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场所符号学视域下长春城市公园的语言景观特征

2022-12-05武晓平

关键词:雕塑公园语码标牌

武晓平

随着语言研究由本体向功能方向的扩展,各类公共场所标牌的语言意义进入社会语言学的研究视野。20世纪70年代,语言景观概念被提出并不断发展,Scollon & Scollon于2003年提出了场所符号学理论(placesemiotics),该理论主要应用于研究一定物质场所中标牌、话语或行为的社会意义及如何在具体的物质世界中使用语言。[1]场所符号学理论增加了描述语言景观的视角,加强了语言景观与社会的关联度。因城市人群密集、功能复杂,城市语言景观成为场所符号学重点关注的对象。近年来,城市不同区域的语言景观被研究者所关注,如城市中外国人聚集区(如巫喜丽、战菊[2],聂平[3])、地铁(如金怡[4],夏乐[5])、商业街区(如林小径[6],武晓平等[7])等。本文关注的城市公园语言景观尚鲜有研究。城市公园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公共场所,常常也是城市旅游的景点,有的公园还是一座城市的标志之一,是城市对外宣传的窗口,公园内的语言景观与其他景观构成公园的整体。对城市公园语言景观类型、特征等问题的探究,能够为城市公园语言景观管理、语言服务以及公园建设规划提供借鉴和参考,也是了解城市语言生活的一个视角。本文运用场所符号学理论,通过调查研究长春市部分城市公园的语言景观,考察长春城市公园语言景观的总体特征。

一、长春城市公园语言景观数据的采集

城市公园和国家公园(自然公园)是公园的两种类型,城市公园可分为综合公园、专类公园和花园三种类型。长春是中国东北地区的重要城市之一,2021年末全市常住总人口为908.72万人,其中市区人口583.76万人(1)数据源自长春市统计局《2021年长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详见:http:∥www.changchun.gov.cn/zw_33994/xxgk/xxgkflzy/tjsj/202207/t20220725_3042524.html。。本文选取了长春市城区6个具有代表性的公园,即南湖公园、胜利公园、长春世界雕塑公园(后文简称雕塑公园)、长春动植物公园(后文简称动植物公园)、牡丹园、百花园,于2020年10月—2022年6月期间陆续拍摄各园区内带有语言符号的语言景观照片,筛除内容重复照片(主要是统一设置的园内路牌),共获得有效语言景观496张。表1为6个公园和语言景观数量的基本数据。

表1 长春城区6个城市公园基本情况及语言景观数量统计

二、长春城市公园语言景观分类

语言景观研究中,一般分为官方标牌和私人标牌,官方标牌是由机构(政府、企业)统一规划制定的标牌,私人标牌是由个人或个体(规模小的个体经济实体)按照个人意愿制作的标牌。调查过程中只在胜利公园的游乐园里发现2张私人标牌,其余全部为官方标牌。这与城市公园的官方属性有关,《长春市公园条例》(2013年颁布,后文简称《条例》)第4条明确规定:“市园林绿化主管部门是本市公园的主管部门,负责本市公园的规划、建设、保护和管理工作。”(2)《长春市公园条例》内容来自长春林业和园林局网站:http:∥ccylj.changchun.gov.cn/xxgk/gfxwj/201503/t20150324_793120.html。城市公园一般由市或区的园林局(各地名称不完全一样)管理,长春南湖公园、胜利公园、动植物公园由长春市林业和园林局管理,其他公园由各区的园林绿化局管理。公园内的语言景观也由主管部门按照《条例》等相关政策规划制作。

本文根据公园语言景观的话语内容和标牌(或标语等)功能将城市公园语言景观分为4类:标识类、警示类、展示类、宣传类。

标识类语言景观是城市公园中标识场所、道路或者事物的语言景观,如公园大门处标明公园名称的标牌或题字,指示方向的路牌,标识公共卫生间或景点名称的标牌。此类标牌设立目的是方便游园民众识别某个场所或事物,具有指引功能。

警示类语言景观是城市公园中提醒或警告游客不宜或不能做某事情的一类标牌。根据警示语言的表达方式,本文将其分为提醒类和禁止类。提醒类的语言往往温和、委婉,如草地中设置的不让民众践踏的标牌“小草青青,脚下留情”(百花园),提醒民众不要在湖中游泳的条幅“安全可以演练,生命不可彩排”(南湖公园)。禁止类的语言景观明确使用“禁止”类词语,态度坚决、语意明确,如公园内变电室外都会有“游客止步”的标牌,公园栏杆上挂有“禁止跨越”(牡丹园)的牌子,多数公园在入园醒目地方置放“游园须知”标牌,用文字和图示明确写明公园内禁止的行为,如图1所示胜利公园置放的禁止类语言景观:

图1 长春市胜利公园警告类语言景观

展示类语言景观是公园管理者为方便民众游园和展示公园样貌或规则而提供的各类信息标牌,具有介绍功能,可细分为公园管理规则类、公园信息类、事物信息类。公园管理规则类是各类公园较为统一的,差别不大,如动植物公园设有《长春市动植物公园文明游园行业规范》标牌,牡丹园设有《长春市牡丹园工作法则》标牌。公园信息类主要是公园园区简介、园区示意图,或能体现公园级别的标牌,如雕塑公园设有标明五A级旅游景区的标牌、与各个大学或学会合作的标牌等。事物信息类语言景观在展示类语言景观中占比较大,又因各个公园内事物不同,公园间此类语言景观也有较大差异。例如雕塑公园每个雕塑下都有一块标牌,介绍雕塑作品的作者、国籍、创作时间等,举办的历届雕塑展的信息是以石碑等形式展现;牡丹园设有介绍不同种类牡丹以及其他植物信息的标牌;动植物公园在动物馆外都设有介绍某类动物信息的标牌,等等。

宣传类语言景观在城市公园语言景观中往往占有较突出的地位。城市公园宣传类语言景观主要涉及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时政宣传,以时事或法制宣传为主题,如胜利公园的《民法典》宣传、百花园的迎接党的二十大宣传。二是和谐健康生活宣传,常见的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宣传标牌,倡导文明游园的标牌,介绍预防常见病知识的标牌,推广健身运动的标语,等等。调查数据显示,宣传类语言景观数量最多,共152个,占比30.65%,说明城市公园是我国重要的宣传阵地。

长春6个城市公园各类语言景观的占比情况见表2。

表2 长春城市公园语言景观分类统计

场所符号学分析不同地方和不同类型语言景观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一套相对稳定的分析框架,即“由语码取向(code preference)、字刻(inscription)、置放(emplacement)子系统构成”[8]219,长春城市公园语言景观在语码、字刻、置放三个方面体现出自身特征。

三、语码取向的特征:中文绝对主体地位

“语码取向指的是双语或多语标牌上各种语言之间的优先关系,以此反映它们在语言社区的社会地位。”[8]219这是语言景观研究中最早也是最多被关注的问题。一般认为,语言景观中被最多使用的文字代表了该社团的强势语言,较多使用的外国/其他民族语言说明了该社团的国际化或多族化的程度。表3为长春城市公园语码使用的统计情况,从中可以看出其语码取向的特征。

表3 长春城市公园语码形式统计表

(一)中文单语标牌占有绝对优势

长春城市公园语言景观中中文单语标牌占比最高,特别是在南湖公园、胜利公园、牡丹园、百花园这些内向型公园(即本市市民日常生活休闲的公园,均为不收费公园),单语标牌占比均在85%以上。采集的所有语言景观共出现7种语码组合形式,其中5种都是中文占主体位置,只有“英中”“英文”两种语码形式,合计4个语言景观中中文不是主体,而且其中的3个为胜利公园游乐设施名称,1个为雕塑公园管理规则的英文版翻译,设置在中文的管理规则标牌背面。这种情况体现出汉语的强势语言地位。此外也发现,汉语拼音并没有出现在城市公园语言景观中,汉语拼音的表音功能并没有在城市公园语言景观中被重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公园管理者的国际化意识不强。

(二)“中英”组合是多语标牌的主要形式

长春城市公园语言景观多语标牌中出现的外文有英文、韩文、日文、俄文,其中英文出现频次最高,所有多语标牌中都有英文内容;5种多语语码组合形式中,“中英”标牌数量最多,占语言景观总数的20.16%。此外还有3个英文单语标牌。从多语标牌的分布来看,英文标牌主要集中在雕塑公园和动植物园,且集中在路牌、公园信息、事物信息、警示牌4类语言景观中。这说明英语在长春城市公园语言景观中属于强势外语,也从一个侧面验证了英语的国际地位。

(三)韩文和日文受到特别重视

雕塑公园和动植物公园属于外向型公园,即在公园建设管理中需考虑外市、外省、外国游客因素(多为收费公园),如雕塑公园已建成国家五A级旅游景区,在公园管理和服务中需体现国际化。语言景观中除英文语码外,还出现了日文、韩文、俄文,其中俄文只出现在雕塑公园正门的公园简介1张标牌中,而日文和韩文主要出现在公园统一设计制作的路牌(3)由于公园内路牌多为统一设计,因此本文对设计风格一样的路牌只采集1张照片计入数据。、公园信息牌中。吉林省有延边朝鲜族自治区,省内和长春市内朝鲜族人口要比其他少数民族多;长春与韩国经济合作多,加之受长春历史、日本国际地位相对较高、与韩日地理距离近等因素的影响,长春城市公园接待朝鲜族、日韩游客概率高。在公园语言景观中增设日文和韩文体现出公园管理方对持不同语言游客的重视,表现出长春市对国内少数民族的关爱、对韩日等外国人的友好态度。

长春城市公园语言景观语码取向特征反映出汉语的绝对主体地位和英语的国际地位。同时外语语码占比不大,特别是内向型公园的外语语码语言景观比例低,也说明了长春的国际化程度还不够高。此外,城市公园中对日语韩语的重视反映出地缘关系对语言景观语码选择的重要作用,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日语和韩语在东北亚地区的国际影响力。

四、字刻的特征:景观化

“字刻指的是有关标牌语言的呈现方式的意义系统,包括字体、材料、附加成分或延伸、状态变化等。”[8]219城市公园语言景观采用何种字体、是否有附加成分、使用的材料等都可以成为表达意义的手段,能反映出城市公园管理者的管理意志。长春城市公园语言景观的字刻方面体现出鲜明的景观化特征,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公园信息类、管理规则类和警告类语言景观的字体具有通用性

公示相关信息是城市公园语言景观的主要内容。《条例》中不同条款对公园需公示的内容做了说明,如公园开放时间、公园管理规定、公园禁止的行为等。第33条对公园内各类标识的语言也提出了要求:“公园的各类标识应当保持整洁完备,标识上的文字和图形应当规范。”不同字体具有不同的风格,常见、笔画不变形、易识别的字体适合表达正式、严肃的语言景观。从目前采集的语言景观可以看出,公园示意图、游园须知、文明游园规范等公园信息类和管理规则类语言景观采用的字体有黑体、楷体、隶书、华文新魏等常见的通用印刷字体。这些通用字体,既不会让游客觉得突兀,也不会产生新奇、变化或其他感受,游客需要了解时可以看到,不需要时也不会被其吸引到,适合表现公园简介、管理规定类语言景观。另一个有趣的发现是,各个公园警告类语言景观不约而同采用的都是黑体字。黑体字笔画粗细一致、没有变化,字体的视觉感受是粗狂、朴素、直白,符合警告语言直接性的特点。

(二)注重字体设计和载体材质的选择

调查发现,城市公园语言景观会刻意地带上“景观”属性,即一些公园的语言景观是被作为“景观”来设计和塑造的,他们既承载语言信息,同时也是公园景观的组成部分,具有美化环境的功能。语言景观的“景观”属性往往通过字体的艺术性、载体的材质来实现。

城市公园一些宣传类语言景观、事物信息类语言景观、公园标志性场所的语言景观中常常采用具有较强艺术感的字体,如行书、草书,雕塑公园还会专门为一些语言标牌设计新字体(如图2);使用书法家、领导人等名人的手书题字作为公园正门标牌字体,或者设立题字碑展现公园历史信息(如图3)。这些艺术性的字体既能增加语言景观的美感,增强了语言景观的观赏性;同时也能体现公园的个性特征,吸引游客注意力,留下深刻印象。

图2 长春城市公园语言景观艺术字体示例

图3 长春城市公园手书题字语言景观示例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规模的扩大,市民对公园数量、设施、美化等方面的要求不断增强,政府不断加大公园建设投入,城市公园不断改造和新建,在公园景观设计、载体材料选择等方面都下了一番功夫。调查发现,城市公园在翻新改建中,注重语言景观载体材料的选择,以此增加公园游玩景点,石材和木材是目前公园普遍采用的材料。例如公园正门园名、园内景观名的载体常常选用大型石材,南湖公园、百花园的路牌采用的是木质材料,雕塑公园的一些路牌采用的是金属材料。石材、木材和金属作为语言景观载体,不易损耗、保存时间长;另外石材类景观体积较大,石材的颜色还可以协调公园色彩,是很多游客取景留念的背景;石材和木材具有原生态,增强公园的自然气息;金属材料主要是被雕塑公园采用,能与园内的金属雕塑作品融为一体。

公园注重语言景观字体的设计和材料的选择,能反映出公园管理者对公园品质和个性的要求不断提升,设计和建设者能主动关注游客游园体验,注重语言景观的观赏性及与公园风格的和谐统一。

(三)绘图、照片、图标等附加成分被广泛采用

与其他场域中的语言景观相比,城市公园语言景观中附加成分被广泛使用,如图4的4个语言景观样例:

图4 长春城市公园语言景观中的附加成分示例

图4中的左上图是胜利公园文字简介及公园景区图,提供了所处街道位置,园内主要景区、办公区、停车区、卫生间的位置,方位指示、办公电话等信息,起到丰富简介牌信息的作用。右上图是牡丹园中介绍牡丹品种的事物信息标牌,不仅标牌背景有牡丹绘图,还添加了四张牡丹花照片,方便游客识辨不同品种的牡丹。左下图是牡丹园的提醒类标牌,小老虎的提示板造型设计让警示标牌不那么突兀,给提醒语增加了可爱的色彩。右下图是动植物公园的路牌,图标箭头起到了明确方向的作用。此外,随着公园网络平台的建设发展,二维码更多出现在事物信息景观中,发挥扩展信息和宣传公园APP的作用。总之,城市公园语言景观普遍都有附加成分,这与公园的休闲娱乐属性有关,也为公园语言景观设计者提供了较大想象空间。

五、置放的特征:场景化

“置放研究标牌设置在某个地点的行为所激活的意义,这是地理符号学所关注的最根本的问题。”[8]220置放多研究文字所处标牌的位置、多语码置放的次序,语码的置放方式能体现语码的优先次序。从前文语码取向分析中可以看出,中文是长春城市公园语言景观的绝对优势语码,英文是优势外语语码,在置放方面,中文和英文的优势语码地位表现得也非常清晰。在多语码标牌上,中文作为优势语码都是位于标牌的中间位置,字号大于其他语码,如中英标牌中,英文语码都是在中文之下,字号小于中文。此外,还可以发现城市公园语言景观具有鲜明的场景化置放特征。

(一)完全采用场景化置放

场景化置放是城市公园语言景观置放的典型特征。场景化置放即语言景观多是根据需要置放在应该出现的位置,如道路指示牌出现在路口,场所标志牌置于场所旁,动植物介绍置于动物展示处所附近或树干上花丛中等。场景化置放能有效发挥语言景观的标识作用和信息提示作用。与场景化置放相对的是去语境化置放,即不论在哪个环境中,语言景观出现的形式都一样,统一制作的某品牌商品广告属于典型的去语境化放置。调查发现,长春城市公园中没有任何广告标牌,这与《条例》第30条中禁止“设置户外商业性广告设施”的规定有关,从而保证了公园自然、休闲的属性,游客身心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放松。场景化置放是城市公园语言景观置放的常识,去语境化置放是管理的规定。

(二)日韩语码置放方式不统一

三种以上语码的标牌,只在雕塑公园和动植物公园中才见,存在韩语和日语的置放与其出现的频次不统一的现象,如图5所示。

图5 长春城市公园语言景观中多语码标牌示例

图5的前3个语言景观都在雕塑公园,最后一个在动植物公园。前一和后一是四语标牌,从语码置放顺序看,依次为中、英、日、韩,显然日语优于韩语。而从表2统计来看,韩语出现的频次高于日语。在雕塑公园中还有中英韩三语标牌,如图5中的中间两个语言景观,且是比较重要的场所标识,这说明雕塑公园管理者认为韩语优于日语。日韩两种语言优先地位不统一的现象说明管理者对日语韩语语言态度比较模糊。在国际上,日语一般高于韩语,设置四语标牌时,日语位置要高于韩语,而在长春市,朝鲜族人和韩国人多于日本人,与韩国的经济合作目前是政府工作的重点之一,因此韩语出现的频次高于日语。在同一公园内外语语码置放应该一致,才有利于国际交往与合作。

(三)警告类标牌置放随意

游客在公园需要遵守《条例》的规定和《文明游园行为规范》,公园中的警示类标牌发挥的就是提醒和警告功能。从表2可以发现,此类标牌占比近20%,其中牡丹公园、南湖公园警告类标牌数量多于提醒类,动植物公园和百花园是以提醒类标牌为主。笔者查看具体语言景观,发现警告类标牌的置放存在着随意性的特点。场所符号学认为标牌放置在“错误”的位置,即在不该出现的地方出现,为越轨式置放。涂鸦被认为是典型的越轨式置放。《条例》第30条明确规定禁止“在建筑物、构筑物、树木、雕塑作品上涂写、刻画”,从源头上杜绝了典型越轨式置放。但调查发现,长春城市公园语言景观中一些警告类标牌虽可以或应该出现在某个位置,但置放后产生了其他的后果,本文将其视为非典型越轨式置放,如图6所示的两处景观:

图6 长春城市公园语言景观中警告类标牌越轨式置放示例

图6左图语言景观中的“禁止吸烟”警告牌放置在“健康主题公园”的标牌上方中间位置,大大降低了“健康主题公园”标牌的设计美感。置放“禁止吸烟”标牌的出发点是为了引起游客的注意,但要以破坏另一块标牌的整体性和美感为代价,那就太得不偿失了。右图语言景观中的“石头松动 禁止靠近”警告牌放在了公园湖边景点“清风”景观石的侧前方。若石头真的“松动”,需用围栏围住景观石,并抓紧施工巩固;若石头并未“松动”,标牌设立的目的是阻止游客靠近,那就有失真实,游客发现后反而不在意警告类标牌,管理方的信用值还会降低。同时,这块警告牌也会破坏景观石的美感。笔者采集这个语言景观时,正好看到一对情侣在此景点前拍照留念,警告牌无法避免地入镜,破坏了照片的整体美感。这种语言景观的置放属于非典型越轨式置放,公园管理者只关注“警告”,未考虑到随意置放带来的相关问题。

场所符号学在分析语言景观时注重语言元素(语码)在特定地理位置(置放)中呈现的样貌(字刻),从而使语言景观作为一个语言表达者具有了构建标牌设置者形象的功能。长春城市公园语言景观构建了一个多重的官方管理者形象:一个多方位的“服务员”、一个严肃温和的“经理”、一个知识丰富的“教师”,一个态度鲜明的“宣讲员”。城市的历史和特色、城市的发展水平、城市公园的相关管理规定、公园的性质功能、公园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和审美意识,都成为城市公园语言景观设置的影响因素。公园语言景观也反映了城市的语言生活面貌。从长春城市公园语言景观语码选择、字刻、置放的特征可以看出,长春城市公园的管理者对《条例》和相关规定贯彻执行到位,并能将语言景观与公园功能、风格相融合,体现了长春的城市管理能力和水平;相较国内一线城市,长春市一些公园双语或多语标牌不多,国际化程度还不高;警告类标牌过多,说明刚性管理略强,在休闲放松的公园中,应多一些柔性管理。

猜你喜欢

雕塑公园语码标牌
暑假打工记
暑假打工记
文化自信
——当代中国主题性雕塑公园的发展探究
标牌如画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的语码转换应用研究
报章语码转换与城市休闲文化——以杭州为例
生命之歌:维格兰雕塑公园札记
某微型客车尾门标牌脱落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动态顺应视域中的语码混用研究
《新民晚报》语码混编对阅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