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技术师范院校教师教育类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2022-12-03王瑾
王瑾
(焦作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河南 焦作 454000)
一、职业技术师范院校教师教育类课程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体系结构的师范性不足
教师教育类课程突出体现了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的师范性,既是培养职业技术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质量保证[1]。但是我国现有的职业技术师范院校教师教育类课程的开设情况并不尽如人意,不少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只开设了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理论课程,缺乏专业教学法课程。因此,职业技术师范生的教育教学能力很难得到有效的提升。部分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开设的教育理论类和技能类课程为选修课,致使部分课程形同虚设。还有部分教师教育类课程的内容较杂乱,缺乏系统性,或由于专业科目课时多,使得教师教育类课程的课时数遭到了挤压。在已开设的教师教育类课程中理论课和必修课所占比重较大,教育实践课和选修课所占比重较小。
(二)课程内容的职业性不足
职业技术师范院校教师教育类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渗透性和融合性不强。部分职业技术师范院校的教师教育类课程与普通师范院校的课程完全相同,即教育学、心理学、现代教育技术等课程。少数职业技术师范院校虽然改动了课程名字,但课程内容仍然是普通师范教育课程。部分职业技术师范院校没有开设学科教学类课程,职业教育性的特点没有办法体现出来。学生在毕业后很难直接由学生向教师的角色转换,这对学生的发展会产生一定的局限性。
(三)教师教育类课程中的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分离
部分职业技术师范院校教师教育类课程中的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缺少有效联动,学生缺乏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2]。现有人才培养方案过分强调理论知识体系的完善,缺乏对处理热点、实践问题的能力的培养,片面强调对教育理论知识的理解、记忆,忽视了对实践问题的解决。过度重视教育理论的积累,缺乏对教育实践的研究借鉴。
教育见习是职业教育从理论到实践的过渡环节,要求学生到中等职业学校进行教育观察记录,初步了解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现状。教育教学实习为职业技术师范生提供了锻炼教育教学能力的真实环境,是培养职业技术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但是部分职业技术师范院校的教育教学实习时间过短,从而无法充分保证学生的实践锻炼。
(四)教学形式单一,难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主要培养中等职业教育所需的师资,职业技术师范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教育类课程是培养职业技术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的必修课。但是现有的教师教育类课程仍然以传统的课堂讲授为主,整个教学过程也呈现课堂化的特点,远离了职业教育的实际,导致教学组织单一化,缺乏教育生活元素。课堂组织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学的单向知识输出,缺乏交流互动,无法提高职业技术师范生的专业能力。教师教育类课程授课方式单一,无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缺乏对学生的感染力和吸引力,课程教学效果也不尽如人意。
(五)课程评价方法陈旧
课程评价是检验课程教学是否达到课程目标的重要手段,是对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效果进行评定。教师教育类课程的目标不仅仅是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是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与提升。课程评价要达到一定的效果,必须采取多样的、有效的评价手段。现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教师教育类课程的考核主要是书面的考核形式,主要是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但是对学生职业教育教学能力的考核较少,无法体现学生的真实水平。在实践课上,没有对学生进行全程监督与检查,因此使实践环节流于形式。
二、职业技术师范院校教师教育类课程体系构建的依据
(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政策要求
职业技术师范院校教师教育课程的设置要适应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改革的实际需要。近年来,为了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培养更多高层次、高素质的技术人才,中等职业学校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培养要考虑现实需求,按照实际需要设置教师教育类课程,使课程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课程目标的制定必须要考虑国家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以及对教师素质培养的各项政策,重点培养教师具备教育教学所需的能力素质。
(二)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的特点
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与普通师范教育不同,它的办学具有“三性”,即专业性、职业性和师范性。专业性是指高等教育的专业教育,达到大学本科应具备的能力和要求。职业性强调重视实践性和技能的培养,加强实践技能训练,能够熟练掌握某一职业或技术的操作规范与技能。师范性是指根据职业技术师范的培养目标,培养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所具备的能力和素养。相对于普通的师范教育,职业技术师范教育包括专业教育、技能教育和师范教育。实践教学环节包括两方面,即专业实践和教育教学实践。要做到“三性”融合,进行课程改革,不能简单套用普通师范教育和普通本科教育的课程,要建立一套具有自身特色的课程体系。
(三)教育部出台的相关标准
职业技术师范教育要突出师范性。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等文件,为职业技术师范院校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提供了根本依据[3]。因此,要在这些文件的基础上优化对教师教育课程的设置,体现教育理论与教育技能类课程的基础性作用,加大课时的比重。
2013年9月,教育部发布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其中指出,《专业标准》是国家对合格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以引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职业技术师范院校教师教育类课程体系的构建要着眼于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专业素质及专业发展要求,并以其作为基本依据。2019年10月,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印发了《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以下简称《认证标准》)的通知,职业技术师范院校教师教育类课程体系的构建必须要与《认证标准》结合起来,从而推动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专业建设。
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教师教育类课程构建的策略建议
(一)确立清晰、合理化的教师教育课程目标
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制定课程目标,应按照《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结合本地职业教育发展的现实状况,明确办学方向和培养定位。职业技术师范院校的主要培养目标是培养“双师型”教师,这个培养目标应被中等职业学校等相关院校所接受和认可。在目标的内涵表述上,要清晰明确,能够根据《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实现学生毕业五年左右在专业领域的发展预期。在专业培养目标中要特别关注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和教育教学实践,要将它们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这也充分展示了职业技术师范院校的特色。教师教育类课程主要是面对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主要是为了使教师达到从业门槛要求的需具备的基本教育教学水平。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具备的专业素质结构和核心要素是课程目标的原则性框架,是确定课程目标的根本依据。
(二)设置具有职业特点的模块化教师教育类课程体系
在教师教育类课程的设计过程中,应该注重以促进学生职业发展为本,满足职业师资当前和未来发展的需要。教师教育类课程是职教师资课程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设计应有助于确定教师教育的主要发展方向和教师教育的基本目标。在教师教育类课程设计中应始终把握一个原则,即教师是教育教学独立自主的决策者,要按照反思、批评、探索、创新精神来要求教师专业化,并以此进行教师教育类课程的设置。教师教育类课程的构建模块包括职业教育理论、教师应具备的基本技能、职业教育研究、教育见习实习等。对于传统的教育类课程,一方面要进行分块、重组,另一方面要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开设一些职业教育类发展的课程[4]。在课程内容的组织上,应保证教育教学技能类课程有足够的学时。从课程内容入手,真正体现职业化,设置反映职业教育特色的教师教育类课程体系,实行模块化设置,增大实践类课程的比例。
(三)以能力本位观设计课程内容
能力本位观下的课程实施核心是具体职业的核心岗位需要,并确定学生要达到哪些能力目标[5]。强调组织一切课堂活动的基础是学生能力的培养,而不是学生的学历或课程体系。以能力本位观设计课程内容是以工作需求为导向,整个实施过程可操作性强,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在毕业后尽快地胜任工作岗位。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采取职业分析法,分析具体岗位或职业所需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在课程设计中要处理好灵活性与综合性、模块化与综合化的关系,这种模块化的教学有利于学生自由选择。以能力为本位的思想指导课程实施,摒弃传统的学科本位论,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对职业教育师范生职业技能和教育教学技能的培养。教学过程设计要突出任务引领,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习过程,这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基本条件。同时,课程具有弹性,更加重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四)改革教育教学方法
对职业技术师范生来说,教育教学类课程的理论知识是其必须掌握的基础性内容,同时,应注重培养他们的实际教学能力。教师专业化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教育的教学方法要适时进行改革。在教学理念上,要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在教学方法上,要摒弃传统的单纯理论讲授和灌输的方式,多种教学方法要结合使用。在教学方法体系上,将传统的一般教学法向专业教学法转变。在教学方式上,采取现代教学的形式,在充分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强调对知识的运用。
教学实施是教师执行教学方案、达到教学效果的过程。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教学是职业技术师范教育教学的重要特征。教师要熟练掌握各类教学方法,如项目教学法、模拟教学法。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使得课堂教学的内容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要转变教师的角色,从理论讲授者和学习过程的监督者转向指导者,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并指导学生运用多种信息源进行学习,提高他们的竞争力。
(五)完善教学技能实习实践模式
实践教学体系要明确实践教学目标,即职业技术师范教育实践教学应达到的能力要求,围绕培养目标进行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案的制定。职业技术师范教育实践是要培养有扎实专业知识和精湛技能、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合格职业教育教师。职业技术师范院校的教育实践类课程是检验职业技术师范生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和技能知识掌握程度的最好途径。只有通过教育实践类课程,才能将理论知识通过实践内化为自己的教学能力。
完善校内实训设施和实训基地。合理安排校内实践,包括教学实训、教学训练课程和教学技能课程、教学技能大赛等,并鼓励学生参与,提高其学习兴趣和热情,同时实现理论与教学技能实践的融合,使教学能力和自身素养得到提高。学生校内实习和校外实践相结合,合理制订教育实习、实践计划,教育实习内容涵盖从实施教学到开展反思的各个环节,教育实习的进度应循序渐进。构建真实的职业教育教学、技能训练的环境。可以与中等职业学校共同培养人才,中等职业学校为职业技术师范生的教育见习、实习提供场地,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技术工作环境中开展教育见习。
(六)健全课程实施的评价体系
运用以过程为导向进行评价的方式,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技能评价体系。在教学技能训练中要充分利用各种训练平台,加强对学生教学技能训练过程的监督。规范学生的实习环节,以多种组织形式确保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够落到实处,实习时间能够得到保证。采用多样的评价方式,一方面要关注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要从学业水平、职业能力提升等进行评价。对职业教育教学课程的评价要注重发展性评价,目的是为了考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发展性评价是要在职业教育教学课程的评价中,考查教学能否有效地提高职业技术师范生的教育教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