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扩招背景下人才培养的困境和策略

2022-12-02张民权

人才资源开发 2022年9期
关键词:技能型双师专业技能

□李 享 张民权

(作者单位:盘锦职业技术学院。)

自2019 年的扩招政策出台以来,各高职院校都在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投身于扩招的浪潮之中。这一政策的实施既为了解决部分高职招生困难问题,也是为了解决目前我国存在的技术技能人才短缺问题。在高职百万扩招背景下,我国正在大步朝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前进,各高职院校也迎来了一次黄金发展期。本文以百万扩招为背景,分析目前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与人才培养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策略,从而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推动形成新时期的人才培养新生态。

一、扩招背景下高职人才培养困境

(一)师资力量不足

在高职实行百万扩招政策后,面临的最主要问题就是多元化的社会生源结构。在面对这样的问题时,高职院校的教师在育人和管理各方面都表现出明显吃力,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明显不足,有编制的教师过少。当学校扩招生源后,校内原有的师生比平衡就会被打破,产生一定的育人危机,此时教师队伍就急需壮大。二是高职院校内的“双师型”师资力量不足。我国的相关文件指出,到2020年,“双师型”教师在高职院校中的占比应占到50%,然而目前高职院校中的“双师型”教师其占比远远没有达到该标准,无法实现目前的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

(二)人才培养方案缺乏差异性

高职院校在百万扩招的背景下,生源结构变得更加多元化。以往高职院校招生面对的是中职毕业生或是高中毕业生,属于全日制教育。而面对新扩招的“四类人员”时,大部分高职院校采用的还是“大一统”的教学模式,并没有根据“四类人员”的特点与需求来制订细化的人才培养方案,或是针对性地调整校内专业课程。如百万扩招后,新型职业农民报名高职院校,学习相关农业专业,进一步提升农业知识储备及农业产业化能力。而大部分高等职校中的农业类专业,更注重学生的理论教学,对农业产业化管理方面的教学涉及甚少。总之,百万扩招中的四类生源类型,其从业的背景以及专业领域都各不相同。如果高职院校未针对性地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就会使课堂育人效率不断走低,无法培养出真正的技能型人才。

二、扩招背景下高职人才培养策略

(一)加强师资力量,打造双师素质教师队伍

高职院校推进百万扩招工作的先决条件是校内具备一定的教学资源。在百万扩招背景下,高职院校教育处于飞速发展的阶段,此时,高职院校教育更应该关注人才培养的质量,积极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高职院校可通过申请相关的国家财政补贴,来解决目前存在的培养经费不足问题,从而加快校园教师队伍的建设。同时,高职院校还可积极引入技能型人才,打破以往只招考编制教师带来的局限,多多招贤纳士,为打造双师素质队伍提供条件。除此之外,为加快双师队伍建设,高职院校还可以通过网络等多种平台进行招聘,扩大招聘渠道,根据校内的实际情况按需设岗,对教师的招聘要求做到灵活化。部分教师虽然非科班出身,但如果专业技能强,实践经验丰富,高职院校也要予以高度重视,通过引进此类人才弥补目前高职院校教师队伍欠缺的问题。对于双师队伍培养,不仅仅局限于“引进来”,更要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做到“边引边培”,从而不断优化教师的“职教”和“执教”能力。另外,为强化教师的实践经验和培养出更多的技能型人才打下基础,高职院校还可以积极与企业合作,为教师专业技能成长提供平台,建设产教融合教师培养中心,安排教师到合作企业内部进行实习交流,与企业技术工人共同钻研探讨,从而让教师在实践中掌握更多的专业技能,为实践性教学积累经验。

(二)制订差异化的人才培养方案

我国目前正面临技能型人才短缺的问题,而高职院校百万扩招旨在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对低技能群体进行再教育,提高其技能水平,以推动我国的产业化发展。目前百万扩招针对“四类人员”,即新型职业农民、下岗人员、农民工和退役军人,与以往高职院校招生生源类型不同,这几类人员其心智会更加成熟,有一定阅历,且更加明确社会用人单位的要求与标准。在如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这几类人群为顺应时代发展,需要切实打牢自身的文化基础,不断加强技能学习。针对这几类人群的不同特点,高职院校应科学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改变以往单一的教学模式,采取弹性学分制,以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组织学习,让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机制不断向多元化过渡。首先,针对这四类人群,高职院校可单独设班,结合其学习特点设置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可适当增设相关专业课程,让学生能够弥补自身知识体系中的缺陷。院校可以根据退役军人的特点,如集体生活经历丰富,但是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理论知识学习经验以及专业技能学习,可以对其进行线下的集中学习制,强化专业理论知识的培训;也可以结合退役军人已有的一些技能,培养其创新能力。其次,院校可以科学设置思政课程比例,让退役军人“退役不褪色”,即使在日常生活中也能保持良好作风。针对下岗人员,可采取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在校园内设置网络教学平台,让学员能够通过多媒体、移动设备等实现网络学习,培养其线上自主学习能力。工学结合机制可以让下岗人员正确处理学习与工作的关系,同时注重实践课程的设置,提升学员的实践动手能力。高职院校还可聘请企业“能工巧匠”,为学生的实践学习打造模拟工厂,实现“车间学堂”。针对新型职业农民、农民工,院校在进行教学方案的设计时,应充分结合其年龄与学历特征,根据产业特征的不同选取教学内容。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还应加强其创业相关知识的培训,从而让这类人群了解创业知识,提高创新创业意识,在新时期的发展下能够有越来越多的人进行自主创新创业。对他们的考核内容,不应重于理论知识,更多应关注实践能力考核,从而培养这类人群的特色农业以及农业产业化能力等。最后,高职院校也可加强与相关企业的合作交流,以“订单式”人才培养为目标,根据相关企业的发展要求和规划培养有针对性的技能型人才。企业向学生提供单位的相关操作技能视频,学校将企业提供的材料上传到学校的网站,学生可以在网站上进行自主学习,从而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

三、结语

在百万扩招的背景下,高职院校正面临师资力量不足、双师素质教师队伍规模不够以及人才培养方案单一的问题。为了切实培养出真正能够服务社会的技能型人才,响应国家政策号召,各高职院校应聚焦目前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出一条科学发展之路。在新环境下,高职院校只有充分利用百万扩招这一契机,克服困难与挑战,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探讨“四类人员”新型人才培养方式,将我国的全日制高职教育与成人专科教育进行深度融合发展,才能为我国的产业化升级发展提供优秀的技能人才。

猜你喜欢

技能型双师专业技能
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浅谈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大赛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衔接
不断提高摄影记者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以专业技能为核心的高师音乐教育课程改革之思
农村技能型供水管理人才培养浅析
依托附属医院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浙江省汽车后服务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