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任务驱动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

2022-12-08薛俊峰

教育界·A 2022年29期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任务驱动法运用策略

【摘要】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成为当今社会人们必须掌握的一项能力。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运用任务驱动法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教学手段。文章将从任务驱动法的内涵、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价值两个角度入手,并提出依据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学科特点、学生情况设计任务,通过情境导入、巧设游戏、借助作品布置任务的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关键词】任务驱动法;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运用策略

作者简介:薛俊峰(1994—),男,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范道实验小学。

随着社会进入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信息技术的普及,教育信息化战略的提出,使得学校开展信息技术教学变得十分必要。当前部分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开展教学时仍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其中教学缺乏创新性、学生参与度不高的问题比较突出。任务驱动法的运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为核心,是发挥学生主动性、提升信息技术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一、任务驱动法的内涵

任务驱动法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围绕核心任务,在问题的驱动下,对学习资源进行主动應用、自主探索,并开展互动、协作学习,以完成既定学习任务,实现学习实践目标,发展相关能力。任务驱动法的核心特点是“以任务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它既符合现阶段“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又有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激发。

二、任务驱动法运用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价值

就信息技术学科本身来说,它是一门具有较强操作性、实践性的学科,学生的实际操作对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对于传统的“教师讲解示范、学生倾听模仿”的教学模式,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割裂开的,两者未实现有机统一,且部分教师在采用演示法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往往会无意识地束缚学生的思维,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自主探索。采用任务驱动法,能够让学生处于教学活动的主体地位,让教师扮演学生的支持者、引导者,以及任务活动的设计者。教师从多个角度出发,将教学内容融入多样化的任务学习活动之中,让学生通过课堂上的自主探索和实际操作,吸收、掌握所学知识,能够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等方面的综合发展,实现教学活动目标。

三、任务驱动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重视任务设计

“以任务为主线”作为任务驱动法的特点之一,核心是“任务”,教师设计的任务质量直接关系着学生的探究兴趣以及最后的学习效果。任务设计是任务驱动教学的重中之重,教师在设计任务内容时,可以从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学科特点、学生情况四个方面进行考虑。

1.依据教材内容设计任务

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是教师从整体上掌握学生应该学什么的主要依据,也是教师开展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任务内容的基本依据。教师要从教材的内容选择、内容编排等多个角度分析教材,找到教材的设计逻辑,并依据教材逻辑,选择合适的教学要点,从某一要点出发,设计探究学习任务,在充分体现“任务驱动”的基础上,让任务设计更加科学、合理,帮助学生全面理解需要学习的核心知识要点。

以苏科版六年级信息技术教材中的“机器人传动”一课为例,这节课主要讲述了皮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三种传动方式的概念与特点,旨在让学生通过信息技术学习,建立传动相关知识的体系,能在实践中辨别出某些机器人采用的是何种传动方式,并了解此种传动方式的优缺点。对此,教师可以提前为学生准备实践操作材料、指导手册等,在课堂上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践,在实践活动中掌握相关知识点。

2.依据教学目标设计任务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灵魂,是整个教学活动精华内容的集中展现,也是学生具体发展培育要求的表达,指导着教学活动的开展。一堂完整的信息技术课离不开教学目标的制订,一堂优质的信息技术课也离不开教学目标的指引。可以说,信息技术课堂中的任务反映了教学目标的具体内容。因此,教师要想在真正意义上实现高效的任务驱动教学,需要重视对教学目标的确定,并依据教学目标设计驱动任务,以提升任务内容的针对性、有效性。

以苏科版四年级信息技术教材中的“使用云盘存储”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云盘存储并了解其作用,了解云盘存储的应用范围;过程与方法目标—了解与云盘存储相关的应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调查习惯,让学生对云盘存储产生学习兴趣。针对上述教学目标,教师可以设计“请结合学习材料,说一说你对云盘存储的认识,并阐述云盘存储的优点、缺点”的自学任务和“你认为还可以如何运用云盘?请进行模拟演示、验证”的探究任务。

3.依据学科特点设计任务

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特点,信息技术学科依托于信息技术,具有实践操作性强、内容更新速度快的显著特征。这与小学教育中的其他以理论为基础的学科有所差异,也决定了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开展不能像其他学科一样,而需要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动手实践机会,构建以实践操作活动为主的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堂。在任务驱动教学中,学生是内容的探究主体,是任务的主要研究者、操作者,这符合信息技术实践操作性强的特点,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机会的学科学习要求,以及学生的发展规律[1]。

以苏科版四年级信息技术教材中的“初识Scratch”一课为例,Scratch作为现阶段应用范围较广的软件,具有可视化、模块化、搭建式操作的特点,其中涉及许多应用,并且软件程序中使用的指令简单易懂,降低了记忆指令的难度,更有利于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这节课内容既体现了信息技术学科特点,又符合学生的发展规律。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能力需求设计学习任务,如模仿练习“大鱼吃小鱼”任务,重点练习“小猫投篮”任务,旨在通过多样化的动画制作,帮助学生了解Scratch软件功能,探究软件界面、基本操作等,熟悉软件窗口元素—标题栏、菜单栏、工具条、显示模式、程序指令区、角色材料区、脚本区、控制按钮、舞台区、添加角色按钮、角色列表,让学生在任务探究中灵活设置指令,让动画形象更加生动。

4.依据学生情况设计任务

“以学生为主体”是任务驱动法的特点之一,也是当下的教育理念对学校教育提出的要求。要想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就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每名学生的成长环境往往千差万别,学习能力也各不相同,教师只有在充分考虑学生个性特点,尊重学生差异、发展水平的基础上,设计学习任务,确保学习任务符合学生的能力水平与发展要求,才能实现信息技术教学效率的提升[2]。

以苏科版三年级信息技术教材中的“遨游因特网”一课为例,这节课内容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如果教师采用传统的演示法、讲解法,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往往仅停留在表面,知识掌握得不牢固,且学生在课堂中缺乏实践操作练习,将进一步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这节课的学习重点是利用IE浏览器浏览网页,了解网络。针对学生的能力现状及需要掌握的学习要点,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多种角色控制设计指导,让学生通过观察等多种方式,对侦测、条件判断的使用进行分析,并依据相关原理进行游戏创作,进而理解结构化程序设计思想,在完成探究任务之后,提高对浏览器的熟悉程度,并能在浏览器上熟练地进行操作。

(二)优化任务布置形式

1.情境导入,布置任务

小学阶段的学生,特别是中低段的学生,其思维能力仍然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形象鲜明、色彩饱满的动态画面对其具有十足的吸引力。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这些特点,将情境教学法融入任务驱动当中,通过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情境任务,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探究,获得真实感受,帮助学生掌握课堂知识,顺利完成任务,努力实现发展学生思维的教学目标[3]。

以苏科版四年级信息技术教材中的“设置动画效果”一课的教学为例,考虑到动画相对于静止的画面,对学生的吸引力更强,更能调动学生开展信息技术学习任务的积极性,教师先提前准备画家康定斯基的抽象画,带领学生欣赏,以此创设教学情境,接着,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尝试利用动画效果表现一首音乐,为学生布置交流任务:请你与小组成员讨论,想一想如何利用动画效果表现音乐,具体如何操作,并动手做一做。然后,教师为学生准备名为《电脑小乐师》的幻灯片,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学习卡,尝试让幻灯片“动”起来。在学生对动画功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之后,教师布置“小鸟穿林”动画制作任务,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动画设计,掌握单个动画的制作方法。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按照相关故事的剧情,利用提供的设计材料进行多段动画的设计,并帮助学生掌握如何整合多段动画,使其连续播放,从而让整个学习活动更具趣味性。

2.巧设游戏,布置任务

爱玩是学生的天性,然而传统的课堂教学对学生天性的限制较大,学生的活动较为受限。将游戏活动引入任务驱动活动当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参与信息技术教学活动的内驱力。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多样化、趣味化、富有变化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交互体验中学习,在开展任务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意志力,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4]。

以苏科版四年级信息技术教材中的“美化文档”一课为例,这节课涉及Word文档中图文混排的内容,其中的学习要点包括插入艺术字、插入自选图形两部分,旨在让学生学会合理运用“文字环绕”属性,提升学生美化Word文档的能力。考虑到这节课内容许多学生比较感兴趣,教师带领学生开展“猜谜语”的游戏,在文档上展示谜面与谜底,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艺术字、自选图形对文档的美化作用。如教师将谜语与艺术字联系起来,设计一个关于螃蟹的谜语,引导学生了解“螃蟹”艺术字的设计方法,运用这一艺术字进行整个文档的版面设计等。

3.借助作品,布置任务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通过欣赏精美的设计作品,可以提升自身的审美品位,培养自身的鉴赏能力,为后续进行动手实践设计打好基础。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可以从网上搜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精美的作品,或从学生的作品中选取完成度高且具有一定创新性的作品,将筛选的作品通过屏幕共享等手段展现在学生面前,然后带领学生分析作品中涉及的信息技术知识、实践操作技巧,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在设计作品、进行操作的过程中,实现美学素养的提升,培养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5]。

以苏科版三年级信息技术教材中的“创作图画”一课为例,这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过调整图形、组合图形、修饰图形、手绘图形、美化图形的基础上开展的,教师可以从图片设计网站中选择一些优质的作品,将其通过屏幕共享功能呈现在学生的电脑屏幕前,让学生欣赏。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对这些作品进行赏析,帮助学生了解作品中用到的信息技术知识,并练习基本操作。为了展示更符合学生实际的欣赏水平的作品,指导学生开展设计操作,教师可从以往学生设计的作品中选择一些优秀作品,将其制作成册,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分析其中的设计思路、运用的表现手法等,以积累学生的学习经验。此外,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兴趣、能力,选择适合学生的设计主题,与学生围绕主题进行交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创作思路,向学生介绍创作中可能会用到的操作技术,为学生进行创作提供技术指导。

结语

综上所述,对学生而言,采用传统的枯燥乏味的灌输式的演示、讲解法,难以激发他们操作、探究的兴趣,而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给予学生充分信任的任务驱动法的合理运用,则为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带来了趣味。小学生的探究热情通过一个个关卡任务被激发出来,成就感在完成每個任务之后得到提升,学习信息技术的信心也得到增强。学生探究任务的过程是不断试错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方式会逐渐转变,学生的探究能力、自学能力、操作能力也会切实提升。

【参考文献】

[1] 徐健.小学信息技术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应用探究[J].新课程导学,2022(11):61-62.

[2] 何颖仪.创新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策略与方法探讨[J].科幻画报,2022(03):183-184.

[3] 吴燕青.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创新教学与研究[J].读写算,2022(06):7-9.

[4] 廖立.关于小学信息技术多元化创新教学方法的思考[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2(02):9-10.

[5] 张熠稚.体验成功,一个也不能少:基于任务驱动的小学信息技术“泛在分层”教学策略探究[J].江苏教育,2022(12):68-72.

猜你喜欢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任务驱动法运用策略
浅议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课”的应用
“合理情绪疗法”在引导学生交往行为中的运用
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胶囊剂的制备课程教学设计
运用法治思维做好秘书工作
物流运输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任务驱动法在土木工程测量教学中的应用
游戏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任务驱动法在车工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