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育勤教授运用耳穴压豆法辨治周围性面瘫经验*

2022-12-06谭高峰张娟娟王福山

中医研究 2022年1期
关键词:压豆面神经面瘫

谭高峰,张娟娟,王福山

(1.河南省中医院老年病科,河南 郑州450002; 2.河南省中医院急诊科,河南 郑州450002; 3.中牟县人民医院心内科, 河南 中牟451450)

王育勤教授是河南省中医院主任中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三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第四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河南省中医药管理局首届青苗人才培养项目指导老师。王育勤教授从事中西医结合防治脑病工作近30年,熟读经典,对中医疑难杂症的辨证施治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善于根据耳穴分布特点通过辨证选穴,运用耳穴压豆法配合中医辨治用药的方法治疗疑难杂症,在临证中善于运用经方加减治疗常见病、多发病,效如桴鼓。

周围性面瘫是以口眼歪斜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疾病,属西医学的面神经麻痹。其临床表现为突发的一侧或双侧口眼歪斜,额纹消失,闭目露睛,鼻唇沟变浅,人中沟、颏唇沟歪斜;患侧口角下垂,面颊间留滞有食物残渣,舌前2 /3 味觉减退,泪腺、唾液腺分泌障碍,发病早期耳后乳突可有自发性疼痛或压痛,或伴有偏侧头痛[1]。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15~40岁为发病高峰,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2],也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但季节因素会影响面瘫的发病因素或证型。周围性面瘫的发病率在20~30/10万人/年[3],以面部表情肌群障碍为主要特征,一旦发病,会连基本的努嘴、鼓腮、闭眼动作都无法完成。此病发病较突然,48 h内可达到高峰,若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常会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例如面肌痉挛、鳄鱼泪等,尤其影响美观,会给患者的心理、生活、学习及工作带来巨大负担。

1 概 述

1.1 病因病机

1.2 治 疗

周围性面瘫多为面神经无菌性炎症引起,面瘫后面神经的病理变化主要是面神经水肿[13],这种病理变化在面瘫患者发病9~23 d后行增强MRI检查中可发现,证实了神经水肿这一病理变化[14]。面神经水肿是面神经麻痹的典型病理改变,因而减轻面神经水肿对于面瘫治疗至关重要。西医治疗多给予激素、抗病毒类、营养神经类及改善循环类药物等,在急性期治疗效果较好,但有一定副作用,对病久者治疗效果欠佳。众所周知,针刺疗法对周围型面瘫病的治疗具有显著的疗效[15],可根据辨证选穴,达到显著的治疗效果,但治疗时间上具有局限性。人体腧穴分布于全身,故耳穴就分布于人体耳廓上,当人体气血失衡,脏腑功能紊乱时,耳郭中腧穴对应的脏腑也会出现相应的局部反应,称为反应点。反应点的压痛、结节、变色等都能说明人体脏腑出现疾病,临床中利用这一现象可以诊断疾病,并通过刺激这些反应点来诊断和防治疾病。《灵枢》记载:“耳者宗脉之所需也。”耳通十二经脉,耳可联系全身各脏腑器官,且各脏腑组织在耳郭均有相应的反应区(耳穴)。耳穴压豆[16]是中医常见疗法,采用穴位按摩配合耳穴压豆疗法治疗本病取得明显治疗效果[17]。本病多因风寒热痰瘀等邪侵犯阳明、太阳、少阳等经络而发病。通过按摩穴位及耳穴刺激后对经络的调整,达到疏通经络气血、祛风散寒、清热豁痰、化瘀行滞之功效[18]。

2 辨证选穴

王育勤教授总结多年的临床经验,通过深入研究面瘫的病因病机,提出“从痹论治”观点,运用耳穴压豆法治疗配合中医辨治用药的方法,广泛应用于临床,效果显著[19]。急性期治疗中以祛风散寒、疏通经络、调和营卫,或疏风清热、息风通络,或祛风化痰,开窍通络为原则,选用祛风、化痰、通络之品;而恢复期则多用补气养血、疏肝解郁之品治之。耳穴中甄选出面颊、目、口、交感、皮质下、神门、肺、肝、脾、胃十穴为治疗面瘫的基本用穴,并根据具体情况加减变化。取面颊穴针对病变部位,调整局部气血;取目穴、口穴刺激对应器官,加速血脉运行;取交感穴,调整自主神经功能,改善微循环;取皮质下疏通经络、活血祛瘀;取神门穴镇静安神、消炎、止痛,为经验取穴;取肺穴为助宗气生成,促进和维持机体代谢;取肝穴滋养肝血,疏泻肝风,缓解筋脉拘急之症;取脾、胃穴以滋养后天之本,健运脾胃,燥湿化痰[20]。具体操作:先用750 ml/L乙醇消毒局部,用耳针在取穴的区域内探查敏感点,在用0.4 cm×0.4 cm 胶布将王不留行籽贴于所取的穴位上,用拇指、食指轻轻按压数次,手法由轻到重,以患者能耐受为度,再用力按压片刻,每天按压 3~5 次,每次1~ 2min,使耳朵感到酸、麻、胀、痛或发热即可。每2天更换1次,5次为1个疗程。此法运行气血,疏通经络,提高局部血流,改善营养代谢,促进面部瘫痪肌群功能的恢复[21]。耳压疗法还可促进面部表情肌神经生长因子的表达,保护面神经的神经元,调节面神经功能,促进面神经功能恢复[22]。不仅如此,有研究表明,耳穴压豆通过王不留行籽贴压及刺激耳郭的穴位或反应点,通过经络传导,发挥通经活络、调节气血、调节脏腑功能的作用,使阴阳得以平衡,以达到减轻面瘫患者焦虑的目的[23]。

3 病案举例

3.1 寒邪阻络证

患者,女,35岁,2019年9月21日初诊。主诉:左侧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2 d。现症见:左侧口眼歪斜,面部发紧,眼睑闭合不全,流泪,伴头痛恶寒,肢体酸痛,舌质淡红,苔薄白而腻,脉浮缓。患者于2 d前因受风突然诸症。现颅脑核磁共振检查示:未见明显异常。面部肌电图检查示:左侧面神经重度损害。西医诊断:周围性面瘫。中医诊断:口僻,证属寒邪阻络。治宜祛风解表,活血通络。选取面颊、目、口、交感、皮质下、神门、感冒点,耳穴压豆。联合小续命汤合牵正散加减,处方:麻黄6 g,甘草6 g,防风10 g,桂枝12 g,白芷9 g,杏仁15 g,全蝎15 g,僵蚕9 g,川芎20 g,白附子8 g,大枣4枚,生姜2片。7剂,1 d 1剂,水煎400 mL,分早晚口服。2019年9月28日二诊,患者面部发紧感较前减轻,眼睑闭合不全较前好转,流泪好转,头疼恶寒缓解,肢体酸痛缓解,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缓。选穴:原穴基础上减去感冒点耳穴压豆。原方基础上加柴胡15 g、郁金15 g,以疏肝解郁、调畅情志。连服15剂,上述症状基本消失,病获痊愈。

按 患者青壮年女性,急性发病,症状较重,诊断考虑为面瘫,此病多由于身体虚弱,正气不足,络脉空虚,风邪乘虚而入头面部阳明经络,使头面一侧营卫不合,气血痹阻,筋脉失养而发病。方中选用面颊、目、口三穴为对应器官选穴,主要是为刺激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症状;取交感穴,调节自主神经功能,缓解患者焦虑情绪;取皮质下疏通经络,活血祛瘀;取神门穴镇静安神,消炎止痛;感冒点为辨证取穴,以疏风散寒,解表通络。方中麻黄、桂枝、杏仁、甘草即麻黄汤,发汗解表;再配以防风祛风解表;生姜解表散寒,温中止呕,解毒,驱邪外出;麻黄、杏仁宣通肺气;桂枝、川芎、白芷温通血脉,具有调理脏腑功能、流通气血津液的作用,重在驱邪;姜枣调和营卫;白附子、全蝎、僵蚕祛风解痉,活血通络。牵正散祛风化痰止痉,治疗面瘫,既可用于感受外邪所致,又可用于内风为患。辨证选穴,辨证组方,方穴组合,切中病机,故应手而效。

3.2 风热阻络证

患者,女,46岁,2019年4月18日初诊。主诉:右侧面部麻木、口眼歪斜、口角流涎10 d。现症见:右侧面肌收缩受限,右眼流泪,伴口苦、便秘,舌红,苔薄白而腻,脉弦细而滑。患者于10 d前突然出现右侧口角流涎,右眼不能闭合,右侧面部麻木,继则口角漏饭,经当地针药并用效果不佳,故前来就诊。查颅脑核磁共振示:脑白质轻度脱髓鞘。面部肌电图检查示:右侧面神经重度损害。西医诊断:周围性面瘫。中医诊断:口僻,证属风热阻络型。治宜清热息风,活血通络。选穴:面颊、目、口、神门、枕穴、肝。给予耳穴压豆,联合天麻钩藤饮合牵正散加减。处方:天麻12 g,钩藤12 g,蝉蜕12 g,赤芍12 g,全蝎12 g,地龙12 g,僵蚕12 g,夏枯草15 g,红花10 g,决明子20 g,龙胆草6 g,甘草6 g。10剂,1 d 1剂,水煎400 mL,分早晚口服。2019年4月28日二诊,患者口角流涎较前减轻,右眼不能持续闭合,右眼流泪较前基本缓解,面部麻木较前减轻,口角漏饭较前缓解,口苦明显好转,便干,舌红,苔薄白,脉弦细而滑。原穴基础上加脾穴、大肠穴,以健脾和胃,通腑泻浊。原方基础上加大黄6 g、石斛9 g,以增养阴清热、泻火通腑之功。继服17剂,面瘫基本恢复正常。

按 此方系风热之邪循少阳上扰头面,阻滞脉络,血流不畅,筋脉失于濡养,发为口僻。方中选用面颊穴以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配合枕穴以消肿散结,活血通络,祛风止痛;选用目、口穴为调节局部气血,改善症状;神门穴镇静安神、消炎、止痛;肝穴滋养肝血,疏肝风,缓解筋脉拘急之征。方中天麻、钩藤平肝息风,夏枯草、龙胆草增强清肝泻火之功,蝉蜕疏散风热、息风止痉,僵蚕、全蝎、地龙息风止痉、活血通络,赤芍、红花清热凉血、活血通络,决明子清肝明目,甘草调和诸药。诸穴相配,诸药合用,增强清肝泻火、息风止痉、活血通络之功,使风消热除、血活络通,故获全效。

3.3 风痰阻络证

患者,男,49岁,2019年11月24日初诊。主诉:左侧口角歪斜1周。现症见:耳后疼痛减轻,仍口角歪斜,咀嚼无力,睡醒后双手麻木,平素性情急躁,纳眠尚可,二便尚可,舌体胖大,苔白厚,脉滑数。患者1周前晨起后发现左侧口角歪斜,左侧眼睑闭合不全,耳后疼痛,于附近诊所就诊,予以药物治疗,具体不详,疗效欠佳。颅脑磁共振检查示:脑白质脱髓鞘,脑动脉硬化。面部肌电图检查示:左侧面神经重度损害。西医诊断:周围性面瘫。中医诊断:口僻,证属风痰阻络型。治宜息风化痰,活血通络。选穴:面颊、目、口、神门、肝、脾、胃、肺、大肠。给予耳穴压豆,联合中药汤剂治疗。处方:天麻12 g,全蝎10 g,白附子8 g,僵蚕10 g,当归12 g,赤芍15 g,胆南星9 g,防风9 g,白芷12 g,葛根20 g,地龙15 g,蝉蜕12 g,红花12 g,川芎20 g,夏枯草12 g,菊花15 g,枸杞子15 g,甘草6 g。10剂,水煎服,1 d 1剂,早晚分两次温服。患者配合马齿苋煎水外洗。2019年12月4日二诊,耳后疼痛较前明显缓解,口角歪斜较前好转,可咀嚼较软食物,双手麻木好转,情绪易急躁。二便尚可,舌体胖大,苔白稍腻,脉滑数。选穴不变。原方基础上加桑枝30 g、柴胡15 g、木香9 g,以增疏肝、通络、行气之功。连服15剂,面瘫基本恢复正常。

按 患者平素嗜食肥甘厚味,损伤脾胃,致使脾失运化,化生痰浊,阳明胃内蓄痰浊,太阳外中于风,风痰阻于头面经络则经隧不利,气血痹阻,肌肉失濡,不同年龄均可罹患。方中选用面颊穴、目、口为调节局部气血,改善症状;神门镇静安神,消炎止痛;肝穴滋养肝血,疏泻肝风,缓解筋脉拘急之征;脾胃为生痰之源,肺为蓄痰之器,刺激脾、胃以健脾燥湿和胃以堵生痰之源;肺、大肠取其相为表里,通便泻浊之效。白附子、全蝎、僵蚕为牵正散,具有祛风化痰、通络止痉之功效,主治风中头面经络。方中白附子辛温燥烈,入阳明经而走头面,以祛风化痰,尤其善散头面之风为君。全蝎、僵蚕均能祛风止痉,其中全蝎长于通络,僵蚕且能化痰,合用既助君药祛风化痰之力,又能通络止痉,共为臣药。天麻、蝉蜕、夏枯草、地龙息风清热,活血通络;当归、赤芍、红花活血通络;川芎行气通络;胆星祛风化痰;防风祛风解表,止痉;白芷祛风止痉;葛根解表通络;菊花疏风清热;枸杞子清热补虚。诸药合用,风邪得散,痰浊得化,经络通畅,则歪斜之口眼得以复正。

4 心理疏导

周围性面瘫发病不分年龄,各个年龄均可发病。虽经治疗,仍有约 10% 的患者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对患者精神、心理造成巨大压力[24],不利于身心健康。患者在发病初期都会出现恐惧、消沉、抑郁等负面情绪及压力,尤其在意恢复时间及恢复程度。医师应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情绪变化情况,及时处理患者因治疗达不到预期效果而产生的负面情绪,给予患者及时心理疏导,减少负面情绪对病情的影响,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5 小 结

综上所述,王育勤教授运用耳穴压豆疗法通过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调节局部血液循环及组织营养代谢,有效改善面部肌群功能[21]。配合中医辨治用药可以巩固疗效,促进面瘫患者临床症状的恢复,使患者生活质量提高,给患者心理、生活、学习及工作带来自信。

猜你喜欢

压豆面神经面瘫
耳穴压豆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干预效果
术中面神经肌电监测对腮腺切除术后面神经麻痹发生率的影响Meta分析
耳穴压豆联合穴位按摩在高血压伴失眠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中医针灸推拿与中药联用治疗面瘫的临床分析
周围性面瘫应用针刺联合雷火灸治疗的效果评价
蜂蜇医治面神经麻痹
针灸联合面部推拿治疗面瘫效果好
大型前庭神经鞘瘤手术治疗效果分析
“豆豆”压耳祛小病
“豆豆”压耳祛小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