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生”法巧算多平衡体系的化学平衡常数
2022-12-10卢艳
卢 艳
(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北部湾高级中学 538000)
2022年全国卷甲卷理综化学试卷28题,延续了2021年全国甲卷理综28题考查Kp表达式的基础上,进一步考查了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今年的高考题反映出了新高考的评价精神.
1 对2022年全国卷甲卷理综化学试题28题化学平衡常数的思考
2022年全国卷甲卷理综化学试题28题(节选):
目前生产钛的方法之一是将金红石(TiO2)转化为TiCl4,再进一步还原得到钛.
回答下列问题:
(1)TiO2转化为TiCl4有直接氯化法和碳法氯化法.在1000℃时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及其平衡常数如下:
①直接氯化法:
ΔH1=172kJ/molKp1=1.0×10-2
②碳氯化法:
ΔH2=-51kJ/molKp2=1.2×1012Pa
Ⅰ.反应
的Kp=____Pa
Ⅱ.在1.0×105Pa,将TiO2、C、Cl2以物质的量之比1∶2.2∶2进行反应.体系中气体平衡组成比例(物质的量分数)随温度变化的理论计算结果如图1所示.
图1
Ⅰ.反应
的平衡常数Kp(1400℃)=____Pa.
在2022年全国高考甲卷中,根据盖斯定律,将“反应Ⅱ-反应Ⅰ”得到化学方程式:
从高考真题中,可以看出Kp已经由单一平衡体系的计算转向两个或者两个平衡体系的计算,需要更高的思维阶层.
如何从题目中快速得到平衡体系中各物质的总量,进行求解呢?下面举例给大家介绍两个反应的平衡体系与三个反应的平衡体系的“消生”法.
“消生”法:物质平衡的物质的量=初始量-消耗量+生成量.初始量没有,计为0.
2 两个反应的平衡体系的“消生”法
例1 1mol甲醇气体和1.2mol水蒸气混合充入1L恒容密闭容器中,控制反应温度为300℃、起始压强为2.0MPa下进行反应,存在副反应:
平衡时容器中n(CH3OH)=n(CO)=0.1mol.则甲醇水蒸气重整反应的平衡常数Kp=____.
根据题意,反应体系中同时进行两个反应,平衡时,n(CH3OH)=n(CO)=0.1mol,两个反应平衡是同时存在的,由于平衡时n(CH3OH)=0.1mol,得知甲醇消耗了0.9mol,一氧化碳生成了0.1mol,分析如下:
0.9mol(消) 0.9mol(消) 0.9mol(生) 2.7mol(生)
0.1mol(消) 0.1mol(消) 0.1mol(生) 0.1mol(生)
n(H2O)=(1.2-0.9+0.1)mol=0.4mol,n(CO2)=(0.9-0.1)mol=0.8mol,n(H2)=(2.7-0.1)mol=2.6mol
n(总)=n(CH3OH)+n(CO)+n(H2O)+n(CO2)+n(H2)=4mol
例2已知
T℃时,向10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 NO(g)和1mol O3(g),发生反应(1)和反应(2).5min末达到平衡时测得O3(g)的转化率为60%,O2(g)的物质的量为0.5mol.求T℃时,反应(1)的平衡常数K=____.
根据题意,反应体系中同时进行两个反应,平衡时,O3(g)的转化率为60%,消耗了0.6mol,生成O2(g) 0.6mol,但是平衡时,O2(g) 为0.5mol,所以O2(g)要在(2)中消耗0.1 mol.分析过程:
0.6mol(消) 0.6mol(消) 0.6mol(生) 0.6mol(生)
0.2mol(消) 0.1mol(消) 0.2mol(生)
n(NO)=(1-0.6-0.2)mol=0.2mol
n(O3)=(1-0.6)mol=0.4 mol
n(NO2)=(0.6+0.2)mol=0.8mol
n(O2)=(0.6-0.1)mol=0.5mol
T℃时,反应(1)的平衡常数
3 三个反应的平衡体系的“消生”法
例3在1 L真空密闭容器中加入amol NH4I固体,t℃时发生如下反应:
达平衡时,体系中n(HI)=bmol,n(I2)=cmol,n(H2)=dmol,则n(N2)=____mol,t℃时反应①的平衡常数K为____(用字母表示).
根据题意,只有反应③有I2(g),所以,反应③平衡时生成I2为cmol,同时反应③生成了H2为cmol,消耗了HI 2cmol,平衡时n(H2)=dmol,n(HI)=bmol,所以反应②生成H2为(d-c)mol,反应①生成HI(b+2c)mol.分析过程:
(b+2c)mol(消) (b+2c)mol(生) (b+2c)mol(生)
2(d-c)/3mol(消) (d-c)/3 mol(生) (d-c)mol(生)
2cmol(消)cmol(生)cmol(生)
n(NH3)=[(b+2c)-2(d-c)]/3=(3b-2d+8c)/3mol
n(HI)=(b+2c)-2c=bmol
“消生”在多个平衡体系中运用,很好地化解了学生对于平衡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的把握,能够从宏观地角度分析体系中各物质量之间的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