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引发的思考

2022-12-03

卫生职业教育 2022年5期
关键词:四史思政历史

杜 越

(齐齐哈尔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6)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首次明确提出了“四史”教育这一重要命题。他还强调“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思想武装的重中之重,同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贯通起来,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1]。将“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既是丰富思政课理论内容的创新之举,也是培育堪当大任的新时代青年的正确路径。

1 “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重要性

“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中,不仅进一步充实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资源、完善了理论体系、深化了理论内涵,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深刻认识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逐步实现站起来、强起来到富起来的历史脉络。因此,“四史”教育的融入无论在政治性还是学理性方面都对思政课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1.1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是厚植新时代青年爱国主义情操的重要举措。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了青年大学生弘扬爱国主义的重要性,“一个人不爱国,甚至欺骗祖国、背叛祖国,那在自己的国家、在世界上都是很丢脸的,也是没有立足之地的”[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如果说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思政课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基地,那么“四史”教育则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路径。将“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中,以思政课为基地、“四史”教育为载体、历史观为视角,突出“四史”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与特殊意义,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使学生深切体会“我们党近百年来所付出的一切努力、进行的一切斗争、作出的一切牺牲,都是为了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1]这一重要史实,知史爱国,深刻领悟如今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

“四史”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围绕人民解放与富裕、民族独立与复兴坚持不懈的奋斗历程[2]。学习党史,使学生深刻感悟中国共产党为民族独立、建设及改革做出的卓越贡献;学习新中国史,使学生深刻感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建设祖国的筚路蓝缕;学习改革开放史,使学生深刻感悟无数拼搏的中华儿女胼手胝足的奋斗历程;学习社会主义发展史,使学生深刻感悟党团结带领人民选择社会主义道路以及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曲折历程。因此,学习“四史”是培育新时代青年爱国主义情感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国近现代史中重要选择和重大变革的历史必然性[2]”。

1.2 有利于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

“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是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的重要手段。将“四个自信”教育贯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全过程,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客观需要,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在要求,有助于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顺利成才[3]。思政课是引导高校大学生坚定“四个自信”的重要阵地,而“四史”教育便为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提供了历史逻辑和理论支撑。通过“四史”学习,可以使学生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与发展过程中的筚路蓝缕,以及坚持马克思主义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发展历程,从而更加坚定“四个自信”。此外,“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提升历史思维能力。面对如今意识形态纷繁复杂、世界局势风云莫测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高校思政课更应坚持意识形态与协同育人的目标,“要让青年大学生具有在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和意识形态领域局部多元、多样、多变的冲击中,坚定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让他们学会运用历史思维分析现状、认清趋势、把握未来”[4]。

1.3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是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重要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回顾历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找借口,而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5]。“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提升历史思维能力,是以史育人的重要体现。学生只有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才能明辨历史事件是非,才能运用历史思维客观公正地评价历史人物。

目前,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信息获取渠道不断拓宽,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速度在不断加快,广度也在不断拓展。在获取可靠资源的同时,一些混淆是非的虚假历史信息也随之而来,历史思维能力欠缺的大学生很容易误信误传片面乃至错误的歪曲的历史,从而影响正确历史观的形成。加强“四史”教育,树立大学生正确的历史观,阐明史实,尤其是对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用鲜血和生命写下的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历史,我们要坚定不移捍卫,以事实批驳歪曲历史、否认和美化侵略战争的错误言论,对民族英雄要铭记和崇尚,对革命领袖的评价不能陷入虚无主义的泥潭,而应该全面、历史、辩证地看待和分析。因此,提升大学生历史思维能力,总结历史经验,对深化思政课理论内涵具有重要意义。

2 “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现状及问题

高校思政课是进行“四史”教育的重要渠道,担负着“四史”实践教学的重要使命。但目前“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难点及问题,只有坚持问题导向,才能进一步推进“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

2.1 学生分析总结史实的能力有待提高

目前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对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的部分内容进行了学习,但其理论认知呈碎片化。例如,通过历史课程学生了解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间、地点以及标志事件,但是对于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之前早期共产党组织是如何发展壮大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是如何在中国传播的等相关史实缺乏全面认知,碎片化的学习使学生不能全面掌握史实及其内涵。升入大学之后,从笔者对教学经验的总结来看,大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更倾向于了解具有趣味性的史实,很少关注历史背景以及所反映的历史规律,在评价历史人物时往往未能全面考虑其所处的历史背景,缺乏利用历史规律分析总结史实的能力以及依据历史事件洞察整个历史规律的能力。若缺少分析、总结以及洞察历史事件的能力,就无法全面掌握史实以及历史进程的整体脉络,这也是“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棘手且不可忽视的问题。

2.2 教师将“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的能力有待提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1]。因此,一堂好的思政课关键在教师。教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将“四史”内容的理论精髓讲明讲通,做到“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要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之中”[1]。但目前高校思政课师资队伍建设仍处于发展阶段,部分教师还不具备独立承担“四史”教学能力。因此,加强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是保证“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重要前提。

讲授“四史”首先要求思政课教师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提升自身历史思维能力,善于在历史事件中总结归纳历史经验和教训,厘清历史逻辑,阐明历史问题,并在教学中处理好“四史”与思政课之间的关系,将“四史”内容合理穿插进各章节教学中。同时,提升课堂趣味性,转化教材语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做到渗情于教、寓乐于学,政治性与学理性相统一,切勿出现照本宣科、“满堂灌”现象。

2.3 学校要营造“四史”与思政课学习氛围

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的主渠道[3],是高校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课程。但是目前,高校及学生对思政课的重视程度仍有待提高,思政课学习氛围有待营造。

第一,高校思政课课外学习资源以及“四史”学习渠道有待开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应局限于思政课理论讲授与各门专业课课程思政,还需进一步采取多样化的方式加强思政教育,健全教育机制。例如,可以建立红色文化历史长廊,以主题形式展出革命红色人物以及先锋楷模故事;组织学生观看红色教育影片;在图书馆设立“四史”专栏书架等。通过这些方式潜移默化地将“四史”教育融入学生日常学习及生活中。

第二,高校应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既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保证,也是顺利开展思政课教学工作的重要前提。所以,想要建设好思政课首先要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但是目前部分高校存在不重视思政课教师现象,直接影响了思政课教师教学的积极性,难以使“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高校应明确认识到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是“四史”教育以及各门思政课教学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要“把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纳入教育事业发展和干部人才队伍建设总体规划,在师资建设上优先考虑,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在资源配置上优先满足”[6],从而保证平稳有序地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学工作。

3 “四史”教育与高校思政课教学融合的路径

“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要找准路径,制订合理的策略,充分挖掘“四史”中的育人资源,着力解决好“四史”教育与思政课专题教学有机结合问题。

3.1 回顾历史,讲述“四史”故事

在“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发掘“四史”中的育人资源,以史料为依托,抓住逻辑主线,以史论结合的方式将“四史”讲述给学生。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以政治性和学理性协调统一为导向,厘清历史发展脉络,阐述史实,揭示历史真相,正确处理史与论的关系,坚持论从史出。与此同时,教师应积极利用地方优秀红色文化资源讲好“四史”故事,“要认识到‘四史’的发展进程、研究进程不能太复杂化,一定要抓住关键”[4]。思政课教师能够条理清晰、逻辑缜密地讲好“四史”故事,是“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关键一步,也是学生学好“四史”的根本保证。

3.2 贴近历史,与当地红色文化资源相结合

目前,高校思政课教学手段与方法虽不断更新,但实际课堂教学效果仍与预期存在一定差距。近年来,高校思政课教学逐渐应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教材内容,还可以开阔学生视野,提高思想认识,而“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也可借助这一教学模式。例如,紧密结合当地的红色文化资源,通过参观红色纪念馆和档案馆、观看相关影像资料等实践活动,使学生身临其境走进历史。学校还可以协同当地有关单位搭建“四史”教育虚拟仿真实践平台等,使学生亲身感知历史,让历史“从书中走出来”。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本省以及全国重点红色教育基地,只有让学生贴近历史,探寻英雄轨迹,才能实现“四史”理论知识的升华,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3.3 重现历史,课堂教学采用角色扮演法

在“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依据史料合理编排历史剧,采用角色扮演法重现历史。这不仅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与掌握所学内容,还可以提高学习兴趣,强化实践教学,从而重现历史,让历史活起来,达到事半功倍、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

首先,教师合理设计教学专题,细化案例情节。例如,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讲授第四章第二节“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其意义”时,依托史料将中共一大召开时的场景合理编排为历史小剧,使学生深刻体会中国共产党在建立初期的不易与决心。在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思想体系概论课程教学中,讲授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与改革开放”时,可以查找有关改革开放中的小人物的故事并编排成历史小剧,从而使学生体会改革开放的探索过程及对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在其他思政课教学过程中也可以细化案例,采用角色扮演法编排历史小剧,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四史”内容的理解。其次,课前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并将整个学期的历史小剧题目及数量确定下来,在学期初合理安排到各学习小组,以便学生提前准备。最后,可以将出色的历史小剧报送到学校相关部门,在学校组织的活动中表演,进一步深化“四史”教育。

4 结语

“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不仅丰富了育人资源、拓展了理论内涵、强化了育人功能、解决了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现实困境,还“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历史的发展规律、建立完整的历史观、找准所处的时代坐标,从而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4]。但这一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与挑战,只有找准路径和有效融合策略,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进一步推进“四史”教育与思政课的融合,提高育人实效性。

猜你喜欢

四史思政历史
提高少先队员“四史教育”有效性 辅导员可以怎么做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四史”教育——我们这样组织少先队活动
“诵读学传”是“四史”教育的好方法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