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脱贫攻坚精神助推乡村建设行动

2022-12-02□薛

山西农经 2022年3期
关键词:弘扬攻坚中国共产党

□薛 倩

(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成都 610000)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要把农业农村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进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心,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乡村发展道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农村发展道路的创新模式,有助于解决我国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要实现乡村振兴、满足乡村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须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谱写新时代乡村建设新篇章[1]。

1 乡村振兴道路的时代要旨:脱贫攻坚精神

脱贫攻坚精神是“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是在脱贫攻坚伟大斗争中锻造形成的。脱贫攻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性质宗旨、中国人民意志品质、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充分彰显,赓续传承了伟大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2]。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脱贫攻坚工作放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并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从而使脱贫攻坚取得了重大的历史性成就。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脱贫攻坚的过程中,汲取各方的智慧和力量,不仅完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而且正朝着更高的目标前进。在这场脱贫攻坚的战役中形成了伟大的脱贫攻坚精神。我国脱贫攻坚所取得的成果,正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弘扬脱贫攻坚精神、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缩影和强有力的证明。要以脱贫攻坚精神助推乡村建设行动,在实现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征程中,把各种智慧汇聚成实现乡村振兴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磅礴之势,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目标[3]。

1.1 脱贫攻坚精神的时代本色

2018 年12 月,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带来了重大的机遇。”“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相关论述立意深刻,对于正确认识和把握当前乡村局势的发展,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指导意义[4]。在乡村建设行动中,必须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坚定理想信念,统筹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主动求变,在危机中培育先机,在变局中开创新局,积极应对挑战,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实现乡村振兴。2021 年是全面实施“十四五”、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伟大征程的第一年。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必须要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同时要保持自信的心态,用脱贫攻坚精神助推乡村建设行动,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谱写出实现乡村振兴的华美篇章[5]。

1.2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是新奋斗任务的开始,因此必须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工作,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6]。构建“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脱贫攻坚精神是在正确思想的指引下形成,在实现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就一定能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实现乡村振兴。

1.3 乡村建设行动的精神寄托

乡村建设行动一直以来是社会各界重点关注的话题。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2020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共同提到了乡村建设,因此其成为了我国农村工作的重点。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面对新的社会环境,乡村建设行动必须符合农村实情,走出一条具有中国农村特点的发展道路,弘扬伟大的脱贫攻坚精神,用脱贫攻坚精神助推乡村建设行动,从而加快乡村振兴进程。乡村建设行动是对以往乡村建设经验的总结,也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点举措[7]。新时期建设好乡村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必须在思想上提高重视程度,在行动上提高执行力度,提高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要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必须有效弘扬脱贫攻坚精神,为乡村振兴提供不竭的精神源泉。

2 脱贫攻坚精神助推乡村建设行动运行的内在机理

2.1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统治阶级不但支配物质生产资料和精神资料的生产,而且调节与自己时代相适应的生产和分配。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贫困地区的人民才能更好地发挥在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形成了伟大的脱贫攻坚精神。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人民群众为主体,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以促进人民自由、全面的发展为目标。中国共产党重视人民群众在精神生产中的重要作用,为其在精神财富的创作过程提供基础和保障,并为精神生产活动提供了丰富的土壤,提高了人民的精神境界,促进了人民自由而全面地发展。脱贫攻坚精神正是党正确领导的产物,是新时代乡村建设行动的重要精神动力。因此,必须要用脱贫攻坚精神助推乡村建设行动,从而更好地满足乡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8]。

2.2 以人民为中心

马克思指出:“在再生产的行为本身中,不但客观条件改变着,例如乡村变为城市、荒野变为开垦地等等,而且生产者也改变着,他炼出新的品质,通过生产而发展和改造着自身,造成新的力量和新的观念,造成新的交往方式、新的需要和新的语言。”强调了个体的重要性,并且指明了只有生产者个体不断进步,才能助推产业部门整体升级。在脱贫攻坚战役中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他们的事迹集中体现出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脱贫攻坚精神是人民英雄在脱贫攻坚伟大战役实践中产生的,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9]。

2.3 传承优秀民族文化精髓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读》中指出,“革命需要被动的因素,需要物质基础。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作为理论化的脱贫攻坚精神,之所以在乡村振兴的工作中具有巨大的功能和作用,其原因是能够满足新时代中国农村发展的需要。脱贫攻坚精神的产生不是偶然的,是在乡村振兴的工作中必然产生的,之所以能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广泛认同,除了本身所具有的智慧外,更重要的是蕴含了中华文化中艰苦奋斗的精神,具有深厚的文化渊源。要巩固脱贫攻坚的伟大成果,实现乡村振兴,也需要弘扬脱贫攻坚的伟大精神,不断增强中国人民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脱贫攻坚精神与民族精神遥相呼应,是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弘扬、丰富和发展。一个没有精神支柱的民族难以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如果没有脱贫攻坚精神的助推,也很难实现乡村振兴[10]。

2.4 新时代的机遇和挑战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和革命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1]。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乡村建设面临发展难的问题。我国农村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这是制约我国农村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大暴发的背景下,我国面临严峻的发展环境,在乡村建设过程中不仅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的方针政策,更加需要弘扬脱贫攻坚精神,用脱贫攻坚精神助推乡村建设行动,顺利完成美丽乡村建设目标。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必须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从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实现乡村振兴的伟大进程中,必须弘扬脱贫攻坚精神,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为满足农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供精神动力[12]。

2.5 凝聚各方力量,助力乡村振兴

脱贫攻坚工作的完成需要各方合力。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也是精神建设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在乡村振兴的实践中树立该观念,将其与人民的实际诉求结合,形成合力作用。在中国共产党的引领下,各个组织会加入到乡村振兴的建设中,各种精神相互交汇、相互影响,从而形成巨大的精神力量,促进乡村建设顺利实施。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推动乡村振兴的事业取得成功。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广大农民,但仅靠农民自身的力量是不够的,动员和组织社会各界力量,尽其所能为乡村建设行动提供支持和服务,这是全社会的责任[13]。

3 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助推乡村建设行动的实践路径

3.1 坚持党对乡村建设的集中统一领导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胜利的根本保证。打赢脱贫攻坚战、解决绝对贫困问题后,必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做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工作,从而真正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实现乡村建设行动的稳定健康发展。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领导核心。

在实施乡村建设的行动中,必须领会党中央的各项政策,并结合各个地区的实际状况,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要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克服各种艰难险阻。在脱贫攻坚的伟大征程中,我国取得的重要经验就是坚持党对脱贫攻坚的重要领导,脱贫攻坚越到最后,越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脱贫攻坚的伟大胜利,凸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今后的乡村建设行动中,更要坚持党的领导,让脱贫攻坚精神在乡村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3.2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乡村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要做好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工作,就要让脱贫地区的人民共享发展的成果。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促进乡村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乡村地区的重要体现。

必须始终把农村地区的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乡村振兴战略是否有效的重要标准,集中力量解决好乡村地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乡村振兴的实现必须依靠全体人民,把乡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转化为实现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英雄来自平凡,人民群众才是真正的英雄,必须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让人民群众创造自己的美好生活。在之后乡村建设的行动中,要改善农村地区人民的生活品质,提高乡村建设行动的质量和水平,要尽力而行、量力而为。要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乡村地区的社会发展水平。

3.3 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筑牢共同体意识

马克思指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周围的社会环境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人民思想观念的形成。在实现乡村振兴的过程中,要在全社会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基础。要以深刻的逻辑让人民群众了解脱贫攻坚的伟大精神,做到思想上真正认同,将这种精神转化成为乡村振兴的物质力量。弘扬脱贫攻坚精神不能仅靠单纯的理论说教,更要通过生动的故事让人们可知可感。

新时代弘扬脱贫攻坚精神,最终要体现到实现乡村振兴、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这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现实中的生动表述。在新时代弘扬脱贫攻坚的伟大精神,就是要坚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围绕“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就是要倡导“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价值观念,从而实现乡村振兴,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

4 结束语

当前我国已经完成了脱贫攻坚的伟大战役,完成了人类减贫史上的伟大壮举。我国乡村建设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伟大征程中,要做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工作。巩固脱贫攻坚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前提,满足乡村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要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的方针政策,弘扬脱贫攻坚精神,用脱贫攻坚精神助推乡村建设行动,绘就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猜你喜欢

弘扬攻坚中国共产党
弘扬爱国精神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弘扬传统文化 “粽”下美好心愿
既要继续攻坚 也要防止返贫
脱贫攻坚应及时清理“淤堵点”
弘扬《国风·秦韵》
弘扬雷锋精神 塑造美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