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滇黔桂边革命老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保护发展研究

2022-12-07朱敬敬汪明海刘其龙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4期
关键词:老区革命民族

朱敬敬,汪明海,刘其龙

(1.滇黔桂边革命老区人文精神与社会发展研究基地,广西百色 533000;2.百色学院,广西百色 533000)

2018年国家体育总局、国家民委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指出传承创新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深化筑牢民族传统体育的基础,推动新时代民族团结教育及体育强国建设。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指出要把民族民间文化元素融入乡村建设,传承发展民族传统体育,开展农民群众性体育活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优秀传统文化,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能够延续历史文脉、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并带来乐趣、推动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助力乡村振兴、实现文化强国、体育强国等。滇黔桂边革命老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丰富,群众基础广泛,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如何在时代变迁、教育缺失等困境下走出一条繁荣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之路是亟待解决的议题。

1 滇黔桂边革命老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特性

滇黔桂边革命老区位于滇、黔、桂三省省际交界地带,包括3 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市州:百色市、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也是少数民族聚居区,该区域居住着壮、汉、瑶、苗、彝、仡佬、回、布依等民族。滇黔桂边革命老区地质结构独特、地形地貌复杂、气候多变,致使其形成了具有地域性和民族性、多样性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抛绣球、抢花炮、蚂拐舞、跳芦笙、铜锣舞、上刀山下火海等体现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地域性特点。彝族的传统体育项目摔跤是抵抗外来侵略而形成的,也是彝族青年思想交流、情感沟通的传统体育活动,体现了民族性特点。滇黔桂边革命老区民族传统体育有竞技类的、娱乐类的、游戏类的,展现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多样性特征。

2 滇黔桂边革命老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困境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面临“传承主体的离乡离土、开发真实性缺失、贫困的代际传递及文化断层等文化生态困境”[1]。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寓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滇黔桂边革命老区民族传统体育丰富,随着社会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面临着意义变迁、原生态环境破坏、文化认同感缺失等困境,更有甚者面临“被淡化被遗忘”的危险。

2.1 意义与功能的变迁

民族传统体育与宗教礼仪和生产生活方式紧密相关,多具有象征意义,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承载着浓厚的民族文化内涵。滇黔桂边革命老区民族传统体育丰富,体育活动有娱乐狂欢类型的、宗教祭祀类型的和农事活动类型的[2]。赛龙舟,起初是一种宗教祭祀活动,目的是祛除疾病、保佑健康、消灾辟邪,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逐渐褪去了宗教色彩,发展成为竞技角逐的体育运动。群众通过划龙舟等娱乐活动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感情,寄托对屈原的哀思,同时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趋利避害、祈求龙神保护、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等意图,这些仪式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然而,现在的人们尤其是年轻一代没有意识到传统仪式的传承重要性,造成了滇黔桂边革命老区民族传统体育的神形分离,文化内涵传承失去了本真和原动力。

2.2 原生环境的改变

现代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正在对传统文化产生着冲击,文化认同逐渐被淡化,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也面临被淡化和被遗忘的问题。国家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和保护加大了支持力度,但落到实处却由于各种原因发生了舍弃。滇黔桂边革命老区一些地方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及对现代化和城镇化的渴望更加强烈,为了迎合游客需求及经济发展,一些具有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特色的项目发生了变化,民族传统体育原始环境也发生了改变,有些传统体育被改的“面目全非”。加之现代人的生活娱乐方式变得丰富多样,年轻人的健身活动主要以现代化方式为主,篮球、羽毛球等竞技性强的项目越来越深受大众喜爱,普及度更强。导致青年一代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了解甚少,认同感缺失,参与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较弱,项目较难获得青睐。

2.3 教育传承和保护的弱化

教育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有效传承和发展的助推剂,虽然国家大力倡导保护传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但是目前传统体育文化的教育传承并不尽如人意,家庭教育逐渐缺失。滇黔桂边革命老区传统的乡村家庭结构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已经逐渐被解构,年轻一代大多外出务工,当前的乡村家庭中留守人员以老人孩子居多,传统的家庭教育和技艺传承方式逐渐被瓦解。传统的村庄文化教育熏陶和传承环境被打破,民族传统体育传承和保护未引起当地居民重视,也未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视为一种社会责任。部分学校虽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纳入学校教育领域,但是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重动作技能、肢体展现等文化表象,忽视了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内涵的解读和挖掘,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认知不够深刻。一些学校教育唯“考试论”,把学生成绩作为最终目标,学校开设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普遍较少,相应的课程难以得到保障,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难以实现。

3 滇黔桂边革命老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保护发展意义

3.1 展现民族特色

滇黔桂边革命老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许多传统体育具有很强的仪式感,包含民族符号、象征意义、民族特色等。彝族摔跤具有很强的民间传承性,是彝族为了抵抗外来侵略,保护家园而形成的。歌颂了彝族人民热爱家园、骁勇善战,体现了彝族人民力量和智慧并存,反映了彝族的原生态环境和生存状态。

3.2 凝聚集体记忆

滇黔桂边革命老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受自然条件、地理位置、生产生活习惯等因素影响,在发展过程中凸显出一定的地域性。其民族传统体育运动是在适应自然环境、生存环境等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蕴含着民族文化智慧、情感、精神、道德等,是民族集体智慧的呈现。保护传承滇黔桂边革命老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对前人创造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一种认可,是对传统体育文化、体育精神及民族精神的赞誉。

3.3 助力乡村振兴

滇黔桂边革命老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乡村发展的重要资源,同时也是乡村发展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如壮族绣球,把绣球文化融入乡村振兴中,将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价值,培育壮大民族体育文化产业,为乡村振兴和经济发展注入活力。2018年广西绣球销售收入达600 多万元,农民以“绣”致富,实现脱贫,人民幸福指数增加。

3.4 实现文化育人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中华体育文化持续发展的根基;是建设体育强国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各民族交流和民族团结的纽带;具有健身、休闲、娱乐、文化等价值。滇黔桂边革命老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底蕴深厚,将体育精神内化为人们的理念,渗透到日常生活方方面面,实现以文育人、以文化人。

4 滇黔桂边革命老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保护发展路径

4.1 挖掘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价值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对弘扬民族团结精神、促进社会和谐等具有重要作用。滇黔桂边革命老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禀赋,其中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观念、道德规范等与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中华传统体育文化注重“天人合一”“自强不息”,专注于人内心道德良知的发掘、追求“澄心如镜”的至高境界、“中庸”“中和”的价值体现[3]。滇黔桂边革命老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凝聚着各族人民的大智慧,如彝族摔跤体现了彝族人具有家国情怀、骁勇善战等;壮族绣球体现了民族团结;赛龙舟有祈求风调雨顺、保佑平安的寓意,随着社会的发展,也寄托了对屈原的思念及其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龙舟比赛展现了人们顽强拼搏、团结奋进的精神。滇黔桂边革命老区要深入挖掘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内涵引领作用,注重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增进民族文化交流与情感沟通,提升各民族的凝聚力。把蕴含的教育价值根植于人的内心,激励青年一代奋发图强。激活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经济价值,助力实现乡村振兴等。注重健身养生,推动全民健身、实现体育强国。切实把文化精神弘扬起来、传承下去,让文化保护和研究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

4.2 以乡村振兴战略为依托,以节庆体育为抓手加强乡村文化建设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要鼓励开发适合不同人群、不同地域特点的特色运动项目,扶持推广民族民俗民间传统运动项目”。2018年9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强调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开发传统节日文化用品和武术、舞龙、舞狮等民间民俗表演项目。国家对传统体育文化发展较为重视,结合新时期国家发展战略,滇黔桂边革命老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要以民族节庆体育文化为抓手,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融入乡村文化建设和乡村文化振兴战略中,常态化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活动。民族传统体育展现了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民俗节庆是一个民族的传统庆典活动,对民族发展和文化交流及传承起着重要作用。如“壮族三月三”活动集歌舞、宗教、祭祀、体育、竞技、娱乐、游戏、饮食等于一体,以山歌传唱和体育活动相结合的方式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如“百人抛绣球”等在民族联欢中传唱民族团结精神、传承民族文化、构建民族共同体,走出广西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创新道路[4]。传统节日有文化再造的功能,壮族三月三、广西侗族花炮节、瑶族山歌节、彝族火把节等民族传统体育节庆,活动形式多样,参与人数众多,对当地的经济和乡村人气的聚集、精神文化生活、乡村文化建设等意义重大。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来源于乡村、扎根于乡村,服务于乡村[5]。滇黔桂边革命老区应充分挖掘整合乡村节会资源,集中打造文化节会品牌,促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4.3 强化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教育传承

少年强则国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保护传承需要青年一代有责任心和担当意识。学校教育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主阵地,通过学校体育教育可以让青年一代感受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特殊魅力,对青少年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进一步推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学校的传承。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民族优秀文化传承,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明确指出要贯穿国民教育。滇黔桂边革命老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丰富,在中小学开设传统体育相关课程,可以普及文化认知与认同,逐渐形成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开设民族传统体育课后兴趣班等,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推广普及、竞技水平的提高,发现和培养民族传统体育人才提供保障。当前,滇黔桂边革命老区应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坚持扬弃与融合并举,找到传统体育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实现现代审美和休闲娱乐相结合,简化规则,增加趣味性等,使其在普及过程中,不断地进行适应性的转型。完全人格,首在体育。强化学校体育教育,坚持用优秀传统体育文化培育和善向上、友爱诚信、谦和尚礼、具有家国情怀、维护民族团结的青年一代。通过滇黔桂边革命老区学校体育教育的发展,传承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形成区域特色和优势。

4.4 加快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滇黔桂边革命老区传统体育文化在旅游业发展中的价值逐渐被认知,近年来,鼓励“民族+体育+旅游”融合发展,在政策与消费水平的双重刺激下,体育旅游受到广泛关注并发展迅速。挖掘滇黔桂边革命老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和生态旅游资源,在旅游景区开展具有地域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深化当地景区内涵式发展,让游客在体验中领略当地传统体育文化的魅力,实现民族体育文化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依托乡村文化遗产项目和民俗节庆活动,不断创新,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实现生态旅游、文化保护及产业发展的对接。加快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品的深度加工,提高产品的经济价值。如壮族绣球产业进行科学规划,绿色发展,通过生态博物馆保护绣球产业发展。发扬民族团结精神,发挥“文化农民”[6]的积极性和创造力,鼓励农民参与共建共享,推动绣球文化传承,实现经济收入和环境保护的和谐发展。挖掘绣球团结友爱的民族精神等,支持手艺人进行技艺与技能的传授、绣球表演培训、绣球文化进校园等,积极培育适应社会发展的文化传承模式。将滇黔桂边革命老区传统体育文化作为推动民族地区发展的重要力量,以高质量的文化供给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为乡村实现文化振兴助力。

4.5 加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数字化保护发展

民族传统体育成长于中华大地,不仅是一种体育形态,还是一种文化形态,更反映一种民族智慧。滇黔桂边革命老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底蕴深厚,其有效传承发展需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求。民族传统体育需要文本资料的记载,更需要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活态资料的保存。比如,武术,从一个动作变化到另一个动作的演变,不能只用简单的几张图片来说明,需要活态的过程表现,用影像储存记载。滇黔桂边革命老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可通过微信公众号设置主体鲜明的专题板块,在公众号定期推送文章,加入动画短视频等活元素,增强内容的生动性和趣味性。拍摄专题短视频宣传片,在保证真实的前提下融入现代元素和故事性,让人们真正感受到滇黔桂边革命老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魅力。通过各类自媒体对滇黔桂边革命老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存储,借助电视媒体实现对资源的创意宣传,让观众有强烈的现场感和观赏感,依托信息化手段不断提升优秀传统体育文化传播的鲜活度和影响力。提高“文化农民”的参与热情,形成人人参与保护传统体育文化的良好氛围,大力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5 结语

滇黔桂边革命老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保护发展并非一成不变,要与时俱进、善于创新。多方位、多角度挖掘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以国家政策为依托,以节庆活动为抓手,社会、学校、家庭形成合力,肩负起文化传承的责任,凝心聚力推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教育传承、产业化发展、数字化保护等,实现滇黔桂边革命老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走向大众视野并广泛传承。

猜你喜欢

老区革命民族
2019年度广东省老区宣传工作 先进集体名单
延安,老区的希望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MINORITY REPORT
奋力打赢老区脱贫摘帽攻坚战
中国的出行革命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革命老区展新姿
粉红革命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