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牛出血性败血症的防治

2022-12-06董康平

畜禽业 2022年8期
关键词:出血性败血症氏杆菌

董康平

(甘肃省陇南市成县纸坊镇畜牧兽医站,甘肃 成县 742511)

0 引言

牛岀血性败血症属于急性、热性传染病,该病在牛群中普遍流行,一般环境温度突变、通风不良、营养不足或卫生条件较差的牛群发病率较高,如果救治不及时,就会加重病情或诱发牛群感染其他疾病,甚至致使牛只发生死亡。牛出血性败血症通常有出血性败血型、肺炎型和水肿型3种,在临床方面表现的症状也有所区别,剖检病变主要是各个组织脏器发生出血性病理变化,给机体造成严重损害,防治措施不当,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所以日常生产中应该以预防为主,并且在牛群发病后,通过实验室进行药敏试验,选择高敏药物进行治疗,尽量降低牛出血性败血症给牛群带来的危害。

1 病原学

引起牛出血性败血症的病原菌是多杀性巴氏杆菌,除了能够感染牛羊外,对禽类和猪群也可以产生危害,该菌呈球杆或短杆性状,大多情况下呈单个出现,个别呈短链或成对存在,没有芽胞和鞭毛,属于革兰氏染色阴性菌。病菌在自然环境中抵抗力相对较差,在气候干燥情况下可以存活2~3 d时间,在排泄物或分泌物中能够存活6~10 d,阳光照射下几分钟就会失去活性,生产中常用的消毒药物都可以将其快速杀灭。随着饲养牛群数量增加,使用药物预防和治疗频率或剂量增加,会使巴氏杆菌的耐药性逐渐增强,在实际生产中给防治该病带来一定难度。

2 流行特点

2.1 传染源

病牛是传播牛出血性败血症的主要传染源,在病牛临死前血液中存在少量病菌,在病牛死亡后几小时或机体丧失抵抗能力时,病牛机体的组织器官和体液中存在大量病菌,此时采集病料有利于实验室进行培养和疾病诊断,最重要的是必须做好病死牛只的消杀和无害化处理工作,避免病菌向环境中发生扩散。病牛能够通过分泌物和排泄物向环境中排放病菌,对周围健康牛群造成严重威胁[1]。

2.2 发病诱因

多杀性巴氏杆菌在牛只的上呼吸道普遍存在,可以在健康牛的呼吸道、消化道黏膜分离到巴氏杆菌,通常情况下对机体没有任何影响,表明该菌属于条件性致病菌,在健康牛只机体中广泛存在。如果牛群饲养管理水平较高,环境条件和饲料营养适宜,机体抗病力较强时,牛体内存在的巴氏杆菌就会受到抑制,牛只维持健康状况,不会感染牛出血性败血症。

但是在牛群受到应激条件,如饲养密度大、空气污浊、长途运输、温度突变、过度劳役、滥用药物、饲喂不当、环境噪音等情况下,自身免疫力降低,外界巴氏杆菌就会趁虚而入,致使牛群感染牛出血性败血症。此时机体内存活的巴氏杆菌就会解除抑制状态,加快繁殖,一些病菌通过黏膜进入血液,经过血液循环在机体内进行扩散,促使牛只发生全身性败血症。一些病菌扩散到机体局部对器官产生伤害,如巴氏杆菌循环到肺脏或下呼吸道等部位,引起病牛感染肺炎或支气管炎。

2.3 感染途径

巴氏杆菌可以经过呼吸道、消化道、血液和黏膜接触等进行传播。在发病牛只的呼吸道黏膜上蓄积大量病菌,病牛在咳嗽或打喷嚏时将病菌排泄到自然环境中,这些巴氏杆菌可以与空气中的凝胶或灰尘结合在一起,逐步发生移动或扩散,尤其是圈舍内空气污浊,健康牛只极易经过呼吸道感染牛出血性败血症。病牛的分泌物中也会携带病菌,会污染环境中的用具、设备、饲喂器具等,然后进一步对饲料和饮水造成污染,导致健康牛群通过消化道感染牛出血性败血症。另外,在免疫接种过程中,如果对所用器具没有严格消毒,还会通过针头传播病菌[2]。牛出血性败血症的发生没有明显季节性,通常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病,尤其季节转换时发病率较高,所有年龄、品种的牛群均可以感染牛出血性败血症。

3 临床症状

牛出血性败血症的潜伏期大约是3~6 d,由于病菌对机体产生的损害程度不同,在临床方面通常表现3种类型:急性败血型、 肺炎型和水肿型。

3.1 急性败血型

在临床方面常见急性败血型发生,病牛体温突然升高到41℃,且高烧不退、精神萎靡、鼻镜干燥、被毛粗乱、食欲下降、采食量减少或停止采食,随着病情发展,病牛机体衰竭,眼睛和鼻腔流出黏液、粪便稀软且携带血液或腺胃蛋白,有的尿液中也会携带血液,如果救治不及时,病牛在发病后1~2 d就出现死亡现象。

3.2 肺炎型

肺炎型发病症状比较缓和,病牛表现精神不振、站立角落、体温升高、呼吸频率和心跳速度加快、眼结膜充血、鼻腔鼻涕发红、咳嗽严重,对胸部进行叩诊表现明显的疼痛感,听诊出现浊音区,且支气管啰音,随着病情延长,听诊时可以听到胸膜摩擦音。

3.3 水肿型

病牛表现精神萎靡、局部发生水肿,对水肿局部按压可以看到明显的痕迹,病牛表现疼痛感,尤其是头颈部位和胸腹部水肿比较突出。同时咽喉和舌头肿胀,且对气管产生压迫致使呼吸受阻,病牛发生呼吸困难症状或窒息死亡。有的病牛出现眼睛流泪和眼睑肿胀、眼结膜发绀症状,有的病牛发生腹泻和脱水现象,最后衰竭死亡。

4 剖检病变

4.1 急性败血型

对病死牛只进行剖检,可以看到胸腔内蓄积大量液体,黏膜表面点状出血,淋巴结肿胀或出血、心脏、肝脏、肾脏等主要脏器充血、变性且出现点状出血。肌肉、黏膜、皮下组织出血,脾脏表面有出血点。

4.2 肺炎型

病死牛只的肺脏出现明显纤维素性炎症,胸腔蓄积大量纤维素样物质,胸膜有点状出血,且有纤维蛋白附着。肺脏组织有灰白色或红色肝变区,肺脏表面呈现不同色彩,肺小叶间组织增宽,有的肺脏出现小病灶。肠道黏膜脱落,肠壁变薄,肠管内蓄积大量黏液或血液等内容物。

4.3 水肿型

剖检病死牛可见胸前、头颈部皮下组织发炎和水肿,舌头和周围组织肿胀,颈部皮下和咽喉水肿,切开有黄色渗出物且混合血液,咽喉和会厌软骨有黄色胶冻样浸润,颈部和咽喉淋巴结肿胀。

5 疾病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以初步诊断牛群感染了牛出血性败血症,然后在实验室将病料或体液制成涂片,采取美蓝、瑞氏等普通染色都可着色,再进行镜检,可以看到中间着色浅、两端着色深的卵圆形球菌。同时采集病料组织,在添加血液或血清的培养基上面可以很好的生长,在37℃条件下,经过24 h培养,可以看到灰白色、光滑隆起、闪光、边缘整齐的菌落。另外,经过肉汤培养,在试管底部可以看到菌环。这样就可以确诊牛只感染牛出血性败血症。

6 治疗方法

一旦确定牛只感染巴氏杆菌后,需要选择敏感药物进行治疗,临床方面常用的药物有青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强力霉素、氟苯尼考、阿米卡星和磺胺类药物等。然后根据发病症状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对于症状较轻的可以给病牛肌肉注射400万IU的链霉素,2次/d,连续注射3 d。 对于病情严重的病牛可以静脉注射300 mL的葡萄糖溶液、900万IU的青霉素钠盐和40 mL的VC,静脉注射1次/d,连续注射3~4 d。对于呼吸困难病牛可以使用500 mL葡萄糖溶液、800万IU青霉素钠盐、0.5%氢化可的松250 mL和20 mL的氨茶碱注射液,分别进行静脉注射,注射1次/d,连续注射3 d,治疗效果良好[3]。

在选择给药途径时,尽量使用注射方式,不要选用口服方式给药,因为牛群瘤胃中的益生菌群较多,抗生素经过口服进入瘤胃内,就会严重破坏瘤胃的微生物环境,引起瘤胃蠕动缓慢和内容物发生酸败,进而加重病情或不利于病牛恢复健康。在注射给药后,一定要注意用药剂量合理。保证短时间内血药浓度达峰值,这样可以快速杀灭机体巴氏杆菌,帮助病牛尽快恢复健康。

7 预防措施

7.1 免疫接种

目前预防牛出血性败血症主要使用巴氏杆菌灭活油乳苗,根据牛只体重来决定使用疫苗的剂量,一般体重低于100 kg的使用4 mL,体重高于100 kg的接种剂量为6 mL,一般使用皮下或肌肉注射方式进行接种,牛只在接种巴氏杆菌疫苗后经过2~3周时间,牛群自身机体产生较高的抗体滴度,能够有效抵御外界病菌的抵抗力。使用灭活疫苗不仅副反应较小,而且还不会返毒和向环境中散发病菌,避免疫苗对养殖环境造成污染[4]。

使用灭活疫苗注意事项:在免疫接种之前先对疫苗进行预温,能够有效减少疫苗产生的应激反应,因为疫苗温度过低会对机体局部产生损害和降低免疫效果。并且在接种过程中随时晃动疫苗瓶,避免底部沉淀而导致接种剂量不准确。疫苗接种前1周,不要使用消炎镇痛和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例如广谱抗生素、地塞米松、安乃近、氨基比林、对乙酰氨基酚等,否则也会降低疫苗效价而影响免疫效果。

7.2 全面消毒

虽然在牛只体内巴氏杆菌能够产生很强的致病力,但是在自然环境中病菌的抵抗力较弱,生产中常用的消毒药物都能够杀灭。建议在牛群活动场所铺撒生石灰,不仅可以吸收多余水分,还能够起到良好的消毒效果。尤其是一些走廊、墙根等角落需要彻底清扫和消毒,杀灭环境中存活的巴氏杆菌。牛场门口设置消毒池和消毒间,对外来车辆、人员和物质进行消毒,避免从外界携带巴氏杆菌入场。

牛舍地面和墙壁要用2%~3%的火碱溶液喷洒,消毒2次/周,使用0.1%的新洁尔灭或0.2%硫酸氢钾溶液进行带牛喷雾消毒,保证雾滴均匀且没有死角,减少健康牛群摄入巴氏杆菌的机会。饲养人员、技术员的衣物清洗1次/d,避免巴氏杆菌黏附衣物上面进行扩散[5]。

7.3 减少应激

因为应激是诱发该病的主要原因,所以减少应激情况是预防该病的关键措施。首先,在牛群更换饲料时,需要逐渐过渡饲喂,一般应该经过1周时间的过渡,才能够减少饲料改变给机体带来的不适应。其次,饲养人员需要时刻关注天气变化,根据外界温度随时调节牛舍的通风和保温系统,避免牛群发生感冒或呼吸道疾病。饲喂期间应该按照程序认真操作,减少操作带来的噪音,并且保证圈舍外环境安静,避免噪音给牛只带来的应激。最后,在转群或运输前后需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减缓环境突变给牛群带来的不良影响。另外,需要适当减少牛群劳役情况,有利于维持牛群处于健康状况。

7.4 保证饲养密度合理

随着牛群日龄的增加,随时进行分群饲养,将不同体重和性别的牛只放在一栏饲喂,并保证饲养密度合理。这样既可以促使牛群获取充足均匀的营养,减少牛只之间相互竞争发生的伤亡,又方便饲养管理和提高养殖效率。

7.5 科学饲喂

随着牛群年龄的增加,应随时调节饲料配方,结合搭配饲喂来保证牛只获取充足的营养,避免营养不良而影响机体健康。首先,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饲喂程序,饲养人员每天定时定量饲喂牛群,这样有利于形成良好的饲喂规律,能够有效提高牛群食欲和饲料转化率,并在减少饲料浪费的前提下,防止牛群摄入营养不足。其次,结合牛只体况和膘情适当补充维生素、蛋白质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对维持牛群处于健康状况非常重要。最后,在每次饲喂之前必须将剩余饲料清理干净,并对料槽进行消毒,避免饲料受到巴氏杆菌的污染[6]。

7.6 加强饮水管理

加强饮水管理对防治该病具有重要意义。在饲喂牛群之前供给充足干净的饮水,并随时添加饮水,1次/d定期清洗和消毒水槽,减少巴氏杆菌对饮水的污染,有条件的可以在饮水系统内添加酸制剂,有利于抑制饮水中巴氏杆菌的繁殖,减少牛群摄入病菌的风险。还应对整个饮水系统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减少饮水外溢或漏水现象,避免牛舍湿度过大而加快巴氏杆菌繁殖速度,进而降低牛群发生该病的概率。

7.7 合理使用饲料添加剂

在饲料中添加微生态制剂,能够促使牛机体内的优势菌群进行繁殖,进一步抑制巴氏杆菌的繁殖,有利于维持机体健康。在牛群发生应激情况下,可以在饲料中添加VC、氨基酸等营养物质,减缓应激反应。还可以在饲料中添加黄芪多糖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增强对巴氏杆菌的抵抗能力[7]。

8 结语

随着养牛业规模化发展,饲养牛群数量越来越多,如果牛群处于饲养密度大、过度劳役、环境突变等情况下,而养殖户防疫意识淡薄、免疫接种和卫生消毒程序不健全,病菌就会趁虚而入或者体内的巴氏杆菌过度繁殖,致使牛群感染该病。牛群一旦受到巴氏杆菌的侵扰,自身机体或器官受到直接损害,防治不及时还会引起死亡现象,即使牛只康复后,其生长速度也会减缓、饲料转化率降低,并向环境中长期排放巴氏杆菌,对健康牛群产生不利影响,所以必须做好该病的预防工作,在日常生产中需要加强免疫接种和卫生消毒,改善圈舍环境,减少环境中巴氏杆菌对机体产生的侵扰,提高牛群自身免疫力和抗病能力,保证机体代谢旺盛,促使机体内的巴氏杆菌处于抑制状态,有利于维持牛群健康生长。

猜你喜欢

出血性败血症氏杆菌
自动痔疮套扎术治疗出血性痔疮患者的临床有效性研究
PAI-1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rt-PA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和血管再闭塞的相关性
低分子肝素在新生儿败血症治疗中的效果探究
探讨降钙素原及超敏C-反应蛋白在早产儿医院感染败血症早期诊断意义
羊巴氏杆菌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实验室诊断和防控措施
探讨磁共振增强减影技术在颅脑出血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布氏杆菌病,你了解多少
牛羊布鲁氏杆菌病的综合诊断与防治
试论羊布鲁氏杆菌的综合防控措施
警惕:全球每五名死亡者中就有一人死于败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