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髋与半髋关节置换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治疗中应用的meta分析
2022-12-08葛站勇王胜利阿力木江热杰普
葛站勇 温 立 王胜利 阿力木江·热杰普
(1天津市津南医院,天津 300000;2策勒县人民医院)
老年患者的身体各项机能下滑,一旦发生骨折需要更长的时间康复。一旦受到轻度外伤,即容易产生股骨颈骨折,不仅为治疗带来难度,也不利于患者恢复,术后易产生股骨头坏死、骨不连等多种并发症。所以不管是采用哪种想要保护股骨颈的方法,都有可能导致患者出现骨不连和股骨头坏死等情况,患者也需要接受到2次手术。老年患者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术能够缩短患者下床的时间,减少由于卧床时间过久带来的各种并发症。人工髋关节置换目前常见的有全髋和半髋2种,这2种手术方法各有优缺点,比如全髋手术会将原本发生病变的髋白都消除,也避免人工股骨头磨损到髋臼。但是会导致患者的深蹲等动作受到限制;而半髋手术方式,花费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患者遭受到的创伤也更小。本次研究当中就主要对比分析了这2种不同髋关节置换手术的结果差异,采用meta分析法开展具体的分析,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3 一般资料:检索网站为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库、ResearchGate、NCBI等,检索主题为:全髋、半髋关节置换术、股骨颈骨折。文献检索时间为2005年-2020年,筛选出文章结构完整,研究内容比较丰富的文献。
2 方法:按照设定的检索网站、关键词和检索时间,剔除掉内容不完整,缺少原始数据,统计学数据含糊不清、诊断治疗方法有差异等文章,最终选择15篇作为本次研究文献。Meta分析:按照研究资料对照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完成分析;所有的文献都按照全髋和半髋关节置换方式划分;综合评价2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不同随访时间的结果差异;采用meta方法开展一致性检验。若存在异质性结果,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分析,合并比值比,另外还需要以95%置信区间为例开展分析,采用cochrane协作方法来开展具体应用。
3 文献质量评价:选择2名作者独立仔细阅读选择的几篇文献,评估纳入这些文献是否存在偏倚,这些偏倚的危害性等。还需要按照RCT质量评价方法,来完成隐蔽分组、完整性资料、盲法措施等,还要评价选择性报告以及潜在性偏倚等。若2位作者在得到的评价质量和提取的资料结果存在不同情况,需要对收集到的原参考文献进行重新阅读和分析,进行协商解决。
4 结果
4.1 文献基本信息:本次纳入的15篇研究文献的基本信息情况,研究当中这些文献中,所涉及到的患者,手术前的慢性病、年龄、性别比例等差异均比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文献基本信息情况
4.2文献分组及结果分析:表2为纳入10篇研究文献的分组情况和得到的研究结果,见表2。(1)综合疗效。有2篇文献当中提及了整体疗效。第4篇文献当中指出研究组的整体疗效更好;第10篇文献中指出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为97.6%,高于对照组(P<0.05)。4篇研究文献的结果并无明显异质性,x2=0.35,P=0.81,I2=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结果显示接受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治疗整体疗效更优,PR=0.82,95%。(2)术中出血量。在纳入的这15篇文献当中,有6篇文献都提及了术中出血量这一衡量指标。表明术中出血量是衡量老年股骨颈骨折采用全髋、半髋置换术效果的关键衡量标准。研究结果普遍显示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术中出血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文献7当中研究得出观察组(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骨折内固定术)(P<0.05)的结果。(3)手术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结果普遍显示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手术时间更长,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文献2中指出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3%;组间对比P<0.05。文献3当中指出2组患者的住院天数相差比较小,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全髋组患者的发生率低于半髋组,发生率分别是6.25%和20.83%。文献5中指出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6.25%VS 16.00%)。文献9当中指出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8.89%,低于对照组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文献11和13当中也提及了并发症发生率,文献11和13当中,观察组术后近,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文献分组和结果分析
讨 论
美国髋膝学会在2006年时,调查了381位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所得到的调查结果显示,有85%的患者支持接受半髋关节置换手术,有13%的患者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手术,还有2%的患者接受内固定手术治疗。之所以得到这些结果,主要原因是:在骨折之前,患者有关节疼痛、粉碎性骨折以及骨质疏松等情况的,比较适合采用关节置换方法,不适合接受内固定方法治疗。想要在手术之后,在更短的时间当中开展早期活动,减少术后脱位情况的发生,也不应当采取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半髋关节置换手术的优点是,花费的手术时间更短,住院时间也更短。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相比,治疗时间更短,患者的各项身体机能恢复时间更短,也能够帮助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和卧床的时间。
半髋关节置换手术当中使用到的是假体,具体为:第1种属于单极假体,也被称作是人工骨头。Moore型是一种很常见的单极骨头假体。第2种属于双极假体,是介于全髋关节和Moore型之间,属于过渡性的假体。假体当中包含有聚乙烯内衬、金属髋臼帽等,还会配备专门的股骨头,长度在32mm或者22mm。手术后发生关节运动的地方是聚乙烯臼金属帽和骨性髋臼间,这样可以帮助减少髋臼所遭受到的破坏、磨损。有研究学者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采取半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对比了患者的病死率、术后全身性疾病、住院时间、病死率和术中出血量等这些指标。研究结果发现,采用的假体是单极还是双极对于最终的活动程度所产生的影响并不大。但同时在得到的跟踪结果当中发现,患者若接受的是双极假体置换手术,会更晚出现疼痛情况。患者遭受到的创伤也要明显低于全髋节置换术,不容易发生脱位情况。所以针对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患者,更适合接受双极假体。尤其是对于那些手术之前能够连续步行超过1mile,整体身体素质比较好的患者。当然,半髋关节置换手术也并不是绝对完美无缺的,患者也会出现各种不同类型的并发症,比如:髋臼软骨出现脱位、磨损、疼痛,或者假体出现周围骨折情况。髋臼出现磨损问题,这与患者是否患有骨质疏松症状,患者的活动情况密切相关。有研究结果显示,采用单极假体患者的磨损程度要比双极假体的磨损程度更严重一些。患者临床上会出现活动受到限制,若情况严重,会导致患者的髋臼底被穿透,直接引起髋关节产生中心性脱位情况,关节活动的相关功能也会慢慢减弱,一直到完全丧失。若患者的年龄相对较大,平时的活动量又比较少,预期寿命可能会不超过5年的患者,比较适合选择采用半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本次研究当中开展了META分析法,采用文献检索的方法,对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等当中收录的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半髋关节置换术相关的研究文献,所纳入的这些文献都是采用临床对照分析法开展研究,对比分析半髋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结果差异。在对这些文献的基本信息,研究方法和评价指标等内容进行提炼分析后,发现一定的共性特点。比如:(1)所有文献都是采用临床对比分析方法,将纳入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划分为2个小组,划分小组的方法存在着一定差异。有的是按照治疗方法不同,有的是按照数字法随机分组。将这些患者分组后,再分别接受不同的髋关节置换手术,观察不同手术实施之后所导致的结果差异。(2)研究当中评价结果的指标主要有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还有治疗总有效率,整体疗效等。也有文献当中采用Harris评分评价患者的肢体功能情况。(3)研究结果有一定相似之处。不少研究学者都认为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整体效果更优,在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患者的整体治疗有效率上等都高。但是就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等,全髋关节置换术要更高;术后并发症,全髋关节的并发症发生率相对更低一些。以上提及的这些指标结果,差异普遍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之所以全髋关节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少,是因为置换的比较彻底,自然会减少关节被磨损、关节疼痛以及假体松动等各种情况,患者的髋关节功能也会比半髋关节置换后的关节功能更好。老年患者本就属于十分特殊的群体,至于在实际临床治疗当中到底选择哪种置换方式,还得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尽可能选择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完成治疗,但是若存在以下几种情况,可以优先考虑采用半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原因主要有:(1)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整个过程花费的手术时间比较长,患者无法耐受整个手术时间;(2)不考虑将来关节的活动功能情况,只考虑到是否可以帮助缓解疼痛;(3)患者的预期寿命低于5年。针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让其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可以帮助患者关节功能恢复时间的缩短。但是如何选择合适的假体呢?这会受到很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比如患者及家属的经济条件,医生对于患者寿命的估计时间,甚至医师在选择假体时的观念等,实际上想要达到真正随机对照分组的目标很难。在本次纳入的研究当中,所得出的结论是患者在接受髋关节置换手术之后,采用全髋置换的整体效果要比接受半髋置换的整体效果更优。纳入的10篇研究文献当中,纳入的患者年龄段不完全相同,对于高龄患者的概念界定也存在一些不同之处,所以无法再按照年龄开展进一步的分组。在选择假体时,也就不能将年龄当做是完全绝对的界限。而是应当结合患者平时的关节使用情况,自身的骨质情况,全身情况以及未来的预期寿命等综合考虑。
综上所述,在老年股骨颈骨折过程当中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效果更好,而对于预期寿命低于5年或者无法耐受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可以采用半髋关节置换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