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德树人目标导向的公共卫生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路径研究

2022-12-06张小强梁戈玉

卫生职业教育 2022年11期
关键词:专业知识专业课公共卫生

张小强,梁戈玉,张 婷,金 辉

(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9)

高校工作的最终目的是立德树人。教师承担着塑造学生思想的工作,担负着立德树人的光荣使命。教师首先应该对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有深刻认识,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做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言传身教,以自身高尚的情操与品质感染和教育学生,以立德树人铸就教育之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加强,以课堂教学为主要途径,思政教育应该符合学生个人发展需求,课程思政元素应该针对性强、亲和力高,各门课程都要担负起应尽的责任,使专业课程教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目前,许多高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专业化和课程的体系化建设开展了积极探索,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专业课程密不可分,若将两者割裂开来,仅靠思想政治理论课来实现价值引领,不仅会削弱教育效果,甚至还会适得其反。因此,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转变,是教育发展的必然,也是思政教育体系建设的必经之路[1]。

课程思政是以专业课程为载体、思想教育为灵魂,将思政元素渗透到所有课程教学工作中,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教育学生,实现专业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完美结合。课程思政的本质即立德树人,强调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还要发挥价值引领作用,实现全员、全方位育人[2-3]。教育部对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做出了全面部署,从战略层面制定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阐明了开展课程思政的重要性、目标和内容,提出了课程思政建设应结合学科和专业特点完善教学体系设计,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

公共卫生工作以预防为主,从群体角度探索社会、环境、心理等因素与疾病、健康的关系,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发展,促进身心健康。公共卫生工作的重点在于通过各种手段和方式改善人群的健康状况,包括疾病预防、疾病筛查、疾病治疗,以及通过监测和改变生态、社会、经济、政治环境来改善公众的健康状况,从而提高群体的整体健康水平。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学生专业知识教育和实践能力培养,还要注重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塑造,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融入思政元素,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以及责任感、使命感。公共卫生专业课开展课程思政对于培养新型人才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是确保高校思政工作提质增效的关键举措,对于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教师教学能力、课程思政元素、课程核心标准、课程考核机制4个方面总结了公共卫生专业课程思政的建设路径,以期为培养德才兼备的公共卫生专业人才及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提供参考依据。

1 以教师为重点,增强思政育人意识,提高课程思政教学能力

课程思政是一项系统性的课程体系建设工作,专业课教师是关键角色,要完成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结合。如果专业课教师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那么课程思政建设和后续的课堂教学就会形同虚设,对学生的价值引领就会被淡化甚至缺失。课程思政的真正内涵是价值观培养和塑造,将思政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强化课程的价值导向,实现立德树人的终极目标。另外,课程思政绝不是简单地增开几门思政课程,在课堂上开展填鸭式教学;也不是机械性地照本宣科,毫无新意地重复着老生常谈的大道理;更不是照搬照套某些成功的教学案例,形式局限且效果较差。课程思政需要结合课程实际,在内容上做到生动有趣,拒绝形式主义地生搬硬套,让学生体会思政的魅力,而这就要求教师进一步提高专业化水平。

1.1 增强专业课教师思政育人意识

公共卫生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主体是专业课教师,如果主体责任意识缺乏,就会给课程思政教学工作的开展带来极大的障碍。增强专业课教师思政育人意识,首先应消除专业课教师的认知误区。专业课教师应当强化自身的责任担当意识,主动践行思政育人这一重要任务。以公共卫生专业“生活中的毒理学”课程思政教学为例,通过系统设计结合教师自学,强化专业课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意识,精炼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包括文化自信、道德修养、法治意识、家国情怀等),在传授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充分发挥公共卫生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以培养德才兼备的公共卫生专业人才。

1.2 提升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

提升专业课教师的知识素养和思想水平是开展课程思政的基础。课程思政对于专业课教师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具备何种能力的专业课教师才能胜任课程思政教学工作是极为关键的问题。公共卫生专业课教师应聚焦专业前沿,深刻理解和把握专业内涵及其社会价值,自觉提升思想政治及道德修养水平。同时,引导专业课教师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政治信念,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升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才能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充分的人才资源保障和强有力的支撑。以“生活中的毒理学”课程思政教学为例,我们首先要求专业课教师提升自身的政治思想水平,做到思想认识到位、政治站位准确、思政素材丰富、思政案例合适,提升将思政元素隐性融入专业知识讲授中的能力。同时,结合课程思政的目标导向和要求,真正达到专业知识和思政元素有机结合的教学效果。

2 以思政元素为载体,进行深度解析和分类建库

随着社会的持续发展,新的公共卫生问题不断出现,为了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社会对公共卫生人才的专业能力、业务水平、思想素养、道德规范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就要求公共卫生专业教师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学理念,重视公共卫生专业课程思政元素的系统挖掘,注重思政元素丰富意蕴的深度解析,关注思政元素学科分类和素材建库,推进公共卫生专业课程建设与人才培育的协同发展。

2.1 以课程为基础,系统挖掘专业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

各类专业课程是开展课程思政的重要依托,教学过程中必须认真分析专业知识要点,准确把握专业课程教学特点,深入挖掘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并恰当融入专业知识教学中,从而达到“水滴石穿”“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一方面,专业课教师要充分了解公共卫生教育的特点和发展历史,提取相关的优秀素材,充分挖掘具有学科特色的思政元素;另一方面,专业课教师要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充分挖掘专业知识所蕴含的思政元素的基础上,追溯其马克思主义理论渊源,做到融会贯通。专业课开展课程思政的前提是必须明确专业知识中蕴含的思政元素的价值导向,可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归纳和整理,发现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的结合点,使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有机融合。

2.2 以课堂为中心,深度解析思政元素的丰富意蕴

公共卫生专业课程思政在教学方法上需要注意选择合理的切入点,对思政元素意蕴的解析要把握分寸、拿捏尺度,明确引入的思政元素是否符合课程教学目的、是否具有合理性。专业课程思政要以课堂为中心、以专业知识讲授为主要形式,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内容融入专业课教学全过程。专业课教师要从课程体系建设出发,探索公共卫生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相融合的有效途径和具体原则,根据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和标准精确定位育人目标,使思政元素精准融入专业教学。

2.3 以学科为主题,深入推进专业课程思政元素的分类建库

目前,专业课程思政元素主要包括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文化自信、人文精神、法治意识、科学观等方面[4]。以学科为主题,分类构建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优秀案例库,可以实现课程思政载体的创新。专业课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科分类及特点从案例库抽选优秀案例,合理引入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使用典型案例作为支撑,将课程思政更多地转移至常规基础课堂,更加注重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实现立德树人的终极目标。同时,开展课程思政需要与时俱进,把握时代脉搏,不断探求实现创新驱动和价值引领的路径,强化课程教学的育人功能。专业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思政元素,丰富不同学科课程思政案例库的内容,使得专业课教学与思政案例库建设相互促进。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将以学科为主题的专业课程思政案例库进行归纳、整理与集成,形成公共卫生专业课程思政的创新载体,对于公共卫生专业课程思政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3 以课程核心标准为依据,选择专业内容与思政元素的结合点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疫情防控任务十分艰巨。而随着防控工作的不断开展,不少问题逐渐凸显,其中我国缺乏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专业能力的高层次综合型公共卫生人才这一问题尤为严重[5]。针对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的现实需要,公共卫生专业要以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公共卫生人才为目的,为实现人群预防疾病、延长寿命、促进健康等方面提供重要保障。因此,如何培养有责任感、国际化、高层次的创新型、应用型公共卫生人才,是每一名公共卫生专业教师面临的严峻考验和努力的方向。

将价值引领融入专业知识教育和专业能力培养中,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课程思政建设的核心目标和重点内容。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必须结合专业课程特点,合理规划建设体系和推进节奏,制定课程核心标准,以标准为依据选择课程内容和有效的思政元素,做到以课施教、自然高效。在课程教学中,把科学精神培养与道德素质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意识,真正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公共卫生专业课程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确定以课程核心标准为依据。挖掘思政元素,以思政视角设计教学模块,使思政元素与课程核心标准、专业内容相融合,有效推进教学内容改革。以“生活中的毒理学”课程思政教学为例,针对学生核心能力培养,以课程核心标准为依据设计案例,充分融入与主题相关的思政素材,使思政教育隐形化,在培养专业能力的同时使学生受到思政教育,实现专业能力和思政水平的同步提升。

4 以考核为驱动,设计课程思政考核评价机制

公共卫生专业课程思政还需要建立完善的考核评价机制,设计考核模块、考核形式、实施方案。一方面,可以敦促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掌握思政元素的关键论点,对专业知识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使学生能够有意识地对当前遇到的问题进行思考,真正触及学生内心,使课程思政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达到提升自我的目的。另一方面,考核还可以使教师对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加以重视,及时获取课程教学的反馈,更加清晰地了解课程思政的开展效果以及学生的认可度,从而在教学中能够结合学生兴趣选择思政元素与案例。教师不断探索符合实际需要的课程思政实施方法、途径和原则,把价值引导与专业知识和技能传授有效整合,真正实现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的隐性对接,达到水乳交融的效果,实现课程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公共卫生专业课程思政需要建立一个有效的运行体系,应以公共卫生专业培养目标和工作特点为背景进行教学改革探索,以教师能力提升为重点开展持续的、多层次的、有深度的培训工作,以思政元素为载体丰富专业课教学内容,以课程核心标准为依据合理选择思政教学内容,以考核为驱动建立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机制。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常抓不懈,大力推进思政教育在公共卫生专业课程教学中落地生根,高效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猜你喜欢

专业知识专业课公共卫生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首都公共卫生》征订启事
《首都公共卫生》征订征稿简则
传播专业知识,启迪成长智慧
服务学习在高职社会工作专业课内实践教学中的探索
公共卫生服务怎加强
公共卫生监督不是“陪衬”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
关于大学专业课排座位的思考
软件技术专业知识地图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