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家级非遗“洪泽湖渔鼓舞”祭祀逻辑与地域研究

2022-12-06赵燕姿张璨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20期
关键词:渔鼓洪泽湖旅游

赵燕姿,张璨

(淮阴师范学院,江苏淮安 223000)

中国是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国家, 各种人类文化遗产随着历史车轮留下璀璨印记。 随着科技的进步, 一些珍贵的文化遗产由于生产生活方式变化逐渐消失。中国拥有非遗种类繁多,保护非遗对实现民族复兴意义重大。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下,对非遗保护研究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可以促进地方文化多样性发展。非遗公约明确非遗保护范围,我国非遗保护设定合理利用、继承发展的方针,当前非遗保护研究受制于专项资金支撑不足、生存土壤逐渐消失等。洪泽湖非遗资源丰富,如传统渔具、洪泽湖布老虎系列等,古老的民间文化保护面临系列问题,包括传承人年龄老化等。 研究国家级非遗洪泽湖渔鼓舞祭祀地域文化,对非遗传承保护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国家级非遗洪泽湖渔鼓舞祭祀地域文化研究

洪泽湖渔鼓舞是我国地方音乐舞蹈的重要部分,距今已有1 000 多年的历史,渔鼓舞源自古代萨满文化中驱鬼逐疫的萨满祭祀舞, 洪泽湖渔鼓舞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被列为国家级非遗[1]。 由于经济全球化冲击,洪泽湖渔鼓舞面临生存危机,目前有关洪泽湖渔鼓舞理论研究匮乏, 有关洪泽湖渔鼓舞本土研究较少, 传承洪泽湖渔鼓舞地方舞蹈文化对我国非遗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有利于洪泽湖水域特色文化建设。

1.1 非遗洪泽湖渔鼓舞

洪泽湖渔鼓舞是江苏传统民间舞蹈, 分布于洪泽泗洪等地, 是洪泽湖民俗文化特色民间舞蹈表演形式,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渔鼓舞最初产生于泗洪县半城一带,在明清时期达到鼎盛,舞台由大船连接成,由老艺人口中念唱表演,念佛记是主要曲调。 封建社会被当作迷信活动,随着社会的发展,湖区艺人加入渔作场景,遂改称为洪泽湖渔鼓舞,新中国成立后洪泽湖渔鼓由女演员上台表演, 舞蹈动作变得舒展奔放,用打捞等动作表现渔业劳动者的形象。

洪泽湖渔鼓舞在洪泽湖地区不断发展成熟,前身是北方太平鼓, 明末清初渔鼓作为渔民烧大纸还原祈祷用具,随着大洪泽湖形成,渔鼓用于烧大纸祭祀活动,在鼓面增加大红鲤鱼形象。清末时期出现制作渔鼓的民间艺人,渔鼓工艺精细,鼓面皮制品薄如纸,活动于洪泽湖从事表演者达千人,逐渐演变为逢年过节活动娱乐形式。 抗战时期渔鼓舞被赋予宣传抗日的内容,解放初期沿湖地区从湖区没收渔鼓,渔鼓早期为铁匠用铁打制,制作工艺复杂,随着文艺工作者的挖掘,蒙面改为厚皮纸,鼓面绘制水波纹鲤鱼等彩图。明末渔鼓腔调为神汉祷告时神头口中絮语,随着渔鼓声哼呀叽呀[2]。洪泽湖渔鼓舞表演者为男演员,在船头观众多时将船只合并成舞台作为演出场地。渔鼓舞艺人在生活中不断演变,逐步融入曲艺演唱,改变过去的娘娘腔,舞蹈表演出现前后游等舞姿。

1.2 洪泽湖渔鼓舞祭祀地域文化

江苏泗洪县半城镇境内洪泽湖中岛屿上生活150 多户人家, 南宋末年绍兴金龙山书生谢绪为洪泽湖大王原型, 谢绪为人慷慨好读书,1275年谢太皇太后携宋恭帝归降元军, 谢绪与义士举兵抗击元军战死葬于金龙山, 浙人以其名号作为反元复宋寄托,朱元璋与元将海牙激战,战局不利,突然间风向转变,明军顺流获胜,认为是谢绪神明相助,大明统一后下旨建庙水畔。 敬大王祭祀是穆敦岛居民祈求平安的祭祀活动,洪泽湖大王庙设祭坛摆放祭品,老艺人在两面草席舞台表演渔鼓剧目。 祭祀自早晨六点到次日凌晨[3]。

敬大王祭祀仪式深受湖区居民认可, 渔鼓舞具有祭祀与保存民俗功能。 祭祀是洪泽湖区居民精神生活的重要部分, 每逢四月湖区居民参加祭祀祈求来年风调雨顺, 洪泽湖渔鼓舞作为去邪除祟仪式性表演[4]。民俗是人类社会长期发展中形成的与居民生活相关的民间风俗习惯, 民间风俗为舞蹈艺术提供内容与表现环境, 民间舞蹈往往与民间风俗渗透融合, 洪泽湖渔鼓舞通过敬大王祭祀仪式等民俗活动实现传承。 洪泽湖渔鼓舞是湖区民间艺术表演的重要部分, 适逢庆祝集会等活动开展洪泽湖渔鼓舞表演,渔鼓舞用肢体语言方式展现民俗文化,定期举行民俗表演丰富居民的生活, 渔鼓艺人在表演中获得身心解放。

2 国家非遗洪泽湖渔鼓舞发展现状

2.1 洪泽湖渔鼓舞生存基础

洪泽湖渔鼓舞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体现不同时期渔民生活习惯、兴趣审美等,洪泽湖渔鼓承载湖区渔民生产生活原始记忆, 保留湖区许多濒临失传的民间艺术。 洪泽湖渔鼓舞价值在于对人的教化功能强,教育居民善待湖中生物,对建立淳朴民风具有现实意义。 洪泽湖渔鼓舞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与经济价值, 洪泽湖渔鼓舞非遗保护通过成立组织开展活动、建立展馆、开展普查等措施促进渔鼓舞民间艺术文化的发展。

洪泽湖渔鼓舞广为流传源于深厚传统文化底蕴形成的独特动作特点, 其生命力根植于农村群众与民间艺人的不懈追求[5]。中国民间舞蹈文化具有强大的包容性,洪泽湖渔鼓舞表演以民间小调为基础,丰富渔鼓舞的内容,提高其艺术表现力。渔鼓舞表演者可以自由调整演出形式,唱词采用当地方言土语,观赏者可通过不同审美方式欣赏渔鼓舞, 使渔鼓舞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得以适应发展。 渔鼓舞艺人凭借灵活表演技巧获得百姓的喜爱。 泗洪县半城镇穆敦岛村每年举行祭祀活动, 洪泽湖渔鼓舞是民俗活动的重要内容,渔鼓舞参与民俗活动,满足群众的精神需求。渔鼓舞民间舞蹈靠口传身教的方式传承,由于洪泽湖渔鼓舞根植于水域, 古老祭祀文化培育洪泽湖渔鼓舞,促进民间民俗文化艺术的发展。

2.2 非遗洪泽湖渔鼓舞发展面临的问题

洪泽湖渔鼓舞种类形式纷繁, 为保护洪泽湖渔鼓优秀非遗, 县政府与文化广电新闻局等部门采取系列措施进行抢救保护,加快推进非遗保护工作,采取系列可行措施推进洪泽湖渔鼓舞非遗的发展[6]。经济高速发展使得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很大变化,洪泽湖区域人们的娱乐方式改变,渔鼓舞文化逐渐消失,抢救保护工作面临严峻形势。目前洪泽湖渔鼓舞发展面临职能建设运转滞后、 传统意识文化萎缩困境,非遗保护存在缺乏政策资金支持、生产土壤消失、项目传承后继乏人等问题。

城市化转变中乡村青年进入城市工作, 将先进的技术思想带回农村,民间艺术不受重视,古老的民间舞蹈面临巨大危机。 新时代文化理念使得人们的娱乐活动发生变化,新媒体娱乐方式取代渔鼓舞。随着生活方式改变,洪泽湖渔鼓舞民间特性萎缩。随着科技的发展, 信息化时代年轻人对传统文化产生倦怠,产生于民间的艺术形态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关系到文化价值的呈现。 文化馆职能是对民族文化遗产进行收集和整理, 江苏省县区非遗保护中心大多设在群众文化馆, 如何发挥文化馆在非遗保护中的作用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目前洪泽湖渔鼓舞非遗保护职能模糊、工作机制运转不畅制约民间文化艺术的发展。文化站专业队伍匮乏,无法采取措施对洪泽湖渔鼓舞进行抢救性保护。 普查整理民间文化遗产工作停留于表面,缺乏对非遗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7]。

洪泽湖渔鼓在鼎盛时期活跃着百余个渔鼓班子,打破家族体系出现收外徒现象,目前民俗馆内很冷清,半城镇洪泽湖渔鼓项目面临传承困境,洪泽湖渔鼓师徒传承关系消失,健在传承人年事已高,具有高水平的年轻传承人严重不足, 新艺人供给不足导致传统文化传承困难。 洪泽湖渔鼓是植根于半城民间的艺术,由于半城镇历史上是封闭的区位条件,物资匮乏年代渔鼓舞发展迅速, 改革开放后经济快速发展,渔民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对洪泽湖渔鼓舞发展产生巨大冲击。 洪泽湖区域范围涉及宿迁地级市与盱眙县等县区,域内非遗资源具有共性。目前地方非遗保护工作缺乏沟通, 各地保护措施存在差异加大了保护难度。

3 洪泽湖渔鼓舞非遗传承发展对策

民间舞蹈在人类文化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洪泽湖渔鼓舞在本地文化发展中具有重要价值, 保护好洪泽湖渔鼓舞对区域传统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文化是地区传统精神支撑, 洪泽湖特色文化不同于其他区域文化, 洪泽湖渔鼓舞传承传统文化重要内容, 在对其保护利用基础上才能有效建设洪泽湖特色文化。 目前洪泽湖渔鼓舞非遗传承保护面临多方面挑战,需要通过培育保护理念、明确发展定位、探索科学保护模式,促进洪泽湖渔鼓舞文化发展。

3.1 洪泽湖渔鼓舞非遗保护理念定位

洪泽湖渔鼓舞非遗保护要树立品牌式节日式理念,明确注重品牌定位,形成联动产业发展定位,通过开发促进渔鼓保护, 采取举办旅游活动的保护模式。旅游商品对旅游区至关重要,创立洪泽湖渔鼓舞品牌,通过丰富旅游产品文化内涵,让游客在旅游消费中领悟渔鼓舞文化气息,是对渔鼓文化的传承。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品牌效应的提高,通过产品包装策划能促进产品销售,使渔鼓舞特色产品得到循环保护。

洪泽湖渔鼓保护关键是提高品牌效应, 对外宣传要强化半城—洪泽湖渔鼓市场推广, 加大品牌效益的推广, 可以将洪泽湖渔鼓非遗作为渔鼓艺术品牌,将“特色水母水淹泗洲城”确立为主打曲目,深挖自身特色,走品牌化路线。半城洪泽湖渔鼓知名度较高,群众认同感未得到有效发挥,渔鼓文化是半城人文资源的重要文化内涵, 要把当地人文资源与历史传统结合形成特色文化产品。 在县城周边人流量密集的区域兴建渔鼓舞文化主题广场, 将文化艺术形式等与地区民俗文化融合。 半城镇自古是典型水乡城镇,红色湿地等旅游资源丰富,由于旅游资源未融合形成有机体,影响洪泽湖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要结合半城现有资源优势开发整合渔鼓旅游资源,将红色旅游资源等与渔鼓旅游资源整合开发, 多方位开发乡村旅游资源, 弥补渔鼓旅游资源内容形式的不足。

3.2 洪泽湖渔鼓舞非遗保护措施

洪泽湖渔鼓非遗保护需要从景观建设与品牌开发入手,举办系列旅游活动。渔鼓舞景观建设包括主题公园、广场演出景观等。渔鼓演出景观设计依托现有演出形式分为动、静态,静态以渔鼓舞图片宣传画等为主要形式,动静态形式结合增强演出景观魅力。渔鼓舞品牌开发包括独特的舞蹈标志、 非遗品牌形象定位与生动解说词。 将洪泽湖渔鼓动作组合成为渔鼓舞蹈标志性动作, 以蕴含深厚文化背景的舞蹈动作吸引游客注意力。

渔鼓旅游商品开发有助于促进渔鼓保护, 对提高当地旅游形象意义重大, 要加大旅游产品开发设计,通过注册洪湖渔鼓品牌、制作旅游食品、开发纪念品等措施促进渔鼓舞非遗动态传承。 渔鼓旅游活动包括鼓励民间多样化艺术演出、举办渔鼓音乐节、定期举办半城渔鼓文化节等。 民间渔鼓艺术表演具有很强的原生性, 其民间艺术独特文化魅力带给游客生活乐趣,表演不受时间限制,内容丰富多样,当前演出费用由政府提供,表演者为传统渔鼓队。洪泽湖渔鼓调种类多样,很多曲目失传,要借助博物馆载体工作对古调恢复包装, 通过音乐节活动制作保存音视频等丰富渔鼓旅游的内容。 随着县域经济的发展,洪泽湖渔鼓非遗保护工作日益复杂,拓宽思路探索有效的洪泽湖渔鼓保护路径对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意义重大。 要建立经费保障机制, 强化主流媒体引导,培育文化生存土壤,促进洪泽湖渔鼓舞非遗发展。

4 结语

该文深入研究国家级非遗洪泽湖渔鼓舞祭祀地域文化,全面分析洪泽湖渔鼓舞非遗保护发展现状,提出非遗洪泽湖渔鼓舞保护传承策略。 非遗保护是我国文化建设发展的模式, 洪泽湖渔鼓舞国家级非遗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 洪泽湖渔鼓舞地区由于经济发展落后,民间传统文化逐渐流失。现代社会的发展, 对洪泽湖渔鼓舞非遗传承保护提出巨大挑战,目前洪泽湖渔鼓舞发展面临严峻的形势,加强洪泽湖渔鼓舞传承保护非常迫切。 洪泽湖渔鼓舞非遗蕴含深厚的文化底蕴,经历漫长的岁月沉淀,需要加强创新传承发展。

猜你喜欢

渔鼓洪泽湖旅游
浩浩碧波润江淮——洪泽湖
地方保护经验对零陵渔鼓保护和传承的启示
国内渔鼓分布情况探析
洪泽湖绿
洪泽湖渔家
让学生近距离感受非遗魅力
旅游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
“渔鼓”情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