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5年中医药治疗顽固性呃逆的研究概况*
2022-12-06杨星星秦晓光杨小芳柯义泽
杨星星,秦晓光,杨小芳,柯义泽,张 帆
(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兰州 730000)
顽固性呃逆(intractable hiccups,IH)是由于代谢紊乱、药物、反射弧的中枢神经系统受影响导致膈肌间歇性收缩运动,吸气期声门关闭发出短促声响,相当于西医学的膈肌痉挛,由膈肌和其他呼吸肌突发的不自主强有力痉挛性收缩引起,继而出现声门突然关闭而终止,伴发短促而有特征性的“呃、呃”声,呃逆持续发作高于24 h或持续时间大于2个月,发作时“呃”声可高可低,发作中存在停顿,停顿时间长30~60 min后再次发作的临床症状[1-6]。在美国,每年大约有4 000人因呃逆而住院[7]。顽固性呃逆以50岁以上男性更常见,体质量大、身高较高等均为危险因素[8]。在合并帕金森病、晚期肿瘤及胃食管反流等某些基础疾病时,顽固性呃逆的发病率相对较高,约4%~9%的晚期肿瘤患者会有反复呃逆的主诉[9-10]。呃逆的严重健康并发症包括营养不良、体质量减轻、脱水、失眠[11]。顽固性呃逆对患者的饮食生活、讲话、呼吸、睡眠等均会造成严重的影响,给患者身体和心理造成巨大负担,甚至导致死亡[1]。目前,西医治疗该病多使用镇静剂、胃动力药等,但临床运用和治疗效果均有其局限性,疗效一般[12]。为了寻求对该病治疗更理想的方法,将中医药越来越多地运用于顽固性呃逆的治疗,笔者对近5年中医药治疗顽固性呃逆的研究概况进行综述,介绍如下。
1 针灸治疗
1.1 单纯针刺治疗
以中医学基础理论和经络腧穴理论为指导,采用不同规格的毫针,运用各种手法,对机体一定部位(经络、腧穴或某些阳性反应点)刺激,以沟通内外、运行气血、协调阴阳、调整虚实,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13]。唐何勇等[14]采用俞募配穴不同用穴方案针刺治疗顽固性呃逆患者90例,随机分为胃俞穴、中脘穴、胃俞募配穴,结果发现,胃俞募配穴针刺治疗更能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胃动力学指标,提高生活质量。甘朵等[15]采用针刺干预肝癌TACE术后出现顽固型呃逆的患者41例,结果发现,针刺能够有效改善呃逆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管志敏等[16]运用针刺治疗脑血管病导致的中枢性呃逆患者20例,采用升清降浊理论指导针刺取穴治疗,结果发现,此针法能明显改善呃逆症状。徐颖等[17]采用针刺夹脊穴治疗原发性肝癌介入术后顽固性呃逆患者22例,选取C3~5夹脊穴、T7~12夹脊穴[18],结果显示,治疗组有效率为95.5%,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针刺华佗夹脊穴治疗顽固性呃逆有较好的疗效。贾进辉等[19]采用内关穴配合耳中穴针刺治疗顽固性呃逆39例,结果显示,治疗组有效率为94.87%,优于西药组。徐敏荣等[20]采用针刺治疗顽固性呃逆39例,结果发现,治疗组24 h内临床症状改善者占该组总人数的74.3%,明显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针刺治疗顽固性呃逆疗效显著。从中医学角度而言,呃逆的主要病机为胃失和降、胸膈气机不利、气逆动膈,本虚标实、气滞血瘀是其重要的病理因素,针刺治疗具有疏经通络、行气活血、消瘀散结的作用,可明确针对顽固性呃逆的病机;从西医学角度来看,呃逆是由于膈肌与相应呼吸肌不自主强有力痉挛性收缩引起[1-6],针刺治疗可以调节膈神经、迷走神经,从而影响引起呃逆的肌肉痉挛问题,起到治疗呃逆的作用。
1.2 灸法治疗
王绍霞等[21]采用隔姜艾灸加耳穴压豆治疗脾胃虚寒型顽固性呃逆患者76例,结果发现,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结束后4周的复发率(1.3%)低于对照组(4.0%),说明该疗法治疗脾胃虚寒型顽固性呃逆有较好疗效。卢建[22]采用温针灸治疗中风后顽固性呃逆患者3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结果发现,治疗组的治愈率(86.67%)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朱亚楠[23]运用温针灸治疗中风后顽固性呃逆患者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治疗,并于中脘、下脘行温针灸,对照组口服巴氯芬片,结果发现,治疗组有效率(86.67%)高于西药对照组(66.67%),说明温针灸治疗中风后顽固性呃逆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艾灸法可以通过刺激腧穴来调整经络和脏腑的功能,从而起到防治疾病的目的。顽固性呃逆的主要病理因素是气滞血瘀、经络不通,而艾灸法可以行气活血祛瘀、温通经络,因此,采用艾灸疗法治疗本病有较好疗效。
2 针药结合治疗
钟芸舒[2]采用针药结合治疗顽固性呃逆患者30例,结果发现,治疗组治愈率(70.0%)高于常规组(43.3%),且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常规组,表明针药结合治疗顽固性呃逆有确切的临床疗效及较好的预后。李长来[24]采用针灸联合止呃汤治疗脑卒中后呃逆患者46例,结果显示,治疗组有效率为9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1%,说明针灸联合止呃汤治疗呃逆有显著疗效,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满斌等[25]使用调神降逆针法联合旋覆代赭汤治疗中风后呃逆42例,结果发现,针药组有效率为97.62%,对照组有效率为83.33%,针药组优于对照组。张立民等[26]采用速效呃逆平汤联合针刺治疗化疗后顽固性呃逆虚证30例,结果显示,速效呃逆平汤联合针刺在提高临床疗效和减少复发率方面均优于其他组,说明速效呃逆平汤与针刺联合运用可以产生多重补虚效应,疗效显著,能减少呃逆的复发和不良反应。周学文等[27]采用针灸结合旋覆代赭汤治疗顽固性呃逆40例,结果发现,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呃逆发作次数、呃逆发作持续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表明针灸结合旋覆代赭汤治疗顽固性呃逆有较好效果。
3 针刺配合穴位埋线治疗
董建萍等[28]采用头针配合埋线治疗中风后顽固性呃逆患者30例,埋线取穴膈俞、内关、足三里、中脘,治疗后,头针配合埋线组的有效率为86.7%,随访1个月未见复发,结果优于西药组和单纯针刺组。
4 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
刘少锋等[29]运用针刺联合穴位注药法治疗顽固性呃逆50例,结果发现,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说明该疗法的疗效显著,能有效缓解病情。李芳梅[30]使用头体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呃逆患者39例,有效率为92.3%,表明该疗法具有快速稳定的疗效。蒋鹏军等[31]对49例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患者采用针灸联合穴位注射治疗,结果发现,观察组有效率为95.9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59%,表明该疗法有较好疗效,能减少呃逆发作次数、每次发作持续时间。
5 针刺配合耳穴治疗
杨思奇等[32]运用耳穴贴压治疗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30例,耳穴主要选用神门穴,治疗24 h及72 h后,治疗组的呃逆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耳穴贴压治疗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疗效确切。田亚亚等[33]对29例顽固性呃逆患者采用耳穴埋豆联合针灸治疗,结果发现,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比组,说明耳穴埋豆联合针灸治疗顽固性呃逆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抑制病情,降低复发率。冯小剑等[34]采用针刺结合耳穴埋籽治疗颅脑术后顽固性呃逆患者30例,耳穴选取神门、肾、脑点、枕、内分泌、胃、膈7个穴位,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针刺结合耳穴埋籽治疗颅脑术后顽固性呃逆疗效显著。
6 电针治疗
电针疗法是在毫针针刺得气的基础上,采用电针仪输出脉冲电流,通过毫针作用于人体部位,以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针刺方法[35]。高井亮等[36]运用电针疏密波强刺激攒竹穴治疗顽固性呃逆30例,结果治疗组的显效率和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说明该疗法有显著疗效,且方法便捷,易于操作。 顽固性呃逆是因由膈肌和其他呼吸肌突发的不自主强有力痉挛性收缩引起[1-6],而针刺疗法可以有效改善炎性因子的分泌,缓解肌肉组织的痉挛,改善局部血液流变学,改善肌肉的血液供应,改善缺血缺氧的现象,因此,针刺治疗具有很好的疏经通络、行气活血化瘀的作用。
7 眼针治疗
董力毓等[37]运用体针针刺膈俞穴和双侧眼针针刺3,4,5,7区治疗顽固性呃逆患者20例,结果眼针膈俞组的好转率高于对照组,表明眼针疗法配合膈俞穴治疗顽固性呃逆的疗效更好。
8 针刀治疗
朱汉章先生[38]在中医学理论基础上结合西医学闭式手术理论发明出一种新型的“带刃针具”疗法即小针刀疗法,其较普通毫针有即时疗效显著的优势。林永青等[39]使用针刀松解32例顽固性呃逆患者脊柱带区有关病变的软组织,结果显示,治疗1个疗程后,治愈27例,随访1年,无复发者占84.4%,表明针刀治疗效果显著,提示病变软组织对支配脏腑的神经的牵拉卡压是脏腑功能失调的根本因素,也是呃逆的基本病因。周伟等[40]使用小针刀疗法治疗顽固性呃逆患者19例,治疗组患者选取茎突前缘及颈3~5横突后结节为治疗点,实施小针刀松解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小针刀治疗顽固性呃逆安全有效,且术后不良反应小。
顽固性呃逆采用针刀疗法的疗效较好。该疗法基于中医学理论,更倾向于闭合性手术的理论,对于有粘连、挛缩的组织进行松解。顽固性呃逆大多数是由于膈肌和其他呼吸肌突发的不自主强有力痉挛性收缩引起,因此,松解肌筋条索或阳性反应点对本病的治疗能起到重要的作用,且有确切的临床疗效。此外,针刀疗法操作简单、安全、方便,故其可以作为一种治疗顽固性呃逆较为理想的方法。
9 小 结
综上所述,针刺、艾灸、穴位埋线、穴位注射、电针、耳穴、眼针、针刀等中医药疗法可通过疏经通络、行气活血化瘀等作用,对顽固性呃逆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压力日益增加,该病的发病率也随之增加,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严重影响[41-42]。经济安全、方法简单、操作方便、疗效确切的中医疗法是未来治疗顽固性呃逆的重要发展方向。笔者通过分析研究近年的文献发现,中医药治疗本病有确切的疗效。然而,更多的中医药疗法研究都是关于针刺治疗本病的研究,大多数都是小样本实验,且大多数文献报道偏重于临床经验总结或小样本随机对照实验,小样本随机对照实验的概括度有局限性,诊断治疗标准不统一,其结果的可靠性不高,因此,顽固性呃逆尚无统一的中医药疗效判定标准,不能客观全面地评价中医药治法治疗顽固性呃逆的作用。今后,关于顽固性呃逆的中医药治法研究尚需要严谨的科研设计及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实验来验证其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