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疫精神融入医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与路径

2022-12-06施莹芳晋竹筠邢晓梅

卫生职业教育 2022年12期
关键词:医科医学生抗疫

施莹芳,晋竹筠,邢晓梅

(昆明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2020年新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国。在这场同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1]。抗疫精神是中国精神的传承和延续,其中蕴含着深刻的思想政治教育意义。医学生未来是从事医疗卫生事业的专门人才,医科类院校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医学人才的重任。在这个特殊时期,医科类院校应当利用好疫情这一“思政大课堂”,将抗疫精神融入医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导广大医学生涵养爱国情怀、坚定理想信念、自觉肩负使命、不断夯实本领,成为合格的医务工作者,为国家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民健康水平的提升贡献力量。

1 抗疫精神的基本内涵

抗疫精神的内容是“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对抗疫精神进行了阐释。生命至上,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深厚的仁爱传统和中国共产党人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举国同心,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同甘共苦的团结伟力;舍生忘死,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敢于压倒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压倒的顽强意志;尊重科学,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实践品格;命运与共,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和衷共济、爱好和平的道义担当[1]。伟大的抗疫精神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实践中展现出的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意志品格的总和,延续和传承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中国精神在抗疫实践中的集中体现。

2 抗疫精神融入医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性审视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生在思想行为方面出现新特点,同时网络开放性的特点也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挑战。因此,充分利用疫情防控这一契机,将抗疫精神融入医学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对其加以教育引导就显得尤为必要。

2.1 当代医学生的思想状况出现消极因素

受多元的思想文化、市场经济趋利性的弊端以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意识形态渗透等因素的影响,当前医学生在思想意识、行为取向、价值观念方面存在消极的一面,同时当代医学生成长的环境比较优越,缺乏在艰苦环境中奋斗历练的经历,因而医学生的思想观念呈现出个人追求物质化、行为取向利己化、生活追求享乐化、理想信念淡薄化等特点。将抗疫精神融入医学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能够引导医学生正确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的形成,促进医学生成长成才。

2.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2]。这就要求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牢牢抓住时代主题,紧密结合新形势新变化,因时制宜,顺势而为。此次疫情防控就是一堂生动的思政课,特别是对于医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医科类院校要及时把握住这一契机,有效运用抗疫精神中的育人元素对医学生开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增强教育的及时性,顺势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2.3 在疫情防控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要抓住契机,加以引导

自全国上下开始全力进行疫情防控以来,网络谣言、不实报道屡见不鲜,加之西方国家对我国进行恶意诋毁,一些别有用心的言论随之渗透进网络平台,这就对开展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挑战。但是,谣言和诋毁也无法抹去我国在疫情防控中取得的成效,无法掩盖广大医护工作者在抗疫一线所体现出的精神和担当,这又为当前开展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良好契机。因此,医科类院校要抓住这一契机,将抗疫精神融入医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对其加以引导,用我国的抗疫实践和成效击溃谣言。

3 抗疫精神融入医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意蕴

抗疫精神是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抗疫精神融入医学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当中,对于医学生正确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的塑造、医科类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提升以及国家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3.1 从学生成长层面,有助于引导医学生树立良好的思想品质和正确的价值观念

3.1.1 有助于涵养医学生的家国情怀 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克服千难万险跨越历史长河走到今天,爱国主义精神是重要的精神支撑。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全国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奋力抗击疫情。医护人员奋战一线,各行各业的工作者坚守岗位,广大群众居家防控……每个人都以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为抗疫贡献力量。正是千千万万中国人民“舍小家、为大家”的行动凝聚起了无坚不摧的爱国力量,在疫情中用实践传承延续了爱国主义精神。将抗疫精神融入医学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能够让学生从全国上下团结抗疫中直观感受到爱国主义精神,有助于涵养医学生的家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3.1.2 有助于坚定医学生的理想信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3]。当疫情来临,无数医护工作者主动写下“请战书”,义无反顾,奔赴前线。他们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将救死扶伤之责扛在肩上,用实际行动践行了自己的使命和誓言,彰显出顽强的意志品质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将抗疫精神融入医学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能使医学生从广大医护工作者的实际行动和精神品质中进一步认识到医生这一职业的使命和价值所在,有助于增强医学生的职业认同,引导其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

3.1.3 有助于坚定医学生的“四个自信”为应对疫情,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国迅速形成统一指挥、全面部署、立体防控的战略布局。我们迅速凝聚起全国人民的抗疫合力,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初步遏制疫情蔓延势头,用3个月左右的时间取得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我们之所以能够取得巨大的抗疫成果,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具备的巨大优越性。将抗疫精神融入医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能够让学生体会到我国的国家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从而加强医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有助于坚定医学生的“四个自信”。

3.1.4 有助于培养医学生的担当精神 医学生今后要履行自身的职责使命,需要具备勇于担当的精神。疫情期间,有4.2万多名驰援湖北的医护人员,其中有1.2万多名是“90后”医护人员,其中有一部分还是“95后”和“00后”。他们在抗疫最前线担当起作为医者的责任,在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奉献着自己的青春。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广大青年用行动证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好样的,是堪当大任的。将抗疫精神融入医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青年群体的事迹能够发挥榜样示范作用,让医学生感受到自己身上的力量,激发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从而主动肩负起救死扶伤的职责。

3.1.5 有助于医学生感悟生命的意义 医生救治的是患者,面对的是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是每个医学生都要树立的意识。自疫情发生以来,我们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医护工作者全力以赴救治患者,没有放弃任何一个人。但是与此同时,一些医生、警察、基层工作者在抗疫过程中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将抗疫精神融入医学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一方面能够让医学生体会到生命的珍贵,尊崇生命至上、为民服务的价值理念;另一方面也能够让医学生去探寻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认识到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和奉献。

3.1.6 有助于引导医学生崇尚科学 科学探索精神的培养塑造有助于医学生打牢专业知识基础。疫情期间,我们始终坚持科学防控,无论是核酸检测、疫苗研发、制订并公布诊疗方案、采用中西医结合的诊疗方式,还是分级差异化防控、健康码识别,都展现出中国人民尊重科学、求真务实的精神品格。将抗疫精神融入医学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能够让医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在抗疫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有助于激励医学生探索科学,提升专业知识与技能水平,培养尊重科学、崇尚科学、热爱科学的精神品质。

3.2 从教育工作层面,有助于医科类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

3.2.1 有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提升教育效果 一段时期以来,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存在教育针对性不足、不贴近学生实际等问题,导致教育效果不理想。对于医科类院校,将抗疫精神融入医学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能促进思想政治工作提质增效。首先,疫情属于医疗卫生领域发生的事件,抗疫主力是广大医护人员,都与医学生未来从事的领域、行业息息相关,用抗疫精神引导教育医学生,能激发医学生参与教育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其次,疫情中医护工作者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抗疫精神,涌现出许多先进的人物和事迹,在对医学生开展教育的过程中引入这些生动的素材,能够丰富和充实教育内容,避免教育内容空洞乏味,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同时,广大医护人员身上所彰显的精神品格也是作为医学生需要具备的职业品德和素养,基于此开展医德医风教育能增强教育的针对性,进一步提升教育效果。

3.2.2 有助于筑牢医科类院校意识形态阵地 自从疫情发生之后,西方国家便开始利用舆论攻势,制造诸多莫须有的“罪名”抹黑、诋毁、“甩锅”我国,利用疫情加紧展开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但是,我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之下,团结抗疫,取得了巨大的成效,彰显出了中国效率、中国力量和制度优势,这些不可磨灭的事实是对谣言污名最好的回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4]。在这样的情况下,医科类院校如果将抗疫精神融入医学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通过我国具体的抗疫实践、取得的实际效果、典型的人物榜样来宣传抗疫精神,讲好中国故事,弘扬正能量,唱响主旋律,在培养医学生正确的思想品质和价值观念的同时,引导医学生分辨网络上的不实言论,不轻信西方国家对我国的抹黑和诋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就能不断巩固医科类院校意识形态阵地,筑牢意识形态安全防线。

3.3 从国家发展层面,有助于国家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民健康水平的提升

3.3.1 有助于培养合格的医疗卫生事业人才队伍 医科类院校肩负着培养合格医学人才的重任。一名合格的医务工作者必然是德才兼备的,既要有仁心,也要有仁术。医科类院校在开展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医德医风教育和专业知识教育是重要的教育内容。抗疫精神能够从理想信念、责任担当等方面提升医学生的职业品德素养,同时也能培养医学生尊重科学、崇尚科学的意识。思想是行为的先导,对科学的尊崇之情也能够引导医学生在实际学习工作中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用科学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因此,医科类院校将抗疫精神融入医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让医学生从抗疫精神中汲取精神力量,有利于从“德”和“才”两方面助力医学生的成长,对于培养合格的医疗卫生事业人才队伍有着重要意义。

3.3.2 有助于“健康中国”战略目标的实现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要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和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5]。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健全、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都离不开广大医学生的努力奋斗。医科类院校在培养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和价值观念的同时,也为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目标提供了人才储备。因此,有效运用抗疫精神对医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医学生提升专业技术水平,以救死扶伤、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为己任,从长远发展来看,有利于国家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民健康水平的提升,从而促进“健康中国”战略目标的实现。

4 抗疫精神融入医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侧重点

将抗疫精神融入医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在开展相关教育活动时需要找准教育的侧重点。根据抗疫精神的育人价值,可以将抗疫精神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医德医风教育、使命担当教育、生命观念教育和科学精神教育。在思想观念上,要重点培养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深刻情感,服务人民、服务社会的崇高理想,仁爱宽厚、克己奉公的良好医德,救死扶伤、甘于奉献的职责担当,尊重生命、敬佑生命的价值理念,以及崇尚科学、刻苦钻研的精神品格。在具体行为上,要引导医学生将个人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当中,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脚踏实地,艰苦奋斗,成长为优秀的医务工作者,肩负起自身的职责和使命,在为国家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民健康水平的提升做出贡献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青春理想。

5 抗疫精神融入医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广阔的平台,医科类院校要综合开展相关主题的校内校外教育活动,让医学生在多样的活动和实践中认识、感悟和践行抗疫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成长为德才兼备、有担当、有作为的新时代医学生。

5.1 抗疫精神融入医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路径

5.1.1 融入理论教育:打牢认知基础,了解抗疫精神 理论来源于实践并能指导实践。要让医学生将抗疫精神入脑入心且入行,首先要让其了解什么是抗疫精神。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开展灵活多样的理论学习,比如可以邀请校内外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从事党政工作或理论研究工作的教师举办解读抗疫实践和抗疫精神的专题讲座,以系统的内容、丰富的案例让医学生对抗疫精神有感性认识;可以邀请附属医院参与援鄂医疗队和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到校与医学生分享参与抗疫的亲身经历,用贴近医学生的人物事迹感染、教育他们;可以依托党团建设和班级建设,以主题党日活动、团日活动、班会等形式让医学生对抗疫精神进行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展自我教育。通过理论学习活动,让医学生初步了解抗疫精神的内涵、价值意义等内容,为进一步引导医学生弘扬抗疫精神,做到知行合一奠定认知基础。

5.1.2 融入文化活动:强化情感认同,感悟抗疫精神 校园文化活动是高校开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形式。医科类院校可以围绕抗疫精神设计不同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将抗疫精神中包含的价值观念和精神力量融入活动中传递给医学生,以此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比如让医学生深入挖掘抗疫过程中涌现出的典型榜样和感人故事,包括发生在医学生身边的人物事迹,组织开展演讲比赛以及摄影、绘画、视频制作、音乐创作、文艺表演等文化作品比赛,发挥榜样的引领作用,引导医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组织医学生观看中国抗疫相关纪录片,激发爱国情感;组织医学生开展新冠肺炎科普比赛,培养其科学精神和探索精神。医学生通过参加不同类型的文化活动,能加深对抗疫精神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对抗疫精神的认同感,不断将抗疫精神所传递出的价值观念内化于心。

5.1.3 融入社会实践:加深实践体验,践行抗疫精神 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医科类院校要将抗疫精神相关教育与社会实践相融合,让医学生在具体实践中加深对抗疫精神的体验,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比如可以组织学生对各附属医院的抗疫实践进行调查研究,并形成调查报告,在直接参与调研的过程中增进对抗疫精神的了解;组织学生对当地参与抗疫一线的医生、警察、基层工作者等进行人物访谈,形成访谈记录,近距离感受榜样的力量。另外,还可以组织医学生进入附属医院进行志愿导医、信息咨询、辅助检查引导、临床观摩、健康知识宣传等;进入周边大中小学开展健康常识宣讲和急救知识培训;进入乡村和社区开展疾病预防和健康知识宣讲,进行义务诊疗、用药指导等。让医学生在具体行动中切身体验抗疫精神的内涵和力量,在实践中将抗疫精神外化于行,升华自身的精神境界,做到知行合一,在实践中强化担当精神,树立远大理想。

5.1.4 开展网络思政:拓展育人平台,弘扬抗疫精神 在信息化背景下,网络已经深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医科类院校在把抗疫精神融入医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也需要利用网络教育平台,发挥网络育人的功效。比如完善网络平台建设,将与抗疫精神相关的新闻、短视频、纪录片、宣传图等通过网络平台推送给学生,营造积极向上的网络舆论氛围;开展网络作品制作比赛,宣扬抗疫精神,传播网络正能量;打造网络教育平台,开设抗疫亲身经历分享、抗疫精神解读等网络课程,便捷教育途径。通过网络育人活动,能够将抗疫精神的宣传教育渗透到医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以医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对其加以教育引导,让医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抗疫精神伟大力量的感召,进而转化为努力奋斗的动力。

5.2 抗疫精神融入医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提升路径

为切实提升教育的实际效果,医科类院校在将抗疫精神融入医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要贴近医学生实际,了解医学生的所思所想所需,开展医学生喜爱的教育活动。一方面,当前大学生的一个特征是更容易从视觉触感去获取信息,因此医科类院校可以从视频、图片、表演等形式入手,创新教育形式,增强教育活动的吸引力;另一方面,实实在在的事例对医学生更有说服力,因此医科类院校在开展教育的过程中要提炼典型的抗疫人物和事件,注重将我国取得的抗疫成效、感人的人物故事以及中外对比等融入教育活动中,最好是能够邀请有抗疫经历的医护工作者现身说法,与学生展开深入交流,这样能够让医学生受到深刻的教育,激发他们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勇于担当职责使命的动力。

猜你喜欢

医科医学生抗疫
抗疫路上 不屈前行
医学院校就业指导课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画”说抗疫
抗疫之歌
团结抗疫
转化医学理念结合CBL教学法在口腔基础学科教学中的应用
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中人文精神教育策略的思考
论中职医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新医科背景下医学院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实践研究
开放式创新性实验教学在医科生科研思维培 养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