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环境空间设计研究
2022-12-06聂鹂莹
◇周 磊 聂鹂莹
当前,“421家庭”模式日益成为我国的基本家庭结构,家庭构成简单化,家庭平均人数减少,家庭发展模式呈现出小型化趋势,且这一趋势自进入21世纪以来不断延续。小型化、微型化、灵动化、年轻化和自由化已成为现代家庭构成的主要发展趋势,导致以满足年轻人、社会中低收入群体之需求的微型化、现代集约型、中小型住宅成为市场热需,亦引出了有关如何提高小开间居住空间环境质量及创造舒适、宜居的小居室等问题的探析。LOFT环境空间设计研究将研究重点集中于中小型房屋的优化设计,从空间规划等方面着手,以期达到扩大空间视觉效果、提高空间利用率的目的。
一、LOFT环境空间设计产生背景与发展现状
(一)LOFT环境空间设计产生背景
随着我国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土地资源的粗放利用,城市建设用地愈加稀缺,导致城镇住房租购结构不断变化。同时,随着一室一厅等小户型公寓的日益普及与功能的日益完善,人们的居住文化、家庭观也悄然变革,这均导致一室一厅等小户型住宅成为市场热需。首先,一室一厅等小户型住宅面积虽小,但功能一应俱全,其可以满足各种功能需求;其次,通过适应性改造与优化,人们能创造出功能完善、空间丰富的小居室空间环境,可以更好地满足现代家庭生活需求。然而,小户型公寓在具备经济优势的同时,必须面对如何增加存储空间、增加空间层次、丰富视觉效果、提高空间利用率等问题。因此,如何拓展以LOFT为主的小户型室内空间,提升小户型的居住环境,提升其宜居度,营造出大空间的氛围,是探索小户型优化设计的关键。
目前,我国小户型住宅以商住两用公寓、LOFT公寓及面积在60m2左右或处于60—80m2的普通居民住宅等几大样态为主,其发展趋势偏向于多功能化、智能化、数字化。同时,国内外小户型设计的相关研究成果与经典案例可以给大家很好的启示和借鉴,如从最基本的空间规划、流线设置、界面处理、夹层设计、窗前挑空、桌椅及家具配置等角度增加存储空间,丰富空间层次。
在中小户型中使用多功能、智能化家具,能够有效地提高室内空间的利用率,丰富视觉效果,改善视觉疲劳,并从人的心理层面出发为其提供舒适的空间环境;使用悬挑、夹层的设计方法,可以从物理层面实现开放但又各自独立的空间规划,进一步拓展空间维度。物理设计与间接适应性改造相结合的方式可以使人们在视觉和精神上得到双重满足。
中小户型住宅空间优化的可塑性指住宅类型、平面规划没有一成不变的特定形式。可塑性为进一步的适应性空间改造留有余地,其不但打破了原有的空间限制,又能够充分发挥设计师、受众群体的主观能动性,体现住宅的个性化。在不同室内界面的处理过程中,可塑性可以被理解为采取必要的转换和其他手段以实现多样化的居住功能,其中,需要明确受众群体的需求及当前室内空间规划的性质,以便留出空间给二次设计,实现空间多次塑造。可以说,住宅空间的可塑性是小户型优化设计的前提。
(二)LOFT环境空间设计发展现状
LOFT拥有高举架与夹层,少有内墙隔断,其空间利用率较高,实际使用面积较大。这一空间层次丰富的住宅类型在《牛津词典》中被阐释为“在屋顶之下存放东西的阁楼”,其最初诞生于纽约SOHO(South of Houston)区,有着特殊的时代背景。因20世纪制造业的衰退,这一商业区逐步萧条,大量工业厂房建筑被遗弃,成了纽约的老工业区。其厂房和仓库后经艺术家的优化与改造升级,成了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这也是当今解决老旧工业区、废弃工业区的常用手段。
自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LOFT经由设计师的不断开发与创新,其设计理念逐步成熟,设计风格更为多元,应用领域更为宽阔。LOFT住宅即LOFT风格的演进成果之一。LOFT住宅面积大都集中于30—40m2,户型小,但实际使用面积大,这是其最大的特征之一。其层高较高(约为3.6—5.2m),大而开敞,具有空间层次丰富、空间流动性强、空间开放、功能性突出、透明性等特点。同时,LOFT住宅拥有较大的二次设计空间,极大地符合当代青年消费群体的消费观、审美观与生活方式。除LOFT住宅外,LOFT公寓作为LOFT风格的又一演进成果,功能复合性更为突出。LOFT公寓大多集商住两用功能于一体,下层商用,上层民用。LOFT公寓的实际使用面积可达销售面积的近两倍,且高层空间变化丰富。
二、我国厂房式LOFT和LOFT住宅的起源与文化背景
(一)厂房式LOFT
20世纪三四十年代,美国因独特的社会背景、文化背景、工业背景催生了LOFT空间,后经不断发展,LOFT成了新风尚的代表,逐渐成为纽约的一种生活方式,代表了新一代的生活观、价值观。工业LOFT空间是最初的LOFT形式,艺术家和设计师对废弃的工业厂房、仓库、车间、工厂进行适应性改造,将其分隔出生活、办公、会谈、休憩、储物等基本生活空间,使该空间的实用价值得以提升。这些工厂后来成为年轻人中最个性、最前卫、最受欢迎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我国的LOFT空间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市场经济改革推动了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在我国的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的比重上升。产业的优化升级与更新换代致使许多中小企业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从而被关闭、收购、兼并与转让,导致大量原有的工业厂房和车间被废弃与搁置。同时,由于城市建设规划滞后,黄金工业区一度沦为工业老区,严重影响了城市面貌,成为城市建设和发展的负担。在此文化、工业、经济背景下,中国第一批LOFT室内空间应运而生,如位于北京的798艺术区、大稿国际艺术区、酒厂·ART国际艺术园、环铁艺术区、草场地艺术区、方家胡同46号院、22院街艺术区、费家村等等。其不但借鉴了国外成功经验,亦将地域文化、城市文脉融于其中。通过改造,这些建筑不仅被保存了下来,而且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二)LOFT住宅
LOFT住宅作为一种住宅类型,起源于西方。作为由老工业厂房建筑演化而来的产物,其一方面让原本衰落、被遗弃的厂房建筑得到了重生,实现了旧工业建筑的华丽转身,扭转了老旧工业区环境品质日益下降的局面;另一方面,改变了大规模物质性的城市更新模式,由大拆大建转为修修补补,升华了当地的艺术色彩和人文气息。由此,LOFT也从最初小众的文化概念演变为时尚的代名词。
20世纪后期,LOFT与具有叛逆性特点的后现代主义相结合,逐渐演化为一种时尚的居住与工作方式,并在全球流行。
20世纪80年代,随着信息化时代、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文化交流日益频繁,阁楼式风格逐渐传播到各个国家。2000年后,这一舶来品开始出现在国内市场。这种建筑风格的特点主要集中在夹层设计、悬挑设计,其具有高举架、竖向空间丰富的优势,且具有开放性和透明性。LOFT户型极大地满足了年轻消费群体的生活方式,符合时代发展潮流,其也因自由性和独特性愈加受到更多年轻人的喜爱。
三、LOFT的特点
(一)以人为本
以LOFT住宅为主的小空间环境空间设计应具有合理性,并将其纳入人的范畴与维度中,使之与用户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以人为本是设计永恒的主题,设计服务于人。人体尺度的重要意义在于把握室内人体运动的范围,在于确定适合人类活动和日常生活的室内门窗、阳台、楼梯等的大小,如图1所示。
图1 LOFT户型
(二)独特的空间结构
为了满足人的多样化需求,提升室内居住环境之品质,融汇了中国古代“以小见大”之美学思想且个性、前卫的LOFT风格得到了当代主流消费群体的青睐,满足了新生代对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LOFT具有流动性、透明性、开放性、艺术性等独特优势,上下双层复式结构造就了独特的空间结构,户型内无障碍造就了独特的空间造型,户型间全方位组合赋予了LOFT户型独特的空间感,如图2所示。
图2 LOFT户型
(三)空间格局分明
上下双层复式结构的LOFT(图3)总体上可以提高室内空间的设计感和美感,给人们传达一种人性化、舒适的空间环境感受。另外,隔断、夹层、悬挑的设计方式亦为灵动的空间感、格局分明空间的塑造提供了支撑。在局部楼层设计透明的和半透明的立柱隔断、格栅、PVC墙板、夹层,可以形成一种层次丰富、流动性强、开放性强的室内空间结构。
图3 LOFT户型
四、结语
我国的LOFT户型及中小户型住宅在上述背景下发轫。LOFT以高举架、空间变化丰富、实际使用面积大等优势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且在未来会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并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对以LOFT为主的中小空间的设计与研究契合时代背景,意义突出。LOFT作为环境空间设计当中的一种工业文化与后现代主义相结合的产物,逐步被人们了解和接受。此外,LOFT是否能在中国市场得到持续发展,以及如何实现可持续创新发展,亦是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并进行深入研究的重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