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筋刺法联合温针灸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理论探讨

2022-12-04依奥博刘晓亭董宝强

中医外治杂志 2022年1期
关键词:灵枢经筋腰痛

依奥博,刘晓亭,董宝强

(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 沈阳 110847)

腰痛是临床常见病,常可放射到腿部,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肌肉骨骼疾病[1]。11 %~12 %的人受到腰部疼痛的困扰,其中非特异性腰痛患病率高达84 %[2],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年龄在40岁~69岁人群中患病率更高[3]。慢性非特异性腰痛(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 NLBP)是通过临床检查不能探明其病因(腰部CT、MRI等影像学检查无病理性改变),实验室检查不能观察到组织病理学改变的一类临床症状,且病程持续12周以上,临床以肋缘以下至臀横纹之间及两侧腋中线之间区域内的疼痛或不适为主,疼痛可放射至下肢[4]。绝大部分腰痛都是由肌肉或韧带等软组织劳损引起的。符合本病的腰痛诊断中,以软组织腰痛为主,包括肌肉、筋膜、肌腱、韧带、关节囊、滑膜囊等,属中医“经筋病”范畴[5]。中医药治疗腰痛方法多样,中医外治法显示出独特优势。

1 经筋理论与慢性非特异性腰痛

1.1 腰部经筋理论

《灵枢·经筋》提到足阳明经筋“直上结于髀枢,上循胁,属脊”、足太阳经筋“结于臀,上夹脊”、足少阴经筋“循脊内,挟膂,上至颈”,可知腰部主要与足阳明、足太阳、足少阳经筋及督脉的关系最为紧密[6]。经筋最初见于《灵枢·经筋》:“经筋之病,寒则反折筋急,热则筋弛纵不收。”[7]是十二经脉之气结、聚、散、络属于筋肉关节的体系[8],也是经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学者认为,经筋的实质为肌肉、肌腱以及韧带、关节囊等软组织,也包括部分周围神经[9~10]。《素问·痿论》曰:“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11],《素问·五脏生成篇》曰:“诸筋者,皆属于节”[11],《灵枢·经脉》曰:“筋为刚,肉为墙”[7],提出筋多结聚于骨骼和关节附近,认为经筋主司全身关节的屈伸运动,具有约束骨骼且保护人体主要脏腑的作用,即维络周身、联络四肢百骸、协调肢体平衡以及保持腰部正常运动功能的作用。

1.2 病因病机

NLBP属于祖国传统医学“腰痛”“痹证”“经筋病”等范畴,有学者认为,腰痛与经筋损伤有关,躯体软组织疼痛类疾病都可以归为“经筋痹痛”的范畴[12]。筋伤泛指软组织疾病,即除骨以外的筋、脉、皮、肉四体均归于“筋”的范畴。《灵枢·经筋》曰:“经筋之病,寒则反折筋急,热则筋弛纵不收,阴痿不用。阳急则反折,阴急则俯不伸”[7]。说明外感病因、内伤病因、其他病因为经筋病的基本病因。本病病因多与慢性劳损和外感风寒湿邪有关,临床多表现为局部疼痛或活动受限,故经筋辨证论治的要点在于局部[13]。《灵枢·周痹》指出:“……迫切而为沫,沫得寒则聚,聚则排分肉而分裂也,分裂则痛,痛则神归之”[7];《灵枢·刺节真邪》:“一经上实下虚而不通者,此必有横络盛加于大经,令之不通”[7]。可知疼痛的病机为“迫切为沫”,慢性疼痛的病机为“必有横络盛加于大经”[14]。经筋痹痛的病因主要为风寒湿邪侵袭和劳力外伤,二者均可造成经筋损伤“沫”,反复的创伤修复凝聚,日久则可形成“横络”。“横络”即正常组织经过反复劳损,所形成的结节、条索、粘连等结筋病灶点,其作为筋伤病理产物会嵌压周围的筋膜组织、血管、神经组织等,阻滞周围气血的正常运行,则出现疼痛,即不通则痛;经筋因而缺乏气血濡养也可出现疼痛,即不荣则痛,并进一步加剧经筋损伤。故经脉不通为“标”,导致经脉不通的“横络”为“本”。

2 治疗机制

“治病必求于本”是中医诊治疾病的根本原则,明确疾病最原始的病机,才能采取准确的治疗方法。《灵枢·刺节真邪》对其提出具体治法:“视而泻之,此所谓解结也”[7]。经筋痹痛的基本病机为“横络”卡压,故应松解“横络”以解结法为主,即针对患处周围形成结筋病灶点,采用经筋刺法对结筋病灶点,以针刺的方式直接“针至病所”,解除“卡压”,以达解结筋、松经筋、通经脉的效果,使其通则不痛。对于本病应选用燔针劫刺、员针、长针等进行解结治疗,以松解结筋病灶点处的病理性、器质性损伤,解除经脉卡压。

2.1 经筋刺法

《灵枢·经筋》提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7]。“以痛为输”为经筋病的治疗原则,即按照“以痛为输”的原则,循足阳明、足太阳、足少阳经筋腰部循行部位寻找结筋病灶点,并根据标记点施以针刺。针刺有通经止痛的作用,通过针刺作用于局部,可刺激经络、腧穴,改善人体气血循行,一方面使经络通畅、阴阳得以调和;另一方面,研究发现针刺不仅能扩张局部血管与改善局部微循环,还具有增加血流量,消除周围组织水肿,加速局部代谢,松解腰背部组织粘连,抑制局部炎症因子的作用,从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15~16]。即松解结筋病灶点处的病理性、器质性损伤,解除经脉卡压[12]。

2.2 温 针

《灵枢·经筋十三》:“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7]。张景岳在《类经》疾病类中提道:“燔针者,盖纳针之后,以火燔之使暖也。”[17]认为燔针即是温针,即在针刺的基础上加以点燃的艾绒。《名医别录》记载“主灸百病”。《千金翼方·杂法第九》曰:“凡病,皆由气血壅滞,不得宣通,针以开导之,灸以温暖之。”[18]《本草纲目》提出艾叶可以“温中,逐冷,除湿”[19],除此之外还有宣理气血的功效。陆瘦燕[20]认为,温针与艾灸不同,艾绒固定于针柄,燃烧时可用其温热之效以增强针刺作用,适合于外邪(风、寒、暑、湿、燥、火)侵袭而导致的疾病,比如关节拘挛不利和冷麻不仁以及经络壅滞等,效果尤著,特别对一切属于阴寒性质的慢性疾病,更为合适。宋明霞等[21]研究表明,通过艾炷加热针体,可使温热之力沿针体直达针刺部位,并扩散至深层组织,改善腰部血流速度、局部微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水肿和炎症吸收,松解粘连,从而缓解因压迫导致的疼痛及功能障碍。

3 经筋刺法与温针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疗效评价

祝呤君[22]将98位患有非特异性腰痛患者分为两组进行分析,治疗组采用针刺结筋病灶点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使用常规针刺法治疗,运用激光散斑成像技术对比两组血流灌注量在治疗前后的改变。通过本试验发现,针刺结筋病灶点疗法治疗该病的总有效率为95.65 %,而采取针刺传统经穴的总有效率为89.36 %。除此之外,研究过程中发现,治疗组对于调节结筋病灶点的血流灌注量、改善VAS疼痛评分、JOA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因此针刺结筋病灶点疗法更适用于治疗本病,且研究者得出采用针刺结筋病灶点疗法具有明显推动局部气血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疼痛、改善患者活动受限的作用。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主要病因为风寒湿邪侵袭和劳力外伤,温针灸将温经通络的艾绒与激发经气的针刺相结合,两者相辅相成,提高临床疗效。李光明[23]为明确针灸疗法在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时的最佳治疗手段,对针灸相关疗法治疗本病的疗效进行网状Meta分析,通过检索中外文献数据库,共筛选出30篇文献,其中有5篇文献与温针VS针灸治疗本病有关,对两种治疗方法就有效率、VAS评分情况进行Meta分析,结果发现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为使试验数据更具准确性,又对有效率进行了网状Meta分析,最终结果显示不具有不一致性,且二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无不良反应情况,说明温针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疗效优于普通针刺。

调节腰背部微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水肿和炎症吸收、松解组织粘连,从而缓解疼痛、改善功能障碍均为经筋刺法与温针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机制。且艾绒燃烧时的温热之效可以增强针刺作用,若将经筋刺法与温针灸联合应用治疗本病,可使解筋结、疏通气血、缓解疼痛的效果更加明显,可行性强,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灵枢经筋腰痛
壮医经筋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素问》《灵枢》引用、解说关系初探
腰痛这个仅次于感冒的第二大常见病症怎么处理
颈项疼痛及功能障碍的经筋辨证与推拿治疗探析
妊娠期腰痛的研究进展
股骨头坏死髋周经筋辨证分型规律的临床研究*
经筋理论在临床治疗膝骨关节炎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黄帝内经》中“阴阳”的整理与分类
采采卷耳
谈《灵枢本输》针灸学术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