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X”书证融通背景下财会专业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优化路径研究

2022-12-05王静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2年19期
关键词:书证等级证书融通

王静

(广西安全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南宁 530100)

2019年,国务院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到要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改革,借鉴国际职业教育培训普遍做法,制定工作方案和具体管理办法,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1]。该方案鼓励职业院校学生,让学生取得学历证书时,也可取得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基于此背景,高职院校财会专业应解决人才培养方案中出现的问题,革新教材、教学内容和方法,促进师资团队建设,促进教育方法不断完善,提升教学效果[2]。为了保障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保证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专业课程的融合,有效推进实施“1+X”书证融通,本文对财会专业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优化路径进行分析。

1 财会专业实施“1+X”书证融通的重要性

1.1 有利于促进高职院校财会专业课程教学改革

传统的财会专业课程教学是把书本作为载体,教师是主体,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方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培养的人才与企业的需求不符,且部分高职院校的课程内容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标准没有真正地进行融合[3]。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实行“1+X”书证融通制度可对高职院校财会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推动,使高职院校将课程内容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进行融合,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1.2 有利于提高财会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化技术的发展,财会专业学生应该与现代化企业的需求进行高效匹配。高职院校应培养技能型、知识型及创新型人才,但是现在的教学模式对人才知识结构的培养不合理,岗位需求与技能水平不相符,使人才培养与社会、产业需求存在差距,因而需要实施“1+X”书证融通。“1+X”书证融通可以对学生的业财一体信息化应用、智能财税及数字营销等职业技能进行培养,让学生能够一体化学习业财税知识,通过考试获得证书,促进学生职业岗位技能和专业基础知识运用能力的提高。通过“1+X”书证融通,可以使学生的就业机会增加,培养强技能的高素质人才,促进财会专业社会竞争力的提升,为数字化社会建设提供复合型人才保障。

2 “1+X”书证融通背景下财会专业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对“1+X”书证融通重视程度不够

大多数院校都重视学历教育,但是课程教学和职业教育标准存在差距,财会专业虽有较多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但是部分院校会对实际情况进行考虑,要求学生从中选取一到两个证书进行考取。学生也清楚多考一个证书会使自己的竞争优势得到提升,但是现在财会专业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由企业评价并精准发放的,持证上岗的效力不高。因此,证书和收入、就业不对等,会影响学生对考证的积极性,而且有些教师认为,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考取培训属于培训机构的工作,与自己关系不大。但是教师应该意识到,自己的职业素养会影响学生心态,只有自己获得了“X”证书,才可胜任在教学工作中对“X”证书的培训[4]。

2.2 课程结构不完善

财会专业课程教学应该和现代社会的经济发展进行对接,帮助企业培养应用型的高素质人才,在对学生的培养上应该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训,使他们的知识应用水平能够得到提升。但是现在财会专业的课程结构多偏向理论,学生缺乏实践操作,需要对原有的课程结构进行重新整合,虽然也有相关的实训课,但是实训课大部分属于校内课程,或者使用仿真操作,只是在学科体系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教育,难以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进行充分体现,没有将学科的新技术充分体现出来,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企业中的实际岗位有差别,不能满足“1+X”的教学需要。有的院校设立和“X”的相关教学,但是大多数属于培训、教学应试化,基本还是将应试模式进行延续,教师对操作流程进行演示,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进行操作[5]。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学生不能学习到操作原理、基础知识、逻辑关系及与实际业务关联,难以和产业需求保持一致,学生的职业能力相对较低。

2.3 教学内容与“1+X”书证融通不衔接

财会专业实施“1+X”书证融通制度后,引起了高度重视,但是该制度的实施时间较短,对于如何快速落实依旧在探索阶段,因而在课程中对“X”证书的落实还有一定的滞后性。在财会专业课程教学中,主体是理论知识,集中集训课程、实践性技能培养相对较少,教师不了解企业生产工艺流程,对财会岗位的要求和重点不够熟悉,在授课中会出现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理论知识和企业实践脱节,部分院校缺少培训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课程。整体而言,财会专业的教学内容与“1+X”书证融通的融合度不够,需要对“1+X”书证融通进行积极探索,使学生的专业能力得到提升[6-8]。

2.4 师资队伍水平有待提高

近年来,很多院校的专业教学教师都是刚毕业的年轻教师,财会专业理论一般都较为扎实,部分教师取得了资格证书,可以胜任基础或核心课的教学,但缺少行业企业的实际工作经验。这种师资队伍培养的学生很难满足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有的教师对财会行业的发展形势不够了解,讲授的知识和行业现状有较大差别。财会专业需要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教师,但是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中缺少技能型教师,不能顺利引进有实践经验的教师,而且有的院校虽对这类人才进行引进,但是人数较少,不能满足财会专业教学需求。高职院校教师教学技能的提升有两种方式,一是教师参加每年举行的升级培训或国家级培训,二是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但是这两种方法的学习内容较多,时间较短,各有利弊,亟需扩充“双师型”师资队伍[9]。

3 “1+X”书证融通背景下财会专业课程教学优化路径

3.1 全面落实“1+X”书证融通制度

“1+X”书证融通作为职业教育的发展窗口,其目标是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促进技术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进而使其能在专业领域中有完整的国家职业技能等级标准。首先高职院校应将“1+X”书证融通的内涵、要求等向师生进行明确传达,将“1+X”作为主导方向。其中,“X”属于企业的真实业务,这要求加强教师的专业技能培训,将“X”教学化,可以利用财会专业课,由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增强学生对“1+X”书证融通的了解,了解学生未来就业的规划及职业发展,调动学生考证的积极性,进而促进学生主动考证,将多个与学生专业相关的“X”证引入,学生根据自身的需求适当选取证书进行学习,提高综合素养,为以后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对职业技能证书与财会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进行比较,分析其中的相同及不同之处,使财会专业的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要求都能得到体现,加强专业课程和“1+X”书证融通的融合。

3.2 完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载体,确定“1+X”书证融通方式后,要使课程体系的架构和职业教育的理念相符合。首先对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的知识点、技能点进行梳理整合,并根据整合的内容与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对照性的完善贯通,在设计课程时,要注意建立较为完善的课程体系,将各门课程的比例进行合理规划,将铺垫、衔接、过渡性的知识加入课程体系中,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主课程的同时完成其他相应课外知识的学习[10]。在学校财会专业中,将数字化管理会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作为相关职业能力的需求,要建立“专业课程-公共课程-社会实践”为一体的课程体系。专业课程包括专业必修课和专业拓展课,专业必修课包括财务会计、基础会计等10门课程,专业拓展课一般设为四个方面,包括财务管理、创新创业、云财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自主选择,并在选修课上增加风险与收益、货币时间价值等较为基础且具有铺垫性、过渡性的知识点,使学生对知识技能的获取更加容易。公共课程包括公共必修课与公共选修课,着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社会实践主要是学生多参加认知、跟岗、定岗实习,并进行毕业设计等,使学生的实操能力得到提升[11-12]。此外,要引进“财务数字化证书”的相关知识,构建财会专业的视频数据库,让学生能够在线上完成相关知识的学习,从而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也为学生取得相应证书提供保障。

3.3 加强“1+X”书证融通教材开发

传统的课程教材一般是将知识点作为基础,忽略实践活动的作用,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缺少联系。因而针对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相关的课程,要开发与日常教学内容相补充,且适合学生考证、培训使用的新型教材[13-14]。新型教材应注重实践性和应用性,在编写教材时,可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培训组织作为主体,并聘请会计师事务所专家、行业企业代表、代理记账行业协会代表等,与一线教师共同探讨,将原有的课程与“X”进行融合,开发适合高职院校财会专业的新型教材,并随着产业的升级,更新税收政策和会计规范制度教材。为了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可以开发立体化的线上线下教学教材,使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专业教学资源库和教材相结合,使教材实现电子化,使课程实现数字化,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3.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在帮助学生提升职业技能和专业能力、全面落实“1+X”书证融通制度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而需要建立一支“双师型”师资队伍,使教师在传授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传授学生行业的新政策、实操技能。首先,应提升教师专业技能,可定期进行考核,提升教师学习的积极性。其次,鼓励教师参加专业的证书培训,促进教师对证书知识、考核内容及平台操作有全面了解。组织教师学习线上线下的培训课程,研读学习资源和相关教材,模拟完成企业的代理或外包业务,使教师了解财务、税务的相关知识。再次,对师资队伍的素质进行提升,可以采用“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鼓励教师参与企业工作,提升教师职业技能和专业水平。可通过校企合作,引入企业中的优秀专业人才,对教师进行辅导,使教师补充实践经验和技能,还可对学生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或讲座。最后,高职院校要制定相关政策,以提高教师的学习积极性,将挂职学习与教师评级等相关联,提高教师教学水平,而且要有计划地安排教师进入企业挂职锻炼,依托校企合作完成“1+X”书证融通,参与相关活动培训,取得相应职业技能证书。

4 结语

“1+X”书证融通是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1”指的是学历证书,可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进行反映;“X”指的是和专业相联系的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可对“1”进行强化补充。“1+X”书证融通是岗位所需的职业技能、素养及专业知识的体现,可使典型工作任务的考核得到强化。要构建书证融通的模式,需要多方面的结合,包括专业知识、课程教学、师资队伍等,可将财会专业课程与用人单位岗位技能相结合,推动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完善课程体系,开发“1+X”书证融通教材,丰富专业教材体系,强化师资队伍培训,从而提升学生考证通过率,使培养的高水平技能型人才能够满足企业的需求。

猜你喜欢

书证等级证书融通
我国书证提出命令制度构造的反思与调整*
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课证融通”方案研究
法国现代学徒制的“多元融通”特征及启示
书证提出命令制度的泛化适用与价值平衡
——兼评新《民事证据规定》第47条
“1+X”证书企业需求与认可度调研分析
什么是绥芬河
物流管理、老年照护等成首批证书培训试点
数据融通提升政府管理能力
《辞源》(第三版)金部疏误举隅
大型语文类辞书编纂应注意的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