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文化视域下医学生“三创”能力培养的内涵、逻辑和实现路径研究

2022-12-07刘慧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4期
关键词:三创医学院校医学生

刘慧

(新乡医学院,河南新乡 453000)

随着“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如何培养新时代高水平高素质的医学生成为全国医学院校共同面临的首要问题。医学生是医学院校发展的中心,是医学院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着眼点,牢牢把握如何培养新时代高水平高素质的医学生,是医学院校发展的主线和生命线。“三创”能力即创新创业创造能力,实践表明,通过多种途径对医学生开展“三创”能力培养,极大地提高了医学生的专业水准和品德修养,有助于拓展医学院校立德树人途径和深化医学院校教书育人内涵[1]。该文通过对新时代医学生“三创”能力培养内涵和逻辑的分析,进一步提出医学生“三创”能力培养的实现路径,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1 医学生“三创”能力培养的内涵

对医学生展开“三创”能力培养,作为专业教师,需要对“三创”的内涵形成根本认识。具体来说,“三创”主要包含3 个方面,即创新、创业和创造。

1.1 医学生要善于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医学生作为“健康中国” 战略的重要推动者和实践者,尤其要善于创新。医学生群体是一个独特的群体,它的独特之处表现在学习周期长、学业压力大、学科交叉融合等多个方面[2]。医学生要善于创新,就要聚焦以下3 点。

(1)在学习方法上创新。医学生是未来医生的夯基阶段,需要学习大量的医学专业知识和其他知识,盲目学习往往不能高效地掌握,因此医学生要在学习方法上创新,找到高效获取知识的不二法门[3]。

(2)在学习途径上创新。医学知识的获取不是单途径的,要善于掌握文本、图表、图画、音频、视频等多种途径进行医学知识的学习,不断深化学习途径创新。

(3)在学习理念上创新。理念决定学习的方向、效率和成绩,医学生要善于根据时代变化不断更新自己的学习理念,坚持问题导向,以是否符合学习实际检验学习理念。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医学进步的第一动力。医学生作为未来的医疗从业人员,致力于医学发展是其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使命,因此医学生要懂创新、会创新、善创新,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学会知识、掌握技能、做好工作,为医学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1.2 医学生要敢于创业

一些人认为医学是个相对固定的学科,医学生的培养是个长期的过程,所以医学生的未来职业规划是可想而知的,根本不需要创业。这是个错误的看法,或者说是对“创业”的真正含义的误解。创业绝不是简简单单地找工作谋生,它是个大而广之的词汇,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创业是创业者对自己拥有的资源或通过努力对能够拥有的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从而创造出更大经济或社会价值的过程[4]。创业是一种劳动方式,是一种价值理念,是一种生活态度,其背后隐含着勤劳、拼搏、奋斗等一系列闪亮的精神诉求。医学生要敢于创业,要敢于在医学领域创立事业,关键要有3 个“储备”。

(1)智商储备。创业是个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医学事业的创立需要高智商的医学人才完成,智商储备是创业的前提条件。

(2)情商储备。创业的过程是人与人不断交流和沟通的过程,高情商的医学人才更能把握创业的主动性,情商储备是创业的重要条件。

(3)压商储备。压商储备即面对高压时的处理能力,创业不是一蹴而就的,必然面临诸多压力,压商储备是创业的关键条件[5]。智商、情商、压商,是医学生创业的重要因素,关系着医学生创业是否成功,因此医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要注重3 个“储备”的积累。

1.3 医学生要勤于创造

创新是动力,创业是方法,创造是结果。没有创造,创新是空谈,创业也毫无意义。时代潮流浩浩荡荡,只有牢牢掌握科技核心竞争力,才能在该领域具有长远的发展潜力。只有科技能力实现不断更新,才能在国际舞台掌握主动权和话语权。科技核心竞争力的取得和科技能力的更新最终是通过不断创造实现的。医学生要在善于创新、敢于创业的基础上勤于创造,要以是否有创造作为检验创新是否有效、创业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创造是产出,医学生的培养是一个长期投资的过程,高成本就要追求高产出,医学生勤于创造、勤于产出,意味着创新创业能力的成果转化和实践输出;创造是进步,科学的进步意味着崭新理论的问世和先进技术仪器的发明,两者都离不开“创造”,医学生要通过自主创造助力医学进步,推动医学高质量发展;创造是收获,耕耘医学事业这片土壤是漫长而辛苦的,医学生面对漫长而辛苦的过程要想避免半途而废、坚持马到成功,就要把创造和收获划等号,一份创造,一份收获,不断以优质创造换取丰厚收获。

2 红色文化内涵及其对医学生“三创”能力培养的价值

红色文化近年来在教育中被多次提及,挖掘红色文化的内涵,发挥出其教育属性,这对于高等教育而言,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在医学生“三创”能力培养过程中,也需要关注红色文化的融入,以红色文化为导向,针对医学生“三创”能力做出有针对性的教育培养,提高医学生的“三创”能力素养水平。作为专业教师,便需要对红色文化内涵及其教育价值形成认识。

2.1 红色文化内涵

所谓红色文化,是指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时代印记的富有革命精神和历史底蕴的文化,其包括了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两个类型。红色文化最显著的特征在于红色,红色是中华民族与生俱来的情结,流动在民族血脉里,传承于民族基因当中。在革命战争年代,无数革命先烈、人民群众和先进分子抛头颅洒热血,染红了历史,而与之相关的各类历史遗迹、遗产、文化等,都归属于红色文化的范畴。比如,各类红色遗迹,如朱德故居、邓小平故里等,都属于红色遗迹。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等,这属于红色精神的文化范畴。总的来说,红色文化是一类丰富、宝贵的文化资源,在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下,红色文化具有极其深厚的教育价值,在高等教育中,培养专业人才的过程中,就应该融入红色文化。

2.2 教育价值

对于高校医学生专业教育来讲,培养医学生“三创” 能力已经成为全新目标,要在专业教育的基础上,提升医学生的“三创”能力水平,让医学生在走出校门后,可以取得更好的发展。而在红色文化视域下,对于医学生“三创”能力培养,除了能力本身之外,还需要针对医学生的思想素养做好培育。良好的思想素质,是“三创”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基础。将红色文化利用起来,对于医学生“三创”能力培养有多方面的教育价值:一是能够丰富教育内容,红色文化可以在专业教育的基础上,提供更多的教育内容选择,让“三创”能力培养教育活动具有更加扎实的内容基础;二是有助于增强学生思想素养,让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树立远大理想,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三是提升“三创”教育效果,在红色文化的支撑下,让医学生展现出更强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能够全身心投入到“三创”教育当中,取得良好的成果。

3 医学生“三创”能力培养的逻辑

创新创业创造,三者相互联系,相互贯通,不可分割。只有高水平的创新,才能有高标准的创业,才能有高质量的创造,反过来,高标准的创业和高质量的创造又为高水平的创新奠定持续发力的基础,总的来说,创新创业创造呈现螺旋上升的发展趋势,互为依托,向上发展。医学生创新创业创造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需要以时间换取成效,需要以举措助力实施。同时,医学生“三创”能力的培养又是一个高投入的过程,需要协调多部门同时发力,实现多途径立德树人。医学院校要善于把握创新创业创造能力培养的内在逻辑,明确医学生“三创”能力培养的长期性与高投入特点,精准聚焦医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为“健康中国“战略提供源源不断的高水平高素质医学人才。

4 医学生“三创”能力培养的实现路径

医学生是“健康中国”战略最有力的推动者、实践者和后备军,以加强医学生“三创”能力为重要抓手助力新时代高水平高素质医学生培养,是我国医学院校立德树人的应有之义。医学生“三创”能力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医学院校多部门、多途径、多人员同频共振,精准发力,需要在实践中摸索出适合学校自身特色的实现路径[6]。不仅如此,更需要立足思政视域,有针对性地落实“三创”教育,发挥其教育作用。

4.1 加强“三创”政策研究与执行

目前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创造扶持政策体系比较完备,但政策文件普遍存在效力不高、缺乏长期性和稳定性的特点,且政策的法理性依据稍欠缺,需要医学院校不断深入研究[7]。除了欠缺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创造扶持政策体系的研究外,部分医学院校在执行政策措施时往往执行不到位。如执行出现变形或走样、执行监督机制不完善、跟踪服务工作缺失等,对政策应发挥的激励、扶持、保护作用大打折扣,因此医学院校要建立有效的政策执行机制,对政策的研究、执行、监督、反馈形成“一条龙”服务。

4.2 建立医学生“三创”能力培养体系

医学生“三创”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要牢牢把握其系统性、完整性、连续性。医学院校要在不断实践中建立起符合学校办学特点、学生培养特点的“三创”能力培养体系。

(1)加强教育资源建设。医学院校要结合自身教学实力多开设关于大学生“三创“的课程,激发医学生创新创业创造意识。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对教学方式进行合理调整和优化,大力打造学生感兴趣、有收获的“三创”金课。

(2)建设医学生“三创”孵化园。医学院校要投入大量人、财、物等支持建设医学生“三创”孵化园,通过医学生创新创业创造平台为医学生“三创”能力培养提供实践空间和成果转化基地。

(3)实施“三创”项目奖励计划。对于医学生“三创”项目要加大资金投入、师资配备、场地支持,实施“大课题大奖励、小课题小奖励”计划,营造和谐融洽、奋勇争先的医学生“三创”能力培养氛围。

4.3 构建医学生“三创”社会实践机制

医学院校要不断加强与其他学校、政府相关部门、企业之间的联系,创建多元化的资源平台,还可以设立相关的“三创”基地和“三创”基金,构建更为完善多样的医学生“三创”社会实践机制[8]。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向改革开放要动力,最大限度释放全社会创新创业创造动能,不断增强我国在世界大变局中的影响力、竞争力[9]。医学院校要抓住改革开放之良机,走向社会,使医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不断提高创新创业创造能力、增强创新创业创造本领。通过深入社会实践,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帮助学生重新定义自身,培养国家和社会需要的人才。

4.4 挖掘红色文化,增强医学生思想素养

在对医学生展开“三创”能力培养的过程中,除了对医学生的创新、创业和创造能力素养进行培养之外,还需要关注对医学生思想素养的培育。良好、健康、端正的思想素养,才能确保医学生将“三创”能力运用到正确的地方,发挥出理想中的作用。如若缺乏思想素养的基础支持,那么就可能导致医学生的“三创”能力发展陷入误区当中。

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在思政视域之下,可以对红色文化进行挖掘,从中提炼出与医学生思想素养相关的一些案例素材,将其融入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引导医学生思想素养的发展进步。比如,在红色文化中有一些关于医护人员救死扶伤的典型事迹,在针对医学专业课程进行教学时,便可以挖掘出这些医护案例,先从专业的角度出发,对其中涉及的医学知识进行讲解。然后再从医护人员的个人行为、职业道德、思想素质等方面切入,展开更加深层次的分析,探寻他们身上的思想闪光点,对学生形成引导。此外,还可以从红色文化的其他层面切入,挖掘一些其他的案例,与“三创”教育结合起来,以红色文化为基础,构建起“三创”教育的新模式、新内容,对医学生展开思政培育。

5 结语

综上所述,医学生“三创”能力的培养是我国医学院校立足新时代,开展高水平高素质医学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深刻领会医学生创新创业创造能力培养的内涵和逻辑,有效把握医学生创新创业创造能力培养的实现路径,有助于医学生提高专业水准、涵养品德修为。但是各医学院校不能仅采用一家之言,要善于结合自身特色,探索出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医学生“三创”能力培养之路,为“健康中国”战略贡献力量。具体来说,在教育实践中,要加强“三创”政策的执行落实,建立培养体系,创设社会实践,还要立足于红色文化,加强思想教育,使“三创”教育取得理想中的效果。

猜你喜欢

三创医学院校医学生
微课教学模式在医学院校健美操课程中的实践研究
医学院校就业指导课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云南省某医学院校学生健康素养调查与分析
转化医学理念结合CBL教学法在口腔基础学科教学中的应用
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中人文精神教育策略的思考
论中职医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新医科背景下医学院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实践研究
云南省医学院校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及其影响因素
基于“三创”能力培养的《网站建设》实训课程改革与实践
关于职业学校在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对学生“三创”中的重要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