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万计划”背景下高校一流课程建设的研究与探索

2022-12-06蒲丽娟

卫生职业教育 2022年12期
关键词:一流课程建设

蒲丽娟

(锦州医科大学,辽宁 锦州 121001)

1 高校一流课程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1 教师的教学理念不够先进,缺乏主动改革的意识

目前阻碍高校课程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教师的理念未完全转变,无法跟上教育教学快速发展的步伐。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和理解一流课程建设的意义,缺乏对课程科学、合理的设计和对课程建设的深入思考,不能主动承担课程改革,推动一流课程建设[1]。有的高校缺乏对一流课程建设工作的系统培训和指导,教师不知道如何开展一流课程建设工作。有些教师很少参加校外组织的各种课程建设培训工作,不了解国家相关政策的要求,跟不上新时代教育教学发展的趋势,思想观念滞后,缺乏创新思维和课程建设思路,有些教师甚至不清楚什么是一流课程、一流课程建设的目标和主要内容、一流课程建设的核心和意义。还有一些高校教师认为一流课程建设任务繁重,短期内无法看到效果,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和改进的工作。基于以上几方面原因,教师缺乏积极主动的意识,一流课程建设的源动力不足。

1.2 课程设计不合理,课程资源单一,缺乏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目前各高校都在积极进行线上、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等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慕课、在线开放课程等形式也被广泛采用,随着“淘汰水课”“打造金课”的提出,如何建设一流课程显得尤为重要。有些课程没有按照课程目标进行合理编排与设计,对前沿知识介绍不够,教学内容没有根据最新教材及时更新,只是将各种课程资源进行简单拼凑,形式内容较为单一,缺乏丰富的课程资源,学生学习不到课本之外更前沿的知识,学习兴趣不高。有些课程在讲授过程中方法单一,没有结合课程的特点和优势,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采用讨论式、案例式、情景式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导致课程在讲授过程中缺乏与学生的有效交流与互动,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些课程没有达到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目的,不能很好地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分析、创新能力,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要求[2]。

1.3 课程团队结构不合理,缺乏有效的分工与合作

虽然近年来高校在引进人才、教师培养等方面采取了很多措施,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部分学科、专业的教师团队人员不足,缺乏高层次的人才和专业、课程负责人,缺乏团队带头人的引领,课程团队整体实力较弱。有些课程团队没有体现老、中、青的合理结构,有经验的教授人员不足,同时缺乏敢于挑战和创新的中青年骨干教师。有些课程团队学历结构不合理,缺乏高素质、能力强的高知人才。课程团队成员学历层次不同,思想认识不同,理解问题的方式存在很多差异,不能很好地交流合作。有些课程团队职称结构不合理,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人员数量不足,课程建设整体能力不足。还有一部分课程缺乏规划设计,不能挖掘课程团队中每个人的优势,不能充分调动每个团队成员的积极性,最终无法保证课程建设的质量。

1.4 课程建设标准不完善,评价和认定标准不统一

教育部对一流课程建设提出了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要求,目前部分高校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合理的课程建设标准。没有系统的建设标准,课程团队在开展课程建设过程中就会没有方向,不能很好地落实课程建设任务,也无法充分达到课程建设的预期目标和效果。同时部分高校还缺乏系统的课程评价方案和认定标准。每个高校都具有其自身的特色和需要达成的一流课程建设目标。目前高校需要思考的首要问题是如何结合课程建设特点和优势,找到适合自身一流课程建设评价和认定的科学、合理、有效的标准和方案[3],确保一流课程建设工作落到实处。

1.5 课程管理和监督机制不健全

一流课程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课程的视频录制和剪辑,目前大部分高校具备一流课程视频录制的条件,但是因为环境差异、设备设施差异、课程摄制团队水平能力差异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各个高校之间课程录制的视频质量存在很大差异。有的高校因为信息化建设不足、录制设备陈旧、视频摄制人员缺乏专业的素养和能力、缺乏系统健全的后期制作维护等,导致一流课程录制的视频质量较差,缺乏竞争力。有的高校对于一流课程视频录制剪辑工作人员缺乏必要的支持,一流课程申报时,集中录制的情况比较多,时间也比较紧张,工作人员需要加班加点完成任务,对于这些人员缺乏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有的高校缺乏顶层设计,没有统筹规划,课程视频录制部门和建设部门沟通协调不畅,阻碍了一流课程的建设工作。

1.6 课程管理和监督机制不健全

有效的监督和管理是保障一流课程建设顺利实施的关键。一流课程建设的开展、完成、认定都需要制度支撑,学校应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保障一流课程建设的全过程管理。目前多数高校能按照上级部门要求开展课程的立项和建设工作,但是在建设过程中缺乏统筹设计,完全将课程建设和管理工作交给课程负责人和所属学院,学校没有具体的方案和指导意见,导致课程负责人没有认识到此项工作的重要性,也不清楚如何落实到位,课程建设过程中的监管严重不到位,无论是学校层面、院系层面还是课程建设团队层面都缺乏科学有效的监督,没有形成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监督及反馈机制,最终导致一些高校不能对一流课程建设工作给予科学的评价,课程建设的质量和水平无法保证。

2 “双万计划”背景下对如何提高一流课程建设质量的思考与策略

2.1 对标国家标准,对一流课程建设工作进行顶层设计,制定相关制度

一流课程建设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同时也比较繁重的工作,每个建设环节都需要专人负责和监督,需要高校各层次人员互相配合形成联动。高校应该做好总体设计与工作部署,做到分工明确。学校主管部门负责一流课程建设工作的总体规划与培训,明确具体工作任务。各教学单位按照学校要求,具体落实工作任务,指导各课程团队按照学校总体部署完成一流课程建设任务,同时负责一流课程建设全过程的监督与管理,确保一流课程建设有指导、有监督、有落实。课程团队是一流课程建设的核心力量,负责课程建设的设计与规划,制订详细的一流课程建设的工作方案,具体列出建设内容、建设预期目标、人员分配、经费使用以及时间进度安排等。一流课程建设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课程网络平台建设、教学视频的录制与后期制作,此项工作一般由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或网络中心等部门负责。教务部门需要与课程资源建设部门做好沟通协调,制订一流课程视频资源录制的统一标准及技术要求等,确保一流课程视频资源建设工作有序推进。按照国家文件精神,结合高校课程建设实际,为确保一流课程建设工作顺利完成和实施,学校应该出台一流课程建设与管理制度,明确一流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建设目标、主要建设任务、责任分工、经费及政策支持等。还应该制订一流课程的建设标准、课程建设过程中的中期检查形式及方案以及完成建设任务后具体的验收形式、验收标准及验收方案。一流课程建设中期检查和验收完成后,需要学校主管部门进行详细的反馈,各教学单位和课程团队结合反馈结果进行进一步整改与完善,确保一流课程建设工作高质量完成。与此同时,高校应该出台制度,加大对一流课程建设工作的政策支持与经费支持,在职称晋升或其他奖励方面给予一流课程建设团队合理的政策倾斜与支持,不断提高一流课程建设团队的积极性,提升一流课程建设的整体质量与水平[4]。

2.2 加强一流课程建设相关培训工作,提高教师的参与度

一流课程建设作为“双一流”建设的核心内容,对一流专业、一流学科乃至一流本科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是一项重要的教学改革。而一流课程建设过程中最关键的核心力量就是教师,教师是一流课程建设的主力军,只有提高一流课程建设团队的整体实力水平,才能确保一流课程建设工作高质量完成。目前首要的任务是提高全体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的意识,学校应该通过不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培训、校内外知名专家举办的讲座等方式以及选派教师参加一流课程建设相关会议,掌握前沿领域知识和技术,让全体教师都有机会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丰富教师的知识储备,开阔视野,拓宽思路,转变理念,提高思想认识。教学管理人员更应该加强学习,平时多关注最新的教育方针政策,认真解读和传达“双万计划”建设、一流课程建设的最新精神,同时积极参加各种校内、外培训,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管理经验和一流课程建设的设计与思路,加强与兄弟院校之间的密切合作与联系,学习和借鉴好的教育教学管理经验和一流课程建设方法,同时请一流课程建设好的教师为大家做经验交流与分享,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不断地培训与学习,强化思想认识,提高专业素养和能力水平,为一流课程建设顺利完成提供重要的人力支持和保障。

2.3 组建和打造优秀的一流课程建设团队

一流课程建设是一个需要多方协调配合共同努力的结果,其中课程团队发挥着重要作用。各教学单位、专业负责人、教研室、课程负责人应该一起思考一流课程团队的建设问题,努力打造、遴选一批年龄、学缘结构合理,老、中、青结合的优秀课程团队。积极培养中青年教师骨干作为一流课程建设的主要力量,主抓和负责一流课程教学视频的录制、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更新、网站以及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长期致力于一线教学的教授对于教学改革和教学模式创新有丰富的经验,适合把握课程建设的大方向,可以为课程团队提供建设思路和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这样在一流课程建设团队中,既有中青年教师的创新,又有老教授的经验,二者结合,体现了一流课程建设的传承与创新。通过组建一支分工明确、群策群力的专业教师团队,为一流课程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人才队伍支撑。

2.4 以线上精品课程为依托,积极开发一流课程资源

近年来教育部出台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等许多政策,开展了一系列项目来加强课程建设。我校充分使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和网络平台,已经开展了一百余项混合式立项课程,六十余项网络资源共享课程。线上课程资源十分丰富,具备了非常好的建设基础。对目前已经建立的线上课程资源进一步优化完善,同时鼓励教师团队自主开发图片、动画、视频、试题、师生互动App等一系列课程资源,通过开发和利用高标准、高质量的课程资源,保证线上课程内容持续更新,让学生时刻保持新鲜感,是课程具有吸引力和生命力的重要条件。学校按照一流课程建设的总体思路、建设标准和建设要求,对现有的线上课程资源进行补充和完善,达到一流课程资源的标准,提升课程资源建设质量和水平。因为前期已经建设了大量的线上精品课程资源,教师已经具备了丰富的经验,对一流课程建设工作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2.5 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

目前各高校通过多种方式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但大多存在形式上变、内容不变的矛盾,缺乏对课程的设计与思考。高校应顺应时代发展,同时结合学校自身课程改革的经验,通过对课程进行深入分析,采用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与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借助慕课、智慧树、雨课堂等,合理设计和分配课程内容,改革线下课堂教学,更新教师教学理念,围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对课堂教学进行设计,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2.6 深化改革与研究,开展一流课程建设立项工作

课程建设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持续改进的事业。按照国家“双万计划”建设精神,分阶段、分类开展一流课程建设立项工作。先从校级一流课程建设做起,选择具有慕课、资源共享课、视频公开课等建设基础的课程立项,充分做好一流课程建设的基础工作,并择优推荐参评省级、国家级一流课程。同时针对已经立项的一流课程,给予经费投入和支持,明确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需要进行的改革、预期取得的成果。通过立项的形式,提高教师一流课程建设的积极性,改革和创新课程建设,提升一流课程建设质量,以立项推动改革,以立项促进创新,以立项提升质量。

2.7 制订一流课程建设的标准及规范

一流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教育部对一流课程建设提出了高标准和严要求,如何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评审标准显得尤为重要。各高校应结合学校线上、线下课程教学情况,组织教学专家进行研讨,借鉴国内院校的先进经验,融入一流课程建设的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要求,从课程团队、教学内容、教学设计、学习资源、考核与评价、现场授课等方面,制订一套适合高校并行之有效的一流课程建设标准。只有建立了一流课程建设标准,各教学单位、各课程团队才能有依据、有方向,按照建设标准有步骤、有计划地开展一流课程建设工作。同时高校也能够根据标准来开展一流课程建设中期检查和验收工作。一流课程建设标准是课程建设的方向标,只有建好和用好这个标准,才能真正将一流课程建设工作落到实处。

2.8 进一步完善课程建设的软硬件条件,确保课程建设质量

目前各高校一流课程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课程资源录制和后期制作条件有限,录制团队不够专业。高校应该进一步加大力度支持课程建设的硬件条件改善,更新课程录制、剪辑设备,采购先进的信息化设备,同时加强对课程摄制团队人员的培训,进一步提高其业务素质和能力水平。深入探索提高课程录制、剪辑团队积极性的激励机制和举措,进一步加强学校课程建设主管部门、学院、课程建设团队和课程录制、剪辑部门的沟通与交流,明确责任与分工,切实提高工作效率。

2.9 建立课程认定及管理的有效机制

任何一项改革都需要有监督和管理,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高校应按照一流课程建设标准和建设要求,分批次、分年份进行管理,对建设完成的课程进行高标准验收,最终建立一系列适合一流课程建设的管理办法,保障一流课程建设质量和水准,为改革的推进提供制度保障。

3 结语

为推动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做强一流本科、建设一流专业、培养一流人才,全面振兴本科教育,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能力,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教育部启动了“双万计划”一流专业建设。而实施一流课程“双万计划”,统筹规划国家级和省级一流课程建设,打造具有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金课”,大力发展慕课,建设线上“金课”,推动优质课程资源广泛共享,为实施高等教育质量“变轨超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各高等学校应该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积极开展一流课程建设,提高课程建设质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培养一批具有创新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动手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猜你喜欢

一流课程建设
课程思政在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实施
关注一流学科
我校获批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基于OBE的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党的政治建设怎么抓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