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开放性四肢骨折患者手术中实施手术室护理对其切口感染率的影响

2022-12-06

中国伤残医学 2022年21期
关键词:切口护理人员发生率

王 妍

( 辽宁省大连市中心医院, 辽宁 大连 116033 )

开放性四肢骨折临床发生率高,疼痛程度严重,患者肢体功能受到影响。 近些年来,该病内固定方式具有多样性,随着医学事业进展,各种高科技材料得到广泛应用,该方式稳定性高,能够精准对位,可以促使患者尽早下床活动,缩短恢复时间。 在对该病患者进行治疗时,虽然能够获取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在术后,很容易影响到患者骨骼、血管,造成不必要的肌肉损伤,使患者出现肌肉疼痛与肌肉坏死症状,严重情况下,还可能发生切口感染,不利于保证患者的康复效果[1-2]。 以往多采取常规护理,该方式局限性大,更关注疾病本身。 引入先进化护理理念,重视护理全面性和精细化。 本文主要对手术室护理干预对开放性四肢骨折患者手术中切口感染率的影响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8 年2 月-2019 年4月收治的86 例开放性四肢骨折患者,随机划分为2组。 观察组43 例,包括男23 例,女20 例;最大年龄为74 岁,最小年龄20 岁,平均年龄为(40.02 ±3.14)岁。 对照组43 例,包括男22 例,女21 例;最大年龄为73 岁,最小年龄21 岁,平均年龄为(39.25±2.48)岁。 2 组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 (1)纳入标准[3]: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开放性四肢骨折;资料完整;患者知情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2)排除标准[4]:凝血功能障碍;意识障碍;合并恶性肿瘤;在接受治疗前合并感染、出血等症状。

2 方法:常规护理措施应用于对照组患者。 护理人员提前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叮嘱患者注意术后相关事项。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措施基础上,实施手术室护理措施,主要从术前、术中、术后这方面开展护理工作。 (1)指导患者进行术前护理:①强化基础护理。 明确患者病情,制定诊疗方案,针对不同患者,做好术前准备工作,例如卧床、石膏固定、制动、牵引、抬高患肢等。 引导患者接受各项术前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出凝血时间、B 超、便常规、心电图、肝肾功能、药物敏感试验和交叉配血检查等。 特殊情况下,为患者留置尿管。 ②心理护理。 分析患者一般资料,包括文化程度、职业、年龄、种族、性别,同时结合骨折部位,制定心理疗法。 详细为患者讲解治疗方法、手术目的和注意事项,提升患者配合度。 大部分患者在知道需要做手术前,会出现恐惧、焦虑和紧张等不良心理,部分患者害怕疼痛、精神过度紧张、思虑过重,害怕出血过多,部分担心手术失败,无法达到预期效果,部分担心经济压力过大,部分患者怀疑或者不理解手术方法,精神压力过大。护理人员需多关注患者,予以开导。 为患者介绍治疗成功的案例,提升其自信心。 为其讲解手术优势,能够良好对位,术后恢复速度较快,患者可以早日下床活动,展开功能锻炼,另外,该方式具有经济性,可以减轻患者痛苦感,缩短伤肢恢复时间。 ③休克护理。 该病患者容易出现休克,通常表现为低血容量性休克,需要足量、快速且及时为患者补充血容量,常见方法有补液、输血浆和输血等,帮助患者调节血管张力,实施强心干预。 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2条,以便于能够同时为患者输注药物和液体,观察生命体征,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和含量。 关注患者肢体温度和皮肤黏膜情况,当其出现大汗淋漓、面色苍白等表现时,意味着休克加重。 同时注意患者尿比重、尿色和尿量变化情况,当尿比重提升、尿量低于25ml/h 时,表示有效循环血量降低,需要将补液速度调快,同时立即告知医生。 ④呼吸道护理。 该病患者容易同时患有胸部外伤,一旦其发生血气胸,不可盲目搬动患者,做好医生协助工作,进行胸腔闭式引流。 特殊情况下,可以将气管切开或者实施气管插管,为其提供吸痰、吸氧干预,关注呼吸情况。 ⑤做好术前准备。 针对开放性骨折,其骨折附近常常伴有黏膜或者皮肤破裂现象,术前需要认真清洁伤口,做好消毒工作,仔细包扎,预防伤口污染,疾病早期,快速为患者补液,连接心电图,进行检查。 ⑥做好备皮消毒工作。 受交通伤、井下伤等影响,患者患处往往比较脏,同时四周皮肤存在体毛,其中含有大量细菌和污垢,在处理不当时,容易引发术后感染。 严格清洁皮肤,做好备皮工作,预防感染发生。 (2)指导患者进行术中护理:针对患者创伤性休克症状,护理人员在建立静脉通道的同时,还应扩大容量,为患者做好消毒工作,对患者伤口周围皮肤进行合理消毒,在消毒与冲洗过程中,需利用生理盐水,最大限度降低手术感染率。 术中护理人员还应为患者做好保暖工作,调整手术室温度与湿度,术前将冲洗液与输注液加温,利用棉被与床单盖上患者暴露的部位,在保暖的过程中,还应对患者的隐私加以保护。 (3)指导患者进行术后护理:①强化基础护理。 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观察病情变化,定时更换床单被罩,维持床铺干净整洁,强化口腔护理,既能够缓解疼痛,避免病情恶化,又能够预防感染扩散。 叮嘱患者卧床休息,减轻肌肉痉挛,预防疼痛加重。 ②体位护理。 术后患者习以为常将肢体放置于自己感觉适当、舒服体位,与功能位置不相符,在长期姿势不良影响下,会影响到关节功能恢复。 令患者长时间卧床,确保踝关节始终处于功能位,避免畸形愈合或者功能丧失。 ③切口皮肤干预。 术后2 天,患者容易出现渗液、渗血等现象,需要立即为其更换敷料,对伤口展开清洁,确保切口内固定物始终干燥、清洁。 如果出现分泌物,且呈现出脓性,同时周围皮肤出现痛、热和红肿等现象,则有可能为切口感染,需第1 时间通知医生。 ④关注固定情况。 术后通常采取石膏给予患者外固定,目的为预防移位,缩短愈合时间,避免畸形,缓解疼痛。 护理人员需关注患者患肢,检查其末梢血液循环,判断患者是否出现肢体疼痛、肿胀,石膏外渗血,石膏压迫综合征等现象,如果闻及特殊气味或者异常气味,引发原因可能为感染或者石膏绷带压迫,需立即告知医生。 不可任意将棉花填充于石膏绷带中间,不可未遵医嘱采取止痛剂。 一旦患者患有局部压迫综合征,需更换石膏或者进行开窗检查。 ⑤功能锻炼。 引导患者做被动、主动活动,预防受静脉回流减慢、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等因素影响,导致肢体远端肿胀,尽量维持关节活动能力和肌肉活动能力。 遵循循序渐进原则,次数从少到多,范围从小到大,强度从弱到强,时间从短到长。 进行骨折内固定,可以尽早引导患者展开功能锻炼,进行早期活动,帮助患者改善血液循环,促进骨痂生长,推动血肿快速吸收。 在进行功能锻炼时,引导肌肉舒张、收缩,可以显著提升骨折稳定性。 引导患者早期活动,对肢体肌肉展开缩、伸训练,避免肌肉出现萎缩、粘连等现象,针对骨折远近端展开锻炼,避免出现关节僵硬。 ⑥预防并发症。 针对长时间卧床者,需定时帮助其翻身,适当扣背,对骨隆突处进行按摩,避免出现褥疮。 引导其多咳痰,避免出现坠积性肺炎。 软组织损伤或者骨折后,患者伤肢局部容易出现肿胀,护理人员需及时查明原因,展开对症干预,将患肢适当抬高,促使静脉回流,缓解患肢肿胀。如果出现石膏、夹板等外固定物过紧现象,患者的血液循环有可能受到影响,需立即松解,判断其是否出现神经损伤,如果肿胀程度严重,需立即通知医生。

3 观察指标:(1)比较2 组研究对象手术时间、出院时间以及切口愈合时间。 各项指标时间越短,表示患者护理效果越好[5]。 (2)比较2 组研究对象护理后SDS 评分与SAS 评分。 采用抑郁自评量表与焦虑自评量表进行评估,20 -80 分是分值范围,分数越高,表示患者不良情绪越明显。 (3)评价生活质量。 采取SF-36 量表,包括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评分,分值均为0 -100 分。 (4)评价切口愈合情况。 甲级愈合表示切口愈合效果好,未出现不良反应;乙级愈合表示切口表现出轻微炎症反应,例如硬结、血肿和红肿等,切口未化脓;丙级愈合表示切口表现出化脓、感染等现象[6]。 (5)评价并发症。 包括出血发生率、感染发生率和渗液,并发症例数/总例数×100% =并发症发生率。

4 统计学方法:本次实验数据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 进行处理,(±s)和率(%)分别表示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并分别采用t 和x2检验,组间对比若P<0.05,则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5 结果

5.1 2 组患者手术时间、出院时间以及切口愈合时间比较: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为(74.12 ±2.15)分钟,出院时间为(9.57 ±1.13)天,切口愈合时间为(9.62 ±2.06)天;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为(63.25 ±1.27)分钟,出院时间为(8.35 ±1.08)天,切口愈合时间为(8.47 ±1.49)天。 对照组各项指标时间均长于观察组患者,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 组患者手术时间、出院时间以及切口愈合时间比较(±s)

表1 2 组患者手术时间、出院时间以及切口愈合时间比较(±s)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 出院时间(d) 切口愈合时间(d)对照组 43 74.12±2.15 9.57±1.13 9.62±2.06观察组 43 63.25±1.27 8.35±1.08 8.47±1.49 t - 28.545 5.118 2.996 P - 0.000 0.000 0.004

5.2 2 组患者护理后SDS 评分与SAS 评分比较:对照组患者SDS 评分为(56.84 ±0.98)分,SAS评分为(56.31 ±0.47)分;观察组患者SDS 评分为(35.13 ±1.02)分,SAS 评分为(23.47 ±0.38)分。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2 组患者护理后SDS 评分与SAS 评分比较(±s,分)

表2 2 组患者护理后SDS 评分与SAS 评分比较(±s,分)

组别 例数 SDS 评分 SAS 评分对照组 43 56.84 ±0.98 56.31 ±0.47观察组 43 35.13 ±1.02 23.47 ±0.38 t - 100.645 356.297 P - 0.000 0.000

5.3 2 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对比各项生活质量评分,观察组均明显偏高,P<0.05。 见表3。

表3 2 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s,分,n=43)

表3 2 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s,分,n=43)

组别 躯体功能 心理功能 社会功能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 41.45 ±2.65 62.25 ±4.17 43.26 ±3.66 65.33 ±4.71 40.74 ±4.78 64.26 ±3.66对照组 41.87 ±2.46 51.16 ±4.27 43.98 ±3.81 52.12 ±4.74 40.98 ±4.35 51.45 ±4.17 t 0.762 15.020 0.894 12.963 0.244 15.140 P 0.448 0.000 0.374 0.000 0.808 0.000

5.4 2 组患者切口愈合情况比较:观察组的丙级愈合占比明显低于对照组,甲级愈合占比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4。

表4 2 组患者切口愈合情况比较(n,%)

5.5 2 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的出血发生率、感染发生率和渗液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见表5。

表5 2 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讨 论

开放性四肢骨折属于比较常见的骨折类型,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该疾病主要的治疗方式是手术治疗[7]。 但在治疗过程中,切口位置很容易出现感染,主要是因创伤面积大,长时间的暴露伤口,从而加大感染风险概率,需要通过良好的护理干预进行服务。

实施手术室护理,从将患者送往手术室开始,直到其离开手术室,开展一系列护理活动。 因大部分患者存在出血表现,所以针对入院患者,护理人员需立即为其建立静脉通道,实施扩容疗法,预防受出血量增加影响,引发休克[8]。 该病具有突发性,程度严重,疼痛严重,意识清醒者,容易出现恐惧、焦虑等情绪,通过长期观察发现,入院期间患者情绪波动最大,部分患者会拒绝治疗。 护理人员需明确患者致病因素,掌握患者从受伤开始,到就医的时间,充分交流,待其恢复平静后,告知其注意事项,讲解治疗方法,减轻其恐惧心理。 强化健康宣教,以不干扰救治为前提,开展各项护理工作。 针对骨折部位,需及时清洗,严格消毒,创伤部位往往含有油垢、血渍以及污渍等,术前需有效清洗,明确切口周围皮肤,选取乙醇进行消毒,完全消除伤口附近含有的微生物。做好保暖工作,尽量减少肢体暴露面积,可以采取床单遮住非术区肢体,保证手术室温湿度合理,在输液之前先进行加温,预防患者术后发热,引发切口感染[9]。 术后引导患者采取适宜体位,对患肢提供保护,避免血液循环受到干扰,导致感染。 密切观察切口,定时更换敷料,令其始终处于干燥、清洁状态,观察切口有无出现红肿、积液、渗液等现象,如有第1时间处理。 另外,该病患者其他部位有可能出现损伤,临床需仔细检查,避免感染[10]。 与常规护理措施相比,手术室护理服务能够满足基础护理需求,通过在术前、术中、术后开展显著的护理工作,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护理服务,实现良好的切口愈合效果。(1)术前,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治疗手术的方式以及相关注意事项。 使患者进一步了解手术治疗的重要性,不断强化自身的认知能力。 护理人员还应为患者列举成功案例,舒缓患者不良心理状态,增强患者治疗信心。 (2)创建静脉通道。 患者容易发生创伤性休克症状,因此,需要在短时间内成功创建静脉通道,避免因出血过多,引发休克症状。 (3)对可能出现的感染症状进行预防。 护理人员应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在术前半个小时,告知患者服用广谱抗生素药物。 术后,指导患者体位摆放,将软枕放入患者患肢位置,保证患者血液循环。 护理人员应对患者切口进行严密监测,了解患者是否发生渗液与渗血,若在检测中出现这种情况,应进行及时处理。 定期为患者更换敷料,对切口位置进行消毒,防止感染。 分析本次实验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出院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SDS 评分为(56.84 ±0.98)分,SAS 评分为(56.31 ±0.47)分,观察组患者SDS评分为(35.13 ± 1.02)分,SAS 评分为(23.47 ±0.38)分,2 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丙级愈合占比、切口愈合时间、出血发生率、感染发生率和渗液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评分和甲级愈合占比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说明,实施手术室护理,有助于缩短切口恢复时间,预防感染,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疼痛,提升舒适度。

综上所述,给予开放性四肢骨折患者手术室护理干预,具有显著的护理效果,能够降低患者切口感染率,舒缓患者不良心理状态,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加快切口愈合时间、手术时间,获取良好的康复效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切口护理人员发生率
衰弱老年人尿失禁发生率的meta分析
急诊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昏迷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护理干预对吸附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三维管理在促进护理人员医疗设备规范使用及提高护理质量中的作用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希望水平、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导致手术室护理人员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探讨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立法小切口破解停车大难题
“小切口”立法:地方人大立法新风向
自制小切口拉钩在腹腔镜手术戳孔切口缝合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