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题型 新情境 新要求
——2022 年高考典型经政类和开放类试题变式展示

2022-12-02贵州钱尤泽陕西杨军江西刘丙胜辽宁万雅静

教学考试(高考政治) 2022年6期
关键词:人民陪审员变式本题

贵州 钱尤泽 陕西 杨军 江西 刘丙胜 辽宁 万雅静

【真题展示】【2022·全国乙卷·13】2022 年,我国在企业所得税征收中加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实施力度,将科技型中小企业加计扣除比例从75%提高到100% [实际扣除费用=研发费用(1+加计扣除比例)],用税收优惠机制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培育壮大新动能。该机制的作用路径是 ( )

A.加大研发投入→减少扣除费用→少交所得税→增加净利润→扩大生产规模

B.多计扣除费用→增大应税所得→多交所得税→增加国家税收→获得研发激励

C.多计扣除费用→减少应税所得→少交所得税→增加净利润→加大研发投入

D.加大研发投入→增强企业创新→降低生产费用→赢得竞争优势→扩大产品市场

【答案】C

【创新点说明】素材选取角度创新。素材结合经济发展当前长效热点,注重科学精神,关注时事热点,以税收优惠机制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为背景,考查经济生活板块中“财政与税收”的知识。

【解题思路】该题由题干中“我国在企业所得税征收中加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实施力度”可知,多计扣除费用可能应该放在首位;而由题干中“用税收优惠机制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培育壮大新动能”可知加大研发投入,培育壮大新动能可能放在末尾。应该是由增加扣除费用推导出加大研发投入,而且减少扣除费用意味着会多交所得税,A 错误;多计扣除费用意味着会减少应税所得,B 错误;由题干中“我国在企业所得税征收中加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实施力度”可知,多计扣除费用应该放在首位,多计扣除费用会减少应税所得,意味着少交所得税,从而可以增加净利润,有更多资金加大研发投入,C 符合题意;企业创新能力增强,不一定会降低生产费用,D 排除。故本题选C。

【解题技巧】推导类选择题作答口诀:抓首尾,促中间。即根据题干意思,一般先找到推导的切入点(首),或推导的落脚点(尾),然后再看中间各个环节能否顺畅推导下去,上下环节之间一定是必然关系,偶然关系、或然关系一般都排除。

【变式】2022 年4 月1 日起,我国实施大规模留抵退税的政策,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提供强力支撑。对制造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等行业企业的存量留抵税额1.5 万亿元,办理全额退还。从实施情况看,留抵退税政策规模大、指向准、效果好,对促进制造业等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实施留抵退税的政策对经济发挥作用的传导路径是 ( )

①实施留抵退税,国家财政收入减少→宏观调控能力减弱→经济增速放缓

②优化税种改革→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拓宽财政收入增长空间→促进经济发展

③能够促进消费投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优化→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④为企业提供现金流→增加企业研发投入,推动科技创新→推动经济提质增效,拉动经济增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解题思路】实施大规模留抵退税的政策,企业获得真金白银,但国家总财政收入未必会减少,①错误;实施大规模留抵退税不是税种改革,②错误;退税后,可促进消费投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优化,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③正确;通过留抵退税的政策,退给企业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为企业提供现金流,缓解企业资金压力,增加研发投入,推动科技创新,对促进制造业等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可推动经济提质增效,拉动经济增长,④正确。故本题选D。

【变式说明】本题充分体现了高考以能力立意为主的命题思路,以新材料、新情境为命题素材,重视对学生知识获取能力群和思维认知能力群的考查;设问考查的具体知识点主要涉及税收,具有小切口、大格局的创新特点;设问形式上具有传导作用路径的创新特点;考查角度和形式与高考真题相似度极高,具有多维考查学生综合知识能力的创新特点。

(作者姓名、工作单位:钱尤泽贵州省六盘水市第四中学)

【真题展示】(2022·全国甲卷·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习近平在上海市虹桥街道考察时充分肯定了基层立法联系点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截至2021 年7 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建立基层立法联系点22 个,带动省、市两级人大常委会建立立法联系点4 700 余个,到2022 年1 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获得建议11 360 余条,其中2 300 余条意见建议被不同程度采纳吸收。

2020 年,在某地基层立法联系点就《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时,一所中学的学生提出,鉴于未成年人家庭经济条件的差异,建议取消草案中某条款对监护人不依法履行监护职责的行为进行经济处罚的内容。2021 年施行的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吸纳了该校学生的建议,同学们表示:“自己的意见不但能得到学校重视,还能得到国家重视,深感自豪,备受鼓舞。”

结合材料并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公民参与基层立法联系点活动的意义。

【创新点说明】素材选取角度创新,以生活中实际发生的素材为背景,贴近学生。通过考查《政治生活》中“公民的政治参与”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知识,能够引导学生在思考生活中树立政治认同,落实核心素养。

【变式】(情境设置变·人民陪审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陪审员法》是为了保障公民依法参加审判活动,促进司法公正,提升司法公信而制定的法律,人民陪审员也被称为是“不穿法袍的法官”。

截至2022 年,人民陪审员法已经实施了四周年。在此期间,各地在严格把关的基础上广泛动员并积极吸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妇联等群团组织代表和具有专业知识的人士担任人民陪审员,一批群众基础扎实、社会责任感强、参审热情高的公民进入人民陪审员队伍。截至目前,全国人民陪审员超过31 万人,比人民陪审员法实施前增加50%以上。人民陪审员来源更加广泛,性别比例、职业分布进一步平衡,学历层次、年龄结构日趋合理,人民陪审员的广泛性和代表性进一步增强,在参与、监督司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人民陪审员是从基层选出来代表人民群众的,应当忠实履行审判职责,保守审判秘密,注重司法礼仪,不办金钱案、关系案,维护司法形象。审判中应当做到客观公正,从道德法律方面的角度来看案件,承担起人民陪审员的职责,做一名称职优秀的人民陪审员。

结合材料并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人民参与司法审判活动的重要意义。

【参考答案】①有利于人民参与行使司法权从而扩大人民民主,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②有利于畅通人民法院与人民群众之间的沟通渠道,推进法制宣传,促进广大人民群众学法用法;③有利于人民的司法监督,防止司法腐败、确保司法公正,促进法院公正执法、廉政为民;④有利于提高法院司法活动的广泛性和透明度,树立司法权威,促进依法治国。

【解题思路】

第一步:审读设问

知识范围:政治生活

设问角度:重要意义

中心事件:人民参与司法审判活动

第二步:思路梳理

本题考查人民参与司法审判活动的重要意义,题目重在分析出“人民参与司法审判活动对谁有意义”,可以从对人民的意义、对司法审判活动的意义、对法治建设的意义。具体如下表所示:

【变式说明】从命题思路上,本题凸显了能力为重、素养为核的基本思路,意在通过试题引导学生明确并深刻理解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意义,落实政治认同、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的核心素养。从设问考查上,通过对“意义类”试题的考查,可以对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进行检测,达到教—学—考—评的有机统一,实现对学生素养和能力的有效测评。从答案生成上,既包含了对设问的精准解读,又包含了对材料的清晰归纳;既包含了对教材知识的考查,又包含了对时政热点的考查,与高考试题源于教材并高于教材的理念一致。

(作者姓名、工作单位:杨军 陕西省西乡县第一中学)

【真题展示】(2022·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思想政治·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强调,要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重要支撑。能正确反映其内在联系的是( )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答案】D

【创新点说明】素材直接选取国家重大热点,凸显时代主题,情境的构建坚持热点、重点与育人点相结合,采取常规选项并列和逻辑推导图相结合的形式呈现选项信息,呈现形式多元、反映的内容层次较多,综合考查考生辨识与判断、分析与综合、推理与论证的关键能力,考查学生对国家重大方针的政治认同、参与经济生活的科学精神等学科素养。

【变式】《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指出,要着力强化反垄断、依法查处不正当竞争行为、破除地方保护和区域壁垒、清理废除妨碍依法平等准入和退出的规定做法、持续清理招标采购领域违反统一市场建设的规定和做法。这些做法的传导路径是( )

①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

②维护和激发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活力

③进一步规范不当市场竞争和市场干预行为

④构建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②→③→④→①

B.③→②→④→①

C.③→①→②→④

D.③→②→①→④

【答案】C

【解题思路】本题为传导题,解题时首先要明确首尾,按照题干知识可知③为首,排除A 选项;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确定④为尾,排除B 选项,又按照规范行为,有利于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进而维护和激发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活力,确定正确选项为C。

【变式说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在内容上包括“破”与“立”两方面,本题从“破”的角度与湖南卷第4 题构成互补关系,形成对这一重大时事的完整考查。要求学生把握知识的内在生成逻辑,同时具备较强的辨识与判断、分析与综合、推理与论证的能力;在知识上是对宏观调控有度、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力的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综合考查,把握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具有多维考查学生知识能力综合应用的创新特点。

(作者姓名、工作单位:刘丙胜江西省赣州市全南中学)

【真题展示】(2022 全国乙卷·40 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

某小学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自2009 年建校起就创办“开心农场”,开启“新劳动教育”试验,先后开发出“农事劳作”“创意劳动”和“美好生活”3 个课程群,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劳动能力和劳动观念,学校依据二十四节气开设劳动课程:立春时,来到开心农场寻找春天;立夏时,参加学校举办的收获节,摘蚕豆、剥蚕豆、吃蚕豆;立秋时,整地施肥种萝卜;小雪时,测量油菜的高度,为油菜画像。学校给各年级学生安排不同农活:种蚕豆,种土豆,种桑养蚕,种油菜,种向日葵,养兔子。结合地方民俗和文化,学校开设了古法造纸、藤编艺术,制作油面筋、竹篱笆等实践体验课程。对于表现突出的学生,学校奖励“劳动币”,用来兑换学习用品。

目前,该校“开心农场”规模已从最初的5 亩(1 亩≈666.7 平方米)地扩大到20 多亩,劳动教育延伸到了校园生活和家庭生活,引导孩子们走出课堂、走进自然,播下热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种子。“今天,你劳动了吗?”已然成为该校同学打招呼的流行语。该校劳动教育促进了学校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水平提升,成为闻名全国的“金名片”。

(3)宿舍管理员、保洁员、保安员的劳动汗水换来了校园的美丽与安宁,请你给其中的一位写一封感谢信。要求在150 字以内。(4 分)

感谢信

尊敬的保洁员阿姨,您好!

我是XX,今天给您写信,主要是想表达对您的谢意。

是您用每天的辛劳换来校园的干净与整洁,您的身上有着比金子还宝贵的东西:任劳任怨、不怕苦累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职业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如果没有您和您的团队,同学们每天将会在怎样一个糟糕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

我一定好好学习,将来像您一样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此致

敬礼!

【创新点说明】本题立足于“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在问题的设置上贴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注重考查学生的劳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青年。

【变式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确立了到2035 年建成文化强国的远景目标。2022 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人民网文娱推出“两会‘艺’起聊·文化强国十问”,邀请文化领域的代表委员,围绕文学、艺术、影视、考古等主题,为建设文化强国建言献策。

请你从“文学”“艺术”“影视”“考古”中任选一个角度,给代表或委员们写一封建议书。观点鲜明,150 字左右。

【答案示例】

选择主题:文学

建议书

尊敬的代表(委员),你好!

中华文学是中华文化宝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文学作品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现人们的精神世界具有独特作用。通过发展文学、丰富文学作品,可以展现中华的灿烂文明,走进文学的殿堂,人们可以获得科学知识、道德滋养和精神的享受。对于文学创作发展,我有两点建议:

1.在立足生活实践的基础上,要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防止恶俗媚外;

2.希望能创作出更多以青年学生励志奋斗为题材的优秀作品。

写信人(建议人):XXX

2022 年6 月8日

【解题思路】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可任选一个主题进行阐述,答题时学生需明确并紧扣主题,调动相关知识来阐释说明。

回答此问题要结合教材的理论知识,阐明所选主题的文化地位、文化价值,以及对建设文化强国的作用。做到教材知识和试题情境的有机统一,并进行适当扩展。本答案以“文学”为例。

【变式说明】本题充分体现了高考以能力立意为主的命题思路,以新材料、新情境为命题素材,落实学科素养。从选材角度看,文化强国建设属于长效热点,本题以2035 年建成文化强国为命题素材,结合2022 年两会期间,人民网文娱推出“两会‘艺’起聊·文化强国十问”,邀请代表委员为建设文化强国战略建言献策。以此创设学习探究情境,考查知识获取能力群、实践操作能力群、思维认知能力群。同时具有培养学生美学教育和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价值。在设问上具有多角度开放性,既有一定的价值导向,又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既能贴合学生的生活,又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变式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党的百年华诞来临之际,某校以“传承红色文化,肩负时代使命”为主题举办革命文物图片展览,下面是展板的一部分内容。

展区一 文物蕴藏信仰的力量

“假若不幸的话,云儿就送给你了,盼教以踏着父母之足迹,以建设新中国为志,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奋斗到底。”

——江竹筠烈士家书

“红船精神是红色革命精神之一,指的是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展区二 文物见证奋斗的荣光

中国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庆油田石油工人,因用自己身体制伏井喷而家喻户晓,人称“铁人”。2009年9月10日当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2019 年9 月25 日,被评选为“最美奋斗者”。

大生产运动达到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共度难关,既进行革命,又进行生产自足的目的。边区许多部队粮食、经费全部达到自给,实现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目标,使缺衣少食的边区呈现出一派丰衣足食的景象。

举办展览,有助于引导大家了解革命文物背后的革命故事,更好领悟革命文物背后的革命精神。假设你是学校广播站的记者,请你就本次活动写一篇新闻简讯进行宣传报道。要求150 字左右。

【答案示例】

弘扬革命文化,厚植爱国情怀

为进一步激发师生爱国热情、凝聚奋进力量,在党的百年华诞来临之际,我校在校史馆举办了以“传承红色文化,肩负时代使命”为主题的革命文物图片展览。红船承载的初心使命,烈士遗书浸满的信仰力量感染着师生们;大生产运动所彰显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状态,王进喜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精神激励着参观者。师生们纷纷表示要继承革命先辈的优良传统,自觉担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

【解题思路】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解题时学生要注意答题步骤:一审设问,明确活动主旨,掌握答题结构为“新闻简讯”;二审材料,主要强调突出中国共产党,强调红色文化;三规范做答,新闻简讯要求题目准确、醒目,结构完整,要求交代清楚何人、何事、何时、何地等基本要素,并应回答何故、如何这两方面的基本问题。要求语言精练、专业性强,体现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变式说明】①本题在材料选取上创新,有机融入“建党百年”时政,展示百年大党、风华正茂的原因,以此为基点,进一步引申为新时代青年如何传承宝贵精神财富、肩负时代使命。

②本题设问角度创新,以“建党百年”为大背景,从“革命文物”小切口切入,以小见大,同时情境材料设计为两个层次:展区一“文物蕴藏信仰的力量”和展区二“文物见证奋斗的荣光”,提示学生在进行文章写作时要全面概括。

③本题考查维度创新,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的写作能力,综合考查学生的学科素养和文学素养。

【变式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 年3 月4 日,2021 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举行,获奖者吴天一,86 岁,塔吉克族,从事高原医学研究工作。中国工程院院士,曾荣获“71 勋章”。吴天一院士投身高原医学研究50 余年,提出高原病防治的国际标准,开创“藏族适应生理学”研究,诊疗救治了藏族群众上万人。在青藏铁路建设期间,吴天一院士主持制定一系列高原病防治措施和急救方案,创造了铁路建设工人无一例因高原病致死的奇迹。如今80 多岁的吴天一院士仍然坚守在青藏高原之上,守护着高原人民的健康。组委会盛赞吴天一院士:“喝一口烧不开的水,咽一口化不开的糌粑,封存舍不下的亲情,是因为心里有放不下的梦。缺氧气,不缺志气!海拔高,目标更高。在高原上,你守望一条路,开辟了一条路。”有很多像吴天一院士一样的人,他们埋头耕耘,择一事终一生;他们贡献巨大,享有国家殊荣,却心怀谦逊,甘做隐姓埋名人。

请根据这位耄耋老人的感人事迹,结合自身实际,写一段人生感悟。150 字左右。

【答案示例】“缺氧气,不缺志气;海拔高,目标更高。在高原上,您守望一条路,开辟了一条路……”吴天一院士的感人事迹让我感动,备受启发。

作为一名青年学生,要像吴院士学习,坚定理想信念,自强不息,努力提高自身科学文化修养和道德素养,树立远大理想,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解题思路】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解题时需要学生明确活动主旨,主要强调突出学习吴天一院士的感人事迹,从中获得人生感悟,可以从文化角度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或民族精神,也可以从哲学实现人生价值的角度谈理想信念等,角度比较开放。只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弘扬正能量即可。

【变式说明】在选材和设问方式上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本题以2022 感动中国人物中吴天一院士的事迹为背景,探讨实现人生价值的真谛,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以英雄楷模为榜样,坚定理想信念,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本题设问采用撰写人生感悟的开放形式,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对学生综合素养的考查,这种设问,既为学生所熟悉,又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展现学生差异化的思维过程。

猜你喜欢

人民陪审员变式本题
中考英语易错题解析
一道拓广探索题的变式
聚焦正、余弦定理的变式在高考中的应用
选任好人民陪审员 让群众感受更多公平正义
人民陪审员参审的现实困境与角色回归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课后习题的变式练习与拓展应用
问题引路,变式拓展
摆放套娃
今天是几月几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