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毕业生质量调查与分析
2022-12-06梁绮雯王雅洁杨芳芳
梁绮雯,王雅洁,杨芳芳,张 凯
(广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180)
《“十三五”全国卫生计生人才发展规划》明确指出,要加强卫生相关技术人员管理,提高医学检验、临床医学工程、输血医学等相关技术人员服务能力。党的十九大将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提升到国家整体战略层面统筹谋划,该战略的成功实施需要健全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作为支撑和保障,而医学检验技术正是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随着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在医学检验领域的深度应用,人才需求规格发生了变化,医学检验技术专业需要主动对接岗位变化,优化专业设置,提高人才供给与行业发展需求的契合度[1]。
药后2、5、15、30 d,目测各个处理小麦出苗情况及有无药害症状;2018年3月31日,小麦拔节前,每个处理随机定5点,每点5株小麦,调查小麦株高、茎蘖数。
本调查基于我院委托第三方机构(北京新锦成数据科技有限公司)对2020届毕业生的跟踪调查中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毕业生相关数据,从就业情况、就业质量、培养质量、毕业生对专业教学满意度4个方面分析就业的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建设、调整人才培养规格提供依据,以进一步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1 对象与方法
将我院2020届医学检验技术专业高职毕业生共128人作为调查对象,采取无记名问卷调查法,发放广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调查问卷128份,收回有效问卷114份,有效回收率为89.06%。调查内容包括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就业质量、培养质量、对专业教学满意度等。
第二个坚持,就是工学结合。在教学中,加强与医院合作,让学生早期接触工作。项目学习,力争做到学习与工作地点一体化;实践教学,力争做到与工作岗位的零距离接轨。
妊娠期糖尿病是产科常见且常见的疾病。它具有复杂的发病机制,可能与遗传因素,胰岛素抵抗等有关。有多尿症,多食症和烦渴症的症状,它不仅危害患者的健康,而且是导致围产期死亡的重要因素[2]。目前,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每一年均在增加,对母婴健康产生危害,增加了产妇分娩的风险。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已引起各国医疗机构的关注。在这个阶段,许多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不了解这种疾病的基本情况和护理要点。产妇自己无法调整自己的情绪,心理负担过重,也无法独立监测自己的血糖。
2 结果
2.1 就业情况
2.1.1 毕业生去向及落实率 2020届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毕业生为128人,截至2020年11月,就业人数为115人,毕业去向落实率为89.84%(数据来源于广东省大学生就业创业系统)。具体来看,“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为毕业生的主要去向,占35.97%;“其他录用形式就业”次之,占24.97%;“签劳动合同形式就业”占15.88%;国内升学占6.49%。
2.1.2 毕业生的求职途径 毕业生求职途径多样化,成功获取第一份工作的途径主要如下:直接向用人单位申请占23.33%,利用专业化的求职网站或App占21.17%,经由父母及亲友推荐占14.00%,参加学校组织的现场招聘会占11.83%,经由校方直接推荐占8.50%。
2.2.2 对工作的满意度90.29%的毕业生认为目前所从事的工作与自身专业吻合,93.07%的毕业生对目前就业岗位满意,21.78%的毕业生由于工作不符合预期而在一年内转岗。
2.候选人与选民的见面。这是候选人脱颖而出的环节,是选民综合比较以确定由谁代表(统治)自己的环节,是整个竞争性选举中最重要的环节。目前,候选人见面环节在不少地区基层人大代表差额选举中仅仅是走过场性质,没有实质性的候选人与选民沟通环节,有些地区干脆取消了这一环节。作为选举最重要的环节,候选人与选民的见面,是对选民权利的最大尊重,而这一环节的缺失,是对选民权利的最大侵犯。
2.2.1 就职岗位与所学专业的相关性 94.17%的毕业生认为目前就职岗位与所学专业相关,其中18.45%的毕业生认为很相关,42.72%的毕业生认为相关,33.00%的毕业生认为基本相关。
2.2 就业质量
2.1.4 就业行业和单位分析 毕业生主要从事卫生和社会工作,占85.84%;其次为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占7.08%。毕业生入职后主要担任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占86.73%;工作单位以第三方企业为主,占75.76%。
2.1.3 就业地区分布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区域主要集中在广东省(94.69%),其中广州市就业人数最多(占46.73%)。
2.3 培养质量
2.4.2 对任课教师的评价 2020届毕业生对任课教师的满意度为97.33%,对师德师风的满意度为97.90%,对教学态度的满意度为97.29%,对教学水平的满意度为98.66%。
2.3.2 毕业生对专业能力素质培养的评价 专业能力素质培养是高校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确保高校教学质量和毕业生培养质量与当前社会需求契合的关键。2020届毕业生对专业能力素质培养的满意度为97.45%,其中对“组织管理有效性”较为满意,“内容实用性”次之,但是低于全校毕业生平均满意度(98.18%),且只有33.91%的毕业生愿意向他人推荐自己的母校。
2.4.1 对所学课程的评价 2020届毕业生对所学课程的总体满意度为96.30%,专业课内容掌握度为97.34%,专业课满足度为96.91%,公共课帮助度为95.51%。
2.4 毕业生对专业教学的满意度
在“云乳”产业发展过程中,雪兰公司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作为一家农业民营企业,雪兰公司在全国率先开展优质乳工程项目,为达到优质乳标准,雪兰优质乳团队通过对美国PMO优质乳管理条例的学习,不断提升原料奶品质,优化生产工艺,先后对设备进行500多次稳定性测试。通过近两年的努力,农业部抽检96批次,自检684批次,产品100%达到优质乳标准。最终在2016年9月6日雪兰优质乳成功验收,成为全国首家通过优质巴氏杀菌乳验收的企业。
2.3.1 毕业生对基础能力素质培养的评价 根据目前工作需求,2020届毕业生认为重要性排名前10位的基础能力素质依次为:善于观察、逻辑思维、记忆能力、表达能力、团队意识、创新思维、阅读理解、善于倾听、主动学习、数学运算。对于毕业生而言,自身这10项能力能满足目前岗位工作需求的程度评分均在3.08分以上(5分制),其中团队意识(3.71分)和善于观察(3.63分)两项评分最高。
调研显示,只有部分毕业生表示愿意向他人推荐母校,认为“实训和实践环节不够”“教师课后指导较少”“师生互动较少”。目前,课堂教学仍以传统讲授为主,师生互动较少,聚焦岗位工作任务、项目驱动、德技并修的课程比例较低,未能主动适应用人单位人才需求变化,特别是新技术、新项目等尚未及时引入实训课堂,影响了毕业生对母校的满意度。
3 讨论
3.1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岗位要求基本匹配
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二级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基层医疗机构及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等单位就业。调研显示,毕业生认为当前工作方向与专业相关度大,离职率较低,就业单位以第三方检测企业为主。大部分毕业生认为目前就职岗位与所学专业相关,可见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定位与行业人才岗位要求具有较高的契合度,毕业生所学专业知识及技能与实际工作相匹配,能够学以致用。
3.2 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无法完全满足岗位要求
2.4.3 对课堂教学的评价 课堂教学是培养专业人才的基本环节,是高校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2020届毕业生对课堂教学的满意度为97.45%,其中对教学效果的满意度最高,对课程目标的满意度次之,但是低于全校毕业生平均满意度(98.11%)。
3.3 “双创”教育仍有不足
调研显示,我院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低,只占0.88%,创新创业能力不足。这表明对于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创新创业教育,使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技术技能的基础上培养“双创”意识和创业技能,我院尚未找到好的方式。
H6:品牌创新能力对新疆农产品品牌竞争力有正向影响,即新疆农业发展的技术创新能力、管理创新能力、形象创新能力越强,新疆农产品区域品牌竞争力越强。
4 建议
4.1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提升学生职业素养
随着医学检验技术行业的高速发展以及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标准的不断出现,医学检验技术工作要求和岗位职责发生了变化,对检验人员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在巨大的就业压力冲击下,用人单位在招聘高职学生时更看重其综合素质[2-3]。调研显示,毕业生认为团队意识(40.71%)和善于观察能力(64.03%)等职业素养对目前的工作有重要作用。在“大思政”格局下,思想政治理论课、人文素养课、专业课三位一体,人文素养课和专业课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协同育人。课程思政是将思政教育“无痕”融入专业课教学,让专业课成为立德树人的载体,实现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这需要专业课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把立德树人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建立配套的专业课育人机制[4],明确管理责任,完善相应的激励和评价机制,科学考评专业教师的育人效果;根据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特点,系统设计递进的思政教学路径,并固化于人才培养方案中;深入挖掘专业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将专业教学内容与爱国主义、价值引领、职业素养、科学精神、工匠精神相结合,建立相应的教学资源库,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和时间。
4.2 强实践,满足第三方独立实验室的人才需求
由于国家医疗改革的需求、第三方独立实验室优惠政策的出台、国内核酸检验市场的大量扩增等有利因素,大批第三方独立实验室火速成立,出现了巨大的人才需求。对2020届毕业生就业质量的调查显示,75.76%的毕业生在第三方独立实验室工作。因此,高职院校需要适时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满足第三方独立实验室的人才需求。相对于医院,第三方独立实验室对于新技术进展转化效率更高,能开设1 500多项精准诊断,主要涉及遗传学、芯片技术、分子诊断技术、测序技术等新技术方面[5]。面对新的就业形势,高职院校需要优化医学检验技术实训室的设备配置,建设核酸检测实训室,增加分子生物学检验课程实践课时,并将课程调整为专业核心课;探讨开放式实训室管理机制[6],在确保生物安全的前提下,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加强实训;加快虚拟仿真实验室建设,满足无法开展线下教学的新技术实训项目的操作需求,实现校企同频共振;积极推进技能竞赛活动,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如开展每学年校级技能竞赛并要求全体学生参与,且作为学生奖学金评定的重要参考指标,以赛促学;促进校企共育,开设企业订单班,让企业文化深入校园,让学生树立服务企业的意识。
4.3 构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有效课堂
课堂上师生互动可以实现知识与技能的传递,实现情感与价值观的传播,不仅能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正确思想观念的形成起到正向推动作用,也能使学生的自我收获感与满意度大大提升[7]。这需要设计有效的课堂教学[8],启发学生进行更多的思考,教师通过适度引导和及时纠正学生的认知错误,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4.4 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
2013年教育部将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修订为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能从事医学检验和实验室诊断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型医学检验专门人才[9]。因此,要加快推动专业课程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构建校企双元教学平台,如开设检验技术新进展课程,将企业体外诊断试剂开发过程、第三方独立实验室创立过程融入教学,使学生具备开展本专业创业实践需要的知识、能力和心理素质,同时适应第三方独立实验室研发技术人才需求,满足宽口径就业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