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工作参与乡村振兴的角色定位及策略研究

2022-12-01张俊强

农村实用技术 2022年1期
关键词:社会工作者社工村民

张俊强

(常德职业技术学院党政办公室,湖南 常德 415000)

1 研究背景

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都是系统性的国家工程,是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两者具有广阔的衔接空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必须加强顶层设计,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来推进。”[1]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均需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充分利用多重社会力量实现共治共享。社会工作作为一个重要的专业性实务实践,与乡村振兴战略总体目标具有内在的耦合性。《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开发与人才激励保障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乡镇(街道)社工站建设的通知》《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系列相关政策和法律文件的出台为社会工作参与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契机,明确了政策依据和发展方向。社会工作作为公共服务的重要社会力量,在参与脱贫攻坚并取得全面胜利后,完全还可以凭借其专业契合性、服务成效、价值理念等优势于乡村振兴战略中彰显价值,并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关爱困难特殊群体、繁荣发展乡村文化、振兴乡村产业经济、涵养乡村人才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等方面延续自身优势开展专业服务。

2 社会工作参与乡村振兴的优势

2.1 专业理念优势:促进乡村振兴内源式发展

社会工作是“用生命影响生命”的专业,强调以人为本,助人自助的服务理念,更加关注人整体生活的改善和生计的发展。社会工作可以发挥专业理念优势,全程参与到乡村振兴的实践中去,聚焦农村重点人群。在社会救助、养老、残障、(困境)儿童关爱保护、乡村社会治理等领域社会工作的价值取向强调帮助福利对象发挥潜能,参与其日常经济活动并促使其自立、自强,强调增权和能力建设,发挥服务对象的主体性,让村民意识到自己是乡村振兴的一份子,是乡村振兴的见证者,更是参与者、实践者。乡村的发展亦离不开每个村民的付出,这样才能激发服务对象对乡村建设的内生动力,进而形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内生资源和动力,真正实现助力乡村振兴的愿景目标。

2.2 专业理论优势:推进乡村社会服务均等化

社会工作秉持的专业理论,维护社会正义的理念要求开展服务中优先服务弱势群体,关注资源分配是否公平合理。作为重要的专业力量,要打通面向广大村民提供社会服务“神经末梢”的最后一公里,解决村民生活中的急难迫切需求,满足其个性化、多元化、多层次的需求,有效保障民生,满足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向羽等认为:社会工作参与乡村社会治理中有助于整合分配政社资源,弥补各自为政的不足,精准、有效地回应弱势群体最迫切的需求,做到雪中送炭。[2]在服务农村、农业、农民实践中坚持以优势视角、增能理论和可行能力理论来审视贫困群体的功能自由,选择能够增进贫困群体可行能力的服务策略,进而确保每个服务对象都能够得到个性化的专业服务,解决乡村振兴发展的短板和不足,实现乡村社会服务均等化,提升乡村振兴整体质量。

2.3 专业方法优势:赋予乡村振兴实践取向

社会工作者发挥其独特方法优势以农村、农业、农民为服务主体,通过前期的调研评估,了解其真实需求,巧用服务方法,结合现实需要应用人本模式、社会目标模式、社区发展模式、社会策划模式等,弥补乡村发展的短板,因地制宜发展乡村经济。潘亚男等认为:对有个人或家庭问题的村民开展个案服务,帮助其挖掘自身的能力及周边的资源,改善个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对乡村中重点人群,开展特定的小组活动,增强村民彼此之间的联系;通过社区工作的方法汇聚社区力量,培养村民主人翁意识和民主精神,激发村民主动参与意识和意愿,促进社区凝聚力形成,进而为乡村振兴汇聚磅礴力量。[3]尤其是对困难家庭、社区提供的针对性、差异化个案服务,能力提升小组服务,乡村邻里互助友爱精神的重构,重塑乡村关系及重建乡村社区网络,能够在乡村振兴实践中奠定厚实的基础,呈现出社会工作参与乡村振兴的多维度,提升服务乡村振兴水平。

3 社会工作参与乡村振兴的角色定位

3.1 参谋、桥梁和助手的角色

社会工作是实施乡村振兴的助推器,对于优化乡村振兴的资源配置与政策选择,提升乡村的振兴能力有着重要作用。社会工作者在制定相应政策前必须进行扎实、科学、有效的调查评估,深入挖掘我国贫困人口的发展困境和现实需求,为制定乡村振兴政策、脱贫攻坚措施提供重要的调研基础。林移刚等研究指出:社会工作者应协助农村党组织开展工作,注意突出政治功能和社会功能,积极发展农村自治组织。[4]社会工作者作为乡村振兴实施中的参谋、桥梁和助手,可以为基层组织提供来自一线社工的服务信息,协助基层领导及时了解村民的真实需求,有利于推动惠农政策落地实施、项目策划开展等,这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保障,才能有效提升乡村振兴的组织力。

3.2 照顾者、陪伴者和支持者的角色

乡村振兴社会工作者是助人者,亦是同行者。吴小青等认为:社会工作可以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扮演照顾者、陪伴者、协作者、同行者等多重角色,可以在推进乡村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重要作用。[5]在服务乡村振兴实践过程中,驻村社工秉持着专业操守和价值理念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深入村民家中化解问题,培育村民面对困难时应具备的能力和面对生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让服务走到服务对象的身边去,把自己的实践行动嵌入到农村社会生活中,懂民便民利民,以优质服务的供给同村民建立特殊的信任关系,这样有利于增进服务对象对社会工作的理解,同时享受到社会发展的成果。

3.3 资源链接者和专家的角色

社会工作者在乡村振兴实践中作为专家和资源链接者的角色能够实现十分精准的进行资源对接、项目运作和需求满足,形成连接各方、沟通各方、协调各方的中介、桥梁和媒介,建立乡村特色与企业的联动机制,进而实现乡村产业兴旺。周爱萍研究指出社会工作者应该积极发挥资源链接者的作用,对农村社会工作中的相关政策做详细的解读和宣传,并为需要政策帮扶的贫困人口提供帮助,从而保证农村社会扶贫资源分配公平,促进社会和谐发展。[6]王瑞华认为:社会工作者作为服务提供者、资源链接者和催化促进者,注重为提升贫困群体的可行能力搭建多方互动的良好平台。[7]社会工作者相比村民而言会更明白政府或社区具有哪些资源,通过优势互补和良性互动,按照基层治理的要求和乡村振兴战略为导向创新服务理念和工作手法,帮助村民发展经济,提高经济收入,激活农村发展活力,办好民生实事、“关键小事”。

4 社会工作参与乡村振兴的困境

4.1 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乡村人才是推进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能为乡村发展带来持久的内在动力。当下农村呈现的“空心化”“留守化”、人口老龄化的窘境,乡村里的中青年人越来越少,平常日子,夜晚很多人家灯火不亮,白天见到最多的是妇女、老人和儿童,乡村振兴的“无人困境”扼住了乡村“想发展却难发展”的咽喉。乡村振兴需要生产经营人才、创新创业人才、科学研究人才、乡村治理人才、社会服务人才、公共发展人才等庞大的乡村人才队伍。这也是这个时代乡村工作的重要内容,这给社会工作者参与乡村振兴带来很大挑战。

4.2 乡村治理发展滞后

乡村要振兴,治理至关重要。当下乡村治理还存在村民的参与不足,村民利益诉求的疏通机制不足,缺乏理性和合法化表达的平台、治理效能与治理目标相脱节等问题。当问到村里的一些重要事务时,村民往往回答不清楚。既不清楚事务是什么,也不清楚事务是否在村里集体讨论决定,更不清楚事务实施的结果。乡村振兴实践中社会工作者作为专家、资源链接者、参谋助手,可以建立村民联系服务制度,协助村委联发展、联稳定、联民生,把政策法规送达千家万户,与老百姓一起讲政策、拉家常、听实情、议事情,把群众的“金点子”收集上来,共同构筑风清气正、多元参与、治理有效的乡村治理环境。

4.3 生态环境问题突出

良好生态和生活环境是农村的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是农村健康发展的前提保障,也是助力乡村振兴的内在要素。但在以往的发展中,农村农业生产化肥及农药的无节制使用,给农村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伤害。再加上基础服务设施的不足,村民环卫意识不强,村庄环境仍存在“脏、乱、差”现象。在推动建成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中,社会工作要重点参与到农村垃圾分类、厕所革命、水域治理、人居环境整治等方面的工作实务中实现百姓富和生态美的统一。

5 社会工作参与乡村振兴的策略探析

5.1 乡镇社工站为契机,探索乡村振兴新模式

乡镇(街道)社工服务站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载体,是新时期基层社会工作服务的载体与平台。当下湖南的乡镇(街道)社工站服务项目(禾计划)、河北印发的《关于推进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畅通参与基层社会治理途径的意见》、广东省的“兜底民生服务社会工作双百工程”为进一步组织和引导社工人才聚焦乡村振兴和创新社会治理,全面推进社工站建设提供了借鉴与参考。推进乡镇(街道)社工站建设有利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有效衔接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也是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末梢堵塞的有效路径。萧子扬认为:社会工作在专业属性、目标理念等方面和我国乡村振兴战略高度契合,有必要在我国农村地区增加农村社会工作者岗位,尝试将农村社会工作与农村村民自治委员会、大学生村官等有机结合,从而推动我国社会工作在农村地区获得“嵌入式”发展,以促进我国乡村振兴的发展。[8]因此要抓住乡镇社工站建设的机遇,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专业社工重点发力,发挥社会工作“柔性”服务的力量,激发和整合村庄内外在资源,撬动村民的内生动力主动参与美丽乡村建设,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乡村振兴新模式。

5.2 弘扬志愿服务精神,为乡村振兴聚力赋能

乡村振兴的奋斗期,需要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因为广大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已成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保障和改善民生事业的重要力量,也是乡村治理体系中的重要参与主体。社会工作者带动引导身边及周围的人参与到美丽家乡建设和乡村振兴实践何以可能和何以可为。社会工作者完全可以发挥自身专业理念、专业方法、专业理论等优势,起到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传输带”的作用,组建农村志愿服务团队,让有着不同知识背景、不同职业和经历的人,下沉到基层,走到田间地头参与到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的实践中。在美丽乡村及乡村振兴建设中,社会工作承担着专家、资源链接者、协调者、服务提供者等多种角色,通过链接资源,协调各方开展农技进村、科技普及、医疗义诊、环境保护、爱心公益、公益小课堂等志愿服务活动,实现群众“点单”到志愿者“上菜”,满足困难村民的基本需求,让村民安心谋发展。弘扬志愿服务精神不仅可以缓解乡村振兴人才短缺,为乡村振兴聚力赋能,而且为志愿服务乡村的青年大学生提供了接触乡土、服务社会、施展抱负的机会和平台,为乡村振兴培养后备人才。

5.3 注重本土人才涵养,培育乡村振兴新动能

乡村振兴,人才保障是基础,推进乡村振兴,必须要重视乡土人才的涵养,搭建干事创业平台,确保后继有人。社会工作因其独有的专业理论、专业方法、专业理念等优势,会更注重发掘涵养乡村人才的价值和作用,积极推动“乡村振兴+人才”的发展。在介入乡村振兴中以优势视角、增能视角突出赋权的价值理念,帮助乡村社区及其民众发现自身的潜能和潜力,涵养本土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使乡村社区和民众成为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的主体和源动力,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同时,积极引导农技、医疗卫生、文化文艺工作者等下沉乡村参与乡村振兴服务,缓解乡村振兴人才缺乏的难题。

猜你喜欢

社会工作者社工村民
科学种植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高等继续教育在提升社会工作者核心职业能力中的作用
A Social Crisis
盏盏路灯照亮村民“幸福路”
社会工作者职业认同的影响因素研究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中部地区持证社会工作者的职业状况研究
青春社工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此“社工”非彼“社工”——对社区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概念的澄清