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分消走泄”法探究温胆汤治疗儿童肥胖型哮喘的思路剖析*

2022-12-06黄程程潘光霞王佳王有鹏

天津中医药 2022年4期
关键词:肥胖型温胆汤三焦

黄程程,潘光霞,王佳,王有鹏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哈尔滨 150040;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儿科,哈尔滨 150001)

肥胖型哮喘可理解为肥胖症与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下同)共患病,全球范围内哮喘发病率及肥胖常出现同步增长态势[1]。且现代研究发现,肥胖可加重哮喘的症状,并降低哮喘防治用药的疗效,增加防控难度,成为影响哮喘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2-4],两者的关系亦似乎是双向影响的[5]。然肥胖引起哮喘的具体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可能与肥胖影响激素及代谢紊乱,进而增加气道炎症及气道高反应,或通过影响哮喘的免疫机制,进而引起或加重哮喘[2,5-6]。西医研究治疗本病可从干预机体免疫反应及炎症介质作为切入点,进而控制肥胖型哮喘病情[7]。然随着中医研究的不断探索,其在本病的防控中展现出一定的优势。王有鹏教授将中医经典理论进行传承和发展,发现两者的共同媒介以“痰”贯穿其中,通过三辨思想引入“分消走泄”法,并运用其代表性方剂温胆汤治疗本病,为丰富肥胖型哮喘的防治方案拓宽了思路。

1 分辨个病的病因病机,明析痰为合病的媒介

支气管哮喘是儿童最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之一,临床以反复发作的咳嗽、胸闷、喘息、气急等为主要症状,可伴有可逆性呼吸气流受限,尤以清晨和(或)夜间发作或加重。本病具有发病率高、病程长、易反复等特点,增加其患成年哮喘的几率,严重影响患儿的生理及心理健康,被医学界及患儿家长广泛关注[8]。近年研究发现,本病的全球患病率呈逐年增长的趋势,成为当今医学研究的热点及难点性疾病。哮喘在中医学中属“哮病”“喘证”等范畴,其病因外受六淫邪气饮食、情志等引动内伏之痰,加之先天禀赋之肺脾肾三脏不足,使肺气上逆,引动伏痰,痰气搏结,壅塞气道,内外合而致病,正如《证治汇补·哮病》曰:“哮即痰喘之久而常发者,因内有壅塞之气,外有非时之感,膈有胶固之痰,三者相合,闭拒气道,搏击有声,发为哮病”。其治疗除注重肺脾肾三脏功能的恢复,更应注重消除其伏痰宿根,正如《丹溪心法·喘论》所载:“哮喘专主于痰”,由上可见“伏痰”乃本病的关键的致病因素之一,可视其为防治哮喘的重要切入点。

儿童肥胖是由于摄入长期超过人体消耗,使体内脂肪过度积聚、体质量超过一定范围的一种营养障碍性疾病,与呼吸系统疾病如运动呼吸困难、哮喘、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和肥胖低通气综合征等密切相关,严重影响患儿的身心发育[9]。中医学中《黄帝内经·素问》提出:“肝虚、肾虚、脾虚,皆令人体重烦冤”“有病口甘者……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即本病的发生与脾(胃)、肾、肝等脏腑功能的异常密切相关,其脏腑功能的异常可影响水液代谢的异常[10],而“痰”乃水液代谢异常的重要病理产物之一。宋朝杨仁斋在《仁斋直指方》曾指出“肥人气虚生寒,寒生湿,湿生痰……故肥人多寒湿”;而后,元朝朱丹溪亦在《丹溪心法》提及“肥人多痰湿”之观点,由此可见肥胖者多有痰湿多聚之象,而痰湿又为肥胖形成的重要病机关键,两者可相互影响[11]。论古今治法,查找文献发现,多以痰湿论治,其效甚著[12-13]。

综上,剖析哮喘与肥胖的发病机制及两者的关系后,发现“痰”是肥胖病之因,又为肥胖症的病理产物,且与现代医学研究中哮喘气道黏液高分泌状态相似[14],是诱发哮喘发生并致其迁延不愈的宿根,故王教授认为肥胖是哮喘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并认为“痰”似乎成为两者相关性的重要桥梁。

2 剖释合病生痰的机制,刍议从痰论治的思路

综前所述,王有鹏教授以为肥胖型哮喘的共同机制即为内有痰湿壅盛,外感邪气而诱发。关于其痰湿内盛之因,王教授分析有二:其一,与小儿的病理生理特点密切相关,小儿禀赋之肺常不足、脾常不足、肾常不足,“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肾为生痰之本”,当肺脾肾三脏功能失常,运化津液功能失司,三焦水道通调不利,以致痰饮内盛;其二,与小儿饮食及生活习惯有关,小儿常不知饥饱,饮食不知节制,加之家长溺爱,喜嗜肥甘,以致脾胃虚弱,升降运化失常,痰湿更胜。关于外感诱发之因,王教授认为与寒相关的因素占比较大,如肺常不足,卫表不固,易外感寒邪,触发伏痰,痰随气升而诱发;或因寒冷所致的饮食偏嗜、运动量减少,而呈痰湿之质等,导致患儿体肥痰盛,增加了哮喘的发病率。

王教授言“痰”既是病理产物,亦是致病因素,与饮、水、湿四者同源异流,可相互转化,与肺脾肾等脏腑功能失常关系最为密切,乃肥胖型哮喘的致病关键。当痰伏于肺,遇外感、或食入咸甜等诱发,以致肺失宣降,气道不利,则成哮喘;痰壅滞毛窍肌腠则发为肥胖,当内外之因相合,则发为肥胖型哮喘,肥者痰愈盛,痰盛者哮病愈著,终致肥胖-痰-哮喘相互作用,循环往复,迁延难愈。

关于本病治疗思路,西医多试图通过改善气道黏液的理化状态,以祛痰为突破口,进而改善哮喘的症状,短期疗效较为显著。鉴于此,王有鹏教授根据肥胖型哮喘乃痰湿之邪与肺脾肾三脏双向作用,合而致之的思路,另辟蹊径,从脏腑不足方面考虑,根据中医学上中下三焦部位的划分原则,即肺居上焦,主通调水道;脾居中焦,主运化水谷精微;肾居下焦,主司和调节全身水液的代谢,而三焦乃上中下焦的合称,功擅通行诸气,运行水液,正如《黄帝内经·素问》:“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因此可认为本病的发生实乃痰湿之邪充斥三焦而致。基于此,王教授提出“标本同治”的治疗原则,标者痰湿也,本者脏虚也,故主张“三焦并调,化痰祛湿,合而治之”,终达肺脾肾三脏趋健,使痰无所生,湿无所聚,治“痰”以治哮,防肥以防哮的目的。

3 述以“痰”论治之法,施以“痰”论治之方

3.1 “分消走泄”法为纲 “分消走泄”法是三焦并调的经典治法之一,本法可溯源于《黄帝内经》,属中医学治疗八法中的和法,后于清朝叶天士《温热论》所详,主祛湿行气。王有鹏教授首倡将“分消走泄”法运用于儿科杂病中,其中在哮喘的防治中效果尤为突出。

“分消走泄”法主要包括“分消”与“走泄”。王教授认为所谓分,即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云:“此分字,明明谓分解之义”,消乃消失之意。综合而言,分消是从施治方法而言,即分而消之,分消上下之势,因势利导,从上、中、下三焦将湿热之邪去除,使病邪分部消解。所谓走,根据《临证指南医案》可理解为湿走气自和、走湿清热、速走气分;泄即开沟渠以泄之,均乃动词。合而解走泄之意,是从选药思路、用药特点而论,即走而泄邪,运用走而不守的药物使病邪失于依附,排出体外。两者相辅相成,通过调节气机,泄化湿热,开郁行滞,疏通三焦,驱邪外出[15]。

关于三焦施治用药时,正如《温病条辨》中指出:“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因此王教授提出在分利三焦时,应选轻清宣透之品以宣发治上焦;中焦先以平定邪势湿热之盛,平衡阴阳,以清热化湿宜健运;选用重镇滋填厚味之品宜疏泄治下焦。王教授认为通过运用“分消走泄”法,使上焦得宣,中焦得健,下焦得利,与《临证指南医案》言:“开上郁,佐中运,利肠间,亦是宣通三焦也”不谋而合,三路齐施,既可给痰湿之邪以出路,又可使痰湿之邪无所生。辨证施治,随证变之,标本同治,阴阳得和,脏腑功能趋健,则其病得安。

3.2 “温胆汤”化裁为基 温胆汤方乃“分消走泄”法代表性方剂,叶天士在《温热论》中有载:“彼则和解表里之半,此则分消上下之势,随证变法,如近时杏仁、厚朴、茯苓等,或如温胆汤之走泄”,进一步阐明了“分消走泄”法“分消上下之势,随证变法”的施治内涵[16]。现代教材中所述温胆汤出自《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经查阅文献考证,本方最早见于南北朝时期姚僧垣的《集验方》,后被转载并记录于《千金要方》等[17]。《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记载本方由半夏、竹茹、枳实、陈皮、炙甘草、茯苓、生姜、大枣组成,具有理气化痰之功。

王教授认为其组方可从三焦分述并分析,陈皮可归属于上、中焦,归肺脾经,主理气健脾,燥湿化痰。《本草纲目》所载其可治百病,总取其理气燥湿之力,其效与同补、泻、升、降之药而诡变;半夏、竹茹、枳实可归属于上、中焦,其中半夏、竹茹总属归化痰止咳平喘药,归脾胃肺经,《主治秘要》载半夏:“燥胃湿,化痰,益脾胃气……除胸中痰涎”;而《本草汇言》曰:“竹茹,清热化痰……治咳逆上气……善除阳明一切火热痰气为疾”;《本草纲目》言:“枳实……能利气,气下则痰喘止”,三药合之,主燥湿清热、利气化痰;茯苓可归属于中、下焦,其总属利水渗湿药,归心脾肾经,《世补斋医书》:“茯苓一味,为治痰主药。痰之本,水也,茯苓可以行水。痰之动,湿也,茯苓又可行湿”、《神农本草经》载其可“利小便”,因此本药既可主淡渗以通利肾与膀胱,又可健脾以助湿无所聚,痰无所生;生姜、大枣调和脾胃的同时,生姜又可兼制半夏之毒;炙甘草补中益气,调和诸药。总言之,全方用药温凉兼进以三焦并治,升降并施以因势利导,综以分消走泄使宿痰得除,削其再生之机。

王有鹏教授临证时推崇“三辨思想”,因此关于本病的治疗时应充分考虑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的生理特点,遵循清热而不过于苦寒,祛痰而不过用苦燥的治疗原则,而“分消走泄”法代表方剂温胆汤正乃祛邪且不伤正,补益不留邪之方,故王教授认为其可作为以标本兼治的基础方剂防治肥胖型哮喘患儿。临床施治时,王教授亦崇尚“合方治大病”思想,故在三期分治的基础上,根据“三辨思想”,明确肥胖型哮喘寒热属性、痰喘盛衰及兼病并证,自拟泻白温胆汤、玄贝甘桔汤合温胆汤、从龙温胆汤、三子养亲汤合温胆汤及白果温胆汤等临床效方,随证变之,使寒祛热清,阴平阳秘,痰消喘平,收效甚著。

4 小结

肥胖型哮喘属于肥胖症与支气管哮喘病共患病,两者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且可双向影响,然具体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阐明。而王有鹏教授受中医异病同治思想启发,学验俱丰,发现肥胖症与哮喘病的病变脏腑均与肺脾肾三脏不足有关,且水液代谢的异常贯穿始终,总病机为内外因相合,内因责于肺脾肾三脏不足、痰湿内盛,外因责于外邪既可加重痰湿又可引触伏痰。基于此,王教授根据“肥人多痰湿”与“伏痰乃哮喘宿根”理论,将“痰”作为突破点,倡导肺脾肾三脏并调,引入“分消走泄”法代表性方剂温胆汤为基础方治疗本病,随证变之,以期肺气得宣,脾气得运,肾气得固,进而使湿无所聚,痰无所生,咳喘自平。另外,王教授倡言饮食及生活习惯对本病的发生有重要作用,故病儿应注意饮食与调护,如饮食有节且均衡,避受外邪防引触,加强锻炼增体健、降体脂等。综上,王教授的防治思想在传统“标本兼治”“异病同治”的中医理论基础上加以继承和创新,为中医药防治肥胖型哮喘提供了新方向。

猜你喜欢

肥胖型温胆汤三焦
非肥胖型与肥胖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代谢特征和肝脂肪变程度比较*
非肥胖型与肥胖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进展性肝纤维化临床特点分析
亥时调“三焦”,养生效果好
加味温胆汤治疗痰热腑实证缺血性中风的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肺源性心脏病40例临床观察
肾络安方治疗肥胖型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
翻掌上托,通调三焦
翻掌上托,通调三焦
翻掌上托,通调三焦
小针刀配合温胆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