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效果驱动的大学生课程思政调查及对策研究
2022-12-03缪新颖葛泰亨单玉鹏
缪新颖,葛泰亨,单玉鹏
(大连海洋大学 a.信息工程学院;b.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3)
本次调研借助“问卷星”平台,对大连海洋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四个年级210名学生发布了调查问卷。调查问卷采用匿名和自愿方式进行,主要围绕课程思政的普及程度、学生对课程思政的需求(所喜欢的内容和形式)、目前的实际效果及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建议。
1 大学生课程思政现状
共收到91份问卷反馈,学生自愿参加比例为43.33%。
1.1 课程思政的普及程度
A.学生年级分布。91名学生中,自愿参与调查的各年级学生分布如图1所示。大一学生参与得相对少一些,主要原因是刚上大学,对很多情况还不甚了解。
B.课程思政的认知程度。对被问及“迄今为止,您接受过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时,从图2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有50.55%的学生受过课程思政教育。
1.2 学生对课程思政的需求
A.内容需求。如图3所示,从学生喜欢的课程思政教育内容来看,“校园环境、专业介绍、学校各种活动、高年级或本专业毕业生状况等方面”最受欢迎。
B.形式需求。如图4所示,从学生喜欢的课程思政教育形式来看,“结合知识点树立专业自信、文化自信等形式”最受欢迎。
1.3 目前课程思政的实际效果
如图5所示,90%以上的学生赞同课程思政可以提高自己学习的兴趣与效果、使自己充满正能量。
1.4 目前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
如图6所示,从当前课程思政存在的主要问题来看,有48.35%的学生认为与学生思想需求联系不够紧密;29.67%的学生认为形式单一;15.38%的学生认为引入正能量过于突兀。
2 课程思政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分析
课程思政普及度不够。从图2可以看出,尽管有50.55%的学生接受过课程思政教育,但离全员参与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究其原因,教师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
不同阶段的学生对课程思政需求的内容不同。从图3可以看出,学生对于所列出的“校园环境、专业介绍、学校各种活动、高年级或本专业毕业生状况等”“压力排解、心理疏导”“就业规划”“职业规划”四个内容选项需求程度是逐步递减的,而这四个内容恰好针对的年级群体不尽相同,群体范围是依次减小的。
课程思政与学生思想需求联系不够紧密。从图6可以看出,学生反映的当前课程思政存在的主要问题中,“与学生思想需求联系不够紧密”排在了第一位,说明目前的课程思政课内容导入还缺乏设计感与针对性。
课程思政的形式还有待于提高。从图6可以看出,有29.67%的学生认为形式单一,15.38%的学生认为引入正能量过于突兀,说明教师在课程思政过程中投入精力不足。
3 课程思政效果提升对策
提高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强化教师立德树人意识,履行育人责任,将课程思政作为教师的本职工作来抓。
加强课程思政研讨。在提高教师课程思政重视程度的同时及在本次调研的基础上,加强学院课程思政研讨,将提高课程思政效果的对策运行于实际教学中。
结合学生需求规划阶梯式课程思政内容。学院要加强顶层设计,开展阶梯式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具体如下:①针对大一学生角色转变需求,课程思政内容以“校园环境、专业介绍、学校各种活动、高年级或本专业毕业生状况等”为主,加强对学校、专业的认知,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②针对大二学生学业压力开始加大状况,课程思政内容在大一传授内容的基础上重点增加“压力排解、心理疏导”,培养学生坚韧的品格和良好的心态。③针对大三学生开始的就业需求,课程思政内容在大一、大二传授内容的基础上增加“就业规划”。④针对大四学生开始的就业和职业需求,课程思政内容在前三年传授内容的基础上增加“职业规划”。
根据学生兴趣改进课程思政形式。①加强课程思政内容与教学知识的紧密性。针对图6中学生提出的“引入正能量过于突兀”,引导教师认真思考、精心设计,将课程思政内容与教学知识紧密结合,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正能量传输给学生。②丰富课程思政的形式。从图7可以看出,根据学生的需求,可以在进行课程思政时多引入一些时事热点、多些互动,多利用实践教学等非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正能量,形式可以再灵活一些。
第五,加强对课程思政效果的监控。将课程思政纳入到师德师风建设体系,同时结合日常教学检查,加强对课程思政效果的监控,确保课程思政的切实施行。
5 结语
以问题为导向,研究提高大学生课程思政效果的对策是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通过问卷的精心设计,保证了本次调研的顺畅性;通过匿名分年级发布调查问卷,提高了调查数据的可信度和全面性;通过基于调查数据的成因分析,保证了调查研究的准确性;通过基于数据和成因分析的对策研究,保证了对策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