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路径优化探析

2022-12-06何雅敏

卫生职业教育 2022年12期
关键词:高校教师育人政治

何雅敏

(上海健康医学院护理与健康管理学院,上海 201318)

对高校教师群体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升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与师德师风水平,这不仅关系到教师自身的成长与发展,更关系到高等学校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完成。然而长期以来,高校多聚焦于对学生群体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则相对薄弱,具体实施路径也有待优化,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必须要重视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不断优化相关工作路径。

1 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质内涵及其规律性认知

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以高校教师为工作对象,从概念区分来看,其不同于“思想政治教育”,而是包含教育育人、党建育人、管理育人等在内的系统性工作。正因为如此,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其自身特殊的规律性,对于这些规律性的把握能够为我们开展相关工作提供应然性认知。

1.1 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质内涵

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构成,理解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质内涵需要从以下两方面展开:一是深化对于“高校教师”的理解。高校教师是任职于高校的专业教育工作者,他们一般都接受过高水平教育,有着丰富的知识储备、独特的思维方式以及专业的研究领域。在高校,教师是育人的主体,高校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人格修养等对于大学生的影响颇深,与此同时,教师队伍素质直接决定着大学办学能力和水平。因此,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对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以及高校的发展极其重要,这就为开展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必要性。二是厘清“思想政治工作”的概念。严格地讲,“思想政治工作”不同于“思想政治教育”,而是指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在进行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为引导和促进人们认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政治取向、政策主张而进行的宣传、动员、教育等方面的工作及其科学理论[1]。由此可见,“思想政治工作”的外延更加广泛,其不仅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同时还涉及高校党建、宣传、统战等工作。因此,从本质来看,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是以高校教师的思想和政治状况及其变化发展为研究和工作对象的一项具有强烈现实性和实践性的工作。加强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不仅能够提升高校教师的道德水准和政治素养,建构和谐的校园工作关系,同时更有助于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推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1.2 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性认知

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成功的实践活动都是建立在对实践活动规律性认知的基础之上。所谓实践活动的规律性指的是实践活动所涉及的诸多内在关系及其逻辑关联,对于这些实践关系及其内在逻辑的认知和把握是开展实践活动的前提和基础。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是一种存在于特定空间,针对特定对象群体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特殊实践活动,其内涵具有深刻的规律性,把握这些规律能够为有效开展相关工作提供应然指向。

对于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性的认知,要从把握3个“统一”的关系中展开。一是系统性与针对性相统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所面对的工作对象是人员构成复杂、岗位职务分散以及思想观念灵活的高校教师群体,这就决定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必然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不仅需要在内容上适应教师群体的多样化需求,更需要高校各个党政部门和教学部门密切配合、相互协作,做到全过程和全方位育人。与此同时,要坚持问题导向,有针对性地解决高校教师所共同关注的现实问题,并且坚持人本性原则,突显工作方法的差异性和关怀性。二是沿承性与创新性相统一。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长久的事业,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对知识分子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就被视为重要的政治工作,在这一过程中形成诸多优良传统,如坚持党的领导、关心教师生活等,这些行之有效的传统做法值得我们在新时代继续坚持和传承。然而,与时俱进地创新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同样必不可少,这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必须依据新情况、新理念以及新技术不断更新工作方法,准确把握新时代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工作方向以及目标定位。三是直接性与渗透性相统一。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旗帜鲜明地直接开展相关理论学习以及组织各种会议和仪式活动,这体现出思想政治工作的严肃性以及对于政治原则的坚守。然而过多的学习与会议难免会引起教师反感,降低其对于思想政治工作的认同度。渗透性则强调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高校教师教学、工作以及科研等活动之中,以“润物无声”的方式不失时机地对高校教师开展隐性思想政治工作。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性认知是一种应然性的认知,其从理论层面对如何有效开展相关工作指明了方向。

2 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问题研判

2.1 工作理念相对滞后,无法在适应客观环境变化中改进思想政治工作

任何实践活动必然都处在一定的客观环境之中,而客观环境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这就决定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在准确把握不断变化的客观环境的基础上更新工作理念。工作理念是开展具体工作时的指导思想,树立正确的工作理念必须以客观环境为依据,从而达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当前,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理念相对滞后,难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客观环境,这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一是传统工作理念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客观环境不相适应。全球化既带来各种民族文化和知识成果的融合与交流,同时我们也应当深切注意到西方国家借助资助、交流等形式对我国知识分子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现实情况。在这种环境下,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何在坚持对外交流中筑牢高校教师的政治立场就显得尤为重要。二是传统工作理念与网络社会崛起的客观环境不相适应。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移动终端设备的更新,网络社会迅速崛起,高校教师习惯并善于在网络空间搜索知识、发表见解、参与交流,特别是随着近些年“微媒介”的流行,网络成为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最大“变量”。传统只是注重现实空间思想政治工作的理念显然已无法适应网络社会的现实境况,必须转变观念,探索“虚实同构”的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三是传统工作理念与社会深度转型的客观环境不相适应。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深度转型期,其最大的特征在于利益关系的深刻调整,高校教师更加关注自身利益的实现。在这种环境下,单纯注重理论灌输的传统思想政治工作表现乏力,正确的工作理念应该是在关注高校教师正当利益诉求和满足其利益需要的基础上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利益观。

2.2 教育服务较为单一,难以在满足教师个体需求中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2]。因此,开展教育服务是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首要任务。从本质上来看,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高校教师不仅是相关学科领域具有较多知识储备和学术造诣的知识分子,同时也是具有较高精神文化需求以及现实生活和工作压力的“现实的人”。开展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要提供满足其多样化和层次性个体需要的教育服务,以提升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亲和力与引领力。然而当前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所开展的教育服务较为单一,难以满足高校教师个体需求。从内容方面来看,教育服务内容与高校教师的主体意识以及美好生活需要存在差距。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供给主要集中于理论知识与政策文件,对于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情绪情感、职业发展以及生活幸福等方面的关注较少。提升思想政治工作教育服务内容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必须要关注高校教师的生活世界与切身问题,并以此为基础建构教育服务内容体系,否则就会导致高校教师对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反感和抗拒,降低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从方式来看,思想政治工作所提供的教育服务方式与高校教师的个性化期待不相符。高校教师有着灵活的思维以及较强的自主意识,并且能够借助网络渠道及时获取相关权威信息,这就使得他们对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有着独特的期待。传统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中所采取的开会议、读文件以及提要求的教育服务方法无法满足高校教师的期待,其结果往往是沦为形式主义,难以达到思想政治工作的预期效果。

2.3 落实体制供给短缺,难以在有效贯彻政策文件中推进思想政治工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对加强包括高校教师在内的思想政治工作做出了一系列战略部署,在此基础上,相关部门对于开展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对相关工作的具体实施提出了明确要求。这就为推进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依据,描绘了蓝图。然而当前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基层落实体制供给短缺,难以在有效贯彻政策文件中推进相关工作。一是高校主体责任不明确。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开展离不开高校党委的主抓落实,但是现实中一些高校主体责任不明确,党委职责履行不到位,致使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长期停滞不前,难以有所创新。二是基层教师党组织作用发挥有限。高校教师中很大一部分是中共党员,参与党的组织生活是其享有的权利和必须履行的义务。基层党组织是对基层党员开展思想教育和政治工作的坚固堡垒,开展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充分发挥基层教师党组织的作用。然而目前诸多高校基层教师党组织的组织力较弱、引领力不高,面临难组织、无互动等困境,从而影响了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三是与思想政治工作相配套的高校教师考核评价机制有待完善。贯彻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相关政策必须要有配套的考评机制,充分发挥高校教师的自觉性和自主性。从当前的情况来看,高校教师考评依然侧重于科研、论文以及教学,体现思想政治要求的考评体制相对缺乏。有些高校虽然建立了相关考评体制,但是依然存在可操作性不强的问题,难以在有效贯彻相关政策文件中推进思想政治工作。

3 新时代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化路径

优化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既是现实之需要,也是时代之必然。依据相关问题研判,优化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需要从党建引领、关注需要、全面育人、制度建设等多个方面着手,以实现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3.1 突出党建引领,创建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

基层教师党组织是开展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对于培育高校教师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以及坚定的政治原则和政治定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以高校基层教师党组织为抓手,突出基层党建的引领作用,努力创建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一是要灵活设置教师党支部。党支部是开展党组织工作的最基础单元,是与党员学习工作联系最为密切、最了解党员实际状况的基层党组织,高校应当灵活设置教师党支部,打破传统以学院、专业等为依据设置党支部的惯性思维,结合高校学科设置、科研领域等新发展和新变化,坚持因事而新,探索将教师党支部建立在课题、项目以及各种科研平台基础之上。灵活设置教师党支部不仅可以扩大党支部的覆盖范围,同时也能够将具有相同科研兴趣和工作领域的教师聚集在一起,将意识形态建设融入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之中。二是要健全教师党组织的责任体制,完善教师党员的发展流程。基层教师党组织的重要使命是提升教师党员的政治素养以及将优秀的教师人才发展进入党员队伍。这就需要健全教师党组织的责任体制,注重对于党支部书记的选举和培育,使其切实承担起应有的职责。同时,要完善教师党员发展流程,将其作为开展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抓手。三是要优化教师党组织的政治生活。参与党组织的政治生活是每个教师党员的权利和义务,政治生活是开展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在定期组织理论学习的同时,要尽可能丰富政治生活的组织形式,从而提升教师参与高质量政治生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2 关注教师需要,提升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建立在对高校教师现实需要的准确把握和尽量满足的基础之上,这使得高校教师更愿意接受思想政治工作的引导,并且主动参与到思想政治工作当中,在育人与育己中突显人生价值。一是要关照高校教师的生活需要。开展师德建设是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而道德源于生活,生活则是道德价值的源泉[3]。因此,培育高校教师的道德素养不能仅仅只是开展一些师德培训和学习,必须从高校教师的“生活世界”入手,在满足其生活需要和指导其生活实践的过程中提升高校教师践行道德要求的行为习惯。二是要关怀高校教师的精神需要。当前,高校教师普遍面临较高的工作、科研以及生活压力,由此造成精神空虚、精神困惑等诸多问题。思想政治工作本质上是做人的工作,工作对象能否认同并接受将直接影响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这就决定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能够准确把握并积极满足高校教师的精神需要,从而为开展相关工作奠定群众基础。三是要关注高校教师的发展需要。在职业生涯中谋求发展是高校教师最为现实的需要,然而任何事情都并非一帆风顺,高校教师在寻求发展过程中往往会面临诸多困难,如科研水平有待提高、职业规划不够完善等。基于此,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应当在原则允许范围内尽力帮助教师解决职业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在助力其成长成才中嵌入思想政治工作。

3.3 探索全面育人,形成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育人合力

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必须要在学校党委领导下打造全方位与全过程相结合的全面育人格局,从而激发“全要素”生产,形成育人合力。一方面,要推进教育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相结合。以高校教师为育人对象必须要结合高校教师的工作现状,以高校教师在学校空间范围内的工作与生活为主线,将育人活动融入所有以教师为对象的工作之中,通过顶层设计赋予并强化高校管理、科研等活动的育人功能,使高校教师能够全方位接受思想政治工作。与此同时,要特别注重文化育人对于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助推。要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以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其中。另一方面,要推进线上与线下联合育人。如今,通过各种网络媒介平台获取信息和参与互动已成为高校教师的“数字化”生活常态,各种社会问题也通过网络“放大器”深刻影响到高校教师的社会心态与价值观念。面对这种新情况,高校教育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要向虚拟空间进军,通过注册新用户以及建立线上思想政治工作平台,积极开展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在“虚实同构”中形成线上线下育人合力。

3.4 推进制度建设,建构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长效机制

做好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是构建长效机制[4]。通过加强相关制度建设,在推进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规范化和常态化中达成育人目标,巩固育人效果。一是要建构理论学习制度,定期对高校以及院系负责人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培训,并且围绕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对高校普通教师展开理论教育。与此同时,要建立起践行理论的社会实践制度,充实实践资源,搭建实践平台,组织高校教师定期开展社会服务实践活动,并将其纳入教师考核体系之中,从而使高校教师在实践中更加深刻地感知党的理论。二是要健全师德师风建设制度。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工作领导机构建设,将高校各个职能部门负责人组织起来成立师德师风建设委员会,赋予其相应的权力和职责。同时要建立师德师风考核调研机制,及时有效地研判高校教师师德师风情况,为开展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指南。三是要完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考核监督机制。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同样需要接受考核和监督,要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进行客观评价,从结果出发,建立起问题溯源和责任划分制度。同时要加强对于各级党组织负责人落实思想政治工作的状况进行动态监督,并将其作为述职评议的重要参考。

猜你喜欢

高校教师育人政治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综合指数法在高校教师教学水平评价中的应用
高校教师团队知识共享的保障机制研究——以南审国际贸易学专业团队为例
高校教师岗位聘任制改革问题与对策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