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劳动课程 落实劳动教育
2022-12-04肖慧
■肖慧
2022年9月起,劳动课就正式成为中小学一门独立课程。在具体实施劳动教育课程,推进劳动教育落实的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点。
第一,明晰课程目标。劳动教育的目标是孩子们通过劳动技能的习得、劳动过程的实践锻炼等形成必备的劳动能力,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这应成为劳动教育教师的首要认识。我们的劳动教育课主要达成的是价值观的教育,劳动技能的习得或者劳动过程的实践都是具体的载体,通过这样的载体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继承中华民族勤俭奋斗、敬业奉献的优良传统,弘扬爱岗敬业的劳模精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
第二,确定课程内容。《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将劳动课程内容分为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三个大类,设置十个任务群,明晰了每个学段的劳动任务选择目标,对内容要求、素养表现和活动建议都有明确的指导。学校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任务群中的劳动项目情况合理选择,可以结合《成都市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清单(试行)》的实施建议合理选择劳动课程内容,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充分挖掘学校劳动教育资源,形成校本化的劳动清单,逐步形成校本课程。
第三,注重过程指导。要创设合理的劳动情境,注重情境真实性,凸显教育性,体现开放性;准备阶段要开展劳动项目所需的知识、技能、观念、规则等讲解示范;实施阶段要进行劳动技能的淬炼、劳动习惯的培养,要让学生完成真实的任务,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劳动;反思阶段要引导学生理解劳动实践的价值与意义,多种形式展示成果,开展讨论等,养成反思交流的习惯。
第四,确保劳动时间。一是必修课,按照《课标》的要求,每周1 课时,这是底线。学校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长短课结合使用,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劳动项目实施要求选择单节排课或者2- 3课时联排。二是劳动实践,按照《教育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要求,小学1- 2年级每周不少于2 小时,3- 9年级每周不少于3 小时。三是劳动周,按照《课标》的要求,劳动周与每周1 课时的劳动课不能互相替代,每学年安排一次劳动周,可以安排在学年内或者寒暑假,也可以根据农业时令特点安排,还可以结合学雷锋纪念日、植树节及爱国卫生运动等进行统筹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