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系统论的广西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学研究
2022-12-03郭晗
郭晗
(广西艺术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 南宁 530022)
一、系统论是研究广西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学的新视角
作为研究系统的一般模式的科学方法论,系统论具有整体性、动态性、开放性等特点,其核心是把系统看成一个有机整体,研究其内在结构和规律。该方法论研究了子系统、诸多要素与外界环境三者的相互关系,并分析了系统的整体结构和子系统的功能。贝塔朗菲指出:要理解一个事物,不仅要知道它的要素,更要知道要素间的相互关系。系统论的任务,就是优化系统结构,协调各要素间的关系,使总系统达到优化的目的。[1]按照系统论的原则,广西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的主题层次、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和教学方法,还要考虑学校制度和领导者的顶层设计,尤其是校园红色文化建设的实施和推进,这是一个庞大而纷繁复杂的系统工程。基于上述要求,系统论可以充分发挥其良好的理论优势:它为整合与之相关的现有教学资源、优化子系统的组合和各要素的功能、经济高效的解决问题等,提供了新的启示,显著提高了广西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的教学水平。
二、广西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学的系统现状与问题
(一)缺失元素性能
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广西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学主要包括四个要素,即教学主体、教学对象、教学中介和教学环境。其中,教学主体不仅包括处于教学主体地位的一线思想政治教师,还包括学生辅导员和专业教师等管理、服务、育人的教学人员。教学对象主要是指大学生。教学中介是影响教学对象将广西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学活动的多种方式和手段,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教学环境是指影响广西红色文化思想政治教学的一切外部因素,如体制、机制、校风、学风、价值意识等。
(二)教学结构弱化
结构是系统各要素间相互关联、互为作用的方式,由于各要素间并非机械的组合,而是相互渗透、互相融合、不可分割的存在,因此,基于系统论的广西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学要想发挥整体效益,必须强调整体结构的优化,既要兼顾空间的顺序性和多维性,又要维持多元要素的动态性。值得一提的是,广西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普遍存在结构弱化的问题,如教学主体与教学对象关系异化、师生沟通与反馈渠道堵塞、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与反馈渠道不畅等,红色文化教育的社会性和实践性弱化、实践性教学组织薄弱、资源要素整体不协调等,使得广西红色文化思想政治空间结构缺乏应有的统一性和层次性。此外,实践教学时间难以保证,实施过程缺乏完整性,也导致广西红色文化思想政治教学结构缺乏连续性。
(三)教学障碍
功能不仅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而且受到内部结构的制约。它是制度的内在或后天效应,反映了制度构成要素的排列顺序和组合关系。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广西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学功能体现了实践教学与教学之间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秩序和能力。现阶段广西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学缺乏能量供给,教学系统中信息流动受阻,导致实践教学功能失调。一方面,广西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学师生比例过低,体现出人力投入不足的问题。同时,缺乏制度保障,影响了教学主体和教学客体的积极性与自律性,再加上教学经费短缺、后勤保障不力等,使得广西红色文化思想政治教学的能源供给不足。另一方面,广西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学缺乏内部沟通和反馈渠道,导致实践教学体系中信息传递的断裂,同时,缺乏外部信息传递也将导致实践教学与社会严重脱节,削弱了社会和家庭对广西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支持,导致高校、社会、家庭之间缺乏互动联系机制,最终使整个广西红色文化思想政治教学体系在物理空间上成为一座“孤岛”。
三、广西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学的系统分析与构建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既是一个动态、多层次、多变量的复杂系统,又具有自己的子系统和诸多要素,由顶层设计、教学队伍、课程内容、实践教学、教学方法与手段等子系统和诸多要素构成。要将广西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学,实现理想的目标,必须按照系统论的整体性、动态性和开放性原则,优化各子系统和诸多要素的功能,使之相互协调、紧密联系,以合理的方式相互合作,积极发挥作用。
(一)广西红色文化教学队伍的整体性
为了有效地将广西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教师队伍应该由三部分组成:第一,课堂理论教学的一线思想政治教师;第二,各级党委、宣传部门的行政管理人员;第三,所有辅导员。没有各级党委的参与,师生就不会注意广西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同样,没有辅导员的参与,学生就不会有利益相关者的意识。“三位一体”的团队建设既是实现整体大于局部之和的基础,也是有效保证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学的前提。因此,要想建立一支教学团队,可以重点关注以下三个环节。
1.组织程序。(1)创新广西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机制。“红色文化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教育机制创新。”[2]创新红色文化教育机制是广西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由之路。一方面,为二者的相互融合构建了制度保障,通过制度协调,规范二者的相互融合和相互渗透,增强广西红色文化教育的实效性;另一方面,完善广西红色文化的物质保障机制,加大专项资金投入,为二者的相互融合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改善物质保障,缓解资金短缺,为广西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坚实支撑和强大动力。(2)任课教师每学期根据广西红色文化思想政治教学的内容安排和要求,提出本学期的教学计划,在教务处报备,各级党委在各方面给予支持,辅导员在具体实施环节积极跟进。
2.教学和培训。队伍素质是广西红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的关键问题。一方面,要加强内部学习讨论,通过集体备课交流经验教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另一方面,通过开展培训,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教学信息和内容不断更新。(1)培养一支宣传广西红色文化的教师队伍。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组织教师参与广西红色文化旅游,如参观梧州的“广西革命摇篮”景区、南宁的“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一次代表大会旧址”景区等,深化教师对广西红色文化的学习和研究,促进教师积极学习广西红色文化的教学方法和内容,增强广西红色文化在思想政治教学中的作用。(2)培养一支宣传广西红色文化的大学生队伍。大学生是广西红色文化教育的主体,在广西红色文化宣传活动中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3.全面协调。广西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队伍的建设需要具体制度的协调运作,以及与传统习惯的碰撞。可设立“广西红色文化人才培养模式与教育教学研究中心”等相应机构,由学校党委书记担任中心主任,协调解决运行中的具体问题,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整体教育效果。
(二)广西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的动态性
依据系统论的动态性原则,为了保持教学内容的稳定性与时代发展的需要,系统要有一个转变的过程。广西红色文化实践教学的对象是学生,学生的思想观念在不断发展和变化,作为相应的实践教学内容,必须与社会发展同步才能保持动态平衡,才能有效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低的问题,从而有效促进广西红色文化实践课程体系的优化,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1.开展以广西红色文化为主题的活动,结合革命老区丰富的红色资源优势,与百色、柳州、河池等革命传统红色基地开展共建活动,让学生加深了解。同时,通过广西红色文化的社会实践,加强大学生对广西红色文化理论知识的学习,引导大学生内化和外化广西红色文化。
2.围绕“三下乡”“三全教育”等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红色志愿服务、红色风采采集、红色实践、红色研究等活动。在帮助学生体验广西红色文化的思想政治魅力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和认识广西红色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并自觉将其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感情。
(三)广西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开放性
系统具有不断地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性质和功能,这是系统论的开放性原则,使得系统得以进化发展。制度对环境的开放是制度演进和发展的前提。广西红色文化思想政治教学应打破封闭式的教学方法,在红色文化实践项目的设计、选择、组织和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系统论的开放性原则,积极参与社会对外开放的环境体系。为此,广西红色文化实践教学既可以体现在课堂理论教学之中,也可以体现在课堂教学之外。[3]
1.课堂实践。通过红色案例教学、红色读书笔记、红色科研论文、红色辩论会、学生讲红色课堂、观看红色革命纪录片等方式,鼓励教师积极将红色文化科研成果转化为红色实践项目。
2.校园实践教学。校园实践教学应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作用。校园文化是大学生成长直接接触的文化氛围,是宣传广西红色文化的重要阵地。广西红色文化的宣传和传播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1)加强广西红色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通过校园文化景观、广告牌、学校广播等形式,鼓励师生参与各种校园活动,营造良好的广西红色文化宣传氛围。如2016年以来,学校组织造型艺术学院师生在南湖校区和相思湖校区创作了徐悲鸿、吴伯超、黄独峰等名人雕塑,鼓励师生铭记历史、热爱学校、尊重学校。(2)开展广西红色文化专题论坛、大学生讲红色思想政治理论课等活动,成立红色社团。如开展“红色文化论坛”系列活动,邀请红色文化领域有独特见解的学术专家、学者讲授红色文化,一一解答学生的疑惑。(3)选择性的开展红色文化周年纪念活动,如百色起义纪念日、学校庆典等。在广西开展红色文化主题活动,加强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关注度,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4)发挥网络媒体的作用。网络媒体被一些学者誉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四课堂”,其具有传播速度快、受众广、效率高、使用方便等优点。一是在校园网上开通“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两学一做”“三严三实”等专题页面,并分为“学校活动”“长征记忆”等栏目,通过“红色精神”与“人物·故事”整合相关信息。二是推出广西艺术学院微信公众号,推送“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永远跟党走,唱红歌”“向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队员钟宇学习”等近50条信息,以及相关活动的介绍、主题教育活动、党史延伸阅读等信息。各教学单位还利用其官方账号推送阅读材料,并组织主题讨论,丰富了师生的阅读和学习内容,提高了师生的参与度。三是发挥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学生宣传队的作用。通过广播电台、电视台和LED大屏幕播放党史资料、爱国主义新闻和信息,通过声音、图画和视频相结合,构建红色文化资源整合媒体平台。
3.校外实习。除了兄弟院校共建共享广西红色文化参观体验场所外,还可以通过大学生暑期红色社会实践、校园高雅红色艺术等活动,引导师生学习、实践、理解,并检验广西红色文化服务社会的教育成果,弘扬和传播广西红色文化。为此,广西艺术学院积极搭建“红队+红练”的主平台。(1)建立一支红色师生团队。广西艺术学院成立了以学生党员、发展对象、党的积极分子为主体的“美丽广西农村建设”社会服务团队、“社会实践环境艺术实践小组”等红色师生团队,在百色革命老区、井冈山革命老区等地开展以“践行广西精神、参与广西美丽乡村建设”“定向扶贫、帮教”为主题的系列实践活动,如“美丽宜居的广西乡村”和“井冈山之恋·中国梦”。特别是2016—2018年,学校连续三年获得“井冈爱华梦”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专项活动立项,并取得了良好成绩。(2)开展“红色实践”。在社会实践中,师生积极联系本地区“美丽广西·农村建设”的重大任务,深入南宁、北海、河池、扶绥、上林、西林、合浦、龙州、大新、陆川等市县,共建艺术实践基地10多个,数千名团队成员参与社会服务,先后举办了“美丽广西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展”“美丽广西新农村设计研讨会”“区域景观规划设计研讨会”“地域∞设计·中国—东盟建筑空间设计教育高峰论坛暨教学成果展”,以及国家青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校园文化建设项目设计,成果丰硕,受到共青团中央表彰。
4.示范和交流实践内容。为了保证实践内容的科学性,教研室论证制定了一套完整的《广西红色文化思想政治实践大纲》,包括各专业红色实践类型的可行性操作方案和示范模式。教师充分考虑不同专业的红色实践活动,根据学生对实习项目的参与度和接受能力,精心设计红色练习形式,并借助网络教学平台和现有优秀思想政治课网站,开展网络实践教学,凭借网络平台实现学生与教师的实时沟通,保证广西红色文化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
结语
基于系统论的广西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学需要协调学校的相关部门和教学单位,整合广西红色文化实践教学资源,创新课内外实践教学方法,使广西红色文化思想政治教学各要素、结构及功能,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作用,形成红色文化实践教学、第二课堂实践育人与党团红色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有机结合,形成规律性与价值性相统一、社会价值与个体发展相统一的育人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