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加重视人才自主培养工作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中央人才工作会议重要讲话
2022-12-02孙寅生
□孙寅生
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党管人才,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在做好人才引进工作的同时,更加重视人才自主培养,加快建立人才资源竞争优势,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人才支撑、打好人才基础。
一、着力“六个下功夫”,做好人才自主培养工作
在国际竞争日益严峻的新形势下,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我国必须更加重视人才自主培养,做好人才自主培育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加快建设人才强国、教育强国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做好新时代人才自主培养工作要以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要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要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要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为指导,构建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推动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着力培养更多适应高质量发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各类人才。
我们所培养人才的理想信念关乎国家未来的发展,坚定理想信念就是教育学生树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深厚的爱国情怀是青年成长成才的精神动力,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就是要激发学生具备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和底气,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传统美德,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维护祖国统一,把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统一起来,为国家和民族做出应有的贡献。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加强品德修养就是要教育学生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为此要深入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文明礼仪教育等,引导学生自觉把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价值准则,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
卓越的知识见识是青年成长成才的基础。要增长学生的知识见识,就是要引导学生珍惜学习时光,磨炼持久学习的热情和恒心,专心致志求知问学,引导学生增长见识,丰富学识,努力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昂扬的奋斗精神是青年成长成才的应有风貌。培养奋斗精神就是要塑造引导学生具有勇于奋斗、不懈奋斗、刚健有为的精神状态,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拼搏进取。良好的综合素质是青年成长成才的时代要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增进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其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六个下功夫”明确了新时代培养人才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强调品德发展的重要性,重视人才的综合素质、远见卓识以及奋斗精神,对做好新时代人才自主培养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为培养人才奠定基础
为了做好人才自主培养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加快建设人才强国、教育强国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政策导向和重点要求。把握“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联系,深刻领悟“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目的和意蕴就是为高质量发展提供高质量人才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先手棋,不断使教育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同人民群众期待相契合、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
要使教育工作同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适应,就要把教育高质量发展摆在“先手棋”的突出位置,增强学生文明素养、社会责任意识、实践本领和创新能力,做到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把对人才的价值观培养放在教育的重要位置,把立德树人的成效和教育质量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增强人才培养开发的系统性科学性协同性,着力从教育发展体制机制、培养模式、评价方式、保障措施等方面切实改进提高,进行人才培养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教育体系与科技体系、产业体系、社会体系有机衔接,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推动教育向高质量迈进,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开启从人才大国迈向人才强国的新征程。
加快建设人才强国、教育强国,做好人才自主培养工作,要遵循“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这一培养担当民族复兴重任时代新人的内在逻辑,着力“六个下功夫”,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融会到人才培养的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健全协同育人机制,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素质,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为此,要瞄准2035年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建成教育强国的奋斗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事业,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不断提升人才培养的自主性和自信心,加强创新人才培养,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主动面向全局、应对变局、服务格局,加快谋划开局、优化布局、实现新局,统筹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提升人才培养能力和质量,增强教育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发挥高质量教育体系在国计民生和综合国力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着重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实施知识更新工程、技能提升行动,壮大高水平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队伍,为高质量发展提供高质量人才支撑,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好人才基础。
三、为培育高素质人才营造良好人才成长环境
人才环境是指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各种外部条件的总和。人才在本质上是社会环境的产物,人才能否顺利成长,能否脱颖而出,能否施展才华,与整个社会的人才环境有密切的关系。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人才的成长及其价值的实现。适应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需要,要努力形成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环境,把创新型人才培育放在国家和教育发展的战略高度。为此,要深化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和保障机制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方式方法和考试评价机制,提高教育教学治理水平,着力培养人才的创新意识,激发人才的创新潜能、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增进人才的创新能力,为培育高素质创新型人才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培养能够为国家强盛、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做出创新性贡献的人才。
营造良好人才成长环境,要树立全国“一盘棋”思想,既要左右协调,又要上下联动;既要分类指导,又要整体推进,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打造人才培养新格局。着力把营造良好人才环境作为重要工作,着眼提升人才发展“自我造血”能力,切实提升人才服务水平,做实、做细各项人才服务工作,为青年人才发展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和成才环境,使人才成长有保障、发展有空间、事业有平台,着眼于创新驱动发展,打通科技和经济转化的通道,促进人才、技术与产业发展需求精准对接,实现人才链和产业链的有机融合、创新成果同产业对接、创新项目同先进生产力转化对接,发挥好创新人才引领、先导作用,营造鼓励人才创新、保护人才创新的法治环境,使人才的创新收益切实得到保障,努力为人才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