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脂异常的中医药研究概述*

2022-12-06祝晶晶王守富

中医研究 2022年1期
关键词:病机血脂

祝晶晶,王守富

(1.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2.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4)

血浆中脂类物质统称为血脂。血脂异常通常指血浆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h)水平增高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h)水平降低,过去常称为“高脂血症”。目前,血脂异常的中国成人患病率高达40.4%。血脂异常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进而使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发病明显增加,同时亦增加肿瘤的患病风险,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因此,如何有效防治血脂异常为当前医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近年来,围绕运用中医药防治血脂异常研究亦取得了明显进展,下面就其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1 血脂异常之中医学病名“血浊”

血脂异常虽为现代病名,但中医学古籍中有很多疾病的症状与其类似,相似的记载分散在“肥人”“痰浊”“中风”“眩晕”“胸痹”等病症中。《灵枢·卫气失常》中提到的“人有脂有膏有肉”是对“脂”最早的记载。“血浊”二字,首见于《灵枢·逆顺肥瘦》[1],书曰: “刺壮士真骨,坚肉缓节监监然,此人重则气涩血浊。”近年来,有中医学者对血液成分进行重新定义,提出“血浊”概念。随着中医学的现代发展及西医学的影响,诸多医家将血液成分的异常变化逐渐形象化及细致化,血浊这一概念应运而生。中医论治疾病是将其概念逐渐清晰明朗化,血浊概念是中医论治疾病发展的必然趋势。西医的现代疾病如脑缺血性疾病、心肌梗死、肥胖症、Ⅱ型糖尿病、嘌呤代谢疾病、动脉粥样硬化、代谢紊乱等,均表现出血浊证的特征,由此可见,血浊是发生上述疾病共同的病理基础。血脂异常是津血输化障碍,致使血液污浊,故以“血浊”作为血脂异常的中医学病名更易被广大中医学专家所接受。

2 病因病机

古代医家对血脂异常(“血浊”)的病因病机认识十分丰富,对当今临床辨证仍具极大的指导意义。《临证指南医案·痰饮》邹滋九按语:“总之痰饮之作,必由元气亏乏及阴盛阳衰而起,以致津液凝滞,不能输布,留于胸中。水之清者,悉变为浊,水积阴则为饮,饮凝阳则为痰……阳盛阴虚,则水气凝而为痰;阴盛阳虚,则水气溢而为饮。”津血同源,津血输化障碍与元气匮乏及阴盛阳衰密切相关。叶天士常谓:“肝和脾升,胆和胃降。盖胆为中精之府,能净脂化浊;肝乃藏血之脏,职司疏泄。”西医学认为,肝脏是人体的最大的代谢解毒器官,古人也认为脂质代谢主要在肝脏内完成,与现代医学理论不谋而合。《圣济总录·痰饮统论》曰:“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气之所始终也。三焦调适,气脉平匀,则能宣通水液,行入于经,化而为血,灌溉周身。三焦气塞,脉道闭塞,则水饮停滞,不得宣行,聚成痰饮。”三焦气化功能失司,水液不行,则化为饮。水液津血输布失常,与肝、脾、肾三脏关系最为密切。脾运失司,首当其冲。因脾虚,上不能输精以养肺,水谷不行,必致水液内停中焦,积久成痰,流溢各处,波及五脏[2]。中医学对其病因病机的认识经历了由浅入深的渐进过程,认为本病的发生主要归责于肝、脾、肾三脏。嗜食酒酪肥甘、情志不舒、劳倦、纵欲太过或久病体虚,脏腑气化失司,水谷输化失常,聚湿成浊,形成血浊。

郭姣等[3]研究发现,血脂异常的中医学证候分布为痰瘀互结>痰浊>气滞血瘀>肝肾阴虚。周子严等[4]分析中医药相关文献的血脂异常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和用药规律,发现其中医证候分布以痰瘀互结证最多,病性类证候要素也显示以“痰”“瘀”多见。痰浊、血瘀、气滞的形成是一个全身性、渐进性的病理过程,有因实而致者,也有因虚所为者,是人体脏腑功能失调、气血津液不归正化的病理产物。三者相互影响,互相为害。血脂异常的实质为痰瘀浸淫脉络,脉络遍及全身,所到之处甚多,日久可引起全身性疾病。

3 治 疗

3.1 论 治

3.1.1 从脏腑失调论治

隗继武教授多年临床经验得出血脂异常“病在血液,根在脾胃”的认识,脾胃失健,不能分清泌浊,膏脂、痰浊瘀滞血中为患,所谓“痰饮之患,未有不从胃起者”(《医门法律》),脾胃为生痰之源,故其根在脾胃[5]。仝小林教授认为,血脂异常的病理过程与脾瘅具有相似性,其与脾胃关系密切相关[6]。吴卫红等[7]认为,由于年老体衰, 肾虚不能温煦脾阳, 水湿不化, 水浊痰瘀互结,肾气亏虚, 膏脂不藏, 化入血中, 可引起血脂升高,故其根在肾。王永泽等[8]则认为,血脂异常病机主要为肝失疏泄,气机不畅,脾胃升降不利,三焦气化失常,气血津液输布失常所致,认为治疗本病应从肝论治。常建国[9]从肝郁气滞血瘀方面治疗血脂异常60例,总有效率为86.7%。肝主疏泄,情志不畅致肝气郁结,久而疏泄不利,气机不畅,脾胃升降失司,精微物质不能布达,结成膏脂,聚集体内,致血脂升高。

3.1.2 从气血津液输化失常论治

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10]是痰瘀证的代表,认为血脂异常病变脏腑功能亏虚是发病的始动因素,气血津液输化失常是生痰致瘀的基础;病理表现为痰瘀阻络,一般多痰瘀先生,继成瘀滞,两者胶着,侵犯血脉经络,病程进一步发展,痰瘀互结,日久则生热酿毒,痰瘀互结不仅可产生痰热,还能化生湿热,痰、瘀、热在病变过程中相互影响,又引发或兼夹其他病邪。杨园园等[11]认为,原发性高脂血症的发生与湿浊密切相关,从湿浊论治,临床可以取得的良好效果。

3.2 具体治法

高脂血症被称为“血中之痰浊”。李奇恒等[12]提出“痰瘀同治”的治法原则,指导临床用药可显著降低血浆胆固醇水平。痰浊阻遏贯穿于血脂异常始终,即使并发症痰浊病机也仍然存在,且只有兼瘀、风、湿、热、寒、虚等不同。临床辨证当谨守痰浊病机,以切断病势。诸多研究证实了从痰浊治疗血脂异常均能取得了良好的疗效,西医学认为其可能是通过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及降低血黏度等方面起作用[13-14]。

3.2.1 化痰活血法

王海燕等[15]研究化痰活血法(半夏10 g,全瓜蒌15 g,黄连6 g,茯苓15 g,当归15 g,土鳖虫6 g,山楂15 g)治疗血脂异常患者脂质代谢及血管内皮障碍的临床疗效,8周后观察组 TG、TC、LDL-C水平,血浆 ApoA1、ApoB 浓度,血浆内皮素(ET)和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值均较前明显下降。周建馨等[16]采用软坚散结法(药物由鳖甲、三棱、莪术、枳实、制胆星和石斛等组成)治疗痰瘀互结型血脂异常,治疗12周后,TC、TG、LDL-C较前明显降低,HDL-C较前明显升高。张瑞娟等[17]观察加味涤痰汤治疗痰瘀互结型血脂异常,2周后,TC、TG、LDL-C水平较前明显降低。

3.2.2 健脾化浊法

张斐等[18]观察二陈汤治疗血脂异常痰证模型大鼠10只,12周后,治疗组大鼠血脂降低明显,其机制可能与调整高脂饮食带来的脂肪酸代谢异常有关。彭绍杰教授[19]善从健脾化痰、滋补肝肾、活血化瘀法治疗血脂异常,采用益脉降脂汤(黄芪10 g,白术10 g,茯苓10 g,泽泻10 g,何首乌10 g,枸杞子10 g,黄精20 g,菊花、决明子各10 g,丹参10 g,山楂 30 g,绞股蓝20 g)加减治疗,临床疗效明显。杨金果等[20]观察黄连温胆汤治疗血脂异常60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8周后,治疗组TC、TG、LDL-C水平明显降低,HDL-C水平明显升高。

3.2.3 行气活血化瘀法

周望等[21]观察益气活血汤(黄芪 50 g,丹参、葛根各 20 g,当归、红花、川芎各 15 g,赤芍、地龙各 10 g)加减合血脂康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气滞血瘀证)伴血脂异常,4 周后,治疗组TC、TG 水平均降低。闫捷等[22]采用血府逐瘀汤治疗155例患者,治疗组可明显改善血脂异常,患者HDL-C、LDL-C、TG、TC水平较前明显改善,疗效显著。张玉昆等[23]应用补阳还五汤治疗血脂异常模型大鼠,20 d后,补阳还五汤组TG、TC、LDL-C含量降低较为明显,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脂质代谢相关酶及转运蛋白的表达来降低血脂水平。

3.2.4 温补肾阳法

金匮肾气丸为补肾助阳的常用方剂。王宜健等[24]研究发现其联合血脂康胶囊治疗脾肾阳虚型老年血脂异常效果显著,治疗组TC、TG降低,HDL-C明显升高。张丹芳等[25]发现,温肾化痰方(肉桂1 g,姜半夏、竹茹、枳实各10 g,陈皮5 g,茯苓15 g,炙甘草5 g)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脾肾阳虚型血脂异常,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王亚明等[26]临床研究发现,附子理中汤加减合温针灸联合西药治疗脾肾阳虚型血脂异常可明显改善血脂指标, 且无其他不良反应。赵敏等[27]观察右归丸治疗肾阳虚血脂异常模型大鼠,右归丸组大鼠血清中TG、TC、LDL-C含量显著下降,HDL-C含量显著升高,其可能通过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途径起到降脂的作用。

3.2.5 滋补肝肾法

崔延军[28]应用滋补肝肾法, 选取中药左归饮治疗肝肾阴虚型血脂异常,8周后,治疗组血清中TG、TC、LDL-C含量明显降低。宁澄[29]观察芦黄颗粒(漏芦30 g、黄精10 g、姜黄10 g、红花10 g、虎杖30 g、何首乌20 g组成)治疗肝肾阴虚型血脂异常,8周后,治疗组TG、TC、LDL-C含量明显降低,HDL-C含量较前升高。

3.3 其 他

3.3.1 单味中药

单味中药降血脂简便、有效。胡彩虹等[30]实验表明,黄芪中的黄芪多糖可使二酰基甘油-蛋白激酶C活性下降,Na+-K+-ATP+酶活性增加,改善脂肪代谢紊乱,可以明显降低血脂水平。王卫杰等[31]研究表明,实验组大鼠的TC、TG、LDL-C的含量明显降低,证明单方中药地骨皮中蒽醌具有良好的降脂作用。研究表明,蒸煮可改变三七总皂苷的成分,形成新的皂苷混合物,在改善高脂血症和肥胖症方面显示出非常有前途的功能,为将来在高脂血症,肥胖症和其他脂质相关代谢综合征的治疗中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基础证据[32]。

3.3.2 中成药

近年来,中成药治疗血脂异常的疗效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有研究表明,脂必泰胶囊治疗血脂异常安全有效,作用等同于阿托伐他汀钙片[33]。唐震等[34]观察心血宁片治疗气滞血瘀证血脂异常,4 周后治疗组中医证候显著改善,脂肪代谢得到改善,体质量减轻。

3.3.3 针 灸

黄迪迪等[35]观察针灸治疗重度肥胖并发高脂血症患者,3个月后治疗组TC、TG、LDL-C降低,HDL-C升高。张晖[36]观察针刺治疗不同程度肥胖合并血脂异常患者,15周后治疗组TC、TG明显降低。

3.3.4 食 疗

血脂的异常与饮食密切相关,合理的膳食指导可以有效控制血脂。近年来,诸多学者提出根据辨证施治和不同体质制成药膳粥,长期服用来降低血脂,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肯定。杨宽等[37]实验研究表明,高、中剂量的茶多酚可使大鼠血清中 TC、TG、LDL-C水平明显下降,HDL-C水平升高,组织学观察高剂量茶多酚能明显减轻肝细胞脂肪变性。研究表明,易年康宝茶是一种以四川黑茶(雅安藏茶)为基础的药品配方,其具有降脂作用而被使用,降脂作用与肠道菌群的组成改变和血清代谢产物丰度的变化有关[38]。国外有研究表明,大蒜可降低TC和LDL水平,而不是HDL和TG水平,其具有抗血脂异常的能力[39]。

4 小 结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饮食及作息不规律,血脂异常发病率逐年升高,且日渐年轻化,防治血脂异常刻不容缓。中医药在治疗血脂异常领域中取得了一定成果,较西医降脂药存在的肝肾损害、肌肉损伤、停药后血脂反弹等问题而具有独特的优势。中医药在降低血脂的同时,还注重整体调理,通过各种机制从根源消除血脂异常的发生发展。中医药治疗血脂异常有着广阔的前景。深入探讨血脂异常的中医病机,筛选优化中药复方进行临床验证及评价,并通过现代药理学研究,阐明其明确的降脂作用机制仍是中医药降脂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猜你喜欢

病机血脂
调节血脂要靠有氧运动
《黄帝内经》“病机十九条”探微
血脂常见问题解读
健康人群同型半胱氨酸与血脂的水平关系
血脂检查中的若干问题
血脂异常如何调治
以病机为主导的中医临床个体化评价方法初探
血脂异常喝花生壳首乌茶
燥邪致泻说
《伤寒论》恶寒症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