.8172(>0.3),表示此聚类结构显著;S值(Mean Silhalette)为1(>0.5),表明此聚类的合理性。通过聚类归纳出该领域的研究人员间多个大小不等的自然聚类,见图3,表示我国针灸治疗延髓麻痹研究团队具有数量多、团队内部间合作较多及不同团队之间合作较少的特点。其中节点及边缘的颜色与发文时间相关,颜色越红代表时间与当下越接近。通过图3可知,主要研究者涵盖在两个聚类之中,这两个团队的主要作者分别是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石学敏和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高维滨。两个团队的研究方向分别为项针治疗延髓麻痹[8]、“醒脑开窍”针刺[9-10]和“通关利窍”针刺法[11-13]治疗延髓麻痹。
表1 作者频数排序表
2.4 研究机构分析
将纳入的机构以医院为整体对各个科室进行合并,并纳入医院单位中,其文章数量可间接反映各医疗单位在此学科内的学术研究高度。在针灸治疗球麻痹领域中,文献贡献量排名前3的医疗单位依次为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31篇)、黑龙江中医药大学(31篇)和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3篇),提示黑龙江和天津在针灸治疗球麻痹的研究贡献度较大。主要科研单位分布于各个中医药学校与附属医院。见图4。
2.5 关键词分析
2.5.1 关键词共现分析 关键词是对全文概括性、关键性内容凝练的词汇。CiteSpace5.5.R2的运行,以关键词为节点,NodeType设置为关键词(Keyword),pruning选择pathfinder和pruning sliced networks施以可视化数据分析,见图5。该图的构成为节点有37个,边有134条,网络密度为0.201 2。表示此图谱一共有关键词37个,节点的大小与关键词使用的频率呈正相关。边线的颜色从左到右,从灰色到黄、橙和红,表示时间距离现在从近到远。词频字号的大小和中心度的高低反应了研究者对关键词的关注程度。从高到低,排名前10位的关键词分别为假性延髓麻痹(165次)、吞咽障碍(72次)、针刺疗法(59次)、脑卒中(42次)、延髓麻痹(29次)、假性球麻痹(22次)、针刺治疗(22次)、针灸疗法(19次)、真性延髓麻痹(19次)和吞咽障碍(15次),见表2。其中假性延髓麻痹为高频关键词,中心介值分0.53。治疗方法中,针刺疗法、针刺治疗和针灸疗法中心介值分别为0.39、0.03和0.06。
表2 关键词频数排序表
2.5.2 关键词聚类分析 关键词聚类分析可以推测延髓麻痹的研究中走向及研究热点。通过图6可知将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以便了解针灸治疗延髓麻痹研究的前沿领域,聚类结果为#0吞咽障碍、#1假性延髓麻痹、#2 stroke、#3脑卒中、#4延髓麻痹、#5针刺治疗、#6总有效率、#7针灸疗法、#8中风/针灸疗法和#9阳陵泉。同时此图谱模块性值(Q值)大小为0.6528>0.3,轮廓性值(S值)大小为0.8648>0.5,表示此图谱聚类结构存在显著的合理性。
2.5.3 关键词时间线图可视化分析 将关键词所在年份作为X轴,聚类词作为Y轴,对关键词的时间关系曲线(Timelineview)描绘出可视化分析,见图7。揭示了14个聚类在外观时间点的差异及时间跨度上的变化,通过时间点与关键词的分布情况。可以看出延髓麻痹的治疗方法有:“针灸疗法”“中风针灸疗法”“针刺治疗”“吞咽障碍”“假性延髓麻痹”“脑卒中”“延髓麻痹”。通过“总有效率”可知临床类型多以临床研究为主,“阳陵泉穴”为治疗中风病的常用穴。
2.5.4 研究前沿分析 关键词在短时间内使用频数显著增加视为突现。某一关键词的频数和中心度皆高代表着这一段时间内研究者共同关注的问题,通过观察针灸治疗延髓麻痹相关的观点出现和消失时间可大致预测其研究发展走向。采取关键词突显检索、测试,导出结果为图8。爆发关键词由高到低的前5位排列顺序依次为:针刺治疗(1973—2003年)、假性球麻痹(1986—1998年)、针灸治疗(1992—2007年)、延髓麻痹(1999—2006年)和针灸疗法(2002—2006年)。这些突现关键词的出现频率变化反映针灸治疗球麻痹研究方向的发展趋势,如图8。其中针刺治疗是最早被学者关注,且持续热度最久(1973—2003年)的关键词。且近几年并未出现爆发性的关键词。
3 讨论
CiteSpace是德雷塞尔大学陈超美教授基于共被引分析理论(co-citation)和寻路网络算法(pathfin-der)等理论,使用Java语言开发的领域专用文档。已被广泛用于检测和分析学科研究前沿的变化。研究某领域前沿之间的趋势和关系。目前,CiteSpace软件已经广泛运用于医学领域,成为从整体上进行学科文献综述和研究的重要工具。本研究通过CiteSpace对国内外延髓麻痹研究文献进行分析,了解国内外针灸治疗延髓麻痹研究团体和机构、研究热点和趋势,从整体上对延髓麻痹研究现状进行探讨,为研究者提供参考。
本研究结果显示:从发文量来看,近些年针灸治疗延髓麻痹相关的文献发表数量大体上呈逐年递增的状态,2007—2016年迎来该领域的快速发展期,参考文献共被引排名前5名的文献有2篇是发表于这一时期。2016年是数量与质量并存的黄金时段,近3年的发文数虽呈逐年增长,但总数较之前有所下降,经分析文章的总体趋势反映出相关研究后劲有所不足,究其原因或是虽然过往已有研究表明针灸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吞咽功能,但该领域目前面临缺乏基础研究和机制研究及高等级的循证医学证据的匮乏,亟待更多高质量延髓麻痹的RCT研究来推动该领域的研究与发展。总结出黑龙江与天津两个研究针灸治疗延髓麻痹的团队,研究机构也主要分布在与之相关的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对关键词的分析,显示在纳入的394篇文献中,针灸方案多样性,缺少规范治疗方式。通过关键词聚类和时间线分析显示,延髓麻痹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延髓麻痹的分类,以临床表现和病灶所在部位作为真、假性延髓麻痹区分的依据,两者治疗方法各异;②针灸治疗方法的优势在于,除单纯针刺治疗外,还有项针疗法[14-15]、舌针疗法[16-17]、头针疗法[18-19]、电针疗法[20-21]、埋线疗法[16,22]和特色体针等疗法。特色体针疗法包括醒脑开窍针刺法[23-24]、靳三针针刺法[25]、开窍利咽针法[26]、通关利窍针法[27]和任督通调针法[28]。这些针法也在临床上得到了应用;③研究类型主要有临床研究、经验总结和病例报道。不足之处在于数据库仅限于中文,只反映了国内医者的研究成果。未来应进行多数据库、多样本量的可视化分析,总结针灸治疗延髓麻痹的研究现状、研究趋势。
在今后针灸治疗延髓麻痹的研究中需结合针灸的独特优势、现代科技、神经解剖及神经生理学等,更深入地探索延髓麻痹的发病原理、诊疗流程、检测方法及疗效评价标准的制定等。本研究对针灸治疗延髓麻痹的文献进行分析,可以大致掌握延髓麻痹的针灸治疗研究趋势,为更高的临床与科研研究提供思路、指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