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大学生关于养成教育与家校共育现状的调研
2022-12-03霍靖靖
霍靖靖
(山东华宇工学院,山东 德州 253000)
1 大学生对养成教育与家校共育的理解
A.养成教育。“养成”的本意是培养使之形成,是一种塑造过程。大学生养成教育是根据社会规范并运用多种素质养成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一过程中要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强化学生的价值认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使学生成为具有学业素养、家国情怀和道德修养的高素质人才。
B.家校共育。家校共育是家庭和学校合作育人的简称,既是教育中的常见话题,又是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其本质是构建教育共同体,加深家校双方对合育价值的认识,发现合育中的问题,形成育人合力,提高合育效果。
2 开展家校共育的意义
A.家校共育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不同家庭的教育方式不同,对家校共育的重视程度也不相同。但家校共育有着共同的目标,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家校合作,双方能够共享信息,有效进行沟通交流,在学习和生活中对学生进行引导,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B.家校共育有利于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家长可以从多角度、多维度来关注学生的日常,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情况,站在平等的角度尊重学生的合理意愿,从而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家校合作是一个沟通交流平台,能够让学生站在家长的角度考虑问题,这样有利于打造融洽的亲子关系。
C.家校共育有利于教育环境的优化。家校共育可以促进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对学校的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同时还能调动家长的积极性,使家长愿意分享自身的社会经验和家庭教育经验。学校要关注家长提出的反馈建议,不断优化教育环境,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3 养成教育现状
本研究以某应用型高校为例,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500名学生的养成教育情况进行调研,分析了大学生对养成教育的认识、养成教育的作用、养成教育过程中的支持系统等内容。
A.大学生对养成教育的认识。从调查中“你认为大学生养成教育对于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而言重要吗”这一问题来看,88.13%的学生认为非常重要,9.46%的学生认为重要性一般,2.41%的学生认为不重要,说明该校的养成教育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在吸引力和实效性方面还有待提高。
B.大学生养成教育的作用。从调查中“大学生养成教育是否改变了你的行为”这一问题来看,92.76%的学生认为改变了自己的行为,7.24%的学生认为没有改变自己的行为。从调查中“养成教育对你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否有帮助”这一问题来看,93.56%的学生认为对自己有帮助,6.44%的学生认为没有帮助。
C.大学生养成教育过程中的支持系统。从调查中“在参与养成教育的过程中你得到过谁的支持”这一问题来看,绝大部分学生表示得到过来自辅导员、学业导师、同学和家长的支持,还有少部分学生表示得到过来自社区的支持。支持的内容包括解读文件、活动参与指导、习惯养成指导和行为方式指导,说明学生的支持系统包括社区支持、家庭支持、朋辈支持和学校支持,支持系统相对完备。
D.大学生家国情怀现状。从调查中“你知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吗”这一问题来看,有八成的学生表示清楚地知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有16.9%的学生表示大概记得一部分内容,有2.41%的学生表示不知道内容,说明学校还要不断对学生进行引导,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学习。大学生要遵守校规校纪,爱校爱家。从调查中“你是否知道本校校训”这一问题来看,绝大多数学生表示知道。从调查中“你是否知道行为规范”这一问题来看,83.9%的学生表示知道并能够自觉遵守,这说明学校通过开展养成教育活动使学生的责任担当和爱校爱家意识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E.大学生道德修养现状。诚实守信、文明礼仪、乐于奉献和知恩感恩等习惯的养成可以帮助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调查中“你对考试作弊的看法是什么”“你遇见老师是否会主动问好”“你有随手关灯的习惯吗”“你每周与父母的通话次数是多少”这四个问题能够反映出学生的道德修养水平。从调查结果来看,所有学生表示绝不作弊,89.54%的学生表示会主动向老师问好,91.75%的学生表示会随手关灯,79.84%的学生与父母的交流频率保持在一周两三次,说明大部分学生的道德修养整体状况较好。
F.大学生自主学习现状。从调查中“你的自主学习能力如何”这一问题来看,大部分学生表示自觉性很强,有30.58%的学生表示学习需要有人监督,仅有1.61%的学生表示从来不自主学习,这说明大部分学生的自主学习状态良好,但仍要坚持推行关于学业素养的活动,继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G.大学生职业素养现状。从调查中“你未来的职业规划是什么”这一问题来看,75.86%的学生表示会详细制订一份职业规划,有22.74%的学生表示会简单罗列,总体来说,绝大部分学生都有职业规划,只有极少部分的学生表示对职业规划不太关心。
4 家校共育存在的问题
对100名学生家长和40名辅导员进行调研,了解家校共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整改,同时能够为其他高校提供数据支持,共同探讨家校共育,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调研中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A.沟通途径不畅通。在问及家长与教师的沟通频率时,30.39%的家长表示会经常联系教师,42.16%的家长表示会偶尔联系教师,27.45%的家长表示从不联系教师,如图1所示。从教师方面的沟通障碍(多选)来看,64%的教师表示是因为学生太多,44%的教师表示怕家长没时间,32%的教师表示家长不太理解教师的工作性质,20%的教师表示忙于其他工作。
B.共育组织机构不完善。缺少正式的组织机构来加深家庭与学校之间的沟通及合作,不能有效开展相关活动,更多的是教师和家长围绕学生的某一个问题进行沟通,使得部分教师和家长对共育合作机制的满意度不高,如图2、图3所示。
C.共育内容不一致。家长和教师关注的内容(多选)有重叠,但是侧重点不一致,如图4、图5所示。
5 合理建议
A.家校建立共育的目标。家庭教育是学生接受学校教育的基础,也是学校教育的延续与升华,学生的成长与这两种教育密不可分。对于养成教育而言,家校之间的合作应该始于共同教育目标的建立,在养成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上达成共识,在行为习惯上形成统一的价值观,制订出具体的、可操作的家校共育目标。家校双方要共同努力,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不仅要对学生的学习负责,还要对学生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负责,合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生活能力和适应能力。
B.明确家校双方的责任。在价值观统一、目标明确的基础上,家校双方共同制订合作方案,明确双方的养成教育任务,不断强化双方养成教育的内容和成果。学校以学科课程和第二课堂活动为基本方式,以学校的学习和生活为背景,承担起提高学生道德修养、学业素养和职业素养的责任。家庭作为学生的生活场所,家长更应侧重在日常生活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家校双方要打破各自在养成教育空间、时间和内容上的局限性,在取长补短的同时还要巩固对方的养成教育成效。
C.完善机制建设。为促进家长和教师的沟通,畅通家校共育途径,丰富家校共育形式,可设立家委会制度,打造家校共育机构,承担起支持教育教学工作、参与学生管理、促进家校沟通与合作的责任,对课程设置、校园安全、心理健康教育、养成教育等方面不断进行改善和优化,保障家校共育的有效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