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护理人员职业认同感的改变及培养策略

2022-12-06佘海洋罗登倪双梅谭洁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一医院湖南长沙410022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2年21期
关键词:护理职业认同感肺炎

佘海洋,罗登,倪双梅,谭洁(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一医院,湖南 长沙 41002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NCP)是一种由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部炎症。2020年2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将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疾病正式命名为:2019冠状病毒病(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该病具有传染性强、传播迅速、传播范围广的特征。短期内可迅速爆发,波及全世界各国人民,防控形势紧张严峻[1]。

在COVID-19大流行的早期阶段,危急情况下一线工作的护理人员需要穿戴防护服,执行专业救治和非专业的多项任务,并面临许多不可预估的风险及挑战[2]。对于护理人员来说,工作保留的有利预测指标可以决定他们的职业行为倾向,受多种因素影响[3]。包括社会地位、社会尊严、工作环境、公众形象、教育文化及价值观等多方面。研究表明,新的急性传染病的传染性、严重性、复杂性可能会影响护理人员在参与流行病事件时的理解、经验及行为动作,导致其职业认同感发生积极或消极的变化[4]。本综述阐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背景下的护理人员职业认同感的改变及培养策略。

国家卫健委将COVID-19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乙类传染病,采取甲类传染病的管控措施[5]。感染者可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血症等严重症状,能在人与人之间持续广泛传播[6-7],对社会、民生、经济发展等造成了恶劣影响。截至2022年3月19日,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确诊病例16974例。全球感染病例约4亿6千余万例,累计死亡病例约600余万例[8]。为了减少新型冠状肺炎病毒在社会面的影响,最大程度地减少肺炎对人们生活、工作的影响,减少肺炎对国家经济增长、社会稳定的影响,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报道,从第一批医疗队抵达武汉至2020年3月1日,全国派出的护士人数占派出医务人员总人数的68%[9]。护理人员逆行出征,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做出了重大贡献。在特殊的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了解关注护理人员的职业认同感发生的改变并为此更新培养策略,有利于进一步形成护理人员的职业认同感及职业归属感,为国家培养输送更多的德才兼备、专业素质过硬的护理人才。

1 认识护理人员的职业认同感

职业认同感一词起源于心理学概念,是指个人能够清晰地认识并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认识个人能力、个人兴趣并发挥个人价值。护理职业认同感是护理人员对护理工作的性质、工作特点的认同,其认同感的高低直接影响护理人员对职业的选择及个人投入的比重,是影响个人职业发展规划的重要因素[10]。随着社会进步,人们对医疗及保健的需要日益显著,国家旨在通过推出“健康中国2030”建设提高民众健康水平。尽管如此,在此背景下,社会对护理人员的数量及服务需求的日益增长与护理人员人才数量不足、队伍结构不稳定之间的矛盾逐步加深。一方面,我国的医生护士比例中,护理人员的数量未能匹配医疗保健的需要。另一方面,面对疫情,护理人员牺牲自己的时间精力所展现出的爱岗敬业、一心为民、无私奉献的品格受到了广泛的社会认可,同时也暴露出了护理人员长期的执业风险问题。多项有关护理实习生职业认同感的研究表明,护理实习生的职业认同感偏低,部分护理实习生会放弃选择护理职业转而从事其他工作,造成护理人才的梯队不稳定,人才流失率高[11]。

形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与护理人员的工作性质及工作环境密切相关。社会对护理职业的认知存在偏差,认为工作辛苦但报酬不高,职业性价比低;部分护理人员认为自身价值得不到认可,社会地位不高,同时体验到工作繁琐、工作压力大、难以与家庭生活维持良好平衡。在工作中,护理人员维系护患良好关系存在一定困难,对从事专业的护理工作产生不同程度的恐惧。这些现状在造成护理人才流失严重的同时,对护理人才的招生培养也形成了威胁。因此有必要认识护理人员的职业认同感的改变及其影响因素,提升护理人员的职业认同感,这对于维持我国护理团队的稳定有着积极影响,有利于更好的为护理人员提供保护,也可以为护理学生的培养提供更多的教学依据[12]。

2 新冠疫情下护理人员的职业认同感现状及影响因素

一项于2020年2月17日-3月2日开展的研究,通过在线问卷对中国急诊及重症监护病房护士进行了一项由护士专业认同量表和开放式问题组成的横断面调查,发现在COVID-19大流行的早期阶段,急诊和重症监护室护士的专业身份得到了改善,这一结果可能归因于更多的公众关注度、对护士价值、专业成就,以及由此得到的支持、激励、尊重及重视。研究表明,护士,尤其是在急诊科和重症监护病房工作的护士,其受到新的急性传染病的影响相对较大,随之更易形成消极的职业认同感倾向[13]。

进行文献回顾及现状分析后发现,新冠疫情下护理人员的职业认同感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由于医院环境及工作对象的特殊性,护理人员面临着巨大的职业危害。当类似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公共卫生事件或灾难发生时,护士往往是第一线的主要工作人员。当COVID-19暴发使得急诊科及ICU的护理人员的工作环境具有更大的挑战性时,可能会对护理人员对专业的认知及职业认同感的良性形成造成不利影响。由此形成的消极职业认同感会使护理人员感到犹豫,当再一次面临职业选择时,他们会重新审视自己的职业意向及选择,有更大倾向选择其他的职业方向[14]。

奋战在一线的护理人员不顾个人的安危冲在抗疫最前线,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治疗及护理提供坚实的保障,然而由于物资匮乏、社会关注度不高等原因使得工作在最前线的护理人员的安全得不到保障,存在部分护理人员心理防线被击破的现象。职业认同感的下降会降低个人努力发展实现个人职业价值的欲望,而心理韧性能促进个体在危难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身状态,为更好地工作发挥积极作用[15-16]。面对疫情的肆虐,只有心理上更坚定才能更好地改变当下的艰苦环境,交出一份完美的抗疫答卷。

在了解新冠肺炎疫情对护理人员职业认同感的影响后,有必要意识到护理职业认同感变低的事实并着手探究及解决。

3 提升护理人员职业认同感培养策略

3.1巩固临床专业技能学习 定期组织护理学生开展见习、实习实践,这不仅可以拓展护理学生的理论知识深度及广度,还可以提升医疗护理操作技能水平。护理人员在有精湛的护理技术及优秀的职业操守的同时,还需以“救死扶伤”作为个人的天职,心甘情愿为个人职业牺牲奉献。结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形势,组织护理学生开展突发急性传染性疾病相关的理论教学及操作实践,通过强化描述防疫英雄、抗疫先锋的事迹加强护理学生及护理人员的指导及教育[17]。在实践中体会护理前辈们的工作强度及由之而生的工作幸福感与自豪感,建立对护理职业的正确认知,提升职业使命感与情怀,加强职业素养及职业认同感[18]。

3.2丰富真实社会实践体验 大灾难来临时,没有人能够置身事外。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战斗需要每一个人积极参与。作为具有专业知识储备的护理人员,其较普通民众有着更强的专业素养,尽管抗击过程中有未知的风险及无尽的压力,这也正是护理职业的责任与担当[19]。身在临床一线的护理人员积极投身病人的临床救治及保护中去,身为护理学生的同学们也可以参加所在地区或社区的志愿者活动,用真心真情去感受助人为乐的喜悦,去感受真实的护患关系,维护更好的职业环境。在与职业相关的社会实践中去确定自己的职业地位及身份,自觉感受并形成护理职业的认同感[20]。

3.3加强职业心理认知感悟 相关研究显示,在护理人员的职业发展中,在实习阶段定期进行职业认知干预可以提升护理实习生的职业自我效能,结果显示护理实习生的职业认同水平与其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呈正相关关系。护理人员对自己的职业生涯的信心越充足,往往就越会表现为更积极的求职意向,同时更容易作出选择该职业的决策[21]。

另有研究通过郝玉芳[22]编制的护生职业自我效能问卷从6个维度收集职业认知及职业选择,对158名护理专业本科生进行认知干预问卷调研,结果显示,定期采用护理心理学专家现场讲座及视频授课方式进行干预,从护理人员的职业获益感知与压力应对方面出发,关注护理人员的心灵成长,进行专业潜能开发,帮助护理人员调适职业心理,调节人际适应能力,适时对护理人员进行认知干预,有助于护理人员理性认识自己的职业,在工作中更加积极主动,更加重视就业的形势,对自己从事的护理行业增强信心,提升职业认同感[23]。

4 展望

由于多方面的影响,护理人员的职业认同感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影响下发生改变。这一现象或将影响我国护理人才梯队建设的稳定构建,影响护理人员的职业选择,造成护理人才的流失。通过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增强护理人员及护理学生的职业使命感及幸福感,改善护理人员的就业环境及社会尊重度,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可以使得护理人员及学生形成积极稳定的职业态度,促进护理事业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护理职业认同感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四)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小知识
认识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知识问答》
护士职业心理素质教学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
浅析大学实习英语教师的身份认同感
运用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职业幸福感
职业认同感对新入职护士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
护理职业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中等职业学校护理职业特色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