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考生诚信考试教育的应对策略
2022-12-03方敏
方敏
(四川工业科技学院 教务处,四川 德阳 618500)
国家教育考试包括学考、中考、高考、研究生考试、自学考试及成人高考等,由各地教育招生考试机构负责。[1]不同于其他类型的社会考试,国家教育考试是学历教育的选拔性考试,以权威性、公正性及严肃性为主要特征,为国家培养人才是其根本目的。[2]因此,必须强化考生的诚信意识。然而,就当前国家教育考试现状来看,部分考生为了取得良好成绩或进入理想学校做出作弊、违纪等不诚信考试行为,严重冲击了国家教育考试的权威性、公正性及严肃性。2015年8月29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考试作弊行为被正式写入刑法,并于2015年11月1日开始实施。此举虽对潜在的意欲作弊的考生和社会助考机构形成了有力震慑,却仍未能全面禁止国家教育考试过程中存在的各种作弊、违纪行为。因此,亟须进一步落实考生的诚信考试教育,采取有效应对策略规范考风考纪,彻底扭转考试过程中的不良行为与风气。
一、考试作弊现状分析
笔者以高校考试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考试作弊的现状、类型、特点及原因。
(一)现状
高校考试主要包括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证书考试等。在这些考试中,考生的作弊现象屡禁不止,甚至有部分学生在参加关系到个人前途命运的人才招聘考试时作弊,导致就业无望、前途惨淡。部分大四学生为寻求良好的就业机会,会参加如律师、会计师、审计师等职业资格考试,在这些考试中仍有一些学生选择作弊,他们不以实力博取前程,而是采用作弊蒙混过关,不但影响了个人前途,也严重伤害了考试的公平性。
(二)类型
1.考前预谋型。在参加考试之前,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作弊准备的考生属于考前预谋型。其作弊形式包括贿赂监考、与其他考生协商于考试过程中传递答案、联系社会助考机构购买试题、联系枪手替考等。
2.考场冒险型。在考试过程中利用可乘之机铤而走险的考生属于考场冒险型。其作弊形式包括在答题过程中偷窥其他考生的试卷、趁交卷混乱之时抄袭他人试卷等。
3.考后做功型。考试结束后,使用不正当手段提高个人考试成绩的考试属于考后做功型。其作弊形式包括请客送礼请求加分、放宽判卷标准等。
(三)特点
1.作弊工具多样。橡皮、工具尺、透明胶带、小刮刀、手表及眼镜盒等均为考生常用的作弊工具。近年来,伴随着科技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考生的作弊工具也越发先进,如手机、无线耳机、反屏蔽耳机等。其中,仅为米粒大小的作弊器颇受考生的欢迎。进入考场前,考生将其塞到耳道里或贴在耳背上,监考人员根本无法发现。此外,“OO型”眼镜也成为现下热卖的作弊器,其组成部分包括两副眼镜、两个无线接收器、一个无线耳机及一个无线话筒。其中,两副眼镜各带一个可以传输声音的话筒,场内考生佩戴一副,场外助考者佩戴一副,这样场外助考者同样可以看到考生所见的试题,同时,考生亦可看到场外助考者所见的内容。此外,助考者可在场外利用无线话筒将答案传至考生所佩戴的耳机中。
2.作弊手段繁多。夹带小抄进入考场、在考场内交头接耳等作弊手段较为常见。部分考生将知识点写在个人掌心、胳膊内侧等处;部分考生则在考试过程中通过各种肢体动作传递试题答案,比如摸耳朵代表答案为A,摸鼻子则代表答案为B;还有一部分考生将课本知识缩印在长条纸上,折叠后带入考场,又或者印成一个小册子带入考场。
(四)原因
1.高校教学管理制度存在某些缺陷。(1)在教育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高校招生人数不断增加,部分高校录取分数线一再降低,学生素质自然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基础较差,还有一部分学生则因未能考入理想院校而缺乏学习热情,甚至产生厌学情绪。这两类学生一方面不愿意学习,另一方面想顺利通过考试,因而选择作弊。(2)目前高校的素质教育仍未能完全取代应试教育,考试分数依然是高校的教学质量与大学生能力的主要评价标准。部分高校在评优推优、评定奖学金及发展党员等方面,仅注重学生的考试分数与综合测评分数,这种价值导向与激励机制明显有失偏颇,部分学生受个人利益的驱动,自然会产生作弊动机。(3)部分高校存在命题不合理的问题,记诵型考题占比过大,直接为考生的作弊提供了有利条件。另外,当今社会需要具备知识面宽广与适应力良好的人才,而专业课程设计不合理、知识更新速度慢等问题导致课程与现实脱钩,那些需要死记硬背的知识也严重挫伤了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于是为了顺利通过考试,只好选择作弊。此外,部分教师会于考前为学生划定考试范围,这也为学生作弊创造了条件。(4)师资队伍建设情况不佳,存在师资数量不足、水平偏低等问题。期末考试的时间往往相对集中,因此,在专职教师监考场次过多的情况下,只好选择其他管理人员参与监考,这导致了监考教师监管标准不一致的问题。部分监考教师由于缺乏责任意识而为作弊考生提供了可乘之机,还有一部分教师则重“治”轻“防”,待考生形成作弊事实后再采取行动,而未在预防学生作弊方面下功夫。
2.受家庭教育与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一方面,部分家长尚未扭转“重智轻德”的传统育儿思想,一味要求子女做到多才多艺,指望子女能够出人头地,却不注重引导子女遵守做人的基本准则,最终导致部分大学生在沉重的精神负担下而选择作弊。另一方面,社会不良风气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如今,贪污受贿、投机取巧、弄虚作假等道德败坏现象横生,社会的整体道德水平出现下滑,部分人非但不以这类行为为耻,反而引以为荣。部分大学生尚未建立成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易受不良风气的影响,进而步入歧途。
3.受借助考生作弊盈利的不法商贩的诱导。不可否认,考试催生了制造考试作弊器、贩卖试题答案等一系列不法产业。一些通过考生作弊获取高额利润的不法商贩会在高校附近粘贴广告或于网上进行宣传,诱导学生购买其作弊工具或试题答案。有的甚至大搞团购优惠活动,以此吸引更多学生购买。这些商贩的不法行为也为学生作弊创造了条件。
二、考生诚信考试教育现存的问题
(一)诚信考试社会舆论宣传力度不足
一般来说,国家、省、市会在各级各类国家教育考试开始前制发相关文件,要求相关主体加强考风考纪宣传与诚信参考舆论宣传,而各地也会通过各类宣传媒介进行招生考试的考风考纪宣传与诚信考试的教育宣传。但就结果来看,一直存在宣传方法不当、宣传范围有限等问题,最终导致宣传效果不佳。[3]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传统媒介影响力不足。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中年人和年轻人已鲜少使用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宣传媒介,可以说,传统宣传媒介的影响力仅涉及老年人群体。(2)传统媒介的宣传力度不足。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宣传媒介的宣传内容多为通稿,读者、听众、观众仅可了解诚信考试考风考纪的教育过程,无法接触到更为细致、深入的内容。(3)传统媒介的宣传时效性不强。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宣传媒介往往只做一次性宣传,宣传时效性有限,难以真正发挥警示教育作用。
(二)考生诚信教育效果欠佳
为开展考风考纪宣传与诚信考试教育宣传,各地一般会举办诚信考试宣传周或宣传月活动,要求学校或招生考试机构面向考生群体进行考风考纪教育与诚信考试教育。学校或招生考试机构也会应上级要求而采取具体的宣传举措,比如,印制《考生诚信考试承诺书》《致考生家长的一封信》,在校内张挂诚信教育条幅,等等。但是这些举措大多流于形式,导致考生及家长只是大致了解了诚信考试的内容,并未真正理解诚信考试的意义,进而导致诚信考试教育效果欠佳。
(三)诚信考试监管体制有待完善
大多数学生在步入工作岗位之前,都会经历中考、高考、学考等。然而,现行的考生诚信考试监管体制并不完善,存在各自为政的问题。每种考试都只是记录自己监考过程中出现的考生违纪情况与作弊情况,彼此之间并无沟通,严重影响了考生诚信考试监管体制的发挥其震慑作用与惩戒作用,导致考生、家长及社会未予诚信考试以充分重视。
三、考生诚信考试教育的应对策略
(一)加大诚信考试社会舆论的宣传范围与力度
考虑到传统宣传媒介在影响力、深入程度及时效性等方面存在的局限性,还需引入抖音等短视频平台、各类新闻App及微信公众号等新型宣传媒介,面向考生、家长及社会开展诚信考试教育宣传工作。一方面,做正面宣传,积极传播考生诚信考试的作用和意义;另一方面,借助反面案例加强宣传效果,向考生、家长及社会宣传各种违纪和作弊行为的危害及触犯刑法的后果,进而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与社会风气。在考试开始之前,学校及教育行政部门可以利用自身运营的抖音视频号、微信公众号及家长群等新型社交媒介进行诚信考试教育宣传,切实扩大诚信考试教育的宣传范围,加强诚信考试教育的宣传力度。
(二)在德育工作中设置“诚信教育”专项
学校有必要将考生诚信考试教育融入德育工作中,在德育工作中开辟“诚信教育”专项,面向学生群体开展系统化的诚信考试教育。具体到内容上来说,还需将各级各类涉及考试的法律法规纳入其中,向学生讲授常见的作弊、违纪现象,各种新型作弊器与相应的检测手段,以及各种作弊、违纪行为的危害,等等,引导学生深入认识诚信考试的意义,以及作弊、违纪行为的危害,树立“诚信考试光荣、作弊违纪可耻”的诚信考试价值观。[4]
(三)考前严格落实考生诚信考试教育工作
学校作为考生诚信考试教育工作的实施主体,有责任严格按照国家、省、市、县(区)四级教育行政部门与招生考试机构的要求,在考试开始之前以宣传周或宣传月活动为契机,将考生诚信考试教育工作落到实处。除了印制《考生诚信考试承诺书》外,还要开展班会活动,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其内容,确保学生能够深刻认识诚信考试的意义,以及作弊、违纪行为的危害。此外,除了印制《致考生家长的一封信》外,组织考生及其家长共同接受诚信考试教育,并建立完善的学习反馈机制,确保考生及其家长真正认识到作弊、违纪行为的危害,助力诚信考试教育取得实效。
(四)构建一体化考生诚信考试监管体系
在校生是各类考试中的主要应试者,因此有必要构建一体化考生诚信考试监管体系,使用现代化的监管方式加强监管工作的力度,改善监管工作的实效。具体而言,须用贯穿中考、高考、学考等考试的一体化考生诚信考试监管体系,取代以往各自为政的考生诚信考试监管方式。此外,还须将研究生考试、自学考试及成人考试等一并纳入一体化考生诚信考试监管体系。[5]通过构建一体化考生诚信考试监管体系,可以有效加强考试监管工作的针对性,将在考试中违反诚实守信考试原则的考生、学校等,作为后续考试的重点监管对象,充分发挥诚信考试监管体系的警示教育作用。此外,还可以进一步扩大监管体系范围,将各地、各校举办的大型模拟考试、期中考试及期末考试等一并纳入监管系统,打造全方位、一体化的诚信考试监管格局。
结语
面对作弊现象屡禁不止与作弊手段不断升级的现状,亟须加强考生的诚信考试教育。为此,笔者针对考生诚信考试教育现存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包括引入新型宣传媒介加大诚信考试教育的宣传范围与力度,在德育教育工作中开辟“诚信教育”专项,严格按照要求在考前落实考生的诚信考试教育工作,以及构建一体化考生诚信考试监管体系,以期形成良好的考试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