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作权经方辨治慢性荨麻疹经验
2022-12-08吴炎阳
郑 艳,吴炎阳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重庆 404100)
荨麻疹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其中慢性荨麻疹易复发,常迁延数月、数年。谢作权主任医师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指出按《伤寒论》经方辨证体系,首辨病位,次辨病性的辨证要点,总结出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经验方,提出“其在皮者,汗而发之”、“交阴阳者,必和其中也”的治疗原则,在表者以桂枝麻黄各半汤加味治疗,在半表半里者运用小柴胡汤加味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介绍谢主任治疗荨麻疹验案两则如下。
《中国荨麻疹诊疗指南(2018版)》[1]指出,荨麻疹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临床表现为大小不等的风团伴瘙痒,可伴有血管性水肿。慢性荨麻疹是指风团每周至少发作2次,持续大于等于6周。少数慢性荨麻疹患者也可表现为间歇性发作。
中医认为瘾疹发病主要是由于素体禀赋不耐,外加六淫之邪的侵袭;或饮食不节、肠胃湿热;或平素体弱、气血不足,卫外不固所致。临床按病程常将瘾疹分为急性和慢性,病程在6周以上者属于慢性。根据瘾疹的致病因素和病程,一般分为风热证、风寒证、肠胃湿热证、毒热炽盛证和气血亏虚证5个证型治疗[2]。
例1:汪某,女,55岁,2020年1月2日初诊。反复全身皮肤瘙痒20余年,再次发作伴风团1周余。现全身皮肤可见散在红色风团,时起时消,受凉及受风后加重,瘙痒明显,时伴身热,微汗不渴,食尚可,二便调。检查见全身散发性大小不等、形态不一红色风团,境界清楚,周身见明显抓痕,瘙痒剧烈,每因过热症状加剧。皮肤划痕症阳性。脉浮滑,舌质淡苔白。西医诊断为慢性荨麻疹急性发作。中医诊断为荨麻疹(隐疹,太阳中风表虚证)。治以疏风散寒,固表止痒为法。方用桂枝麻黄各半汤(加味)。桂枝8g,赤芍8g,炙甘草5g,麻黄5g,大枣5g,苦杏仁3g,生姜8g,白芷5g,浙贝母5g。5剂,煎取200mL,分3次温服。1月8号复诊,诸症减轻,身热缓解,皮疹由大渐小,由多渐少,痒感亦减轻,脉浮缓,舌淡苔白,上方5剂续服。1月14日再次复诊,皮疹消失,痒感亦除,经复查已无皮疹出现,划痕征阴性。继续上方加五味子15g以固肺养阴,再服药1周以巩固,随后电话随访至今未复发。
《黄帝内经素问》针对表证有“其在皮者,汗而发之”的观点,表明病位在表,可从汗解,《伤寒论》云:“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愈身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陈修园《长沙方歌括》谓:“太阳阳为主,热多是主胜客邪,为将解之兆。面色今反见热色,以其人阴阳虽虚,而阳气尚能鼓郁热之气而见于面色,独恨阳气已虚,不能遂其所欲,合作小汗而解。邪欲出而不能自主,桂枝麻黄各半汤以助之。”《伤寒论类方·伤寒论方》云:“微邪已在皮肤中,欲自出不得,故身痒,以此汤取其小汗足矣。”可见,该方既有辛温发表之意,又有调阴阳、和营卫之功;发汗祛风与调营和血并施,疗效甚佳。
例2:郭某,女,52岁,2020年5月8日初诊。反复皮肤瘙痒10余年,再发加重伴往来寒热5天。5天前汗蒸后四肢躯干出现红色风团,逐渐遍布全身皮肤可见散在,奇痒,时隐时现,遇热加重,是有寒热不调,低热,发作无定时,纳呆,肢体沉重,晨起口苦,大便干,小便正常。检查见全身散发性抓痕、血痂,阵发性瘙痒,风吹、日晒、出汗后加剧,伴见心悸、失眠、烦躁,舌质红边有齿痕,舌苔淡黄,脉浮滑微数。西医诊断为慢性荨麻疹急性发作。中医诊断为荨麻疹(瘾疹,脾虚湿盛证)。治以息风止痒,祛湿健脾为法。方用小柴胡汤(加味)。北柴胡40g,大枣10g,法半夏15g,炙甘草15g,生姜15g,黄芩15g,丹参15g,白芷10g,浙贝母15g。5剂,煎取200mL,分3次温服。1周后复诊,往来寒热消失,皮疹消失,皮肤瘙痒、口苦症状缓解,易丹参为党参15g,并加炒白术15g健脾益气,再服5剂。5月20日复诊,皮肤瘙痒、口苦等症状均消失,继续前方5剂巩固治疗,随后门诊随访,至今未发。
《内经》有:“交阴阳者,必和其中也”的观点,《伤寒论》云:“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凡柴胡汤病证而下之,若柴胡证不罢者,复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却复发热汗出而解。”万友生[3]云:“太阳主皮肤,阳明主肌肉,少阳主腠理。太阳主皮肤属表,阳明主胃肠属里,少阳主腠理属半表半里。”外感之风邪若不能在太阳经得以及时疏解,可向里隐于表里之间的少阳经[4]。瘾疹由于具有“休作有时”的特点,故宜用治疗少阳经证的小柴胡汤治疗。患者自觉往来寒热,晨起明显口苦,为少阳不和兼太阳表证,疾病迁延10年之久,多源其脾气运化失司,湿热之邪内蕴,湿邪粘滞,留滞于皮肤肌肉,日久则进一步加重气机运化失调,出现脾虚湿盛之证。若复感外邪,则向内隐于半表半里,而成少阳经之证。方中以柴胡为君药,借其味苦微寒之性味,主入少阳之经脉,具有和解退热、疏肝解郁、升阳举陷之功效,以升少阳经中所郁之风邪而达于表,并使之从表而解。黄芩为臣,其味苦性寒,能行少阳经,能清泄少阳半表半里之分的郁遏所化之热邪,与柴胡相配合,一降一升,一苦一辛,能协同柴胡尽去少阳之邪。半夏味辛性温,能降逆和中,化痰蠲饮,有利阳明以协少阳之意。甘草益气扶正健脾和胃,强驱邪外出之正气。方中以丹参易人参,取其味苦微寒,清心泻火除湿热邪气、益气之功,使柴胡疏透少阳郁邪有正气扶助,三药同为佐药。方中生姜、大枣同用为使,可调和营卫,使从少阳透达太阳之邪能从肌表而解。诸药同用,能使少阳所郁之邪,透达太阳,且从太阳肌表而散解,为切合慢性荨麻疹病机的经验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