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双元分层交融”产教融合动力驱动模式研究

2022-12-03张炳烛刘长春张红蕊

教育教学论坛 2022年41期
关键词:产教分层利益

张炳烛,刘长春,张红蕊

(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 高职教育研究所,河北 石家庄 050026)

引言

近年来,高新技术在各行业中不断渗透,掌握行业的高新技术、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成为一个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因素。为此,企业对应用型人才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除了掌握相应的专业技能外,还要求学生具备活跃的创新思维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在这一背景下,高职院校要改变人才培养目标,创新教学模式,加快构建“双元分层交融”的产教融合动力驱动模式,通过高职院校和企业的合作,共同打造适应时代发展趋势的教学模式。因此,本研究立足高职院校教学模式的发展现状,以“双元分层交融”模式为指导,推动高职院校教学模式的革新,对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双元分层交融”模式相关概念分析

(一)双元教学模式是产教融合发展的内在驱动力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离不开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相比于普通高等教育,更加注重人才的实践能力培养。在传授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提供实践机会或实习岗位帮助高职学生掌握基本的专业应用技能。从这一角度来看,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必须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注重与企业的融通合作,共同打造跨界融合的双元教学模式[1]。为此,高职院校要重视分析地区经济和各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及时掌握领衔行业发展的高端技术,密切关注国家大政方针引导的新方向,使高职院校学生能够顺应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考虑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和能力要求,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重视和校外企业的合作,建立良好的双元对接机制,及时就行业的发展前景进行沟通交流,将院校教学和企业实践相结合,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成果转化为经济发展动力的效率,为产教融合发展提供内在驱动力。高职院校和企业分属两种形式且差异巨大的社会职能部门,在组织架构、目标设定和前景规划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双元分层交融”模式以高职院校和企业的发展目标设定为基础,通过消除二者之间的壁垒限制,挖掘二者融合互通的有效契合点,从而实现行业资源共享,建立双元人才培养模式。[2]

(二)利益相关者理论是产教融合发展的基本前提

产教融合发展模式的提出和发展,建立在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前提之上,对“双元分层交融”模式的推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利益相关者理论最早起源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是欧美国家为推动企业发展、加强企业治理提出的理论模型。从广义上来讲,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主要内容是指在一体化的组织结构中,除了重视整体目标的实现,还要有效协调与整体发展相关的个体利益,从而不断优化整体的框架结构。而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发展的关键在于协调不同行业之间的利益差异和目标指向差异,将其整合为一个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机整体。具体来说,产教融合发展涉及的利益相关者主要包括地方政府、高职院校、企业及学生。高职院校的主要目标是为社会发展提供专业人才保障和人力资源基础,由于学校内部实践资源缺乏等因素的限制,无法满足高职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需求,通过产教融合,整合各方资源,能够有效弥补这一不足,带动高职院校教学水平的提升。企业参加产教融合办学,能够依托高职院校的科研能力,掌握行业的前沿技术,并为企业发展提供后备人才,为企业进一步发展提供动力。高职学生通过接触更多的实践平台和实习岗位,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动,提高自身的实际应用能力,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地方政府推动产教融合发展,提高地方的整体教育水平,提供充足的应用型人才储备,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形成循环发展的良性发展模式。只有对不同利益主体的主要诉求进行考量,实现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互通,建立“双赢”或“多赢”的合作基础,才能使不同利益主体组建产教融合发展的新的教学模式。

二、现阶段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相关法律制度保障

产教融合作为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虽然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相关配套制度不健全,尤其是法律制度的欠缺严重影响这一教学模式的进一步发展。产教融合教学模式涉及的利益主体众多,容易出现责任承担、利益划分等问题,从而阻碍产教融合教学模式的顺利推进。现阶段各利益主体之间的交流互动主要依托于双边模式的沟通机制,不能对各方利益进行有效整合,容易引起各种矛盾和摩擦[3]。因此,相关法律制度的不健全,将无法解决各利益主体的矛盾,从而导致产教融合难以实现预期目标。

(二)专业定位存在偏差

高职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础是通过对经济发展形势和行业发展前景进行良好预估,进而设置相应的学科专业,有针对性地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对口人才,提高高职学生的就业率,实现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人才保障的办学目标。然而,就当前高职院校的产教融合教学模式,很多高职院校没能对行业发展前景进行正确评判,使得专业设置存在偏差,学生的专业能力偏离企业的需求。从这一角度来看,高职院校推进产学融合必须建立在专业设置和定位准确的基础上,除了对整个行业的发展前景进行科学评判外,还要结合地区发展现状,这样才能充分整合地区教学资源,推动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校企利益定位不准确

在产教融合教学模式的推进过程中,相对于企业及其他利益主体,高职院校的利益获取更加及时,企业在这一过程中的利益获取存在时滞,通常需要经过几轮教学周期和经营阶段才能显现出来。同时,这一问题的存在,会导致校企双方的利益定位不精确,学校设置的专业和培育的人才难以符合企业的人才需求,致使企业无法提供相应的实习岗位和实践平台,无法达到这一教学模式的预期目标。因此,改变传统的产教融合教学模式,以“双元分层交融”推动产教融合深入发展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四)各利益相关者参与积极性不同

自提出产教融合以来,在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培养了一批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使得企业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纷纷参与其中。但是经过近年来的发展,这一新型教学模式暴露出一些问题。根据实际调研发现,现阶段高职院校、高职学生及任课教师等均获取了较多实际利益,参与热情较高,但企业从中获取的利益较少,进而导致参与热情较低。在产教融合教学模式中,企业是主要的构成要素,是为高职学生提供实践平台的主要利益相关者,企业的参与热情下降迫使产教融合教学模式进一步推进。

三、“双元分层融合”模式对产教融合的推动作用

在新科技革命的影响下,各行各业开始对生产设备等进行革新,高自动化、高精确化仪器和设备的使用,在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对企业人才需求提出了更加严苛的要求。受这一因素的影响,通过高职院校、企业及地方政府之间的有效沟通,建立的产教融合教学模式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对口人才,也帮助高职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实现了自身的社会价值。高职院校基于跨界教学模式和利益相关者理论,提出了“双元分层融合”的新型教学模式,在弥补当前产教融合不足、整合各方利益、调动企业参与热情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在“双元分层融合”模式下,高职院校和企业仍然是“双元”主体,是建立在“双赢”前提下的校企合作平台,仍然对高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不同的是,“双元分层融合”模式涉及的利益主体更多,由这些不同的利益主体组成了一体化程度较高且联系更为密切的人才培养链条。具体来说,这一人才培养链条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由高职院校、高职学生、任课教师等组成的专业链;二是由企业及其内部运行机构组成的产业链。

四、“双元分层融合”模式的主要机制及实施路径

“双元分层融合”教学模式的主要机制是将企业一体化的经营模式和部门治理观念应用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中,以高职院校为理论教育平台,以企业为实践活动平台,通过统筹规划二者之间关系的协调和各种教育资源,适应高水平的人才培养趋势,进而提升高职院校的整体教学水平。结合当前的发展趋势,在“双元分层融合”模式下,产教融合办学应该以政府为主导,确保整体发展趋势不偏离既定轨道,同时发挥政府的权威性,通过出台政策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对各方利益进行协调,并鼓励企业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在这一过程中,高职院校、企业等要遵循经济运行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及时调整实际出现的问题,从而保证整个运行链条的连续性和整体性。更为重要的是,确定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具体的目标定位和责任划分,使各利益主体之间的职能规划、层次划分及运行秩序能够得到有效规范,使每个主体发挥各自的优势,如:高职院校发挥其在科研创新和人才支持上的优势;企业发挥其在提供实习岗位,近距离接触专业实践方面的优势。以此有效提高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及经济效益转化的效率。

(一)“双元分层融合”模式的目标定位

产教融合为地方政府、企业、高职院校、任课教师及学生等主体提供了交流沟通、利益协调的平台和机制,能够有效将各个主体之间的职能优势互补,形成一个层次划分清晰、利益分配均衡的跨界人才培育机制。进一步来说,在目标定位上,“双元分层融合”模式主要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企业竞争力提升、地区经济势头增强及社会秩序稳定等为目标,任何机制运行和利益协调都要围绕这一系列目标来运行。

(二)不同利益主体的责任划分

作为一个涉及利益主体复杂、主体目标明确的一体化结构,在“双元分层融合”模式下,每个利益主体都要在有效沟通协调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地区发展现状、企业经营效益及高职院校的教学实际,确定各自的责任和职能。具体来说,地方政府主要负责协调各方利益,引导整个教学机制的正常运转;高职院校承担着营造良好教学环境、提供人才保障和科技支持的职责;企业主要为高校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和实践平台,并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高职学生是这一模式的受众人群,也是主要参加者,并且可以长期凸显这一模式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任课教师主要负责传授理论知识,同时为这一教学模式的顺利运行提供教学指导。

(三)“双元分层融合”模式的实施路径

为了推动产教融合教学模式的深入发展,为其提供内在驱动力,“双元分层融合”模式必须遵循“政府牵头,校企联合,多方参与,协调互动”的基本原则,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为导向,充分整合各种教学资源,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建立资源共享平台。产教融合教学模式的主要优势在于能够整合各方资源,为高职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开阔学生的眼界。进一步来说,资源共享平台的建立主要依托于高职院校的教务部门和企业的技术研发部门的共同配合,由高职院校提供理论支撑和行业的前沿科研成果,由企业的技术研发部门提供行业技术和实际应用经验。

2.搭建联合培养基地。高职学生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提升离不开高质量的教学设施,其中既包括多媒体教学设备、精密仪器和专业实验设备等硬件设施,也包括制度规范、指导框架及网络平台等软件设施。为此,需要在政府的带头指导下建立完备的联合人才培养基地。

3.校企合作办学。一方面,为了提高高职学生的就业率,使其尽早适应实际工作需求;另一方面,为了满足企业的用工需求,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校企双方可通过签订合同的方式来培育定向人才,使其在学生阶段就明确未来的目标规划和职能定位,从而在学习和实践中有针对性地对某一方面的能力进行培养。

4.创新项目开发。“双元分层融合”模式应该充分发挥任课教师在科研方面的杰出能力,在这一模式下,通过整合各类行业资源,开辟新的研究领域,开发出前沿性、新颖性的科研项目。联合各方主体共同参与项目的申报、调研、实施及结项等,并将项目成功共享,发挥其内在价值。

综上所述,应用型人才培养已经成为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正因如此,产教融合教学模式成为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并不断在实践教学中得到应用。

猜你喜欢

产教分层利益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论确认之诉的确认利益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一种沉降环可准确就位的分层沉降仪
雨林的分层
绝不能让“利益绑架科学”
利益链与新垄断
跨越式跳高递进与分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